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异界华夏之召唤名将 >

第106章

异界华夏之召唤名将-第106章

小说: 异界华夏之召唤名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铭环扫身旁诸将,众人都一副豪情万丈的模样,再望向身后的齐军。

    那一个个年轻的将士,他们脸上非但没有丝毫疲惫,相反还充斥着狂烈的英勇无畏。

    “如此风流江山,岂不让人留恋。”

    望着这一片如画江山,高铭也终是忍不住感慨一番。

    “难怪千古以来,如此之多的英雄豪杰,都拼了命的想要争夺江山。甚至秦皇还想用长生不老药,来延续大秦的万古江山。”

    “原来除了对富贵权力的角逐之外,更是渴望将自己的名字,永远地刻在这片华夏大地上。”

    李世民一手握枪,一手按弓,少年冷峻的眉宇间,也不禁扬起了心驰神往的表情。

    高铭侧目看向李世民,笑问道:“往者如此,那世民呢?”

    “在下一介草莽出身,焉能与日月争辉?”

    李世民淡然一笑,拱手道:“若能助殿下成就大业,然后名垂青史,那我李世民诸般皆了,倒也无憾了。”

    高铭闻言,却是笑而不语,因为这一刻,他没有听到李世民其他的心声。

    可见眼前这个年纪与自己的效仿的少年,心态已经开始发生了变化。

    正当此时,庐陵城的城门,吱嘎一声,缓缓打开。

    从城中一队约莫二三十人规模的士卒,沿着城门,排成两条纵队。

    正中间,徐徐走出一名年纪约莫五十上下的儒袍官员。

    他走到高铭的马前,毕恭毕敬地行了一礼,笑颜逐开道:“庐陵太守乔玄,恭候殿下大驾!”

    “庐陵太守——乔玄,四维如下

    武力:71

    智力:83

    统帅:82

    治政:89”

    高铭在看到乔玄的瞬间,就调出了他的四维数据,然后拂手道:“乔公,这是何故?”

    乔玄叹道:“不瞒殿下,我乔家世代忠良,清廉为民。不料那孙策竟起不臣之心,在下为保一方安定,才不得不苟安人下。”

    “殿下举大义,行王师,所到之处,百姓皆献谷以迎。我等在江南闻殿下之名,便如久旱渴望甘霖到来。”

    “而今见了殿下天道之师,自然是欣喜不已,当打开城门,请殿下入主江南,以平叛乱才是啊。”

    “原来如此,倘若天底下多一些像乔公这般的忠臣良仕,天下也不至于会乱成这个样子。”高铭满意的点了点头,旋即带队朝庐陵城进发。

    倘若换了别人,可能还要担心城中是否设有伏兵。

    但高铭可以直接用系统进行扫描,得出乔玄的确对自己产生了忠诚度。

    更何况自己身边还有姜松,便是千军万马,又能奈他何。

    在大军进城的同时,果然没有任何异象,相反城中百姓,还一个个涌到门口,来瞻仰这传闻中的真命天子。

    李世民不禁夸赞道:“值此乱世,想不到乔公所治的庐陵郡,却是另外一番风景,百姓安乐,宛如世外桃源。”

    乔玄拱手笑道:“承蒙百姓看得起我罢了,将军过奖。各位将军,不如先到太守府暂作休整,我命下人去准备午膳。”

    “如此也好,有劳乔公。”高铭点了点头,当即传令一半大军于城外安营扎寨,另外一半在关城处就地驻扎。

    然后高铭便带着李世民姜松刘伯温李定孙思邈等人朝太守府进发。

    (未完待续。。。。。。)

 第211章 江南有二乔

    庐陵郡,太守府。

    高铭带着李世民和姜松,与太守乔玄在内府用膳,其余偏将在庭院中用膳。

    乔玄表示愿意带着自己所结识的江南世家,全部来投靠高铭,以充实齐军的后勤补给。

    几人当下觥筹交错,开始高谈阔论天下大势。

    酒过三巡之后,乔玄拱手笑道:“殿下,在下有一个不情之请。”

    高铭拂手道:“乔公不必客气,但说无妨。”

    乔玄捋须一笑,开怀道:“不瞒殿下,我膝下有二女,她二人都十分敬佩当世之英雄,今日听闻殿下在此,故想为诸位将军抚琴一首。”

    “二女。。。。。。难道说是那两个人。。。。。。”

    此话一出,高铭像是忽然联想到了什么,眉宇间闪过一瞬不易察觉的惊奇。

    啪啪——

    乔玄见高铭默认,便拍了拍掌,似乎是在呼应什么。

    铮—铮—铮

    掌声方才落下,如清泉击石般的琴声,悠然地从后院处传来。

    那泠泠之音,时而舒缓如流泉,时而急越如飞瀑,时而清脆如珠落玉盘,时而低回如呢喃细语。

    “竟然有如此凄美的音律,殿下不妨一起去看看?”

    李世民双目微眯,只觉这音律悦耳无比,便想和高铭一同外出,已经迫不及待想要知道,这世上有何人能弹奏出如此美妙的琴声。

    “诸位,请。”乔玄笑着缓缓起身,作了一个请的手势。

    高铭心中已经有了几分猜测,便回了一礼,与众人一起沿着悠悠琴声,朝后院的一池秋水长廊走去。

    渐行渐远,渐行渐深。

    绕过刻画着山水鸟兽的长廊,高铭一行人,离那道琴声愈来愈近。

    终于,在走到这漫漫长廊的尽头时,一湖幽泉忽的闯入了众人的眼帘,湖面微微泛起丝丝涟漪,清澈如玉,那样的一丝不染。

    湖畔之旁,两架木琴,正有两名妙龄女子身着素衣,倚琴而坐,宛如人间仙境。

    高铭和李世民,都不自觉的将目光投向那个地方。

    只见素琴旁,乌黑如泉的长发随风飘散,在雪白的素衣间滑动,两双纤手皓肤如玉,映着绿波,在琴弦之中往来。

    那嫩白如藕的花容之上,柔柔细细的肌肤,双眉修长如画,双眸之中流转着无限的柔情。

    身材落落有致,坐于湖畔之旁,抚琴而醒天地,好似不沾世间俗尘的仙子一般,嘴角勾起一抹笑容,如同烟花般飘渺虚无而绚烂。

    让人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正所谓河北甄宓俏,江南有二乔。

    这两名出尘女子,乔绾和乔霜,也即乔玄的两个女儿——江南大小乔。

    高铭停下了脚步,闭目凝神,听着这绝世的乐曲,仿佛感受到了二人内心那波动如水的情绪。

    见高铭没有靠近打扰,众人自然只能跟在其后,不敢上去叨扰。

    这一刹那,所有的杀伐之气,都在这清醒婉转的琴声中,洗尽凶戾,只余下些许浮华和温柔。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廊西房静无言,唯见池水秋叶繁。

    终于,伴随着一声幽幽叹息,弦声终止。

    高铭冷峻的面容上抹起一丝浅笑,鼓掌笑道:“好音律,令千金的琴艺,真让本王大开眼界。”

    “岂敢,殿下谬赞了。”

    乔玄淡然一笑,吩咐道:“这位,就是为父跟你们经常提起的国之柱石——陈留王。”

    “妾身见过陈留王殿下。”大小乔从素琴旁缓缓起身,朝高铭毕恭毕敬的行了一礼。

    李世民望着小乔,笑道:“小姐的才艺,固然惊艳绝伦,不过完璧终有瑕,方才倒是错了一律。”

    说着,李世民便拿起腰间玉箫,吹起了方才小乔音律的失误所在。

    小乔那双美眸宛如一泓清泉,听到这缠绵萧声,先是微微一怔,再是抿嘴而不失矜持地笑道:“将军居然能听出小女子的失误之处,那可是比小女子更胜一筹呢。”

    乔玄见状,坦然道:“不瞒殿下了,我这两个女儿,平日里最仰慕少年英雄。所以在下斗胆,想向殿下请桩喜事,来冲冲三军的戾气。”

    高铭闻言却是笑而不语,原来扯了半天,乔玄是想把他的女儿嫁给自己。

    扫描之下,高铭发现二乔的魅力值,都在99的顶尖水平,不遑相让甄宓。

    而且方才见李世民和小乔二人,你来我往,多有互动,高铭心中不禁生出一个大胆的想法来。

    少顷,高铭开口道:“世民啊,你可有家室?”

    李世民摇了摇头道:“我年少从军,未曾成家。”

    “如此甚好。”高铭颔首一笑,道:“那如蒙乔公赏脸,两位小姐不弃,本王与李将军,各自娶你姐妹二人其一如何?”

    此话一出,二乔皆是俏脸一红,羞涩之情顿起,泛起层层如潮红晕。

    李世民也是微微一怔,他想不到高铭竟然自己迎娶大乔,然后让他迎娶小乔。

    如此一来,他和高铭就成了连襟之理,他便是高铭的便宜妹夫。

    而高铭的意图,也恰恰在此,一面是见李世民和小乔的确般配,另一面也是为了加固李世民的忠诚。

    故以联姻之策,让李世民攀附皇亲。

    乔玄闻言,捋须笑道:“在下觉得可以,这位将军与殿下都是少年英雄,才俊配佳人,真乃一段传世美谈也。”

    “若是军情不着急的话,择日不如撞日,在下明日就替殿下和将军操办婚宴。”

    “被你这么一提醒,本王倒是忘了薛仁贵和诸葛亮还在石阳戍兵,以拒曹操。”听到此话,高铭却是眉头微微一凝。

    光顾着自己征伐,高铭倒是恍惚间忘了石阳一线的十万齐军。

    高铭虽然一向秉持“人生得意须尽欢”的观念,但他也非一时欲起,就分不清孰轻孰重之人。

    眼下前线的将士还在浴血厮杀,自己焉能大办喜事,如此岂不让将士寒心。

    更何况,如今自己已入扬州腹地,是从南面和北面的薛仁贵,一起夹击曹操的最好时机,高铭岂能错过。

    高铭看了李世民一眼,李世民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他知道,李世民和他想到一块去了。

    “乔公好意,本王心领了。”

    高铭当下立断,沉声道:“不过眼下战事吃紧,待本王将荆东之地全部拿下,翦灭曹贼的势力,到时候大功告成,再行婚宴之事,也不为迟。”

    (未完待续。。。。。。)

 第212章 厉兵秣马 尔虞我诈

    九月初八,赤壁之战的前一天。

    石阳城,将军府。

    大堂之上,薛仁贵正与诸葛亮商议着前线作战布局的相关事项。

    正值此时,一个亲兵匆匆入内,拱手道:“薛将军,汉阳城失守了,张郃将军此刻率军已经朝石阳城而来了。”

    听到这道消息,薛仁贵非但没有丝毫的慌乱,相反和诸葛亮相视一眼后,眉宇间还掠过一抹不易察觉的冷笑。

    “从曹仁发兵到现在,大抵已经抵抗了三四日有余,而今兵败,倒也算是在合理的天数之内。”

    诸葛亮沉声道:“汉阳城一战,我们折了多少兵马?”

    那小卒拱手报道:“汉阳之战,我军折损将士一万余人,张郃将军拼死奋力,才带着剩余的弟兄,才杀出曹军的层层包围,何其惨烈。”

    汉阳一战,三万守军,折损了一万多人,张郃奋力才带着两万人逃回石阳城。

    闻言,虽然是意料之中,但诸葛亮还是不禁唏嘘道:“正所谓一计功成万骨枯。倒是折煞这帮出生入死的将士跟张将军了。”

    虽然是诈败之计,但如果兵马损失得不多,不战弃城而走的话,曹军方面对此就会起疑心。

    毕竟曹操不是傻子,如果这么好骗的话,也不会爬到今天这个位置。

    那这道计谋,也就无法继续实施下去了。

    “自古每逢兵家之争,就没有是不流血能取得胜利的。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身为从军之人,你早晚要接受这一点。”

    对比诸葛亮的那几分仁慈,薛仁贵的眼眸中,却只剩下果厉断然的杀意。

    “道理我自然明白,以后见多了也就习惯了。”诸葛亮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

    薛仁贵见其情绪稳定下来后,开口道:“如今曹军已经进驻石阳,下一步,我军该当如何盘算。”

    此话一出,诸葛亮的眼眸,瞬间又变得犀利了起来,闪烁起这个年纪不该有的寒光冷芒。

    紧接着,诸葛亮伸手指向舆图,洋洋洒洒的将自己的谋划,全盘道了出来。

    。。。。。。

    汉阳城一战,曹军从函谷关和徐州大败后,终于找回了一点牌面。

    那颓靡的士气,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挽回。

    在乌林的曹操,听说曹仁打退张郃,占据汉阳后,亦是大喜。

    当即亲自率领八万大军北上,与曹仁在汉阳会和,总计十三万兵力。

    因为有了之前的惨败,曹操担心关羽会意气用事,于是没有让之随行北上。

    而是派他和魏延留下两万兵马,留守乌林后方要害所在,拱卫江东,以防孙策会打什么歪念头(此时赤壁之战还未爆发)

    此时此刻,汉阳城中。

    雄踞着曹操率领的十三万曹军,更有典韦许褚曹仁徐晃夏侯惇等将领,可谓是阵容豪华。

    而他们的目的,也十分明确,就是要拿下齐军的粮仓所在——石阳。

    只要石阳一破,曹操非但能够得到极大的军需补给,重新开始招兵买马,壮大自己的势力。

    而且配合赤壁的吴军,说不定还能一鼓作气,直接夺回兖州之地,再图中原霸业。

    在曹操和郭嘉经过多番商议之后,发现这也是曹操想要翻身唯一的路数。

    一来若是齐军在赤壁战胜东吴,那曹操就可以夺取齐军粮草,立于不败之地。

    而来若是东吴在赤壁战胜齐军,那曹操就可以顺势直取兖州,快孙策一步。

    只要兵马钱粮在手,孙策能做的,也只是干瞪眼,眼睁睁看着自己给曹操做了一场工具人的活。

    在判断完局势之后,曹操心知九月初九,就是赤壁交战的日子,于是决定九月初九同时发兵石阳。

    到时候不论赤壁之战的结果如何,曹操都能有回旋的余地。

    换言之,就是你也许血赚,但我曹操绝对不亏。

    但曹操没有计算到的是,在出兵石阳之前,高铭就曾几次三番向诸葛亮强调,曹操为人生性多疑,绝不可以常理度之。

    所以诸葛亮推断,曹操绝不会因为行军过于紧迫,而让部下休整几日再作攻城准备。

    相反,曹操进攻石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