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乱世栋梁 >

第286章

乱世栋梁-第286章

小说: 乱世栋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旁人问:“头儿,我们哪能跟你比,嫂子不是在作场里做工么?想来家里常吃吧?”

    赵大缸撇撇嘴,把弯曲的面条嘬入口中,抹了抹嘴:“常吃个头,方便面哪有现做的水引面条好吃,又贵。”

    “可这面好吃,泡出来的汤有油。”一个兵说完,大口喝起碗里的面汤,一脸满足:“有油,这就比什么味道都值了。”

    “当然要有油,这面饼不油炸一遍,如能放久?”赵大缸已经吃完面,慢慢喝热面汤,问:“你们可知道,油炸用的是什么油?”

    “是菜籽油,我们都知道的。”

    “那你们知不知道,这面条”赵大缸用手指凭空划波浪线,“这面条,如何做得弯弯曲曲?”

    这个问题问得好,兵卒们并不清楚方便面为何是弯弯曲曲的,一人试探着问:“莫不是用筷子卷的?”

    赵大缸看向其他人:“你们觉得呢?”

    “应当是卷的,不然为何会弯曲成这般?”

    “我问你们,这一块面饼,每一根面条都是弯弯曲曲的,若靠人力来卷,从早卷到晚,可不得把手都累断了?”

    一人接过话茬:“那头儿,嫂子在作场做工,想来知道这方便面面条,是如何卷出来的?”

    “那当然。”赵大缸点点头,又问:“不过,面条弯曲不是卷的,是你们猜猜。”

    “哎哟,我们没见识,如何知道怎么卷的?”

    “那我问你们,你们排成纵队,向前跑,跑着跑着,跑在最前面的人忽然放慢脚步,后果是什么?”

    这个场景很好判断,兵卒们回答:“当然是后面的人撞上前面的人,然后队伍乱成一团。”

    “这不就结了?”赵大缸笑起来,眼睛几乎要眯成一条线,“面条本来是直的,沿着传送带前进,前头忽然受阻,自然就卷起来了”

    赵大缸的内人,以军人家属的身份,在食品作场做工,还是个技术员,收入不错,对方便面的生产很了解。

    方便面,是寒山出现的一种新式速食食物,需要油炸,然后封在陶罐里,耐存储。

    方便面既可以直接吃,也可以用热水浸泡,泡软了吃。

    虽然口味比不上现做的面条又称水引,但因为含油、含盐,加上吃起来方便,所以销路不错。

    毕竟往来寒山的商旅极多,有了这种方便面,路上吃起来确实方便。

    对于方便面,赵大缸有自己的看法:“日常居家,吃方便面就不值得了,毕竟要比现做面条贵,寻常人家哪舍得经常吃。”

    “若出门在外,这方便面吃起来方便的优点,就是最受欢迎的优点,毕竟那么多道工序做出来的面条,就是为了方便。”

    赵大缸讲解起最近开始出现的“方便面”,其实也是炫耀自己的见识。

    “作场里,先用面粉和水,放盐等佐料调味后,用机器反复碾压成合适的面皮,过另一个机器,切割成直面条,又立刻挤压成弯曲面条。”

    “这时的面条是生面条,入蒸箱蒸煮,变成熟面条,然后刷油,并时拉成长条,切割成一小块一小块。”

    “接着这小面条块要油炸,唤作脱水硬化,之后沥去多余的油,冷却,于是,硬邦邦的面条饼就做好了,封入陶罐,可以存储很长时间。”

    “因为方便面油炸过,是熟食,可以直接吃,也可以用滚水浸泡,泡软了吃。”

    大伙得知方便面的制作这么复杂,却主要由机器来完成,不由得咋舌:“用了这么多道工序,还用油来油炸,难怪售价不便宜。”

    赵大缸点点头:“所以我说了,平日里在家做饭,现做面条煮来吃最划算,也可以去买面条回来煮着吃,这方便面,得出门在外时吃,才划得来。”

    赵大缸拿起碗,碗里的汤已经被他喝完,但意犹未尽的舔着碗面,因为上面沾着油星。

    其他人,也多是如此,毕竟油很宝贵,一滴都不能浪费。

    “方便面得油炸,所以带着油,我们若是吃大馒头,吃现煮的面条,不放油的话,哪来的油吃?”

    “我们如今在城里,还可以从容生火做饭,做馒头,做面条,或者煮饭,可在野地里露营,这得多费事?”

    “行军一天,累得不行,还得砍柴烧水,排队等着打饭,又饿又累。”

    “有了方便面,就不同了,这玩意的优点就是方便,干吃都行,本身是咸的,又有油,吃下肚,没那么容易饿。”

    “若是在野地里轻装前进,带不得那么多锅碗瓢盆,有了方便面,填饱肚子可不方便许多?”

    赵大缸吮着手指,要把手指上沾着的油也吮干净:“我们被围在城里,城里到处都被水浸泡,说不得一年都出不去。”

    “若人长时间吃不到油、盐,那是要全身浮肿、无力的,仗还怎么打?”

    “可是,隔几日就能吃一顿方便面,还会缺盐、馋油么?”

    “所以,你们别说这方便面做起来麻烦,耗油盐,售价不低,但制作时下的功夫,关键时刻,就能与人方便。”

    “尤其是在外行军打仗,这方便,可真是方便,等于能多带几日口粮,且明显缓解后勤负担,你们说,值不值?”

    众人用力点头:“值!”

    “所以呀,我们没什么好担心的。”赵大缸又开始给手下鼓劲,这也是军士的职责之一。

    “城里囤积了大量粮食、罐头,以及燃煤,甚至还有方便面,撑个一年,不是问题,冬天取暖,都有保障,足以和敌军对耗。”

    “不过,我觉得不用拖一年那么久。”

    “因为,君侯很快就会把他们全都给收拾了!”

 第一百四十章 承诺

    下午,晴空万里,砀县东北,砀山又称芒砀山脚,行军路过的兵马分散在树林里乘凉,顺便休息。

    一棵树下,李笠就着水,干吃方便面,对这种山寨版的方便面很满意。

    方便面的优点是“方便”,山寨版的方便面虽然品质差了些,但已经尽可能做到了方便。

    只是因为原料以及技术水平的限制,品质尚有欠缺。

    譬如没有塑料袋包装,或者无法制作成杯面,且因为没有物美价廉的棕榈油,所以制作成本较高,日常生活食用不划算。

    最关键的一点,因为没有味精及各种给力的佐料,所以方便面的精华“调料包”无法山寨,否则,世间就会出现一个独立的“菜系”。

    李笠吃完方便面,看着周围休息的将士,想着战局。

    预料中的齐军反扑已经到来,对方兵分几路南下,看起来声势浩大,并围了高平,且有南下入淮南之势。

    但李笠知道,对方的真正目标不可能是淮南。

    这是当前时局所决定的必然结果,因为天下三分,齐国要是全力来攻两淮,西边的周国就会趁火打劫。

    周军出潼关,攻击洛阳,或者进攻河东地区,直扑高氏霸府所在地晋阳。

    不仅如此,若齐军主力以淮南为目标,梁国完全可以分兵去攻青州,让其东西不能相顾。

    亦或是沔北驻军东出,攻击颍川,入河南地区,和徐州军一起对进,截断入淮齐军后路。

    那么,齐军此次声势浩大的进攻,其真正的主攻方向,必然是徐州,无非是如何实现这一战略意图罢了

    却也不排除对方出其不意,进攻沔北。

    齐国以偏师佯攻徐州或者渡淮,就能迫使两淮梁军严阵以待,等着对方来撞防线。

    但齐国却来个声东击西,主力直扑沔北,或许能有出其不意的战果。

    李笠考虑过这个可能,朝廷也有了相应布置。

    现在齐军来袭,李笠没有任何情报支撑齐军声东击西这一判断,但按照战前定下的方案,他不会蹲在徐州堡垒群里空等,一定要出击,寻求决战。

    想到这里,李笠有些默然,己方出击的各队斥候已经和敌军斥候展开激战,伤亡不小。

    能担任斥候的骑兵,都是个人素质出众的精锐,死一个,少一个,空出的位置,要花上几年才能补回来。

    这些精锐,可都是他辛辛苦苦攒下的,如能不心疼?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战场不一样了。

    徐州以西是辽阔的平原,而砀县东北这座砀山,是大平原东边的唯一一座像样高山。

    所以,李笠的摄像头战术在大平原里失效。

    斥候们无法躲在各个山顶、用望远镜远距离观察敌情,无法暗中监视敌军行动并从容把消息传向后方。

    斥候们只能抵近侦察,那就不可避免与敌军斥候发生交锋,伤亡当然不会小。

    齐军的骑兵众多,导致梁军斥候的侦察范围被挤压、缩小。

    后果就是,李笠身处徐州堡垒群中,仿佛站在夜幕下旷野里一堆篝火旁,因为火光昏暗,所以只能看清周边几步内的情形,再远一些就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

    他知道黑暗里有猛兽潜伏,却不知道对方的数量,以及可能何时发动进攻,也不知道对方会从哪个方向窜出来东边、南边肯定不会。

    更不知道窜出来的是狼,还是虎豹。

    这种睁眼瞎的感觉,让李笠很不舒服,所以,必然要派出斥候刺探敌情。

    但斥候的活动范围被齐军压缩,自保都艰难,遑论发现敌军主力的位置,于是李笠按照预案,率领骑兵主力出击,亲自实行战略侦察。

    数千骑兵,各自分工,对徐州以东平原地区实行定向侦察,数量优势足以驱散敌军游骑。

    一旦发现敌军主力,或者摸各路齐军动向,便可视情况后撤,进行下一步应对。

    或者,骑兵集结后发动进攻,展开决战。

    这就是李笠的战术,他认为骑兵应该进攻,或者动起来,而不是缩在主基地养膘。

    但这样做也有风险,大量骑兵出击,动静必然不小,等同于黑暗中提着灯笼赶路,把自己的位置暴露给潜伏在黑暗之中的其他人。

    或许,对方压制梁军斥候的目的,就是逼他派出大量骑兵,然后趁机歼灭。

    徐州军失去了骑兵主力,就失去了主动出击的能力,等同于残疾,那么齐军便可从容施展新的战术,以偏师盯着徐州,主力去做其他事情。

    李笠收回思绪,看着不远处的芒砀山。

    打仗会死人,而胜败乃兵家常事,所以他率兵出击,风险自然是有的,还不小。

    但风险大,收益也大,李笠权衡利弊,才做了决定。

    他和鄱阳王父子做了交易,交易其实还在进行中,鄱阳王父子还对他许下承诺。

    所以有一个可能,是李笠必须提前考虑的,那就是对方可能食言,若如此,怎么办?

    这个问题,数百年前,西汉的梁王刘武,就遇到过。

    梁王刘武,为汉帝刘恒嫡次子,和太子刘启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

    刘启即位后,自幼得母亲窦漪房宠爱的刘武,发现自己似乎有机会兄终弟及,于是心思活络起来。

    窦太后也为刘武兄终弟及而不断努力,以至于某次宴席上,不知是真醉还是假醉的刘启,居然对弟弟刘武承诺:

    千秋万岁后传于王。

    也就是承诺皇位“兄终弟及”,虽然当场就有大臣站出来劝阻这一表态,但得了承诺的刘武喜出望外。

    随后爆发的七国之乱,刘武拼尽全力,集结封队,死守国都睢阳梁国国都,将叛军主力硬生生拖住,为朝廷调兵平叛争取了宝贵时间。

    因为对他来说,保卫长安,保卫兄长,就是保卫自己将来的皇帝之位。

    七国之乱,三个月便被平息,刘武功不可没,然而叛乱平息后,兄长丝毫没有履行承诺的意思。

    后来,太子刘荣被废,刘武以为自己的机会来了,满怀期待入长安,且窦太后也趁热打铁,让皇帝立梁王为皇储。

    却被袁盎等大臣劝阻,不久,胶东王刘彻成为太子,即日后的汉武帝。

    刘武大怒之下,派刺客入长安,刺杀袁盎,随后事泄,闹出一场风波:藩王刺杀朝中重臣,这可是捅破天的大案。

    虽然刘武得窦太后庇护,逃过罪责,但兄终弟及便彻底没了指望。

    刘武终于明白,自己从一开始,就被兄长给耍了。

    兄长有求于他时,许下的承诺纯属戏言,等事后翻脸,他一点办法都没有。

    没几年,刘武在封国郁郁而终,死后葬在芒砀山麓。

    数百年后,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诸侯之一的曹操,为了解决军饷问题,目光投向了梁王刘武等历代王侯的陵墓。

    三国志记载,曹操“率将校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略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

    又署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堕突,无骸不露。

    所以,芒砀山麓的梁王刘武陵墓,及其王后以及继任梁王的陵墓,都被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们挖开,陪葬的无数金银珠宝都被搜刮一空。

    李笠此刻身处芒砀山附近,看着这汉高祖斩蛇起义、梁王刘武陵墓所在,唏嘘不已。

    无数的血泪事实证明,傻乎乎相信别人的承诺,而不做任何反制措施,到头来吃亏的就只能是自己。

    所以,李笠为了避免鄱阳王父子食言,得有应对。

    让对方知道,食言、戏耍李三郎的后果会有多严重。

 第一百四十一章 龙谯固

    骏马疾驰在旷野里,仿佛朔风吹过草原,追逐着惊慌失措的羊群。

    当然,这里没有羊,只有惊慌失措的梁军骑兵。

    人员多来自并朔的齐军骑兵,一人双马,在旷野里与敌军缠斗一昼夜,终于将猎物围住。

    此处,北距获水不到一里,齐军已将对方的退路截断。

    三五成群的齐军骑兵,如同一股股狼群,撕咬着试图聚集的梁骑,不断有人坠马,不断有马倒地。

    相比齐国,梁国马少,能凑够数千匹马,已经很不容易,然而一昼夜的连续作战,梁军骑兵已经熬不住了。

    你们的马快垮了,我们的马却不会。

    羽弗买如是想,带着部下,不远不近的缠着梁军骑兵,时不时弯弓搭箭,射对方的坐骑。

    对方胯下可怜的马,跑起来有气无力,看样子快撑不住了,让羽弗买想起那些即将断气的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