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乱世栋梁 >

第223章

乱世栋梁-第223章

小说: 乱世栋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笠和姊妹俩脱去披风,分别坐好,喝完一杯茶,歇息片刻。

    “准备好了?”坐在窗边的李笠发问,随后看向窗外。

    薛月嫦和薛月娥齐声回答:“奴婢准备好了。”

    她们还没有被李笠收入房中,所以身份还是“奴婢”,听李笠说了声“开始”,便起身就坐,坐在一个演奏台前。

    演奏台上有好几个扳手,两人要分工协作,演奏名为风笛的乐器。

    风笛,是使用哨片的气鸣乐器,李笠当年无聊之际,根据原理,做出来自娱自乐。

    他对音律不是很擅长,便请来乐人来改良、调音,经过多年改进,当初拙劣的仿制乐器逐渐完善,音质愈发美妙。

    在寒山的两个多月时间里,薛氏姊妹学着使用风笛,如今初步掌握技巧。

    而李笠又让人在望台附近搭建大型风笛,以水力推动风箱鼓风,又在望台上搭建控制室演奏台。

    此时,薛氏姊妹一起合作,用风笛替代笛子,演奏邺城流行的乐曲,只是控制风门颇为费力,需要扳动操纵杆,而不是按按键。

    这是因为风笛体积巨大、鼓风量大,所以风管风门的操作只能依靠力量来拉动绳索、机括,而效果也很好:风笛声音很响。

    奏响的音乐,足以传到数里外。

    笛声起,高亢而响亮,李笠坐在窗边,斜靠着凭几,闭目养神,侧耳倾听。

    因为这里是寒山南侧,为背风面,所以窗口处风不是很大,倒是能坐人。

    薛氏姊妹不停扳动操纵杆,按照李笠的要求,弹奏一首讲述女子思念良人的乐曲。

    乐曲声哀怨婉转,随着北风,向南飘去,仿佛一名妇女在低声倾诉思念之情。

    仿佛一名妇女倚着门,眼巴巴看着村口方向,盼着出远门的良人,平安归来

    相思之情,如潺潺流水,千回百转,环绕身边,不舍离去。

    李笠听着听着,跟着哼起来,虽然他不太习惯听这个时代的乐曲,却依旧被这乐曲里的相思之情感染,勾起对亲人的思念。

    想想遥远的南方,亲人在建康或在鄱阳,自己却在前线作战,长期分离,作为儿子、良人、阿耶,其实是不合格的。

    至于儿女,若长期缺乏父爱,娘又宠溺的话,怕是要长歪。

    李笠却无法常伴家人身边,毕竟“事业正处于上升期”,得在外拼搏。

    如今,在新年即将到来之际,只能在敌军环绕的营寨里,想念远方的亲人。

    有一种伤离别的感觉。

    不知过了多久,南方齐军大营,忽然响起笛声,笛声不止一处响起,且很快增加,宛若山间泉水,渐渐汇聚成河。

    小河在山谷间奔腾,回荡着同样的旋律。

    望台里的李笠,身处风笛附近,当然听不到。

    而在山脚营寨巡察的张铤,听到了南边传来的笛声。

    他侧耳倾听了一会,确定不是幻听,和其他人一道,看向南方。

    却见夜幕下,齐军大营繁星点点,那是一堆堆篝火,仿佛被笛声吹动,闪烁着无数人对家乡的思念。

    张铤知道李笠的巨型风笛,如今不由得感慨起来:

    四面楚歌,吹散项羽八千兵,也不知,寒山上风笛演奏的北方乐曲,能吹散齐国大军么?

    。。。。。。

    新年伊始,寒风依旧凛冽,寒山西南、齐军大营,依旧没有挪位置。

    年前的惨重伤亡,似乎已经被人淡忘,虽然官军再没有进攻,却也没有拔营班师的迹象。

    无论是兵卒,还是随军青壮,都如往日一样,干活、做事,一日又一日。

    但又流言,在暗中流传,说的是天子身体有恙,日益严重,病倒了,恐怕时日不多。

    这个消息到底对不对,无从知晓,而听到消息的人们,对于未来悲观不已:天子御驾亲征,若病逝于军中,可就太倒霉了。

    太阳西沉,夜幕降临,一座金碧辉煌的大帐,甲士环绕,戒备森严。

    附近,一座外表普通、内部装潢豪华的帐篷里,高洋躺在榻上,看着上方帷幕,不发一言。

    若不是眼睛一眨一眨,又时不时换个睡姿,还真像是行将就木的病人。

    段昭仪在一旁侍奉,见这位面色如常,并未有何不妥,暗暗松了口气。

    年前,官军攻打梁军营寨,伤亡惨重,据说南北两军累计伤亡,比当年攻打玉璧城时还多。

    当时,高洋气得暴跳如雷,待在帐内不出去,随后大营里流言四起,甚至有流言称天子驾崩,却秘不发丧。

    这流言弄得人心惶惶,随后,天子接连数日不见任何人,更是坐实了这个流言。

    但侍奉天子身边的段昭仪知道,这是高洋的诱敌之计,试图利用自己即将驾崩的假消息,赚得寒山梁军出击、偷袭大营。

    然后,守株待兔的官军将来犯之敌歼灭。

    所以,高洋是在演戏,为了演得逼真,还特意化妆,看上去一脸惨白,一副命不久矣的模样。

    演戏要演全套,随行妃嫔们,这几日都不再侍奉,只有段昭仪陪在高洋身边,每日里熬药,然后偷偷倒掉。

    既然高洋在演戏,她也得装出忧心忡忡的样子。

    按着高洋的说法,要骗敌人,就得先骗自己人。

    当然,未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几位重臣是知道事情真相的。

    高洋如此行事,就是为了极可能引诱梁军出击,打一个像样的胜仗,然后以身体有恙为理由,班师回朝。

    不然,御驾亲征至此,伤亡惨重之下,连一场像样的胜仗都没打出来,就灰溜溜的回去,皇帝的脸面往哪里放?

    段昭仪正琢磨间,听得高洋问:“如今什么时辰了?”

    “回陛下,已是戌时,外面天黑了。”

    “是么”高洋沉吟着,段昭仪问是否要用膳,高洋摆摆手:“不用,饱着呢。”

    “那,妾为陛下念书?”

    高洋轻轻笑起来:“不必,我如今病入膏肓,奄奄一息,哪里有心思听念书?”

    “陛下如何能这么说,妾只盼陛下身体安康”段昭仪啜泣起来,高洋见状,伸手抓着爱妃的手:

    “莫哭,哭了就不好看了,我又不是真病,如今没有外人,莫哭。”

    段昭仪擦掉泪水,问:“陛下这是何苦,要如此被臣下误会”

    “不如此,就没机会引那李笠派兵出来。”

    高洋说着说着,面带怒色:“朕御驾亲征,却空手而归,有何面目,见文武百官?”

    “现在,不求攻破营寨,至少能打一场像样的胜仗,我才好班师。”

    “这次,我是吃了大亏,不过不要紧,回去后厉兵秣马,待得时机成熟,再来算账!”

    “可他们闭寨不出,想打都没得打,所以,给事中想了个法子,试着设个陷阱,就看他们来不来。”

    给事中即唐邕,段昭仪有些担心:“那梁将狡诈,若是不中计呢?”

    “唉,不中计也没办法,我便以身体有恙为由,班师吧。”

    高洋说着说着,苦笑起来:“若勉强打下去,只会输得更多。”

    “士气不振,将士多有归心,前阵子,梁军不知使得什么法子,每晚吹起笛子,隔着那么远,都能让大营听到,把我大军的军心都吹乱了。”

    两人轻声细语交谈着,帐外,值守的禁军百无聊赖,看向夜空,只看到被乌云遮挡的朦胧之月。

    天黑之前,就已经是漫天云朵,到了晚上,漫天星辰都被挡住,唯独月亮,尚且能看到个光影。

    不一会,月亮被云完全挡住,夜色变浓。

    寒山上,望台处,李笠抬头看天,又看看远处灯火闪烁的齐军大营,忽然觉得有些烦躁。

    齐军大营有消息传出:天子驾崩,人心惶惶。

    所以,这是对方想套路他,骗他派兵出击偷袭。

    李笠觉得自己的智商被人看不起,所以很恼火,想着想着,腹诽起来:

    不要脸!走就干脆利落些走,还不死心,设圈套!

    放出风声说自己快不行了,这是想让我送行,还是碰瓷啊?

    风有些大,李笠干咳几声,紧了紧披风,再次弯腰,通过架在三脚架上的望远镜,仔细观察敌营。

    既然齐军舍不得走,他不介意陪对方玩一玩。

    旁边,薛月娥、薛月嫦姊妹,按照李笠的要求,操作风笛,吹起乐曲。

    这次,所用的风笛为室内风笛,有脚踏式风箱鼓气,以按键操纵风门,一人操作,一人唱歌。

    乐曲,名为祝福,为那个时代的经典老歌。

    李笠听着熟悉的旋律,听着薛月娥那美妙的声音,不由得跟着哼起来。

    “伤离别离别虽然在眼前”

    “说再见再见不会太遥远”

    薛月嫦操作着风笛,看着李笠的身影,觉得有些失落。

    她和妹妹如此美貌,如此会勾人魂魄,结果这两个多月来,对方都不感兴趣,反倒是和她们探讨乐器、乐曲。

    所以问题不在她和妹妹身上,而是对方有问题。

    薛月娥甚至想到一个让人惊悚的可能:莫非,你不喜欢女人?

 第四十一章 伤离别(续)

    深夜,北风呼啸,天空一片漆黑,连月光都被乌云遮挡。

    所以热气球在夜空中飞行时,气囊并不引人注意,反倒是吊篮上的火焰,远远看去仿佛鬼火一般。

    自湖面拖船上起飞的梁军热气球,成功升空,在北风的吹拂下,向南面而去。

    跨过岸边丘陵、树林,跨过齐军湖畔烽燧,向着南面齐军大营而去。

    一个热气球的吊篮里,用千里镜观察四周情况的陈念,很快就注意到己方飞过的烽燧,挂起了灯笼。

    “无缘无故挂什么灯笼,难道是发信号?齐军果然有问题。”

    他嘟囔着,看向南方。

    吊篮里共有两个人,另一个看着前方旷野里隐隐约约的火光,便说:“那边就是齐军大营吧,不用千里镜都能看到。”

    陈念回答:“我在看那皇帝大帐在哪。”

    “又有何用?我们是随风飘过去的,飘到哪里都说不准,就算看见了,也不一定正好从头上过。”

    “甚至连营地不一定经过,从旁边飞过去,若能想去哪去哪,我们就该带着轰天雷,飞到齐国皇帝大帐上,扔下去。”

    陈念却很期待:“我过年都没吃肉,连日祈祷,说不得佛祖保佑,一会套个大官上来。”

    “那你拜了许真君了么?不拜许真君,哪来的大功?”

    “拜了,拜了,这会,说不得”

    “行了,随便套个人上来就行。”

    议论间,他们距离齐军营地越来越近,累计二十个热气球,构成斜队,顺利飞向目的地。

    陈念和搭档,以及其他乘坐热气球的同袍,是是鄱阳李三郎麾下的特别队伍,因为执行“特别勤务”,所以称为“特勤”。

    他们接受过大量的乘坐热气球训练,能够执行一些很特别的战术,如水老鸭一般飞行、捕鱼,所以又称“水老鸭”飞行队。

    今夜奉命出击,一会,要对齐军营地实施惊吓作战。

    首先,用“小娘子”来扰乱敌军军心。

    陈念估算了一下高度,和同伴一起转动绞盘,将挂在吊篮底部的“小娘子”放下去,悬在空中。

    离地面不能太高,否则地上的人们看不见小娘子;

    离地面不能太近,否则小娘子会被箭楼等建筑物挂着,那就穿帮了。

    所谓的“小娘子”,是用布扎起来的假人,不过模样狰狞,是吊死鬼的样子。

    大晚上的,一个个吊死鬼从军营上空飘过,还伴随着渗人的呼啸声,足以吓坏那些从梦中惊醒、迷迷糊糊的齐兵。

    其二,对准人多的地方,抛下特制索套,随便套上个人,带走。

    形成“飞天妖怪把人抓走”的事实,进一步震撼齐兵。

    如此一来,齐军人心大乱,不撤军都不行了。

    两种作战方式,特勤们都练得炉火纯青,所以,对于完成任务有绝对信心。

    只是因为热气球飘在天上身不由己,索套也无法瞄准特定的人实行投放,所以“水老鸭”飞行队无法对敌营中特定目标实施作战。

    不一会,飞行队抵达齐军营地北栅,其外围有营栅、壕沟,营栅后还有不少箭楼。

    箭楼上的哨兵被天空中忽然响起的哨声吸引,随后看见一个披头散发、身着白裙的女子,就这么向自己飘来,吓得魂飞魄散。

    尖叫着跳下箭楼,然后就是“啪”的一声,没了动静。

    这些白裙飘逸的“女子”,就这么向营区内飘去,巡逻的队伍,看到了这些诡异的身影,一个个呆若木鸡,随后抱头鼠窜。

    没有人注意到上方的巨大黑影,以及黑影下的火光,还有隐隐约约的绳索。

    他们的注意力,全在这些诡异的白裙女子身上。

    北风变小,白裙女子的移动速度变慢,所以,越来越多惊醒、跑出营帐的兵卒,看见了这些不速之客的美妙身姿。

    随后吓得面色发白,掉头就跑。

    营地渐渐沸腾起来,愈发喧嚣,即便是那些做好准备、要伏击来袭梁军的将士,看着前方这些“白裙女子”飘来,也惊得目瞪口呆,只觉后背发凉。

    随后在督将声嘶力竭的呼喊声中,开始放箭。

    但无论射中多少箭,都没法把这些人射下来,不仅如此,妖怪还将一人抓住,随后抓上半空。

    被抓之人惊恐的呼喊着,喊声撼动四周,许多人看到了这一幕,吓得四散,生怕自己也被妖怪抓了去。

    营地里人头攒动,到处都有人奔走呼号,大喊着“有鬼啊!”、“有妖怪!”

    神鬼之说,不可不信,齐军将士可以不怕凶悍的敌人,但面对人力无法抗拒的鬼怪,除了躲,还能如何?

    一片喧嚣中,以为梁军果然来袭的高洋,激动不已。

    他的真正大帐此时空无一人,作为诱饵引梁军上钩,所以此刻在别处大帐内,等着好消息。

    却听人禀报,说营地里闹鬼,不由得一愣:

    “闹鬼?哪来的鬼?”

    “陛、陛下,许多人都看见了,披头散发,一袭白裙,半空中飘过来他们还凭空抓人,把人抓上天”

    宦者结结巴巴的说,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