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乱世栋梁 >

第292章

乱世栋梁-第292章

小说: 乱世栋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屯兵卫所兵的序列,每个兵,拖家带口,等同于一户,然后每个屯兵户,管三个屯民户。

    于是,屯兵含屯民的屯田聚落,为以下各级:

    卫主官卫指挥堡主官千户塞主官百户垒主官总旗栅主官小旗。

    每一级聚落,有固定的屯田户数。

    卫管五个堡,两万户堡管十个塞,四千户塞管两个垒,四百户垒管五个栅,二百户栅四十户。

    这个规模,已经明显不是单纯的种田需求,祖珽一开始以为,这是耕战结合的军制。

    屯兵含屯民农忙种地,农闲操练,有需要时,这些屯兵会随军作战。

    就像西贼西魏,现在的周国目前实行的府兵制那样。

    然而,李笠在徐州试行的屯兵制卫所制,屯兵卫所兵不参与作战,而是维持地方治安。

    屯兵各级主官及其僚佐,在屯田地区,承担着各级官吏的职责,屯兵不是战兵,更像是维持治安的里吏及白直。

    所以,这不是军事制度,是披着军屯皮、以行政区为骨的屯兵制卫所制。

    卫、堡、塞、垒、栅,既是各级屯田聚落,也是各级地方行政区,或许可以对应郡、县、乡、里、村。

    这是独立于现有州、郡、县以及县之下的乡、里的另类行政区,其目的,祖珽大概琢磨出来了:

    军屯打开局面后,公廨有了稳定的税收和劳动力,以及对乡、里一级的绝对控制能力,下一步,就是对治下现有土地的所有者们开刀。

    清点田亩,清查户口,对豪强大户、强宗著姓征田租、户调,征发劳役。

    不缴者,后果自负。

    这种话没人敢随便说,但李笠一定敢,因为李笠有绝对的武力,刚刚结束的大战,证明了这一点。

    所以,祖珽知道李笠有绝对的底气,在徐州地界说这话,进一步推行屯兵制卫所制。

    不仅如此,新收复的一些地方,是李笠麾下将领镇守,那里,同样也会实行军屯。

    李笠要以屯兵制扎根地方,站稳脚跟后,和地头蛇们争夺土地、人口、资源。

    屯兵制的兵,其实是维持治安和守城的羸兵,野战决胜的战兵,通过募兵制来解决。

    用募兵抵御外敌,如同大树的树冠一般,为树下百姓遮风挡雨。

    用屯兵控制地方。如同大树的根,深入地下,汲取源源不断的养分,让大树茁壮成长。

    而推行屯兵制,以军队组织流民屯田,既能让立功将士分得田地待开垦的荒地,又安置无地流民,并且聚拢人口,一举多得。

    祖珽这段时间蹲点考察屯兵制,发现这制度实行得不错,且结构已经完善。

    若能正常实行下去,不出数年

    然而,在屯田打开局面前,必须持续投入足够多的钱粮,才能保证无数的根,扎入土壤里,并活下来。

    这么多钱粮,从哪里变出来?

    祖珽想到这里,看向身后那如同村落的“栅”。

    一个“栅”,四十户,二百余口人,靠着开垦的荒地,种不出多少粮食,得靠寒山那边供养。

    供养一个“栅”,消耗可不低,无数个“栅”,要如何养活?

    他不知道李笠要如何凑钱粮,却知道,徐州东北境,通航运渎两岸,最先屯田的地区里,无数的“栅”,已经活下来了。

    经此一战,谁都看清楚徐州猛虎的爪牙有多锋利,想来,短时间内,不会有人敢撩拨这头猛虎。

    那么到底要如何变出这么多钱粮,来让无数的根,奋力扎进土里、活下来?

 第三章 问题

    夜,宿营地,帐篷里,李笠正听取祖珽的“工作汇报”。

    祖珽奉命“驻点考察”徐州的军屯情况,恰逢大军回师寒山,便顺道回去,并且向李笠汇报自己的考察结果。

    卫所屯田已经实行,祖珽知道自己去考察,是李笠在考验自己的能力,而不是想问他军屯可不可行。

    所以开门见山,提出如今实行之军屯的几个问题。

    第一,屯兵及屯民,迟早会变成给各级主官打杂的下人,无非是快或慢,由此,可能会出现诸如外逃、内讧等问题。

    第二,屯田聚落的主官,都是行伍出身,许多人的民政能力不行,譬如管人,或者管事。

    虽然配有佐吏,但只会砍人的主官,恐怕很容易被狡猾小吏给糊弄,屯田成果,未必理想。

    第三,大规模屯田开支极大,且需要连续几年投入,一旦期间出了意外,必然前功尽弃。

    祖珽认为,按着现行这种以占地为主要目的之屯田方式,意味着许多屯田区的灌溉条件较差,屯田前期收获少,投入却很大。

    各级屯田聚落的堡寨建设,需要投入大量钱粮和人力物力,而大量投入的结果,是各聚落仅仅具备防御强盗袭扰的基本自保能力。

    一旦齐军大举进攻,各屯田聚落自身难保,所以需要野战兵马救援,那么,为了保卫各地屯田区,军府得花多少钱粮募兵扩军?

    李笠对祖珽提出这三个问题,丝毫不感到意外,因为这确实是绕不过的三座大山。

    没有一个制度可以包治百病,且推行一段时间后,必然出问题。

    无论是隋唐的府兵制,还是明代的卫所制,都是如此。

    以明代的卫所制来说,因为卫所兵为世袭,渐渐就会变成公私奴役,由耕战结合的兵,变成奴隶一样的农奴兵,战斗力快速下降。

    祖珽提出问题,李笠做出回答,不是要征得对方的认可,而是要对方明白自己这么做的目的何在。

    “先说屯兵、屯民极易为主官奴役的问题,你说的没错,可那又如何?”

    “即便不是军屯,随便哪个戍堡,小兵们不是被堡主当做杂役,呼来唤去做杂务?”

    “只要这个堡主,能够让戍堡发挥该有的作用,上头的将领,管他如何驱使堡内小兵?”

    “即便是聚族而居的宗族,内部也分尊卑,旁支、庶出子弟的地位和待遇,不也如同田客甚至奴婢一般?”

    “一个栅,四十户人,该缴纳的税,该服的劳役,都完成了,并确保地界无盗贼窝点,那么小旗是否在栅里作威作福,关我甚事?”

    “再说了,屯田的卫所兵,最终归宿是变成编户民,并不是世袭兵户,屯田聚落会变成村落。”

    “届时对于地方官府来说,田地有了,编户民有了,若没法保住税收、劳动力,是朝廷的问题,不是卫所制的问题。”

    李笠点明了推行卫所制改良版的目的,对于祖珽提出的人员素质问题,他回答:

    “不会管人、管事,那就学,实在学不会,就换人来当主官,这么磨练几年后,磨练出的人才,不正好可以为我所用?”

    “至于钱粮开支大的问题,确实让人头痛,我来想办法,你不用担心。”

    祖珽真的想知道李笠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又不好问,只能听着。

    “现有的好地,灌溉方便,但基本上都有主了,然而想对这些人收税的话,牵扯较多,比较麻烦,动的话不是不行,但不是现在。”

    “军屯,主要是开荒,等于是自己做饭吃,不从别人碗里抢食,所以不会招来激烈反抗,但先期投入大、收益小,无可奈何。”

    “然而另一个看上去虚无缥缈的收益,你算了么?那就是对军心和人心的影响。”

    祖珽问:“君侯的意思,是只要坚持推行屯田,哪怕只是分荒地,也能让立功将士很快有了奖励,让其他将士,乃至百姓有了盼头?”

    “对,我就是要让所有人知道,加入徐州军,肯定能打胜仗,极大机会立功,而立了功,就有地分,哪怕一开始只是荒地。”

    “有一块自己的地,一家人守着土地过安稳日子,自给自足,这是多少无地百姓的梦想?”

    “到徐州来当兵,先做战兵,转为卫所兵,凭军功分更多的地,耕种几年后,带着土地转为编户民,而不是世代做兵户,亦或是当兵当到老,这选择不好么?”

    “哪怕只是做屯民,比屯兵多熬几年,少一些地,但始终也能有地,转为编户民。”

    “徐州有善战的军队保证安全,坚持屯田,开垦出来的荒地,就一定能变成熟地,变成自家田地。”

    “安全的徐州,大规模的屯田,屯田数年后便会转为编户民,这样的印象一旦形成,满怀希望涌向徐州的无地百姓,只会多不会少。”

    “要把大规模屯田的声势营造起来,就必须舍得投钱,如此,才能吸引百姓自行向徐州聚集,你就当这是花钱请人四处吆喝、招揽客人,划不划得来,一目了然。”

    祖珽听出了李笠话外的意思,主动请缨:“屯田事务琐碎、烦杂却又干系重大,在下不才,愿为君侯分忧。”

    祖珽有多年处理实务的经验,李笠本来就打算任用,点点头:“你是跑不掉的,必须给我分忧,具体安排,待我回寒山再说。”

    张铤是他的幕府长史幕僚长,需要协调、处理的事情太多,具体的分管事务,得让其他能力强的人来担当。

    祖珽投奔李笠,但亲属还在齐国,为了亲属安全,祖珽改名换姓,不太好抛头露面,所以具体如何任用,李笠得深思熟虑。

    交谈了一会,祖珽见李笠兴致勃勃,便问:“君侯,在下还是好奇,不知君侯打算如何筹措钱粮,推行卫所屯田?朝廷对此恐怕是无能为力”

    “钱粮不够花,要么是借,要么是抢。”李笠缓缓说着,本来还要说亦或是坑蒙拐骗,不过考虑到对方脸面,没说出口。

    “借钱得还,本金加利息,到期还不上,那就麻烦了;抢的话,一本万利,但又不是那么好抢,权衡利弊,还是得借。”

    “徐州的商贾多,公廨也不是没向商贾借过钱”

    说到这里,李笠反问:“以你之见,该如何借,才能借到这么多钱粮,推行卫所屯田,到期后又能还上?”

    “在下实在想不出。”

    “其实你是在纠结,如何在期限内,偿还本、息吧?”

    李笠说着说着笑起来:“屯田的收成,前期肯定不会高,所以把还债的希望寄托在新开垦的荒地上,人只会如坐针毡。”

    祖珽听出李笠的意思,是要在别处赚钱来还债。

    但既然能从别处赚钱,何不直接投入到卫所屯田,而是要多经一手,还得多付利息?

    除非这“从别处赚钱”,也得花时间。

    “具体怎么做,多说无益,拭目以待。”李笠留了个悬念,“就要过年了,过完年再说。”

    忙了大半年,他总算是忙清楚了,齐军主力覆灭,他和鄱阳王的交易,也该完成了。

 第四章 交易

    夜,官邸,书房,李笠正与黄姈一起看账本,新年将至,李府今年一年的收支账目,也大概有了眉目。

    简而言之,有盈余,收入虽高,开支却很大,可称花钱如流水,年底结算,能有盈余,难能可贵。

    李笠看着那惊人的开支,挠挠头:“还得想办法多赚钱,譬如明年夏天,我再多孵化些鱼苗,感觉钱不够用啊”

    “你是因为要养兵,养马,当然花钱如流水”黄姈叹了口气,“如果只是做个富家翁,可就是富可敌国了。”

    “做个富家翁?曹爽也是这么想的,司马懿放过他了么?”李笠摇摇头,“若是虎豹强壮,倒是好事,可猪圈里的猪强壮了,就危险了。”

    这道理黄姈明白,所以她纯属感慨,合上账簿,问李笠:“忙了大半年,你和鄱阳王的交易,算是完成了吧?”

    “嗯,好不容易完成了,可累得我哟”李笠向后一躺,躺在榻上,翘起二郎腿。

    黄姈凑过来,推了推肩膀,李笠便转个身,趴着,让黄姈给自己捶背。

    大战结束,朝廷的封赏已经下来了。

    梁森、彭均、武祥、黄此次作战各有表现,凭借军功,升军号,或升官,或进爵、加食邑。

    其他立了战功的徐州军将士,各有收获。

    这就是李笠给部下创造的机会,连战皆捷,各人凭表现刷军功,升官升军号。

    他本人,凭军功,进爵彭城郡公,加食邑,加班剑二十人。

    班剑即“斑剑”,为漂亮斑纹装饰的佩剑,佩戴斑剑的武士,是彰显荣耀的仪仗随从。

    但这都不是李笠最想要的,他这么拼命,当然是要和辅政的鄱阳王做一番交易,现在,交易完成。

    第一,拜李笠为徐州牧,都督淮北诸军事。

    第二,置淮北屯田都督府,以战功卓越李笠推荐的砀郡郡守彭均为屯田都督,于淮北行卫所军屯,解决淮北各军军需。

    第三,徐州军府营兵员额,增加一万,所需钱粮,徐州自筹。

    第四,这有些隐晦,就是他的左臂右膀,至少有两个人能凭军功,在淮北做刺史。

    现在,一个是梁森,一个是黄。

    这就是李笠要的交易,自己做徐州牧,心腹中的一位按军功大小排位做屯田都督,开始大规模种田。

    鄱阳王也不亏,从年初的破获谋逆大案,到后面一系列对齐作战的大捷,都能给他这个辅政藩王刷领导有方的功劳。

    但李笠想要当州牧,很难,因为这是很特别的官职。

    州牧在州刺史之上,主要为荣誉性质,且意义特殊。

    梁国五十多年来,州牧一职极少出现,一次是追赠临川王萧宏为扬州牧。

    一次是中大通年间,魏国内乱时,梁国封南附魏国宗室元悦为魏王,封魏国降将范遵为安北将军、司州牧,又派兵护送这两位北上。

    还有一次,是太清年间,封魏国东魏叛将侯景为豫州牧。

    除此之外,高祖萧衍当年即将受禅时,封梁国公,拜扬州牧。

    所以,州牧一职很罕见,一旦授予,意义非凡。

    李笠升为徐州牧,靠的是过硬军功,即将以州牧一职,都督淮北诸军事。

    就是扛起整条淮北防线,率领淮北驻军,防御齐国。

    李笠目标是做徐州牧,鄱阳王萧范要拉拢他,当然没意见,但前提是李笠立下足够的军功,足以平息一切质疑。

    现在,李笠做到了,达到了交易条件。

    而徐州军的凶残表现,也让鄱阳王生不起任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