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乱世栋梁 >

第265章

乱世栋梁-第265章

小说: 乱世栋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加上权贵们把兵户当做奴隶来用,所以世兵制崩溃,募兵部曲制成了梁队的主流。

    军队的战斗力,来自将领自带的部曲,那些州郡兵、征召兵,全都是战斗力极低的炮灰。

    如此情形,类似于明末,卫所兵沦为奴隶,能打的都是募兵,以及将领们的家丁。

    这种情况下,明军在数千人规模的战斗中通常表现都不错,可一旦遇到数万兵力交战的集团作战,面对强敌,基本上都要抓瞎。

    因为家丁都是各将领的私兵,是将领的私产、保命的本钱,所以各部将领无法做到协同作战,一个个只想着保全实力。

    面对强劲的敌人,谁也不想打硬仗,战事稍有不妙就率先开溜,让队友挡住追兵,即卖队友。

    如今,梁军的情况类似,李笠觉得,自己想要脱颖而出,就得按把兵卒当人,给对方基本的尊重。

    然而兵不严加管束也不行,军法如山可不是说着玩的。

    所以李笠用适当体罚罚跑步、做俯卧撑、引体向上等,以及关禁闭时间有长有短的办法,替代各种当众侮辱性质的惩罚手段。

    关禁闭,就是把人关进单间小屋,提供正常饮食,也不折磨,就这么关着,与外界没有任何交流。

    听上去,这措施没有什么震慑力,可实行起来的效果极好,不管什么兵进了禁闭室,待上几天,都会老实得不行。

    关禁闭的威慑力,远胜于当众鞭挞、扒光游营,管兵的军士只要嚷嚷“谁不老实就关他禁闭”,基本上兵卒们都会瞬间老实下来。

    但处罚也得按照军法来,李笠用军士管兵,所有处罚都得有理有据。

    犯了什么错,就按对应的处罚措施来实施处罚,不能随意玩花样。

    用军士管兵,也避免普通兵卒被将领随意虐待、虐杀,避免他们沦为将领的奴隶。

    但根本措施,还是确保兵卒们的待遇,军饷按时足额发放,在军营里的吃住有保障,与此同时,安排家属在作场做事,有一份稳定的收入。

    让兵卒无后顾之忧。

    考虑到人总是会遇到急事需要借钱,李笠规定军中放贷事宜实行特许经营,由指定的商号向兵卒们提供“低息贷款”。

    以此避免兵卒被将领以高利贷盘剥,不会沦为对方的奴隶。

    如此种种,是李笠为了保证军队战斗力做出的努力,效果如何,有待时间检验。

    李笠再次转回营区,听着一座座营房内的唱歌声,感受着生机勃勃。

    这是军士们带领手下,和其他队比赛唱歌,而队和队之间比赛唱歌,是团体赛的一种形式。

    目的是培养集体意识,效果如何,同样需要实践检验。

    李笠看着眼前热闹的军营,回想起这些年自己付出的努力,不由得期盼起来。

    别人有了钱就花天酒地,买田地、置办房产,养数十侍妾、数百僮仆,夜夜笙歌。

    我赚的钱却用来练兵、养兵。

    辛辛苦苦练出来的兵,其战斗力如何,需要找人来试试。

    如今国内时局动荡,也不知那个倒霉鬼,会撞到我的刀上?

 第一百零五章 决心

    关中,云阳,行辕,北巡途中染病的魏国大冢宰宇泰,咽了气。

    先前闻讯赶来见面、接受托付的宇护,此刻守在床边,见叔叔已经撒手人寰,强忍悲痛,下令封锁消息,密不发丧。

    以便给应变争取多一些时间。

    宇泰临终前,将宇家的家业和霸业,托付给侄儿宇护,因为宇泰诸子年幼,下一代之中,只有宇护能扛起重任。

    所以,宇护决定立刻行动,其中一件事,是马上联系常山公于谨。

    宇泰临终前,特地交代宇护,常山公于谨值得倚重,也必须倚重,所以宇护得赶紧和于谨通气。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的资历浅,根本就镇不住叔叔的等夷们,必须依靠于谨来撑场面。

    所谓“等夷”,指的是“同辈之人”,宇泰的“等夷”,主要指魏国西魏所立八柱国之六:

    陇西郡公李虎、赵郡公李弼、河内郡公独孤信、南阳郡公赵贵、常山郡公于谨、彭城郡公侯莫陈崇。

    其中,李虎已故,剩下五位,其资历以及在军中的影响力,都不是宇护能够比的。

    所以,宇泰去世、其子宇觉接任后,辅佐堂弟的宇护掌握大权,根本就无法服众,这五柱国之中,必然有人要夺权。

    而五位柱国,对他的态度,根据各自经历,各有不同。

    赵贵和侯莫陈崇,当年和宇泰一样,是关中大行台贺拔岳的部下。

    贺拔岳被秦州刺史侯莫陈悦谋害后,赵贵和侯莫陈崇力排众议,推选宇泰为首领,统率贺拔岳的军队。

    所以赵贵、侯莫陈崇属于贺拔岳一系头面人物,又有拥立宇泰的大功。

    而宇泰当初被推为首领,击杀侯莫陈悦、为贺拔岳报仇后,侯莫陈悦部将李弼率残部归降。

    所以李弼为归降的侯莫陈悦残党一系头面人物。

    贺拔岳在关中遇害时,其弟贺拔胜在荆州沔北,因为事态紧急,所以贺拔岳的军队被宇泰继承,贺拔胜和宇泰之间关系微妙。

    后来魏国立八柱国时,贺拔胜已经去世,所以贺拔胜的心腹大将独孤信,成为贺拔胜一系的头面人物。

    至于于谨,不从属于贺拔岳、贺拔胜派系,也不是侯莫陈悦残党,而是“外来户”。

    于谨早年就战功赫赫,与贺拔岳兄弟类似,后来为尔朱氏大将,因为诸尔朱在韩陵与高欢决战惨败,于谨便西入关中。

    后来任夏州长史,而当时的夏州刺史为宇泰。

    所以于谨和李弼一样,和宇泰关系很好。

    这五柱国之中,赵贵、侯莫陈崇当年有拥立宇泰之功,所以宇护认为这两个肯定不服他掌握辅政大权。

    独孤信之女,嫁给宇泰的庶长子宇毓,现在宇泰去世,由嫡子宇觉接任官职。

    宇护认为,无论是基于贺拔胜一系对宇泰的怨念,还是基于女婿宇毓的地位宇毓比宇觉年长,独孤信一定不服他宇觉掌权。

    于谨因为是败逃关中的尔朱氏残党,所以和李弼一样,能投效的就只有宇泰,接下来鼎力支持宇氏继续掌权,他二人才不会靠边站。

    所以,对于临危受命的宇护来说,五柱国之中,赵贵、侯莫陈崇、独孤信不会认可他来辅政,迟早要搞事。

    李弼支持他辅政,但能够给予的支持恐怕不够充分。

    所以宇护目前能够依靠的就只有于谨,于谨完全能靠资历来压制赵贵等人。

    然而,光靠于谨撑场面,又能撑多久?

    想到这里,宇护的目光变得凛冽,暗暗下定决心。

    叔叔把宇家的未来托付给他,无论再难,他都要把这重担挑起来。

    他不光要依靠于谨,还要把宇家的追随者们组织起来,一起对抗那些老资格的“等夷”。

    谁敢挡他的路,谁就要死。

    管你资历有多老,敢搞事,我就把你们都干掉!

    。。。。。。

    大江之上,船队顺流而下,浩浩荡荡向东前进,荆州刺史、南郡王萧大连看着烟波浩渺,百味杂陈。

    重阳节那天,父亲在乐游苑遇刺身亡;

    长兄、皇太子当晚也被刺客袭击,负伤,后来发烧,高烧不退;

    消息传到江陵,萧大连震惊之余,还有愤怒:有人给他泼污水,误导别人认为他是弑父害兄的元凶。

    因为长兄是被潜入宫殿的怪猴弄伤,而据说当晚,建康城内南郡王府有猴子出没。

    萧大连没有养猴子的喜好,府里不可能养猴子,也没有做过弑父、害兄的大逆不道之事。

    所以,对于幕后主谋的污蔑,心中只有无穷无尽的怒火。

    他和皇太子是一母同胞,为嫡出皇子,皇太子出了意外,其子年幼,所以,稳妥计,皇位该兄终弟及。

    而幕后主谋为了达到不可告人之目的,就要给他泼污水,如此一来,庶出的二皇子、寻阳王萧大心,就有机会登基称帝。

    这可能么?

    不可能!

    远在荆州的萧大连,很快下定决心,要当机立断。

    他不等建康那边有什么决定,立刻率领精锐乘船东进,返回建康。

    州郡长官无诏令不得离开任职地区,否则此举等同谋反,但萧大连可不会傻乎乎的在江陵等着,且前往建康的理由也很充分:

    父亲遇害身亡,他作为儿子要回建康奔丧;

    嫡兄遇害身亡,他作为嫡亲弟弟要回建康奔丧;

    他作为先帝目前唯一再世的嫡出皇子,是兄终弟及、继承皇位的第一人选,当然要回建康,不需要任何人的许可以及施舍!

    这一切,理所当然,谁敢阻挠,说明谁心里有鬼,说明此人要么是谋逆的主谋,要么是逆贼同党!

    萧大连想到这里,信心满满,他率部从荆州前往建康,走的当然是水路,因为是顺流而下,所以不用多久就能抵达建康。

    只是沿途要经过湘州、郢州,江州,一旦沿途驻军拦截,会很麻烦。

    然而,船队已过郢州江段,进入江州江段,前方就是湓城东北的桑落洲江段。

    萧大连仔细观看前方,只见江面上帆影点点,都是零零星星,没有船队聚集的样子,放下心来。

    所以,江州也不是问题。

    江州刺史为安陆王萧大春,排行第六,庶出,无同母弟,按排行和皇位无缘,所以无心也无力参与皇位争夺,自然也反应不过来。

    问题在于抵近建康后,建康那边,会不会让他入城。

    刺杀父亲、嫡兄的逆贼,其主谋大概是某个皇子或者宗室,对方既然敢动手,想来此时在建康,亦或是在建康有内应。

    所以,对方不会让他从容进入建康,一定会从中作梗。

    甚至,在半路上截杀他,不让他抵达建康。

    对此,萧大连和心腹们商议后,做出了一系列应对。

    首先,派出使者前往建康,联系一些必须联系的武官员,譬如表兄、吏部尚书王褒,打好招呼,让这些人知道,他不日就会抵达建康。

    其次,派出另一拨使者前往建康,偷偷联系一些故将、故吏,封官许愿。

    然后,让这些人在建康城里大造声势,驳斥“南郡王涉嫌弑父、害兄”的说法。

    并掐准日期,对外宣称南郡王回京奔丧,即将入城。

    做好该做的铺垫,提前一步大造声势,他抵达建康后,才会有内应,而不是一片哑然。

    那个“南郡王府有猴子出没”的指控,萧大连认为可笑至极,根本就没有实据,所以明眼人都可以看出,这是泼污水。

    所以萧大连有自信驳倒任何非议。

    但是,即便他顺利入建康,顺利获得支持,登上皇位,万一有其他人不服,起兵造反,怎么办?

    譬如某位皇子,譬如某位藩王。

    若这些人在建康作乱,发动宫变,萧大连有信心靠着自己带来的精锐以及拉拢的将领,将叛乱平定。

    毕竟建康城里的兵马数量有限,他有大义名分在,掌握了禁军,加上自己的精锐,胜算还是较大的。

    就怕有人从外藩起兵,因为有充足时间做准备,所以能够集结重兵进攻建康,这就需要野战决胜。

    所以,萧大连需要拉拢能征善战的将军,以其为帅,率军出征,把这些逆贼击败。

    萧大连部下没有能征善战的名将,但他认为这不是问题,只要自己能够继位,有了大义名分,就能调兵遣将,平定叛乱。

    譬如宿将羊鸦仁,但最合适的人选,萧大连认为建康城里就有:领军将军陈霸先。

    萧大连知道陈霸先的事迹:陈霸先之前南征交州,平定叛乱,威名传到建康,祖父都为之高兴不已。

    后来,陈霸先又挥师北上勤王,奉命收复司州,与魏军鏖战,麾下将士能征善战。

    如今任领军,统率禁军,虽然萧大连不清楚父亲遇刺身亡是否为陈霸先失职有关,但终究有失职之责。

    那么,按照“使功不如使过”的办法,他觉得自己若登上皇位,只要给陈霸先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想来对方会很用心去完成。

    而同样战功赫赫的北荆州刺史王僧辩,因为坐镇沔北,且为湘东王故吏,立场可疑,所以不在考虑之列。

    至于那个据说很能打的徐州刺史李笠,因为坐镇淮北,要提防齐国入寇,调不得,同样不在考虑之列。

    面对接下来的局势发展,萧大连已经有了周全的考虑和安排,所以,关键还是能进入建康,顺利继位。

    他已经下定决心,等自己继位后,一定要揪出元凶,然后连同其党羽一起游街、脔割,以告慰父兄的在天之灵。

    至于那些敢作乱的人,有个是一个,统统都得死!

 第一百零六章 决心(续)

    新亭西,江上蔡洲,南郡王萧大连的船队靠泊于此。

    之所以不是靠泊岸边,是因为他们不受欢迎,靠泊岸边很容易被袭击。

    座舰上,萧大连一脸铁青,看着近在咫尺的江岸,以及东北方向,不发一言。

    建康在蔡洲东北方向约二十余里,可谓近在咫尺,但他却在建康的南大门附近止步,因为城里没多少人欢迎他。

    他提前派人到建康“活动”,联系武官员,且将他来到建康城外的事实,在建康城内传开。

    萧大连认为自己胜券在握,因为皇太子一旦去世,其子年幼难当大任,所以按着兄终弟及的规矩,身为嫡出弟弟的他就该即位。

    那么,必然有平日里不得志,或者想要再进一步的武官员,选择“下注”,支持他进京,主持大局。

    结果

    结果他暗地里联系的武官员,许多人不表明态度,反正一个个都精得很,虚与委蛇,不愿和他奋力一搏。

    即便是表兄、吏部尚书王褒,也劝他返回荆镇,莫要授人以柄。

    这简直是笑话,萧大连知道自己未得诏令离开江陵、前往建康,事后追究起来,他就是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还什么“莫要授人以柄”?

    嫡兄、皇太子萧大器的消息,已经中断多日,不知生死。

    萧大连按照之前收到的消息判断,之前高烧不退的萧大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