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乱世栋梁 >

第110章

乱世栋梁-第110章

小说: 乱世栋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简单,来给我们提个醒。”黄大车笑起来,“或者,是故意把水搅浑。”

    “近来,鄱阳可不太平,有人告私炉,有人告偷税漏税,公廨那边,怨声载道,一个个都发着狠,要找人算账。”

    黄大车说完,收起笑容,看着儿子们:“断人财路,如杀人耶娘,鄱阳郡地界,上上下下,那么多人,指着私炉和税收的财路,谁敢碰,谁就会倒霉。”

    “你们,没掺和这事吧,那是要出人命的,若犯了众怒,谁都扛不住。”

    黄大郎和黄二郎否认得很干脆,黄三郎虽然也立刻否认,却很心虚:这事就是他搞出来的。

    本意是针对李笠的作场,结果,忽然有人把水搅浑,搞得鸡飞狗跳。

    事情闹得很大,据说公廨那边,找了几个倒霉的顶罪,不过事后,各家对这几个倒霉鬼都有补偿。

    “各家”,指的是地头蛇们,由此可见,这件事若是让人知道是他黄三郎引发的,黄家怕不是要被人拆了。

    到时候没有黄虎,只有被群殴致死的死虎。

    “很明显,有一拨人在针对另一拨人,那拨人察觉到危险,于是把水搅浑,但是,要把水搅浑,可不容易。”黄大车看着儿子,语重心长的说:

    “那么多私炉的位置,那么多商贾偷税漏税的证据,你们以为,是现编出来的?”

    “不是,这必然是早就捏在手里的,有需要,就扔出来,把水搅浑,或者是”黄大车指着油灯:“或者是吹灯。”

    “那个人,坐在灯旁,发现有人在暗处,要对他不利,索性把灯吹了,房间里一片漆黑,他自己躲起来,瞪大眼睛,竖起耳朵,等对手露出破绽。”

    “扔一颗石头,看看石头落地的位置有无动静,或者故意弄出动静,看看对手沉不沉得住气。”

    黄大郎听到这里,面色凝重起来,因为他听出阿耶言外之意,黄二郎和黄三郎也听出来了。

    阿耶指的是一个人,或许是这个人,认为有人对付自己,却不知道是谁,索性把鄱阳郡地界的水搅混。

    这个人现在只是吹灯,往一个方向扔了石头,试探动静。

    如果这个人发狠了,接下来会做出什么事?

    对方扔出的石头,就是到黄家赌档斗鸡的过路客,那么,对方首先怀疑的,就是黄家。

    种种迹象表明,此人可能是白石村的那尾乌鳢,但无真凭实据,只能是猜测。

    “我说过很多次,莫要小看此人。”黄大车看着儿子,意有所指,“他不是你们可以招惹的。”

    仨兄弟赶紧否认,老大、老二当然觉得委屈,因为他们真没针对那乌鳢做什么事,不过经此一事,有些后怕。

    至于老三

    黄三郎是真的怕了,他之前以为那人是瓮中鳖,现在发现不对头,但只能否认。

    “他也只是怀疑,所以,上门挑衅的人,折腾了一个月,就不来了,如果他真的判断是我们搞的事”

    黄大车顿了顿,语重心长的说:“他要真的动手,你们接得住?”

    仨兄弟默默摇头,黄大车不再多说,儿子们心高气傲,是得碰碰壁,才知道“一山还有一山高”的道理。

    如果他对此事的猜测没错,若是那白石村的乌鳢搞事,那么很明显,自己三个儿子加起来,都不是对手。

    “你们最近,关注过鱼市的消息么?”黄大车话锋一转,说起鱼市,三个儿子摇摇头,表示没关注。

    “有大量塘养乌鳢上市了,乌鳢时价却未受影响。”

    黄大郎觉得奇怪:“这不对吧,不该是降价么?”

    “大鲶彭食肆,新推出生滚鱼片粥,用的是乌鳢。”黄大车笑起来,“不知用了何种做法,这生滚鱼片粥肉质弹滑,肉片完整,别家根本就做不出来。”

    “或者说,没法低成本,做出如此风味的鱼片粥。”

    “鱼片粥的鱼片,很容易散碎,大鲶彭是怎么做到的?”黄三郎想不明白,黄大车继续说:“又做乌鳢脯,味道鲜美,用白瓷罐装,啧啧,供不应求啊。”

    乌鳢脯是很美味的鱼脯,富贵之家多食用,但是

    “乌鳢脯不是要到秋末天凉时才好做,否则容易变质、长虫,如今是春天,按说不是做乌鳢脯的时节,怎么”黄二郎也觉得奇怪。

    “你们想不通?许多人也想不通,但是,大鲶彭做到了,加上一直供不应求的红鲊、鱼松,彭家如今财气聚集,今非昔比。”

    黄大车说完,叹了口气,“你们觉得,这主意,是大鲶彭那小子能想到的?”

    黄大郎面色凝重起来:“也就是说,还是白石那乌鳢”

    “对,从来没有人养乌鳢,他养,你们可知道,他找了多少人来养?”

    见儿子们摇摇头,黄大车说:“郡县公廨鱼梁吏,及其亲朋好友,还有沿湖许多村落的村民,如今一个个,靠着养乌鳢赚钱养家糊口。”

    “还有鱼钩,谁也不知道那作场到底每日能做出多少鱼钩,也不知道有多少私炉给那作场供铁料”

    “也不知,公廨里有多少税吏、小吏,靠着这鱼钩发一笔小财。“

    “断人财路,如杀人耶娘,如今,不知多少人靠着那白石乌鳢发财或者养家糊口,谁敢动他可以啊,大不了杀个人,只是事后的众怒反噬受不受得了,自己掂量一下。”

    黄大车话里有话,黄大郎、黄二郎还好,只是有所慷慨,黄三郎听了,冷汗直流,心中不住庆幸:

    还好我只是雇人去试探,没给李笠抓到把柄,不然就完了

 第七十四章 探讨

    夜,作场某房间里,李笠正和黄四郎秉烛夜谈,当然,为了避免旁人误会他好男风,和样貌英俊的黄四郎不清不楚,在场还有第三人。

    那就是“金牌替考”张铤。

    黄四郎来白石村拜访李笠,谈起左传阅读心得,越谈越投机,索性住了下来。

    每次谈论左传,精通左传的张铤自然是要参与的。

    此刻,三人秉烛夜谈,谈的是左传故事中一个人物:齐襄公。

    左传对齐襄公的事迹有记载,其中:齐襄公和自己出嫁的妹妹私通,还把到访的妹夫鲁桓公弑了。

    这事情发生在四月,到了八月,齐襄公和新任郑国国君子亹会盟,话不投机,弑。

    两件事,让读过左传的人,对齐襄公的人品产生质疑,许多读者会觉得此人不守信义,荒淫、残暴。

    然而死后却得了个美谥“襄”,简直难以理解。

    黄四郎在郡学读书时,听先生讲解过缘由:

    齐襄公治理国家期间,政绩卓越,而谥号,当然是针对其生前功绩进行总结、归纳,齐襄公得了美谥“襄”,说明了齐国大臣对其生前功绩的肯定。

    黄四郎不太理解,却不得进一步解答。

    而从小在国子学旁听的张铤,给出了更加深刻的解释:弑鲁、郑二国国君这两件事,齐襄公为齐国获取了大量的利益。

    其一,齐襄公弑鲁桓公,是因为两人积怨已久,这积怨不是兄妹私通,而是齐襄公要吞并世仇纪国,鲁桓公从中作梗。

    “周夷王三年,纪侯谮之周天子,周天子烹齐哀公。”张铤不用看书,直接引用内容,“从那以后,齐国历代国君,都不忘此仇。”

    “其二,齐国周边,鲁、晋、燕、卫都是硬骨头,想要扩张,就只能对东南面最弱小的纪国下手。”

    “所以,基于齐国的利益,灭纪国是必然,但齐国国力直到齐襄公时,才真正强大起来,而鲁桓公促成了周王室和纪国的联姻。”

    “桓公十七年春,鲁桓公、齐襄公、纪侯盟于黄,平调和齐、纪,且谋卫商议对付卫国故也。”

    “也就是说,鲁桓公一直在阻止齐襄公灭纪国,而且,在鲁桓公遇害前一年,齐国和鲁国爆发过冲突,所以齐襄公索性”

    张铤做了个抹脖子的手势,黄四郎恍然大悟。

    果然,是权力博弈以及国与国之间的利益纷争。

    一般人看这个故事,就只看到齐襄公是为了和妹妹私通才杀妹夫鲁桓公。

    张铤继续讲解:“齐襄公弑郑君子亹,是因为要左右郑国对齐国的态度,换一个和自己相善的国君。”

    “当时,郑庄公去世,郑国内乱,公子子亹继位,因为和齐襄公有私人恩怨,所以可知郑国接下来,和齐国关系不会好。”

    “而齐国,正要对纪国动手,就怕后背被郑国捅刀,既然齐襄公已经把扯后腿的鲁桓公干掉,那么一不做二不休,把郑国新君子亹也干掉。”

    “鲁、郑二国,国君暴毙,继位新君,因为种种原因,不想参合齐国和纪国的事,于是齐国腾出手来,攻纪。”

    张铤说到这里,引用了左传内容:“初,襄公立,无常。”

    “无常,不是指齐襄公喜怒无常,而是说他不守礼制,居然弑鲁、郑国君,还是在鲁桓公前来做客、郑公正在会盟时做的。”

    “谥法,何谓“襄”?”

    “辟地有德曰襄,甲胄有劳曰襄,因事有功曰襄,威德服远曰襄。”

    “以齐襄公任上功绩,当然担得上襄这个美谥。”

    张铤这么一分析,黄四郎是完全明白了,可以说在郡学时,自己只是略通,要到张铤这个水准,才能说是“通”。

    一直旁听的李笠,其“郑伯克段于鄢”的深层次理解,也是张铤分析给他的,现在见说到国君“私德”和“公德”的问题,李笠也有见解。

    “对于百姓而言,国君在宫里每晚睡几个女人,浪费多少粮食,有没有和姊妹私通,有没有虐杀大臣,都和他们无关。”

    “他们关心的,是官府会不会加税、加赋,多征劳役;他们关心的,是国君会不会惩治贪官污吏,关心的是在国君治下,自己的日子过得好不好。”

    “简单地说,把国家比作邸店,国君比作东主,官员比作掌柜,百姓,就是伙计。”

    “伙计们所关心的,是自己的工钱会不会被无故克扣,关心的是自己会不会被掌柜无故殴打、辱骂。”

    “关心的,是每日饭菜能不能好一些,关心的事东主能不能把邸店经营得更好,让大伙的工钱能够每年都涨,或者至少不跌。”

    “那么,对于伙计来说,东主养了多少小妾,玩过多少女人,生了几个儿子,和亲戚关系如何,与他们有何关系?”

    “哪怕这东主是个好色之徒,是个酒徒,是个赌徒,人品极差,但只要照发工钱,只要奖惩分明,只要把邸店经营得好好的,让伙计们稳稳有活干,有工钱拿”

    “对于伙计而言,这就是好东主,至于东主的私德如何,与他们有何干系?”

    “若东主节衣缩食,不纳妾,睡茅草屋,吃素不沾荤,为人和气,从不打骂伙计,但是经常克扣工钱,甚至经营邸店不善,以至于周转不灵,时常拖欠工钱”

    “对于伙计来说,这样的东主,即便私德再好,对他们而言,又有何用?”

    “确实是这个道理!”黄四郎频频点头,和李笠讨论起来。

    李笠总喜欢用许多生活化的例子,来解释左传故事里包含的一些话题,现在也不例外,以至于准备引经据典的张铤被晾在一边。

    对此,张铤有些无奈:好困,我是不是可以走了?你俩慢慢聊啊

    论对于左传的理解,李笠当然不如他,但李笠却能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将他讲出的道理解释得更加通俗化,更对黄四郎的胃口,所以

    这段时间以来,黄四郎头几日还不断向张铤请教问题,到后来,更倾向于和李笠交流心得。

    当然,需要张铤对左传中的故事进行解释,再由李笠进行深层的解释。

    仿佛,张铤是庖厨,将牛羊屠宰,烹饪成菜肴,让李笠和黄四郎两位食客享用。

    但是,李笠到厨房帮忙,将张铤解好的肉块,用自己的方式来烹饪,做出来的菜肴,更加容易入口。

    然后,李笠和黄四郎一边吃,一边琢磨这牛羊肉质的风味。

    张铤不得不承认,李笠对于左传故事的解读,虽然观点奇怪了些,但说得确实有道理,以至于张铤觉得对方是不是以前就学过。

    授业师长,或许是不入世的高人,所以对于左传的解读,和常见的主流观点有些许不同。

    想想这段时间的经历,张铤觉得自己是“时来运转”了。

    来到鄱阳的张铤,和外甥女得了妥善安置,衣食无忧,日子过得很安逸,也和李笠身边的人熟悉起来。

    经过一段日子观察,张铤发现李笠确实有本事:不靠宗族、姻亲没得靠,自己经营产业,还带动许多人一起赚钱。

    名气很大,自己独力豢养护院、僮仆数百,又聚拢少年,结交人脉。

    志向不小。

    这是最关键的,让张铤看到了希望:或许,这位李三郎,日后会有一番作为。

    他当然知道朝廷内部矛盾尖锐,如今老皇帝在位,还能勉强维持局面,等老皇帝去世,变乱必生。

    皇帝如今年过八旬,古来罕见,又能再活多少年?

    在张铤看来,比起那些醉生梦死的官宦、宗室贵胄,在彭蠡湖畔忙碌着的李三郎,如同忙着囤积物资过冬的小兽,更有希望在乱世中活下去,活得更好。

    想着想着,张铤觉得倦意上涌,见这两位相谈甚欢,真想说:你们慢慢聊,我先去休息了。

    好困,我想睡觉啊

 第七十五章 所见

    上午,操场上,月度射箭考核正在进行,此刻进行的是跨障射箭,障碍直道里,护院们正在进行考核。

    十人一队,排成纵队,进入有着各种高低障碍栏杆的障碍直道,人人腰挂鞬弓囊、箙箭囊,左手持弓,右手取箭。

    队员排队步行前进,依次翻越障碍,落地后,射三十步外对应箭靶。

    因为要记录小队完成考核的时长,所以队伍的行进速度不能太慢,但为了保证射箭成绩,行进速度又不能太快。

    每个箭靶区域,留给每个队员的瞄准时间很短。

    一旁,暂住作场的黄四郎,见着这种考核方式,觉得很特别,陪同参观的李笠,进行讲解。

    “我们模拟的是行进间射箭,你可以看作是模拟打猎,打猎时,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