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神豪的万界之旅 >

第65章

神豪的万界之旅-第65章

小说: 神豪的万界之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能委屈自己,做点脏活了!

    王学斌在房顶上静静的看着二人的表演,见到刘忠岩出门了,他翻身下去,轻巧的落在刘忠岩身后,手指重重一点,一股劲道打入他的穴道。

    刘忠岩一声没吭,倒在地上,没了气息。

    这是王学斌研究出来的点穴术,根据穴道功用推测实验出来的,为此点死了不少人。

    目前试出来的只有昏睡穴、死穴、麻穴、还有痛穴,像定身之类的还没有研究出来,可以实验劫匪不多,体质又差,还没试几下就死了。

    王学斌托住被点了死穴的刘忠岩,将他藏在花木丛里,拿枝蔓遮掩一番,然后大大方方的进入了书房。

    刘大人正准备处理公,听见声音抬头一看,心里一惊,但是他面色不显,露出一抹笑容说道:

    “哦!观澜来了,快坐下!”

    说完扭头向着窗外喊到:

    “忠彦,去备茶!”

    王学斌没有坐下,背着一个匣子,走到刘大人身边说道:

    “大人不必费心了,此间只有你我二人!”

    刘大人见此,心沉了下去。

    “不知观澜来此有何见教?”

    王学斌卸下了背上的匣子,将其摆在桌子上,打开。

    匣子内有十四柄精钢宝刀,由大刀至小刀,分两层摆放。

    上一层摆放着八柄,铭刻着天、地、将、法、智、信、仁、勇,八个字,作为审问之用。

    下层则有六柄,用于处决,每把刀上的刻着一行字。

    一杀违旨抗命,

    二杀干政弄权,

    三杀贪赃枉法,

    四杀通敌叛国,

    五杀同袍相残。

    最后一把刻着:杀身成仁

    这是王学斌自己打造的,只是为了收藏,但在杀土匪的时候,一不小心兑换出一把,之后就麻烦了。

    他拿着那把孤零零的直刃刀,怎么看怎么觉得别扭,后来忍不住了,把一整套全都兑换了出来,之后心里就舒坦多了。

    他也决定,自己在这一世就以此为兵器了。

    “刘大人,事到如今,你我已无周旋余地了!”

    王学斌慢慢的将八柄短刀一字排开,摆在桌子上,然后取出一柄刻有三杀贪赃枉法的刀,然后合上匣子。

    这声音惊得刘大人一跳:

    “王学斌,你不要自误,我乃朝廷命官,一旦出事,你是逃不过的,只要你肯献上园林,我可以禀报朝廷,为你谋取一个官身,这可是别人求也求不到的好处!”

    王学斌摇摇头没有答话,取出一块麻布,沾了点酒精,拿起一把短刀,一擦,然后一把拉住刘大人的手,摁在桌子上,一刀下去,钉了个对穿。

    “啊!!!”

    刘大人一声嚎叫,凄厉而又悲切。

    “饶命,啊公子饶命啊!我错了”

    刘大人远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坚强,这才第一刀就受不了了。

    王学斌又拿起一把刀,擦拭一番,把他右手也钉在桌子。

    “额啊刘忠岩,快来人啊,救命啊”

    发觉了王学斌不会放过他,他也顾不得那么多了,赶忙大声求救到。

    “刘大人,你是最后一个了,你的管家在前面等着你!”

    说着也不再耽搁,一刀封喉,王学斌看着他没了生息,未曾闭上的眼里满是悔恨。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刘大人原是贫民出身,发迹后接纳了一个豪商的投效,从事的是人口买卖的活计,将宋地的人卖到金国去,为此赚了无数的资财。

    他以瘦马为贿,当上了苏州知府,而生意也做到了苏州。

    王学斌忍了他这么久就是为了不打草惊蛇,将其一网打尽,没想到今天这刘大人正好要算计他,这是撞枪口上了。

    宋朝是禁止人口买卖的,奴仆也是雇佣制,以五年为期或十年为期,主家不得随意处置。

    当然,法律归法律,执行归执行,人治时代免不了的。

    但是作为朝廷官员,带头违法,这样的奇葩真是稀罕。

    王学斌把刀擦了一下,消过毒后装回匣子里,自从生过病后,他对自己的身体重视了许多,对个人卫生也重视了许多。

    王学斌清理完自己的痕迹,正准备被离开,忽然看见书案上有一张纸条,他看到了纸条上提起的姓名,眉头一皱,将纸条揣进怀里,飞身离开了。

    观澜,是王学斌的字,也是这所园林的名字,他原本想起名叫做王家庄,后来被朋友嘲讽了一顿,那个朋友为他起的这个名字。

    在王学斌看来,俩名字没有什么差别,是人住的地方,为了名字计较,不值当的,也就妥协了,要知道,他最初一直是管这个园林叫二年庄的。

    “黄兄,此行如何呀!”

    王学斌躺在一叶扁舟上,舟在水中轻轻飘荡着,看着手里的那章公,耳边听到一阵破风声,收起纸条,也不起身,直接问到。

    黄兄瞥了他一眼,看不惯他疲懒的样子。

    “哼!不过插标卖首之辈尔!”

    说着,暗运内力,扔过来一本账册。

    王学斌信手一截,身子未动,但船却移行了两米,王学斌也不在意,翻开看了看,随手扔了回去。

    “这玩意没什么用,从上到下已经烂透了,一本黑账,解决不了问题。”

    黄兄闻言皱了皱眉,没有说话,但是却把账本默默地收了起来。

    王学斌站起身来,身形微动,飘然来到岸上,拉起他的胳膊向着膳厅走去。

    “走走走,吃饭去,今天吃烤肉,我烤的!”

    黄兄顺从的跟上,嘴里却又讽刺道:

    “你这种人当真是糟蹋了这雅致的园子!”

    王学斌听完笑了笑,也不在意。

    此人姓黄,名固,字却疾,原籍舟山,祖上是官宦世家,因莫须有之案恶了皇帝,合家被贬至云南,他幼年体弱多病。

    后来因为一些奇遇,得到了一些残损的秘籍,这些秘籍虽然残损,但是威力确实不俗,因此习得一身高明的武功。

    此次是奉其先父之命,前来参加科举,但他自幼喜好老庄,不喜儒学,连考两榜都未曾中举,一气之下,在贡院墙上写满了批孔的章,逃离临安。

    王学斌二人是在修建园林碰见的,他也对此很感兴趣,于是二人便一起研究,王学斌出钱,黄固出力,合力将园林修建了起来。

    一个是古代博学广闻小傲娇,一个是现代经历丰富的小愤青,聊得相当投契。

    二人来到膳堂,拿起了下人们穿好的肉串,自己点燃炭火烤了起来。

    烤肉的腌料是王学斌从新疆的一个师傅那里学来的,味道鲜香味美,烤出来的肉,汁水丰足,鲜嫩但不失嚼劲。

    “黄兄,这段时间我要出去一趟,园子就交给你了!”

    黄固眉头一皱,看着王学斌问道:

    “观澜兄此去何为?”

    王学斌瞥了他一眼说道:

    “长辈有些琐事,需要处理一番!”

    黄固问道:

    “何时动身?”

    王学斌答到

    “明天!”

    “多久?”

    “不知道,你就先住着吧,我知道你的为人,一座园林而已,比不上咱俩的交情!”

    黄固眉头一皱想要说些什么,被王学斌制止了。

    “无需多言,明日我将启程了!”

    黄固点点头说道:

    “早去早回!”

    王学斌笑了笑没再说什么,次日,整理好行囊的王学斌向着黄固招招手,骑着毛驴离开了。

    路上,王学斌从怀里又掏出了那张公。

    上边写着追封岳元帅为鄂王,削去秦桧死后所封的申王,改谥“谬丑”,追究秦桧误国之罪。

    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这可以说是宋朝的最后一次挣扎了,待到元蒙崛起后,宋朝就没有余力了!

    他知道自己去也无济于事,但他还是想去看看,再加上三师父提到的稼轩先生也在,哪怕是交流一番也好。

    身为华夏苗裔,总归是有那么一些情怀的,这情怀,拿得起,放不下!

 第九十九章 男儿到死心如铁(3/5求首订)

    “这位官人劳烦通禀一声,在下乃是辛知州故旧,前来拜望的!”

    王学斌站在镇江府衙门口,对着府衙的衙役诚恳的说到。

    “快滚快滚,不然把你压起来!”

    衙役每天当差,这种人见的多了,攀亲戚套近乎的别说故旧,就连自称私生子的都有。

    王学斌无奈得很,他还没法衙役撒火,又诚恳地说到:

    “这位官人,劳烦你将这本书递于辛知州,告诉辛知州晚辈随后再来拜访!”

    说着,将三师父交给他的复斋集递了过去。

    这下衙役更火大了,经常有才子自称有治国方略要进献给大人,结果递过去以后是一堆狗屁不通章。

    辛大人可不是个好脾气得主,翻脸都是小事,他还为此挨过板子,此时一见王学斌拿出一本书,顿时抢过书,扔了出去。

    王学斌见此,急忙飞身截住集,仔细翻看了一下,没有损坏,刚想冲着衙役发火,谁想到一抬头,看见衙役躬着身,陪着笑说道:

    “对不住,这位公子,是小人有眼不识泰山,小人这就为您进献本!”

    然后双手举着,准备接过王学斌手里的集。

    王学斌有些费解,一口气不上不下的,憋得难受。

    这个世界里,凡是能连得起武功的,无一不是高门大户,反正不是一个衙役惹得起的,万一这位侠士记恨,择机报复他,他连哭都没地方哭去。

    王学斌不了解这些,见到衙役陪着笑脸站着,也不好发作,将集交给衙役,并嘱咐道:

    “此乃家师所赠,保管周全些!”

    衙役连忙点头,小心的捧着集进去了。

    只是片刻,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龙行虎步的走了过来,王学斌看着此人,心潮有些澎湃。

    辛弃疾,字钟敏,号稼轩居士,南宋将领、官员、豪放派诗人,一生都在为了北伐中原而奔波着,命运多舛却从不放弃,直到临终还在直呼“杀贼!杀贼!”

    “陆贤侄何在?”

    辛翁的声音很大,听着有一股金戈铁马的气派。

    王学斌抱拳躬身行礼道:

    “辛大人,晚生苏州王学斌,字观澜,此书乃家师所赠,特意嘱咐晚生将此书交给辛翁!”

    这话纯属扯淡,王学斌后来也回道观看过,他们只是问了一句王学斌近况如何,至于书的处置,连提都没提。

    辛翁看了看王学斌,一把把他扶起,看着他结实的身子,满意的笑着说道:

    “观澜?你师父是大郎还是二郎?”

    王学斌又一拱手。

    “启禀辛知州”

    辛翁一抬手,说道:

    “叫辛公即可,我于你师公相交不浅,与你师父也相识久已!”

    说着,拉起王学斌的手进了府衙,一路走还在一路询问他师父的近况!

    在听闻两兄弟已然出家修道,他站在原地沉默了,过了半晌他回过神来,感叹道:

    “你师公陆子寿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诸子百家皆有涉,他们兄弟三人所创三陆之学,有开一派之先河的气象。

    当年初次鹅湖之会他们兄弟与元晦兄激辩数日,最后不分高下,各自归去,此后,元晦兄的理学派与子寿兄的心学派便不容水火了,可惜了大郎二郎了!”

    王学斌这才知道两位陆真人的身世,原来他们的父亲与叔父就是大名鼎鼎的陆九龄与陆九渊,是心学的创始人。

    怪不得王学斌在看复斋集的时候总有一种熟悉感,感觉书中理论好似在哪里听过。

    辛翁说了一会,旋即笑道:

    “出家也好,要不是心绪难平,老夫也早出家了!”

    王学斌闻言赞叹了一句:

    “辛公心系家国,家国未平,您那里放得下心呐?”

    辛翁听见王学斌的话,不在意的笑了笑:

    “莫要恭维,观澜可有意科举?老夫与元晦还是有些交情的,你可愿到他门下去学习?当今朝廷以理学为重,若是入仕,还是理学一脉顺畅些!”

    王学斌知道他说的元晦就是朱熹,理学一脉的圣人,但王学斌对此没有丝毫兴趣,摇了摇头,还不等开口,就听辛翁安慰道:

    “你莫要多想,你师父是你师父,你是你,老一辈的恩怨不必揽在自己身上!”

    王学斌抬头解释道:

    “辛公,晚辈此行实为北伐而来,无意从!”

    辛翁一听,愣了,然后紧紧盯着王学斌问道:

    “你是怎么知道要北伐的?”

    王学斌一听,得知辛翁怀疑他的身份,便从怀里掏出一张纸,递了过去,上边写着韩相发的讨金檄,辛翁一看,目眦欲裂。

    “天道好还,盖中国有必伸之理,人心助顺,虽匹夫无不报之仇”

    辛翁拽着王学斌问道:

    “此你从哪得来?”

    王学斌解释道:

    “我从一位平话人那里听到的,抄录下来!”

    辛翁紧紧攥着这张纸,好似有什么深仇大恨似的,咬着牙骂到:

    “韩侂胄!韩侂胄!你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东西!”

    原本辛弃疾就不支持此时北伐,此时将帅庸愚,军民怨恨,马政不讲,骑士不熟,拿什么打?

    可是韩侂胄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已然等不了了,此篇缴一出,那是不打也得打了。

    打就打吧,但还没等动军,这消息已经传得天下皆闻了,金国此时也定然接到消息,整军备战了,本来就敌我悬殊,奇袭也用不了了,还怎么打?

    辛翁叹了一口气,随即振奋精神看着王学斌说道:

    “观澜,经此一事,老夫也要为北伐奔波,无暇再顾及其他,不知观澜是何打算,老夫也好安排一番!”

    王学斌拱手坚定的说道:

    “辛公,晚辈一身武艺还算过得去,特地前来投效的!”

    辛翁稀罕的看了看王学斌。

    “哦?没想到观澜竟然还是武林高手?”

    王学斌笑了笑说道:

    “高手不敢当,但晚辈不弱与人!”

    辛翁盯着王学斌,笑着说道:

    “好!有志气!不知观澜是何打算,是想要领军作战还是坐镇中军?老夫在军中还是有些关系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