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神豪的万界之旅 >

第7章

神豪的万界之旅-第7章

小说: 神豪的万界之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师父以为他喜欢剑法,便把太极剑,八卦剑全交给他,从此他早课便又添一门。

    王学斌回屋拔出宝剑,出来起了一个架势,从太极剑开始演练起来。

    这三年王学斌收获不小,一路走一路练一路交流,而后又经历了一年的沉淀,他一身功夫已经融会贯通了。

    其实早在当初他形意拳有成时,就已经难寻敌手了。

    毕竟这是无魔世界,一切的一切都要靠身体素质说话,而王学斌已经把他当前的身体潜力开发到极限了。

    他现在身体素质评价全部到了一百分。

    他现在能够举起两百二十公斤的重量,百米能够跑到十秒,还能够以两个半小时跑完全程马拉松。

    根据娜娜的说法,他本人的身体的潜力已经开发到了无魔世界的极限了,除非将来进入有魔世界,才能继续提升身体潜力。

    这里的有魔无魔不是指的魔法,而是以现世世界为基准,世界观不超过现实世界的叫无魔世界。

    超过现世世界的无论是科技魔法,还是武侠玄幻,统统都叫有魔世界。

    当前他的身体已经开发到巅峰,在这个民国时代,几乎没有可以匹敌的人了,但是他的功夫却始终差了那么一丝味道。

    他师父曾对他说他的拳不诚,若是倚强凌弱还好,若是两人身体素质一样时,他的拳只能放不能收。

    其实王学斌心里明白症结在哪。

    他始终是生活在一个安定的时代,学拳终究不是为了安身立命,只是基于一种收集癖罢了。

    就像他玩游戏,从来不在乎输赢,只要里边的人物或武器收集齐了就好,其他的随便。

    他学武也只是基于一种收集的癖好,当初他想要拜孙禄堂为师也是因为他查阅资料显示,孙禄堂三大内家拳全部融会贯通,才查的他的资料。

    他对功夫始终少了那么一份热诚,缺少那一份感动。

    孙禄堂走在前院心里也说不上什么滋味,要说悲吧也说不上,毕竟教出这么一个聪慧的徒弟,要说喜吧也说不上,教出的徒弟并不是那么诚于功夫。

    他去年曾让他徒弟去游历交流,结果他徒弟可好,一路回来,功夫学的不少,什么披挂、八极、地躺、三皇炮锤之类的学了一堆,竟然没有跟人交过手。

    一问才知道,王学斌一路金钱开道,每到一个地方,先是准备一份厚礼,奉上拜帖,那些武师毕竟拿人手短,便教他一招半式,他也不挑,见功夫就学。

    碰上一些好为人师的,就连整套拳法都倾囊相授,临走时还一直嘱咐他常来。

    这一通下来,国术界都知道了孙禄堂的这个武痴弟子,便是跟孙禄堂不对付的人对他这个弟子也不好说出什么恶评。

    毕竟礼多人不怪嘛。

    孙禄堂听得是哭笑不得,原想让徒弟一路打下去,但毕竟年纪大了用词比较委婉,只说让他去交流。

    没想到他弟子这么谦逊,一路金钱开道,学回来一堆手艺。

    但是孙禄堂不知道的是,他的弟子南下挑了六家黑龙武道馆,每次都是蒙头去,进去就打,打完就跑。

    最后所有的武道馆都风声鹤唳,开始备枪,王学斌这才消停。

    这一路交流也是王学斌有意为之,因为他发现了自己的功夫能放不能收。

    一路之下,他只能求学,不敢跟人交手,他曾试过,大腿粗的树干,他两脚就开裂了,一脚能将人踹出三四米,在那之后他就不太敢跟人动手了。

    毕竟无冤无仇的,心里过不去,最后才决定拿武道馆的人练手。

    回到武馆问了师父才知道是因为不诚的原因,他也不知道怎么解决,便继续练了。

    剑光霍霍,舞起来如同一匹白练。

    他的剑法是下了苦功夫的,当初师父教他练剑时,曾在木桩上画了五个硬币大小的圆圈,让他必须练到每一剑都刺中圆圈。

    他天天练,刺坏了十来个木桩,直到能每次都刺中硬币大小的圈,才停止。

    然后又给了他一把香,让他用香练,点着的,削,要削灭火不能削断香,劈,要劈开香不能灭火,他足足练了两年才有所成就。

    现在他用剑如臂指使,指哪打哪。

    练完剑,起身收势,回到屋里收了剑,擦了擦汗,洗漱一下,又添了一件衣服,出得门来。

    冬天的太阳升的晚,现在天还是一片黑,但是武馆的人已经活动起来,前院有几个人一起站桩,他们也都是前来学艺的,但是还没有收入门墙。

    当初刚来北平的时候,师父的其他弟子也有不同意师父收他为徒的,因为这年纪差着辈分呢。

    但是见他练过武后,就没人反对了,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把沙袋打的前后飞起,有这么个师弟也绝不算辱没名声。

    这一批弟子如果入门的话就是三代弟子了。

    当初王学斌拜师时,师父就已经说了他为关门弟子,这一辈不在收人,着实是没有精力再教一个了。

    亏得王学斌算比较省心的,说了就做,不打折扣,不然这一个都够呛。

    王学斌来到前院找到师父,他师父坐在大堂里饶有兴致,看着前院的弟子们练拳,脸上已经皱纹丛生,胡子干枯没什么光泽,见王学斌来了,伸手招呼他道:

    “来,陪我走走。”

    王学斌见状赶忙上前扶住师父,师…父今年七十三岁,一辈子虽然练武强身,但是与人交手免不了受伤,今年秋天师父就曾说过自己年终将逝。

    他和几位师兄也曾带师父去医院检查,但大夫说老爷子身体比一般年轻人都健康,中医问诊也说老爷子六脉调和,没有疾病。

    师娘和师兄虽然担心,但也无可奈何,便陪着老爷子回了保定。

    王学斌也知道,师父的大限将近,但也没有办法,只能每天多陪陪师父。

    “学斌啊,我练了一辈子武,你要让我说武是什么,我也是说不清,但是要让我练,我知道这就是武。”

    孙禄堂说着轻轻点了点自己的胸口。

    “你底子好,也肯用功,但你不知道为什么练武,没有根,走多远都不正,你要找到自己的根,等你有了跟,你就知道功夫是什么了。”

    说着从怀里掏出一份易经手稿,递给王学斌,说道:

    “我这一辈子功夫终究没跑出这本经,你师兄他们会将我门发扬光大,门里的事不用你操心,你只管练自己的拳就是了。”

    说着停下身子,扭头看着他。

    “你小子虽然面上恭敬有礼,但是心里傲的恨不得把尾巴翘上天,日后得长记性。”

    “练拳就是做人,人傲了,拳就沉不下来,你连自己都制不住,还想制住自己的拳?”

    孙禄堂回过头来继续走着。

    “你向来一派公子哥的作风,花钱大手大脚的,有多少余财也不够你败的。

    我给你师兄交代了,我走后,你可以留在武馆教习,或去国术馆也行,你不爱搭理俗事就只管教拳,别的自有人打点。

    要是有自己的想法呢,也行,有想法就去做,拳打到最后就是一个想法的高低,别的我就不给你什么了,就把这本经就留给你。”

    “记得无论何时,都别放下功夫。”

    说着使劲攥了攥王学斌的手,然后摆脱他的搀扶,独自迎着朝阳走去。

    王学斌看着师父蹒跚的背影泪流满面,

    低头翻开书,只见卷首写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次日一早,孙禄堂与世长辞。

 第十二章 武平王

    大雪一连下了三日,今天才将将放晴。

    孙府还是一派悲哀模样。

    王学斌身着一身白色长袍,一手拿着用白布包裹的宝剑,一手提着一个牛皮箱,谢绝了师兄们的挽留,走出府门来。

    三年前的他,就是这样走进武馆拜师学艺的。

    这三年时间要比他前二十年的生活还要丰富。

    王学斌面色肃穆的在路上走着,心里很是凌乱,他师傅去世的那一刻,他有些理解了师父的话。

    他的根在现代,在这个时代始终没有归属感。

    这里的人,这里的事,这里的思想,这里的生活习惯,一切的一切都告诉着他,这不是他的世界。

    因他在这个世界里没有根,这不像是他之前减肥。

    减肥是因为系统给了他的改变的底气,他自己有改变的。两相结合。他才能这样豁得出去。

    但是功夫对于他来说只是一种爱好,就像是他喜欢的音乐、曲艺、一样,有,锦上添花,没有,也没什么所谓,日子还是一样的过。

    他本不是什么有毅力的人。

    倘若他真的有毅力的话,他也不会长这么胖了。

    他练武练成这样,只能说是他在减肥时期留下的良好的运动习惯,对于他来说,武术也只是运动的一种。

    与游泳,跑步,举杠铃,深蹲没有什么区别。

    他看着师傅阖眼离去的那一刻,功夫这个词突然变得沉甸甸的。

    师傅的死亡不断提醒他,这终究是一个真实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是真实存在那么一群人,他们为武而生,为武而死。

    功夫对于他们来说不单单是一种技艺,而是早已演化成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信仰。

    那一刻起,王学斌开始感觉到功夫这个词在他心底慢慢的生根。

    因此,他抑制了自己想要提交任务的冲动,重新收拾行李,准备再丈量一遍他和师傅曾经走过的路。

    他的师兄们曾经挽留他,希望他留下任教,或者介绍他到国术馆去当教习。

    但是王学斌全都婉拒了。

    收拾好了东西,用布将师傅送他的宝剑缠绕起来。

    一手提着箱子,一手拿着宝剑。迎着雪后初晴的阳光。向远处走去。

    万顺武馆,是洛伊一家教洪拳的武馆,馆主姓也姓洪,身量不高但身形魁梧,擅长铁线拳和子午捶,功夫不浅。

    此时武馆内两人正在激烈交手,两人手脚相击,发出“砰砰”的声音。

    边上武馆的弟子也在目不转睛盯着这精彩的切磋。

    王学斌左手架开横拳,然后变招打了一个双峰贯耳,向洪馆主头部击去,显露出自己的中门。

    洪馆主瞧准破绽,顺势沉下身子一招定金桥,双掌向前一推,临近腰身时才收了三分力道。

    王学斌看到洪馆主这一招,也不躲避,只是顺着这一推的力道,顺势后退了两步,然后抱拳拱手,示意结束。

    洪馆主见他抱拳,也起身擦了擦汗,抱拳拱手,口称承让。

    洪馆主猛喘几口气,看着气定神闲的王学斌,半是试探,半是真心的说道:

    “好小,当真是练武嘞材料,咋着这,要不然来我这特儿当教习,我把我所有嘞把式全交给你。”

    王学斌闻言婉拒道:“洪师傅这一路拳法就让晚辈受用不尽了,那还敢再奢望其他。”

    洪馆主指了指他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王学斌见此告辞道:“这些天晚辈在此着实受用不浅,日后要有机会,还望能再向洪师傅请教。”

    “可别来啦!我手里这点东西都要被你闹完啦,哈哈哈哈”

    洪馆主笑着打趣道,然后收敛神色道:“我这里庙小,留不住你,日后要有事帮忙,招呼着一声。”

    说着又是抱拳一礼。

    王学斌也是郑重回礼,然后转身出门走去。

    洪馆主站在门前一直目送王学斌远去。

    洪馆主弟子好奇的问道

    “师父这是谁啊?”

    洪馆主随口回道;“这是人家孙老前辈嘞高徒。”

    “咦~都是那人傻钱多嘞武痴王啊,也没看出哪特傻啊!”

    洪馆主听到这话回身踹了徒弟一脚,骂道:“傻?你傻了人家都不傻,他今天使嘞功夫是我两年前教他的。”

    徒弟一听委屈到“他在了不起不还是找您学拳,有啥呀!”

    他师父听到徒弟的话,严肃地说道:“以后包说这种话,人家两年时间把洪拳练成这,将来迟早是一代宗师。”

    徒弟听到这话吓了一跳“这么夸张?”

    洪馆主瞥了徒弟一眼说道:

    “两年前人家来嘞时候虽然礼数周到,但明显傲气内敛。

    你师父我不想招惹孙门嘞麻烦,教了他一招半式打发走了,没想到区区两年时间,变化这么大,看来孙老爷子过世对他影响不小。”

    王学斌不知道他们师徒的这番交流,如果知道的话,他肯定会反驳到“我现在就是宗师。”

    没错他现在就可以称为宗师。

    师傅过世后他又重走了一遍练武之路,整整一年,他从基础从新练起,从马步到站桩,从抖大枪到挽剑花,一点一滴的体会武学中的玄奥。

    明晰了郭云深大师所讲的三层道理,三步功夫,三种练法。

    无论是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还是易骨、易筋、洗髓或者明劲、暗劲、化劲,各种说法不同,其实本质无二。

    第一层功夫,将浑身形成整劲,把单纯挥拳摆臂的发力方式改成一套以力从地起、以腰带跨。以肩带肘,以肘带拳的发力逻辑,在这个阶段力大者胜。

    第二层功夫,将明劲的发力逻辑练成条件反射,能够不假思索的快速反应,这是打的每一拳都会带上寸劲,这就是暗劲,但是这样发力靠的是爆发力,难以持久,所以这个阶段力巧者胜。

    第三层功夫就上升到哲学的层面了,每个人的性格习惯不同,打出的拳法也不尽相同,这时需要把学来的拳法加以斟酌,把拳法改动的更适合自己使用,这就是化劲。

    有人喜欢进攻,有人喜欢防守反击,有人喜欢截击,不同的拳法适合不同的人。

    到了这个层面就可以称得上是一代宗师了,他所练的拳也是自成一派了。

    前两个层面通过练习还能达到,第三个层面只是比拼思想,就只能看运气了,运气好的一朝悟道,运气不好一辈子就卡在这里了。

    而对于王学斌来说,他是败也现代,成也现代。

    当初因为现代社会的影响,他只把功夫当成一种运动。

    按部就班的练习,丝毫没有自己的思想。

    现在他带着师父的期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