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重生之钢铁大亨 >

第395章

重生之钢铁大亨-第395章

小说: 重生之钢铁大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万吨级船舶及海洋工程平台的干船坞。
恒洋船舶重工的干船坞建成之后,新浦的年造船能力将直接突破十万吨,但由于宝和集团在西陂闸港抽资十五亿、同时建造两座大型干船坞的宝和船舶重工项目启动在前,恒洋船舶重工项目启动也就显得有些平静甚至平淡。
虽然宝和船舶重工项目的风头一时无两,包括船舶工业配套产业园、医药产业园等项目在内,拉开西城区快速发展的序幕,但陈宝和、虞成震、戚靖瑶等人却无法因此就得意洋洋,认为就能盖住梅钢的锋芒。
沈淮回到徐城之后,徐东铁路电气化改造及复线工程以及淮能集团提出的淮煤东出概念,就迅速传回淮海省。
一石惊起千层浪。
徐城以西地区,在历史上就以煤铁资源著称,汉初的铁官府就是徐城市最著名的文物遗产之一。淮钢、淮煤、淮工等一批省属重工企业,也是在淮西煤铁资源上成长起来的。
工业的大发展,国内炼钢产业从解放初年产几十万吨往一亿吨突破,嵛西的铁矿资源就显得供给不足,但远期储量超两百亿吨的淮西煤炭资源,虽然跟晋蒙等储煤大省不好比,但依旧有极大开发的潜力。
现在淮西市县煤炭资源主要供给省内,年开采量不足三千万吨,在这个基础上,开采规模即使再提高十倍,淮西煤炭尤能开采近百年。
只是在建国后,国内的重工业体系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发展,使得华北的煤铁矿藏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开发,淮煤的开发长期受限交通以及外围地区工业发展不好等因素受到压制。
改革开发后,东南沿海地区最初以劳动密集性的轻工业发展为主,虽然火电用煤需求旺盛,但主要也是从华北沿海完善的港口、铁路系统输入。
横穿晋北、冀北地区到秦皇岛的大秦铁路,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现在每年差不多有近亿吨的煤炭资源经大秦线输出南下,淮煤依旧没有获得发展的机会。
虽然经渚江航道有部分淮煤炭资源能往东南沿海地区输出,但总量有限,每年仅四五百万吨规模。
目前东南沿海地区,工业体系正初步的从劳动密集型往资本、技术、能源需求多密集型的大工业体系转变,再加上民众生活水平快速提高以及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对煤炭等能源的需求进一步急剧增涨。
同时日韩等国,每年从中国进口的煤炭量也同时在大幅增涨。
大秦重载线改造、晋煤东出南线工程,都是在这市场背景下浮出水面,淮煤离东南地区这么近,怎么可能不想着参与进来分一杯羹?
近年淮海省不是没有人提及“淮煤东出”这个概念。
淮海省甚至有一批专家学者提出要在淮西大建火电厂,直接就地用淮煤发电,然而通过高压输电系统,将电能输往江浙缺电地区。
只是受限于高压输电技术不成熟以及地方电网、供电系统利益关系复杂,这个概念的呼声虽然颇高,但短期没有实施的可能。
另外,高压输电系统的投资也绝对不是什么小数目,而且需要电力部门独立投资,资金的压力更大。
渚江航道还有一定的潜力可挖,但渚江上游航道只能通行一两千吨级的运输轮,大规模的提高动力,一方面会使得有限的航道资源变得拥挤不堪,一方面运输成本及效率,都远不及通过铁路将淮煤运抵新浦装船出港……
徐东铁路电气化改造及复线工程,配合新浦港的大规模建设,理论上能将淮煤东输规模提高到四到六千万吨,将淮煤年开采量提高到七千万到一亿吨。
而运输成本的下降及效率的提高,也将扭运淮煤企业大面积亏损的局面。
相关的构想,省内的一些专家学者不是没有人想到,没有落实下来,主要还是缺乏资金跟成熟的市场环境。
东华经济的崛起,掀起建设综合枢纽港的高潮,省内也提出大格局发展全省经济的概念,这时候能以淮能集团为核心,聚集三五十亿的资本,这些构想才具体变成现实的基础。
第五百九十八章 淮煤构想(二)
为徐东铁路升级项目铺路,十一月下旬,电力部紧急下文,批复同意东电集团将平江|青沙电厂划归淮能集团所有;这也可以说是宋系决心做大淮能集团最直接的表现。
青沙电厂位于平江市青沙县境内,几乎可以说是跟梅溪隔江相望,装机容量达九十万千瓦,九五年初由东南电力建设集团设计、承建,是东电垫资承建的第一个Bt电厂项目,总投资达到十八亿,计划明年初建成后划归江东省电力局接收。
虽然电力部整体改制还在拖延,暂时看不到全面推进的迹象,但电网分拆的试点工作已经在江浙等沿海省市推进;江东省也成立了省级的江东能源集团,接管电网分拆后的电厂。
如果没有淮能集团的节外生枝,青沙电厂建成后将划入江东能源集团;而此次电力部行文,相当于将十八亿的优质火电资产,直接从江东能源集团嘴里夺食,划给淮能集团。
承接青沙电厂,淮能集团一年之后运营的电厂总装机容量将高达三百万千瓦,总资产将达到四十五亿之巨,而其中净资产规模更是高达三十亿。
这就为淮能集团进一步获得大量融资,主导徐东铁路升级工程、参与淮西煤炭资源开发,打下坚实的资本基础。
淮能集团的进一步调整跟整合,宋系内部自然也是明确宋文慧全权负责。
在这个背景之下,宋乔生十二月初的视察东电之行,行程重点也就从东华改到徐城,名义上是参加淮能集团总部从东华迁往徐城的庆典,实际则是与田家庚、赵秋华等人交流淮能集团在淮海发展以及徐东铁路升级、淮西煤业开发等事宜。
进入十二月,徐城的寒意也渐凛冽,县干进修班还有最后几天的课程未完结。沈淮掐着点从党校请假出来,先从宾馆接到早一天赶到徐城的宋鸿军,再驱车赶到火车站,迎接二伯宋乔生、小姑宋文慧等人从江东赶来。
熊文斌、胡舒卫等人也是一早从东华驱车赶来,到火车站跟沈淮汇合。
沈淮停下车来,看着熊文斌、胡舒卫由郭全、张拓等人陪同,站在车站停车场边上抽烟,他与宋鸿军走过来笑着问道:“怎么在这里吹冷风啊?”
“不差这么一会儿等你的工夫,”熊文斌客气的跟宋鸿军握了握,看着手表,跟沈淮说道,“张拓刚进车站问过了,宋部长的火车可能要延误半个小时……”
宋乔生行程前站是江宁,从江宁再乘火车到徐城。
江宁到徐城不到四百公里,没想到火车还能延误半个小时。
沈淮不知道他父亲他们有没有到车站,他不想凑到里面去跟他们多挨半个小时,宁愿选择站在停车场上吹冷风。
沈淮又问张拓:“杨部长身体怎么样?”
杨玉权十一月初身体检查时,查出腹下有小块肿瘤,前两天刚进行了手术,沈淮还没有时间回去探望。要不然的话,杨玉权也会到徐城来,参与这次见面。
“请了省军医的专定,手术创口很小,我早上离开医院时,杨部长都能下床走两步了……”张拓说道。
杨玉权检查出身体有恙之后,就将张拓调到市委统|战部,兼任办公室主任及经济联络科科长两职。
这样,杨玉权除了身边多一个亲信之人外,统|战部有关联络华人华侨的工作,也可以由张拓承担,在市一级层面,分摊沈淮与熊文斌等人在招商引资工作上的压力。
杨玉权身体能恢复尽快回到工作岗位自然是极好,除了私人感情外,梅钢系在市委也缺不了杨玉权这一席位子。
这会儿省里迎接的车队也驶进停车场,在开道两辆警车之后,沈淮看到李谷按下车窗,朝这边招手。
谢芷红色的奔驰车跟在车队末尾,是宋鸿奇开的车,同时谢成江也坐在车里。
宋鸿奇虽然在机械工业部工作,不能陪同他父亲宋乔生视察东电,但也早一步赶到徐城来,作为宋系的一员,参与淮煤东出一事的谋划。
参与此事,对宋鸿奇来说,无论是在仕途,还是在宋系内部,都有助增加他的资历。
与电力部一样,副总理王源主张的国务院机构改制里,机械工业部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宋鸿奇虽然也是正处级官员,但在部委则显得有些微不足道,如果现在不进行仕途上的谋划,等到部委改制落实时,就很难说会调任到称心如意的职务。
沈淮对宋鸿奇参与谋划此事也无意见,整件事能否顺利的推动下去,宋系内部齐心协力最为重要。
要是宋系内部都不能同心,淮能集团又拿什么跟淮海省,跟铁道部,以及跟电力部内部的不同意见者谈条件?
他父亲与谢海诚坐在另一辆车上面,除了谢海诚朝这边望了一眼外,他父亲在车内似乎刻意的正襟危坐,从头到脖子都显得很僵硬。
宋乔生的到来,宋炳生作为兄弟,又是淮海省委委员、副省长,由他代表省委省政府领队迎接是最合适的。
沈淮虽然不想跟谢海诚、宋鸿奇他们站一起多挨半个小时,但在停车场遇到,又不能说装看不见,只能与熊文斌、郭全、胡舒卫、张拓等人迎过去。
省里的迎接车队停下车,沈淮才注意到刘建国、宋鸿义竟然也在徐城。
沈淮蹙起眉头,与宋鸿军对望一眼,心知刘建国也跟了过来,铁定还是为梅钢借壳上市的事情催逼他们。
省委迎接车队赶到后,车站派出所也派出警车,协同维持迎接出站秩序,沈淮他们则先靠近停车月台的接待大厅里等候。
迎接队伍这么多人,彼此介绍过后,也是分开来凑堆聊天等着火车的到来。
刘建军对沈淮的热情程度不改,到接待大厅就粘在沈淮身边不走,还尽可能将谢成江、宋鸿奇、宋鸿义招呼过来。
宋炳生身边还有个中年人,到接待大厅里,也热切的凑过来跟沈淮打招呼:“小沈书记过了这个月,就要改任霞浦县长了吧?”
经过刚才的介绍,沈淮知道他是随他父亲从农业部调到省政府办公厅的一个处级官员,不过没有听清楚他的名字,只知道他姓郑。
沈淮点点头,说道:“没什么意外,会当一段代县长,还不知道能不能过明年三月的选举关呢……”其实也不用等到下个月,任命程序已经启动,葛永秋改任西城区委副书记、代区长的任命已经先期颁布,他结束党校进修之后回霞浦,就会主持政府工作。
不过,沈淮有些疑惑,这人既然是随他父亲从农业部调到淮海的,应该知道他们父子关系的操性,就连魏岳都安静的站在一起,除了点头打招呼之外,都没有过来说一句话的意思,他怎么还腆着脸凑过来?
“郑峰留省经院工作了,他经常说小沈书记在省经院的教学事迹,还拜读了小沈书记发表的许多文章,对小沈书记你是除了叹服还是叹服,说有机会还要跟小沈书记你当面请教呢。”那人继续说道。
沈淮这时候豁然想起前年坐火车回燕京时,遇到跟熊黛玲、辛琪他们同行的经院学生郑峰来,没想到眼前这人就是郑峰他老子郑刚。
在那次相见后,沈淮就没有再见郑峰,也不关心他的消息,倒没有想到他从省经院毕业后留校工作了。
刘建国显然跟郑刚、郑峰父子的关系更为熟悉一些,听郑刚跟沈淮这么说,故作诧异的说道:“沈淮你跟郑峰认识啊?郑峰这人悟性挺高的,他留在大学里挺可惜的……”
沈淮不知道刘建国说郑峰悟性高是指哪方面,反正他当初对家里稍有些权势就趾高气昂、又急欲在熊黛玲跟前表现的郑峰没有什么好印象。
当然他也无意去驳刘建国的话,笑着说道:“还是前年吧,我坐火车回燕京,跟郑主任他儿子恰好遇到,没想到他是省经院的学生,更没想到他是郑主任的儿子,有时候我们这个世界还是特别讲机缘的……”
沈淮大概记得郑峰要比熊黛玲高一两届,心想他要是没有接着读研的话,留在省经济学院工作应该有一两年了。听刘建国的口气,郑峰似乎不会很甘愿留在高校发展,还是通常他老子,挤进宋系这棵大树下好乘凉。
沈淮又想,或许他父亲这两年都在徐城工作,郑刚又是他父亲从农业部带出来的嫡系,郑峰这两年跟谢芷、谢成江、宋鸿奇、宋鸿义他们接触偏多,既而再跟刘建国认识也说不定。
“机缘,这个词好,”听沈淮说机缘,刘建国哈哈一笑,又跟郑刚说道,“我要是让郑峰从学校出来帮我,郑主任可不要说我毁了他的前程啊!”
“瞧刘总你说的,”郑刚枯瘦的脸笑得跟朵花似的,“刘总你愿意提携郑峰,是这小子八辈子修来的福气,前程只会更远大,我现在就怕他能力不足,帮不了刘总你太大的忙……”
“这个不用郑主任你操心,我看重的人,不会差到哪里去。”刘建国说道。他也就三十岁出头,但对郑刚还有居高临下的姿态,不过郑刚也完全没有什么反感。
刘建国除了是戴成国的外甥外,刘家本身在宋系内部也要算一个不弱的分支,远非从底层爬起来,没有父辈荫护的郑刚能比。故而在郑刚看来,他儿子郑峰能过去帮刘建国做事,发展前景绝对比留在省经济学院要好得多。
“建国你这些年不鸣则己,一鸣就到处招兵买马啊,”宋鸿军在旁揶揄的说道,“郑峰这小子到底啥样,叫你当成宝似的,得空拉出来给我瞅瞅……”
刘建国在宋鸿军面前展不开锋芒,笑着说道:“说起来我比沈淮要大四岁,这些年在燕京小打小闹,自以为很了不得,但知道在梅钢的发展历程后,我才发觉,我们这些留在燕京的,才真正是坐井观天了;现在是不努力、不追赶不行啊。跟鸿军大哥你不好比了,鸿基人才济济,不过淮海经济学院在国内还有很有实力的。郑峰跟他们学校的一些青年讲师,我接触过几个,水平都相当不错。你想想啊,沈淮当初还不是从淮海经济学院出来的……”
听刘建国这么说,沈淮猜测他到徐城应该不是一两天了。
沈淮越想心里越寒,刘建国这次明显是为梅钢借壳上市的事而来,但刘建国早就到徐城,却没有联系他,而是跟谢芷、谢成江他们凑到一起,甚至有闲余时间去跟郑峰以及省经院的一些青年教师见面,可见刘建国、谢成江他们很可能已经在背后联手谋划什么事情了……
第五百九十九章 图谋(一)
月台进入管控,在火车进站后安排宋乔生等人及随同人员先行下车,快速进入接待大厅后,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