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乱世栋梁 >

第253章

乱世栋梁-第253章

小说: 乱世栋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周围多有树林,所以冷不丁的打个照面:对方也发现了他们。

    梁军斥候骑兵队主卢吉,判断这股骑兵是齐国斥候,而不是迂回、偷袭的骑兵,只是正好被他们撞见。

    斥候的职责是刺探敌情,顺便驱赶、歼灭敌人的斥候,如今两军游骑兵力相近,不约而同起了赶尽杀绝的念头。

    突如其来的遭遇战,很快在梁、齐两支斥候骑兵队之间爆发,卢吉命令部下以小队战术迎战。

    小股骑兵混战,很考验单人骑战技艺,担任斥候的骑兵,技艺又在一般骑兵之上。

    卢吉知道自己和部下的骑术也只是合格,或许比不过齐军斥候精湛骑术,自然不敢托大来个“捉对厮杀”。

    他们以三到五骑为一小队,然后两个小队合作迎敌,以平日经常训练的小队集体作战战法,抵消个人骑战技艺相对低下的劣势。

    果不其然,自恃骑术精湛的齐军骑兵,呼啦啦分散开来,如同渔网一般撒开,将呈小队迎战的梁骑包围。

    而梁军骑兵则变成一对对鸳鸯,各自在渔网之中左冲右突。

    渔网随即变化为一条条恶犬,追逐、撕咬着鸳鸯们。

    不时有人中箭、负伤,不时有人坠马,但鸳鸯伉俪情深,情比金坚,相互间不离不弃,互相叼琢其后紧追不舍的恶犬。

    气势汹汹的恶犬,仗着牙尖爪利,不断尾随、扑咬鸳鸯,或用弓射,或用矛刺。

    时而变向、回转,时而左右摇摆,甚至特意转到右侧的骑射盲区,以骑弓不停放箭射人、射马。

    鸳鸯们一直奋力反击,时而缠绵戏水,时而交错而过,时而各奔东西,时而相聚交颈,收放自如。

    以短矛为喙,啄击狗眼;以新式骑兵弯刀别称柳叶刀为爪,划向狗身;

    又盘旋回转,振动左翅骑弓左射,将狗头扇得鲜血淋漓。

    鸳鸯们被咬得遍体鳞伤之际,以鸳鸯剪战术打得恶犬们伤亡惨重。

    不知不觉,胜负已分:齐国游骑伤亡惨重,只剩几骑如丧家之犬落荒而逃。

    激战过后的河畔空地一片狼藉,身中数箭的卢吉,因为穿着铠甲,所以并无大碍。

    只是坐骑也中了几箭,创口附近已为鲜血染红。

    军中马匹不是很充裕,卢吉见坐骑受伤且伤得不轻,有些心疼,但他顾不得心疼马,赶紧让部下统计伤亡情况,并抓紧时间打扫战场。

    所幸,齐军遗落的战马也有一些,刚好补充己方损失,只是尚有几个坠马之人还未断气,正好抓回去,仔细拷问。

    但齐兵顽抗,看样子不打算被活捉,卢吉直接下令放箭,自己策马冲向一名持盾者。

    那人左手持盾护身,箭射不中身躯,又戴着兜鍪,防御很到位。

    卢吉左手拉着缰绳,右手紧握短矛,冲近,让出右侧,然后持矛前戳,戳向对方盾牌。

    要借助马匹带来的冲劲破盾,或者撞倒对方。

    却被那人用盾猛地一拨,将短矛向上拨开,随后,卢吉看到对方右手握着一把环首刀,向自己的右腿砍来。

    此时他握着的短矛矛头向上,矛尾向下,再要调转矛头戳人已经来不及了,而骑在马上的他被人近身,躲也没法躲。

    不过,卢吉的短矛可是双头矛,鐏矛等长杆兵器尾部的金属尖头,可让矛尾插入地上,独自立着锋利,如同矛头。

    卢吉直接握着短矛,顺势抬起手臂,以特制的锋利矛鐏为矛头,使出双头矛戳人技法,径直向下一戳。

    正好赶在环首刀砍到自己右腿之前,戳中对方面部。

    那人惨叫一声,捂着脸,踉跄后退,卢吉正要调转马头给对方补一矛,随后赶来的同伴拔出柳叶形状的弯刀,一刀将其人砍翻。

    交锋瞬间结束,赶来救援的同伴松了口气:“还好,用的是双头短矛。”

    “不是双头矛也能戳死他,前提是有鐏。”

    卢吉淡淡说着,看着地上那还在抽搐的家伙,决定给对方一个痛快。

    他踩着马镫的右脚,以后跟碰了碰马肚子。

    坐骑径直向前,来到齐兵身体附近,卢吉又用右脚跟碰了碰马肚子,坐骑右前蹄一抬、一踏,直接踏在那人胸膛,将其踩得凹下去。

    完事,死的不能再透了。

    卢吉不用扯缰绳,只靠脚后跟碰马肚子,便驾驭坐骑行进。

    他们的靴子后跟,装着名为“马刺”的金属部件,其上有条状金属凸起,末端有可转动的棘轮。

    棘轮的刺为钝刺,骑者只需将脚后跟往马肚子一靠,马刺的棘轮就能让马觉得疼,却不会受伤。

    所以,靴子后跟的马刺能在一些情况下替代马鞭,让骑者对马下达命令。

    这一点很重要,因为骑战时经常要双手使用武器,所以拉不得缰绳、甩不了马鞭,只能靠双腿来驾驭坐骑。

    并靠双腿的各种动作,对坐骑下达命令,这对人、马的默契程度有很大的要求。

    骑兵靴子有了马刺,就能靠脚后跟戳击马肚子,直截了当告诉坐骑要干什么转弯、加速等,而不是靠长时间骑马来和马培养默契。

    当然,以马刺驾驭坐骑也得练,但花费时间要少得多。

    卢吉见天色不早,吩咐部下动作快些:“赶紧收拾,带走有用的,一会太阳落山了,我们得另找营地。”

    还不忘交代:“首级都割下来带走,那可是计功的。”

    再看看手中双头矛,颇为满意。

    矛的长度达到一丈八以上,就称为槊。

    骑兵所用槊称为马槊,因为很长,所以必然很重,想要使得好,得经过长期训练。

    使槊之人不仅要打熬力气,还得练马槊技法,所以想要练得好可不容易。

    而较少人用的两刃槊,即双头槊,要用好,更不容易。

    相比之下,长度不超过一丈八的矛,或长度合适的短矛,对于新手骑兵而言上手比较快。

    斥候要四处侦查,马槊不便携带,可避免不了各种交战,所以一般携带短矛作为长兵。

    若把鐏换成矛头,短矛就变成双头矛两刃矛,同两刃槊一般作战技法十分丰富。

    双头矛使用时不需要顾及正反手变换,攻击套路多,又易上手,所以徐州军斥候们轻骑都开始学习使用双头矛。

    无论是马刺、弯刀还是双头矛,一系列改进,为的是降低骑兵形成战斗力的门槛,要以较短的时间、较短的训练成本,练出堪用的骑兵。

    骑兵们还强化团队作战训练,作战时以小队形式交锋,为的就是弥补个人骑术低下相对而言的弱点,靠纪律和组织来战胜敌人。

    具体效果如何?得经由实战来检验。

    卢吉和部下今日经历的交锋,至少证明这样的训练和战法是有效果的。

    而带着马刺的靴子、双头矛、如柳叶一样的骑兵刀,以及半具装马铠,或许就会成为徐州骑兵的典型标记。

    夕阳的余晖即将消失在地平线上,梁军骑兵用缴获的战马,驮着阵亡同袍的尸体,以及一些战利品,缓缓离开。

    曾经人仰马翻、喧嚣不已的河岸,又恢复了平静。

    只有那些无头遗体,以及战马尸体,作为此处曾经爆发激战的标记,渐渐被夜色吞没。

 第八十六章 成果

    寒山城外,马场,今日公休的李笠,全身披挂,策马疾驰在演武场里,挥舞着一杆两刃槊双头槊左右突刺。

    全身披挂的原因是达到实战状态,毕竟着甲时双肩承受的负担,与无甲状态下完全不同。

    而李笠持槊突刺的目标是场地里一个个木架上放着的木球。

    他手中两刃槊长二丈四尺,又长又重,寻常人端着都觉得费劲,舞起来更是容易脱手,更别说灵活的左右突刺。

    但在李笠手中,二丈四尺的两刃槊如同细竹竿,舞起来轻盈、欢快,只见寒光闪烁之际,木桩上的木球一个个被刺落,而木桩毫无损伤。

    一旁观看的张轱辘,对郎主的力量和使槊技巧佩服不已,毕竟两刃槊用起来,比单刃槊更难。

    可一旦用好了,威力也很大,因为两刃槊的攻击范围如同一个圆,左右、前后的攻击动作转换很快,几乎不存在什么“死角”。

    张轱辘觉得,若他们在战场上碰到如此猛人,恐怕近身不得,拦也拦不住。

    除非舍得一命换一命,直接策马对撞过去,却也未必能撞中,因为很可能在那之前,就已经被对方刺于马下。

    看着眼前这盘槊回旋的身影,张轱辘忽然觉得有些迷糊,难以将眼前这个身材高大魁梧的壮汉,和当年那个瘦弱的小子联想起来。

    不知不觉,十三年过去了。

    十三年前,张轱辘第一次见到李笠时,李笠的身材很普通,偏瘦弱,连马都不会骑。

    十三年过去,李笠已是一位高个子、宽肩膀、四肢粗硕有力的壮汉,练出一身武艺。

    能够做到身备三仗,左右驰射、双带两鞬。

    张轱辘知道,这是李笠十余年如一日苦练的结果,不断的力量训练、骑术训练、技巧训练,累计下来的成果,就是一个骁勇善战的武将出现了。

    甚至连难度极高的夺槊技艺,李笠也熟练掌握,更别说躲槊的本事也很高,部曲们与之对练时,根本就没人能够刺中李笠。

    张轱辘觉得郎主即便不作为主帅,而作为斗将率军冲阵,在战场上能正面与之抗衡的武人,恐怕也不会有多少。

    但和那些只会横冲直撞的莽夫相比,郎主却是个很会动脑子的聪明人,譬如对马槊的运用,就以“杠杆原理”来进行分析。

    马槊或矛的使用技法,譬如刺、拦、挑、盘、挡等,都能用“杠杆原理”进行解释,然后加以优化。

    而李笠不藏私,把自己的心得和众人分享,然后进行不断的模拟对抗,将理论和技法加以完善。

    渐渐总结出一套有效的“李氏槊矛谱”,并让部曲们和兵卒们学习。

    再加上各种行之有效的力量训练方式,正常人只要坚持下去,无论是步战、骑战,使槊矛的水准都会有明显的提升。

    就连张轱辘自己,也按着李笠总结出来的训练方法,坚持进行力量训练、槊矛技法训练,十余年下来,使槊矛的技艺大幅提升。

    想着想着,张轱辘看着郎主的眼神,就只有崇拜。

    要知道,武艺是很多将门、豪强绝不外传的传家本领,甚至那些出身微寒的武人,功成名就之后,自己在战场上琢磨出来的技艺,也不会轻易传授于人。

    但李笠却不同,与别人截然不同,愿意把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心得等成果,与别人分享、讨论,以求共同进步。

    马槊训练结束,一圈下来,各木架上木球悉数落地,所需时间,比起之前略有缩短。

    李笠渐渐放慢马速,最后扯住马,将两刃槊交给靠上来的部曲,随后下马,卸甲。

    今日的运动量够了,没必要加练,李笠认为一力降十会,所以马槊用得好坏与否,基础在于力量和骑术。

    单纯练习力量和骑术,在城内府邸里的健身房以及室内马场就能进行。

    他今日出城,除了在这马场里大场地练槊热身,就是要看看骑兵们的训练情况,顺便看看自己辛辛苦苦攒下来的战马情况如何。

    一行人往隔壁演武场走去,走路时,脚上传来“啪嗒、啪嗒”的声音,那是靴子后跟上马刺棘轮转动弄出的动静。

    马刺是个好东西,方便骑者以双腿驾驭马匹。

    当然,前提是马匹适应这种驾驭方式。

    骑战时,因为骑兵双手要使用武器,无法拉扯缰绳,也无法使用马鞭,若有了马刺,骑兵能更好的依靠双腿驾驭马匹。

    所以李家部曲的靴子骑马时都装上了马刺,连带着鄱阳诸将的部曲们都是如此。

    与此同时,马刺也在徐州军骑兵中推广,所以一旦有人走路带着“啪嗒、啪嗒”的声音,就必然是“徐州骁骑”来了。

    一阵“啪嗒、啪嗒”声中,李笠来到另一个演武场里,这是个室内场地,场地相对较小,主要用于骑兵技战术的演示教学。

    此刻,骑兵教官“梁孝言”正在用训练矛,与助教一起,向学员们演示骑战时长矛交战招式的原理。

    两人带着护面,身着作训服,一攻一防进行演练。

    但不是骑马,而是相向快步走,模拟两骑对冲,两骑交错的一瞬间,手中训练矛的轨迹能让学员们看清楚。

    这种教学方式,是为了展示骑战时兵器招数的攻击、格挡等原理,方便学员理解各种动作后面的真实意义。

    经过多年实践,这种教学方式效果不错,毕竟骑兵交战时,交手时动作一闪而过,旁人根本就看不清楚。

    讲解完毕,学员们依次上场,和助教对练,琢磨交战技巧。

    化名梁孝言的段韶,见李笠来了,但对方摆摆手,意义是不想打断教学,他便点点头,站在旁边。

    段韶已经渐渐习惯了自己的身份和处境,李笠对他的软禁外松内紧,加上妹妹在李笠手里,所以他很老实。

    反正逃也逃不掉,就只能老实当教管官。

    而李笠对于骑战技艺的各种奇谈怪论,即所谓“原理”,让段韶越想越觉得有意思,担任教头期间不断和学员讨论“原理”,也让他不时有“恍然大悟”的感觉。

    段韶征战几十年,虽然后来是以全军主帅的身份带兵打仗,不需要时刻冲锋在前,但是,多年实战练出来的技艺并未生疏。

    不过,对于自己掌握的技艺,他其实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譬如马槊矛,为何运用起来有那么多讲究?

    按李笠所说,“是因为杠杆原理呀!”

    好端端的直刃环首刀,为何要弄出个弧刃的“柳叶刀”?

    按李笠所说,“因为对于骑兵而言,这样更合适划割,而不容易卡刀呀!”

    明明有马鞭,何必要弄出个马刺?

    按李笠所说,“方便双腿控马,不是么?”

    段韶觉得,普天之下,没见有谁给弓把开槽制作什么“箭台”的,因为如此一来,开弓时弓把很容易折断。

    结果李笠就搞出个“铁木弓”,解决了这个问题,使得射箭时的“心瞄”变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