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神豪的万界之旅 >

第99章

神豪的万界之旅-第99章

小说: 神豪的万界之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人是田单门下之人,观澜认识?”

    时刻关注王学斌的龙阳发现了王学斌的异样,为王学斌介绍了这个人的来历,小心询问着。

    王学斌点了点头。

    “这人与我有些恩怨,倒是没有想到他还活着!”

    龙阳君闻言皱眉,刚想询问,厅堂传来了钟磬之音,大会开始了。

    场中的声音都静了下来,只见一身盛装的纪嫣然抱着一张古琴袅娜娉婷的走上前台,向着诸位盈盈一礼,坐在了台上。

    纪嫣然将古琴放在了琴案上,打开琴案上摆着的金兽熏炉,绣手点燃了檀香,端坐凝神。

    良久,钟磬之音渐歇,纪嫣然睁开双眼,玉指吟猱,一曲素雅清冽的琴音传入众人的心田。

    那琴声细微悠长,时如人语窃窃,时如云雾缥缈,倏远忽近,灵韵天成。

    听得一众宾客如痴如醉,除了王学斌。

    他喜欢听的是京剧、相声、或者小曲小调这一类通俗一些的东西,古琴这样的曲目他欣赏不来。

    但弹琴之人毕竟是自己朋友,他也不好不给面子,只能闭着眼睛学着一旁龙阳的样子,时不时的点点头,一派沉迷的景象。

    终于,琴声淡去,众人纷纷回过神来,开始称赞纪嫣然琴艺卓绝。

    不说其他,单单看着那些公子们的窥视眼神,就知道这些人的心思。

    只有极少数人端坐不动,这些人要么是知道自己身份卑微的,要么就是有真才实学,想要扬名的,这些人就是龙阳君的目标。

    纪嫣然微笑着应和着一众的殷勤,不以为意,这种眼神她见的多了,这么多年以来,只有两个男人未曾用窥视的眼神看她。

    一个是龙阳君,另一个就是王观澜!

    龙阳君的情形她心里非常了解,二人相交也是利用多于情谊。

    王学斌这人她就摸不准了。

    要说此人不好渔色,他有三个夫人,一个英气,一个纯善,一个妩媚,各个姿色不俗。

    要说好渔色,她纪嫣然自认姿色冠绝天下,却从未在王学斌眼里看见过一丝丝的热切之意。

    此人允允武,儒雅平和的外表下隐藏着无与伦比的霸道,这样的魅力令她心折不已,要不是她还有几分自矜,恐怕都要送上门去了。

    心里想着,一对秋波暗暗扫了王学斌一眼,看着他沉凝的神情,心里忍不住又起波澜。

    她淡淡的呵出一口气,压下心潮,站起身来,看着诸位,扬声说道:

    “在下越纪氏,添为此次论政大会书记,此次论政大会以治政为题,诸位均可畅所欲言,在下会将各位言辞编著成简,传于天下!”

    说着,她举起一卷竹简,示意一番,让出前台,说道:

    “请诸先生上台宣讲,在下聆听高论!”

    说完又是一礼,转身走到王学斌身旁的案几落座,手持毛笔,一副凝神恭候的样子。

    这时,台上空了,大家也安静了,厅堂里一片面面相觑。

    终于,一位士子大胆站起身来,走上前台,向诸位一礼,大声说道:

    “在下儒家西河学派梁子正,此次论政大会在这西河行馆举行,在下添为半个客主,因此斗胆上台,先行抛砖引玉,诸位!请了!”

    一位身穿青衿的年轻士子向台下众人礼了一礼。

    纪嫣然见此起身宣道:

    “请儒家西河学派梁子正宣讲!”

    众人神情肃穆,端坐恭听。

    台下各家学派都有,但没有一人喧哗,这是对知识的尊重,对智慧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这就是礼!

    梁子正向纪嫣然礼了一礼,没有落座,直接站着说道:

    “今日所言,题为治政,治者,从水从台,乃是引水归流之意,是为修整、是为疏通,政者原意治事、动武,后引于政事、政务。

    顾名思义,所谓治政,不过梳理政务,引水归流而已。

    其问题在于梳理,如何梳?引水归流,何谓流?

    理者,礼也!

    若欲天下大治,必言礼乐之道!

    何为礼?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克己复礼是为仁

    天下有仁,则万物无不昌!

    君待臣以仁,则臣待君以忠,官待民以仁,则民待官以拥!

    礼全,则乐不可缺,礼乐并举,则天下不治亦兴,何况治乎?

    ”

    梁子正在台上引经据典的论述着,台下的人或喜或怒,或思或讽,神态万千,不一而足。

    王学斌也在认真听着,此人说的言论是儒家最根本的政治主张,礼乐之道。

    这是孔子毕生所追求的事情,但是一直都没有成功。

    直到汉朝出了一个董仲舒,将孔子的思想阉割一半,至此礼乐之道彻底成了笑话。

    但是在这时,这些儒家子弟们是真正相信着礼乐能够创造出来一个大同世界,他们也确实在为自己的政治主张全身心的奉献。

    现在的儒家与后世的儒家就像是圣母与圣母婊的区别。

    一个是克己复礼为仁,为君子,所以我要克己复礼,我要成为君子,让世界变得更好。

    另一个是克己复礼为君子,所以我要让别人都当君子,让我生存的更舒适。

    因为小人从来不喜欢跟小人待在一起,就像骗子不喜欢跟骗子待在一起是一个道理。

    一个骗子,他往往恨不得天下全是好人,这样他行起骗来才方便,骗子的诉求是善的,但你绝不能说骗子是好人。

    这个时代的儒家大部分都是好人,所以王学斌很欣赏这个时代儒家,但是,欣赏并不代表认同。

    “彩!”

    梁子正的宣讲完毕,众人纷纷喝彩,即使是不认可的人,也在尊重此人的言论。

    因为这个人是对手,对对手的尊重,同样是对自己的尊重!

    “足下此言不妥!”

    台下一人喝彩过后,站起身来提出了异议。

    梁子正也不慌张,伸手一礼。

    “敢问尊驾?”

    一身褐色麻袍,赤脚垂发的人双手一礼。

    “在下墨家元宗,见过诸位,见过子正兄!”

    王学斌听到这个名字立刻来了精神,他到没有想到元宗也会参加论政大会,这倒是意外之喜。

    梁子正走到台侧,伸手一引,说道:

    “请墨家元宗宣讲!”

    元宗大步走到台上,看着诸位,抬手一礼,又向梁子正行了一礼。

    古人一字之教,当以师称之,梁子正所言乃是治世之道,当受一礼。

    “方才梁兄所言,治政当以仁爱、以礼乐,在下认为不然,此道不足为凭”

 第一百五十八章 论政大会(三)墨子杨朱

    墨家学说源于墨子,是诸子百家唯一无法确切形容的学说。

    孔子学说以儒为名,老子学说以道为名,商鞅韩非等人的学说以法为名,唯独墨子,他的学说是以创始人的名字命名。

    因为其思想太过超前,难以归纳!

    自墨子死后,墨家三分,齐墨、楚墨、与秦墨。

    齐墨继承了学术,在稷下学宫传道,但已经式微不已。

    楚墨继承了侠义,他们仗剑直行,扶危救困。

    秦墨继承了技术,这一派心心念念的就为创造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借此实现墨子的学术思想。

    元宗是当代墨家矩子,是上一代墨家矩子孟胜的传徒,说是墨家矩子,其实就是一个光杆司令。

    齐墨蜗居稷下学宫,不问世事,楚墨的首领现在是春申君门客,秦墨更是成为了官方组织,唯秦王命是从。

    所谓墨家,其实已经名存实亡了。

    “方才梁兄所言,治政当以仁爱、以礼乐,在下认为不然,此道不足为凭,所谓仁爱实为大伪之言!

    礼乐之道更是祸乱之源!”

    元宗此言一出,梁子正眉头一皱,但是没有出声,耐心听着。

    元宗环视一眼,继续说道:

    “方今天下动乱难平,若欲治政,必细察动乱之源。

    如医者治其疾,不知疾之所起,何以攻?

    方今天下之象,国相攻,家相篡,人相贼!

    此象何因?

    在君不惠,臣不忠,父不慈,子不孝!

    此因何理?

    盖强执弱,众劫寡,富辱贫,贵傲贱,诈欺愚!

    若欲解此大弊,必兼相爱,交相利!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元宗在台上滔滔不绝的阐述着墨子的思想,底下却都皱着眉头,这个学说在现在这个时代,远不像梁子正的儒家那样那么令人易于接受。

    墨子的思想自从秦国一统以后,就渐渐消亡了,只有他那侠义精神留存在了人们心里。

    墨子的思想是什么?

    儒家与墨家都在推崇爱,但儒家讲的是仁爱,墨家讲的是兼爱。

    仁爱是有等级的,对于花草树木,我们要爱,但是不必施与仁,对待百姓,我们要施与仁,而不必施与亲,亲是最高等级的爱,是留给家人的。

    因此儒家才会推崇以仁孝治国,因为他认为孝顺的人必然是仁爱的人,仁爱的人必然是一个忠诚的人,君父君父,君者父也!

    孔子推崇的是周朝,因为那时候诸侯与共主的关系就是有亲缘关系。

    在孔子看来,要想天下大治,最好回到西周时期,要是实在不行,东周也凑合。

    墨家所讲的兼爱与仁爱不同,这是没有等级的爱,是平等的爱。

    儒家讲究先爱亲人,再爱家,之后爱国,最后在分一点给蛮夷。

    墨家追求的是平等,爱别人要像爱自己,爱别的国家要像爱自己的国家,他反对战争,反对持强凌弱,反对弱肉强食。

    他推崇的时代要更早一点,是尧舜禹时代,一个禅让制的时代,一个平等的时代。

    当然,还有一个更远的,那就是道家学说!

    “彩。”

    元宗说完,大家虽然都不认可,但还是保持了基本的尊重。

    元宗见此也不在意,墨家式微久已,早已不复当年风光,他来此处也是想要宣扬名声,为将来统一墨家做一些准备。

    顺便向天下宣扬一番,墨家还未曾消亡!

    “二位言论,在下实难从也!”

    果不其然,他刚刚说完,还没等梁子正反驳,就有人站起身来说话了,而且一杆子将刚才的二人全部打翻。

    王学斌身旁的纪嫣然放下了笔,起身说道:

    “尊驾若有高论,还请登台宣讲!”

    台上的元宗与梁子正也是点头称是,将台上让了出来,都没有入座,而是站在一旁观看。

    这人大步走上前台,也没有行礼,直接开口说道:

    “二位所言,未免大而化之了,所谓兼爱、仁爱,不过空谈而已!”

    上台的人没有自我介绍,直接就开始说了。

    “二位先生一位谈仁爱,一位谈兼爱,夸夸之言,实无所益!

    此乃以私奉公,实不可取!”

    这话一出,大家可不仅仅是皱眉了,纷纷开始议论起来。

    台上的人不以为忤,继续说道:

    “拔一毛而利天下,此事不能为也!”

    王学斌一听这话,知道这道家杨朱学派也来凑热闹了。

    一旁的纪嫣然也皱着眉头,起身问道:

    “不知先生如何称呼?在下记书立说需得先生之名号!”

    台上那人闻言一笑:

    “我是楚国钟阳,越纪氏有礼了!”

    报完来历,继续说道:

    “二位先生所谈均是损私而奉公,礼乐也好,兼爱也罢,皆不可取!

    损私奉公?

    决不可为!

    今日拔一毛可利天下,大家可愿奉之?”

    说着说着,钟阳问起了问题,台下诸人大都纷纷点头,只有极少数人猜到了他的意思,王学斌就是其一。

    纪嫣然看到端坐不动的王学斌心里纳罕,于是凑过身来,悄声问道:

    “先生怎么看待这一问题?”

    纪嫣然没有注意的是,场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注意力在这个姑娘身子上,她一动,大家的注意力也跟着动。

    看到她跟王学斌耳语,纷纷把注意力转移到了王学斌身上,或蔑视,或嫉妒,各种各样的视线打在王学斌身上,恨不得将他挫骨扬灰!

    王学斌嘴角微微一讽,也不在乎其他人的视线,凑到纪嫣然耳边说道:

    “杨朱学说确有可取之处,一味的以私奉公确实不可为,听吧,他的论述还没完,应该还有下!”

    果不其然,王学斌话音刚落,钟阳便继续问道:

    “拔一毛而利天下,诸位认为可取?那好,假济我断诸位一指,奉上公侯之位,诸位可愿断之?”

    台下还有人点头。

    钟阳也不在意,继续问道:

    “那断一腿而奉一国呢?”

    到这个时候,点头的人已经极为稀少了,但还是有几个点头的。

    钟阳见此,点点头,赞叹的说道:

    “一腿换一国,惠也!

    再问一句,若!斩君之头!以天下奉之,君可愿乎?”

    台上台下寂静无声,在点头那就是真傻子了。

    钟阳见此愤怒的说道:

    “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与也!

    悉天下而奉一身,不取也!

    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以百姓之利以奉天下,不可取!

    以天下之利以奉一身,更不可取!

    天下大治?人人不拔一毛,而天下自昌,何许治也”

    钟阳在台上宣泄着情感,台下一片寂静。

    钟阳所言是道家的杨朱学派。

    道家一共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杨朱之学,第二阶段是老子之学,之后就是庄子之学。

    三种学说均有不同,但是一致的观点就是无为而治!

    道家推崇的是太古伏羲时代,那个时代的人们自给自足,所谓统治,上如标枝,民如野鹿,统治者无为而治,百姓放而自得。

    认为天下就是被这群充满欲望的统治者和百姓给鼓捣坏了,要是统治者少做点妖,大伙少来点欲望,世界自然会变成大同社会。

    杨朱学派与墨家学派曾经盛极一时,但是后来都衰落了,墨子好歹还留下了述作,杨朱连述作都没有留下,只能从其他人的著作里窥的一鳞半角。

    因而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