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异界华夏之召唤名将 >

第102章

异界华夏之召唤名将-第102章

小说: 异界华夏之召唤名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

    “没有可是。”

    高铭打断了李世民的话,拍着胸膛自信道:“你们只管做好自己本部的事情,其他的,天意自有安排。”

    说罢,高铭没有丁点犹豫,便转身掀帐离去。

    望着高铭离去的背影,李世民冷峻的眉宇间,涌现起深深的困惑不解。

    愣怔了许久,李世民方才在心中暗暗叹息道:“唉,殿下竟然把如此重要的一战,寄托于所谓的天命。看来大齐的气数,也就是一瞬的回光返照罢了。此战一旦败了,我得另谋出路才行。。。。。。”

    。。。。。。

    是夜,黄盖偷渡过江的使者,携着高铭的亲笔书信,悄悄返回了赤壁。

    同时那只信鸽,也从三江口飞回了赤壁。

    (未完待续。。。。。。。)

 第203章 四方兵动

    赤壁,吴军营寨。

    帅帐之中,孙策坐在上座处,那张英武的脸庞上,涌动着深深的得意之色。

    他手里拿着的,正是高铭的一张字条和一封送给黄盖的密信。

    信和字条上的内容,是在说,高铭已经知道吴军之中的内讧。

    并将于九月初九,排兵列阵于三江口的连舟上,恭迎黄盖来降。

    一切都在循着陆逊的计策,按部就班,仿佛所有的事件发展,都在他的计算之中。

    “想不到挖了个坑,齐军还真会往里面跳。伯言这道计策,当真是妙啊,”

    孙策那将密信摊在案台上,满脸欣喜的看着陆逊,夸赞道:“我若能凭借此计北上徐州,成王霸之业,你和姚先生便为首功。”

    “高子恒想取我江东,在天意东风相助下,不过送死耳,主公过奖了。”姚广孝淡淡一笑,却是谦逊的紧,毫无居功之意。

    他那一笑虽是淡然,隐隐约约却透着几分成竹在胸,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的气势。

    仿佛十万齐军水师,弹指间,在他眼中就会化为一片灰烬。

    陆逊指尖轻捋须绒,那自信冷峻的嘴角上,勾勒起一抹诡谲的冷笑:“事到如今,主公当派一使者前往乌林,让这把天崩地裂的赤壁大火,烧得更烈几分!”

    ……

    乌林城,将军府。

    曹操一边用指尖轻轻划过案几,一边听着台下那名东吴使者诉说着吴军的意图。

    而孙策的来意也很明显,就是说九月初九,他会出兵赤壁,直取齐军水师营寨。

    届时让曹操方面出兵乌林,只攻齐军兖地要塞,合力一战击溃齐军。

    曹操听完来使的言辞后,便先让他下去休息,旋即召集了麾下文武,于大堂一同议事。

    曹操将目光望向了脸色惨白的郭嘉,沉声道:“奉孝以为如何?”

    郭嘉闭目若有所思,沉吟片刻,开口道:“东吴的计策,的确有可行之处,但前提是得有东风相助,不然就是大水冲了龙王庙。”

    “所以在下的建议,是想让主公先攻下石阳的门户,也就是汉阳城。如此一来是响应东吴,表我军联盟之诚心。”

    “二来则是从局势实际出发,若是形势不利,我军可退回荆襄,若是形势有利,我军亦可直取石阳,夺走齐军的粮草。”

    “如此来看,就是让孙策和高铭两家相争,主公可坐守渔翁之利了。”

    郭嘉寥寥一番话语,就替曹操谋划出了一条进可攻,退可守的道路。

    “如此甚好,那便依你所言,北上攻取汉阳!”

    曹操轻捋须髯,目光朝向东面,深陷的眼眶中,流转着一丝志在必得的精光。

    。。。。。。。

    石阳城是长江以北的重要城池,齐军一半的粮草都囤积于此。

    所以高铭派上将薛仁贵、张郃,加上诸葛亮这个智囊,领兵十万驻守在石阳周边,以防曹军绕后偷袭。

    毕竟一个真正的出将入相之才,应该是从一次次的兵戈交锋中走出来的,而不是从襁褓中培养出来的。

    所以高铭让诸葛亮跟着薛仁贵和张郃,在石阳一带,好生历练一番。

    薛仁贵本身就是统帅之才,又有张郃和诸葛亮相互弥补,如果遇事实在不决,就传信来三江口的水师营寨。

    因此高铭并不担忧石阳方面军团,会出什么岔子意外。

    石阳城,齐军营寨。

    一大早,薛仁贵就收到南面汉阳城的加急来信,是守将张郃

    信上说曹军上将曹仁,领兵五万,带将夏侯惇和许褚,北上兵犯汉阳城。

    张郃带着一万兵马,恐怕难以抵挡,所以请求薛仁贵发兵支援。

    “曹仁好大的胆子,区区五万兵马,也敢来兵犯我城池。”薛仁贵说着,便将那份情报递给了诸葛亮。

    如果换成以前,薛仁贵可能并不会把这个小屁孩当一回事,但经历了那么多事情。

    先是平寿激将,再是只身赴并州,片语退雄兵,前不久又发明了喷火木兽,成为大败匈奴的关键因素。

    加之高铭对诸葛亮的重视。

    所以薛仁贵自然不会像从前那般小觑诸葛亮。

    诸葛亮接过那张情报,一双清澈的眼眸中,闪烁起丝丝冷芒,却是沉吟不语。

    见诸葛亮不语,薛仁贵深吸一口气,缓缓站起身来,走到舆图前,那犀利的目光在舆图上的城池据点间不停来回游弋。

    少顷,薛仁贵沉声道:“如今曹仁兵力汇聚于汉阳城下,预计汉阳城还能坚守三日左右。只要本将军发兵五万,从侧面绕过,配合城中张郃守军里应外合,便可一口气剿灭曹军。”

    曹军兵力只有五万,以薛仁贵的行军速度,他完全有把握在曹仁反应过来之前,就将其团团包围。

    如此一来,曹军必败,汉阳之围也会迎刃而解。

    “薛将军稍候,在下倒有一个计策,或许能毕其功于一役,一战彻底粉碎曹军所有的中干力量,进而可取荆襄九郡。”

    就在薛仁贵准备亲自领兵进发之时,沉默良久的诸葛亮眼眸中闪过一瞬精光,他终于发话了。

    “有何计策,快快说来。”薛仁贵注视着眼前这个天才少年,开口追问道。

    诸葛亮不紧不慢地走到舆图前,伸手一指,指向了汉阳城,说道:“曹仁此人急功近利,前番刚在函谷关铩羽而归,眼下士气正是颓靡,所以他想要迅速取得一场大胜,来挽回低谷的士气。”

    “正所谓,君子成人之美。所以在下认为,我们不妨就成全曹仁的愿景。。。。。。”说着,诸葛亮嘴角扬起了一抹意味深长的冷笑。

    闻言,薛仁贵剑眉一凝,肃然道:“如此万万不可,汉阳城乃是石阳的门户,汉阳一失,石阳必然陷入重围之中。何况石阳又是我军粮草辎重的屯扎所在,岂能。。。。。。”

    “粮草辎重。。。。。。难道说,你是想。。。。。。”

    说到一半,薛仁贵像是陡然意识到了什么,眉宇间浮现起惊异之色,登时看向了诸葛亮。

    却见诸葛亮脸上流转的,是云淡风轻的自信一笑。

    “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

    “两分天下,就看今朝!”

    (未完待续。。。。。。。)

 第204章 今日就是高铭死期

    斗转星移,三日后。

    来到了高铭与黄盖约定的献降之日。

    是日,戌时将至,夜色将临。

    天幕阴沉,万物肃杀,浩瀚苍穹如一张饕餮巨渊,几欲将万物吞噬。

    浩荡的长江水面上,一艘艘庞大的齐军战船,以铁索相互连接,宛如一面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

    战船之上,刀戟林立,弓弩四张,杀气逼人。

    森森的寒光,甚至将整个天空和江面,都映得森寒。

    一面面涌动似火的“齐”字王旗,在半空之中不断飞舞,飘动的方向是南面,说明此时风向还是北风。

    正中间那艘立有金色王旗的战船上,高铭披甲负剑,昂立在船头。

    那年轻的脸颊上,流转着丝丝战意,一双冷峻的眼眸,犀利的落在天际处那一堆星罗棋布的黑点上。

    因为驻扎在那里的,是孙策的战船。

    数百只大小不一的战船从东南面缓缓而动,黑压压的一片,宛如天上不断席卷凝集的黑云。

    隐约可见,那战船上正竖着一面面“黄”字将旗,那是黄盖的战船。

    李世民披坚执锐,从甲板上观望片刻后,急匆匆跑到高铭身旁,拱手劝谏道:

    “殿下,黄盖所乘之船,皆轻浮于水面,根本不似满载甲士和”辎重,那上面极有可能就是火油。”

    高铭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一手按着剑柄,一手握着船栏,然后抬头看了一眼天空,若有所思道:“传令下去,收起船锚,准备朝赤壁进发。”

    “什么?殿下你还要朝赤壁主动进攻么?那里可都是吴军的火油啊!”李世民极力想要劝阻高铭。

    高铭拍了拍李世民的肩膀,淡然道:“不必忧虑,本王既然敢朝赤壁进军,那就自然有自己的打算。”

    “唉……大势去矣……”

    见高铭如此固执,李世民只能暗暗叹息,转身一边指挥将士收锚,一边规划着自己的逃生之路。

    ……

    吴军水寨。

    孙策手持长枪,身披铠甲,一双英武的目光,重重的凝视着远处的铁索连舟。

    他那冷峻的嘴角上,不自觉扬起一抹冷笑,阴诡道:“高铭,明年的今天,就是你的忌日。”

    说罢,他又把目光抛到远处山坡的那座七星坛上。

    七星坛边,拥簇着一排排执旗童子,他们一个个神色紧张,目光紧凝。

    正中间的八卦图中,姚广孝身披黑色道服,手执一柄桃木长剑,正站在极点中间,闭目矗立。

    下一刻,只见他陡然睁开双眼。

    姚广孝手中桃木剑倏然刺出,取下身前祭坛上的两瓣烛火,然后口中念念有词。

    旋即,姚广孝又咬破了手指,将鲜血沿着剑刃,抹于剑锋之上。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阴阳无极,乾坤借法!”

    “遵我敕令,巽风可起!”

    姚广孝振臂一呼,剑锋直指苍穹。

    蓦然间,只见天上的苍云,竟开始慢慢改变移向。

    “风向变了!”

    正当此时,一个童子尖声惊呼起来。

    众人齐齐朝旗帜望去,但见那原本朝东南飘动的旗子,此时都开始慢慢朝西北方面飘动了。

    是东风,东风起来了!

    “真乃神迹也。。。。。。”

    看见这超自然的一幕,即便强如孙策,都忍不住倒吸一口冷气。

    想不到姚广孝并非说说而已,他竟然真的借来了东风。

    孙策惊奇一刹,然后那份惊奇,瞬间化为了浓浓战意。

    他提起手中金枪,狂烈大笑,高声喝道:“东吴的将士们,东风已起,可见上天都在护佑我们!”

    “今天,就是汝等建功立业,改变历史的天赐良机,随我起航,直取齐军战船!”

    一声令下,那上百只东吴战船,纷纷从吴军水师营寨边齐齐发动,紧跟在黄盖战船其后。

    黄盖望着东风的袭来,那苍脸上,亦是扬起了得意的笑色。

    只见他战刀一扬,怒喝道:“齐军铁索连舟,马上就会成为一片火海。”

    “将士们,给我点燃战船,准备撞击!”

    一声令下,甘宁带着部下将士,把一艘艘战船,全部点燃。

    轰隆隆。

    陡然间,江面上带有“黄”字将旗的战船,全部被熊熊烈火所包裹。

    一艘艘火船组成的火海,犹如决堤的洪流一般,朝齐军的铁索连舟,携着必胜之志,狂扑而来。

    江面上的大火,映红了高铭的脸颊,却映不出他丝毫的慌张。

    “殿下,起东风了!”周瑜指着王旗朝向的改编,一向淡定冷静的他,此时也变得颇有些紧张。

    李世民也急匆匆地从远处跑来,拱手力劝道:“殿下,快撤军吧!不然吴军撞上来,我们就真的完了!”

    “给老子全力加速,敢言退者,斩之!”

    耳听二人的话语,高铭如铁塔矗立,纹丝不动,只是冷冷的注视着远处的黄盖战船。

    相反,高铭的眉宇间,甚至还流转起了几分志在必得的气色。

    李世民看高铭越是淡定,他心中就越是焦急。

    他现在的心情,已经不仅是想爆粗口了,他甚至都想拔出佩剑,胁迫高铭退兵。

    但他看了一眼高铭身旁的姜松,又打消了这个念头。

    此刻他只能攥着拳头,眼睁睁看着己军战船,离吴军的火船越来越近。

    只要一旦染上大火,加之东风的作用,则火势会全部蔓延到齐军这边。

    而到了那个时候,就是神仙来了,都无法挽回这大厦将倾的局面。

    在火光和风力的作用下,江面泛起的粼粼波光,格外耀眼。

    长江之上,齐军和吴军靠得越来越近。

    远处督战的陆逊和姚广孝,眼眸中翻涌着深深的得意之色,因为一切都在按照他们的计划,循序渐进。

    什么纵横天下的齐军,什么战无不胜的齐王。

    仿佛顷刻间,在他们严重就会化为一片灰烬。

    从今往后,历史上会笔墨浓厚的记载今天这一战。

    九月初九,齐吴交战于赤壁水面,是战,江东吴军以火攻之法,全歼十万齐军,天下震惊。

    而他陆逊,用这一把天崩地裂的赤壁大火,注定成为后世苍生口中的一计美谈。

    不仅陆逊如此,吴军上至都督,下至小卒,每一个将士的脸上,都翻涌着深深的自信和蔑然。

    因为大局已定。

    齐军,必败!

    (未完待续。。。。。。。)

 第205章 要与西风战一场 遍身穿就黄金甲

    双方的战船,在江面上越靠越近。

    很快,昂立在船头上的甘宁,透过层层火光,看见了远处最中间战船上的高铭。

    甘宁手中战刀一横,冷笑道:“高子恒,你这匹夫,可知明年今日就是你的忌日!”

    隔着浩荡江面,高铭听到了甘宁的呐喊,却只是冷冷回应道:“甘兴霸,本王待你不薄,你何故要两面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