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乱世栋梁 >

第361章

乱世栋梁-第361章

小说: 乱世栋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北风卷着沙尘呼啸而来,会让迎风的官军将士觉得眼睛难受。

    而且,射箭时,因为迎风的关系,箭的射程受影响,但处于上风向的敌军,射出来的箭因为是顺风,会比平日飞得更远。

    这不公平,但大将军说了,打仗就是如此,不可能总是顺风顺水。

    遇到困难就只能想办法克服。

    想到这里,萧询推了推戴着的风镜。

    风镜,是一种防风沙的“眼镜”,为“玻璃镜片”以及皮制镜身,戴起来,即便是睁着眼睛迎着风沙看,也不怕沙尘迷眼。

    所以萧询坚信,人人配了风镜的官军将士,一定会赢的!

    “报!!!!雄烈将军所部右翼骑兵,与敌骑交战不利,陷于阵中!”

    传令兵的高声呼喊,萧询听了心中一惊:什么?陷于阵中?

    他看向传令兵,而那传令兵,其实是向站在一旁的大将军李笠禀报,李笠此刻才是真正的主帅,居中调度大军作战。

    “知道了。”

    李笠面不改色,继续用千里镜看着前方,萧询萧询见状只觉心急如焚:雄烈将军李昕,是皇后李平安的堂兄,陷于阵中,那就是阵亡了?

    那我怎么和平安说啊?

    萧询忽然觉得难过,李昕平日作为禁军将领宿卫皇宫,所以两人常见面,现在一个熟人就这么“陷于阵中”

    战争的残酷,让萧询觉得心好难受。

    “陛下,陷于阵中,不一定会死。”声音传来,萧询抬头一看,却是大将军看着自己,缓缓说话。

    “雄烈将军的职责,是作为右拒,在大阵右翼,挡住敌军骑兵,骑兵交战,一旦打成混战,就很容易出现下落不明的情况。”

    “陷于阵中,只是个陈述,陛下可以认为这一陈述,是说雄烈将军及部下在混战中行踪不明,或许阵亡,或许未死。”

    李笠的语气,听不出喜怒哀乐:“侧翼战将生死不明,主帅要做的不是伤心,而是立刻调兵,填上空缺。”

    萧询点点头,又问:“那,那万一”

    “古来征战几人还?”李笠看着皇帝,依旧一脸淡定:“不止雄烈将军,每一个上战场的将士,都会抱着马革裹尸还的决心。”

    萧询默然不语,战争太残酷了,战场上到处流矢横飞,一不留神被射中要害,人就会死。

    “雄烈将军不会有事的,陛下请放心,因为雄烈将军,往后还要为陛下马前卒,驰骋沙场。”

    “嗯!”萧询用力点点头,毕竟年纪小,好哄。

    就在这时,前方传来呼喊声,声音越来越大,萧询侧耳倾听,听出喊得是“破阵”。

    “陛下,我军将士,破阵了。”李笠提醒,萧询赶紧拿起千里镜观察前方。

    却见一片灰蒙蒙中,好像对面大量齐军旗帜开始动摇。

    不一会,有传令兵回来,带回一个好消息:雄烈将军平安无事。

    方才是因为双方骑兵混战,所以一时间行踪不明。

    萧询听了之后心中大定,前方欢呼声越来越响,他确定己方破阵,高兴不已。

    拿下青州后,本来只是到黄河南岸的础x看看,结果北岸的齐军好像不顶用,于是大将军建议过河“吓吓”齐国。

    官军从容渡河,萧询在大将军的陪同下,渡过黄河,抵达北岸。

    所以,他就是自衣冠南渡以来,第一个于在位期间,率军渡河的皇帝(建康朝廷)。

    虽然只是在黄河北岸边上,但也算是进入河北地区,小小的达成了一个成就。

    现在还打了个大胜仗。

    前方的欢呼声越来越响,萧询再次确定,己方赢了,喜形于色。

    李笠适当的恭维:“恭贺陛下,在河北,打了个大胜仗。”

    左右将领及随军大臣,赶紧跟进,向皇帝道贺。

    萧询激动万分,听着震耳欲聋的欢呼声,浑身上下无一处不舒坦,但不好当众蹦蹦跳跳,于是振臂高呼:“大梁,天下无敌啊!”

 第一百零五章 机不可失

    连日大雪后,难得的一个晴天,寒山顶上,皇帝萧询在大将军李笠的陪同下,携太后、皇后以及文武官员登高远眺。

    临近新年,黄河封冻,齐军的新一轮反扑即将开始,萧询为避免自己身处前线拖累战事,启程南返。

    御驾经由泗水抵达徐州寒山,正好赶上过年,然后继续南下,返回建康。

    当然,前线将士依旧在奋战,不会因为皇帝南返而收兵。

    此刻,萧询俯视着脚下这宏伟的南北二城,心中只觉震撼无比。

    既为二城的庞大规模而震撼,也为居住其间的百姓之多而震惊。

    寒山为徐州州治,城中居民,目前登记在册的军民户数接近二十万户,仅次于建康。

    两城之间、寒山堰及下游河段一带,又有大量作场,到了晚上,作场区点起煤气灯,宛若灿烂星汉落入人间。

    这是如同大型作场的城池,让萧询感觉到一股强劲的力量。

    一旁,陪同游览的太后,以及文武官员,也被自己亲眼所见震惊。

    大名鼎鼎的寒山城,竟然是如此的壮观,虽然不是京城,却有着不亚于建康的气势。

    “为何,为何寒山能有如此多的住户?”萧询实在想不明白。

    李笠回答:“他们大多曾经是两淮各处无地的农民、无业游民,亦或是逃离家乡的流民、曾经居无定所的浮浪人。”

    “因为在寒山,有一口饭吃,所以,他们才会聚集过来,就像赈灾时摆下的粥铺,只要来到这里,他们和家人,就不会饿死。”

    萧询大概知道寒山的情况,知道一开始,寒山得靠淮南运来的粮食,才能养活驻军和官民。

    但现在不一样了? 徐州的屯田历时数年终于见了成效,虽然还未能做到自给自足,但至少对于外地粮食的依赖已经大幅下降。

    加上寒山工商兴旺? 所以行商们贩来许多粮食? 换取各类制品、商品,寒山粮库的存粮充裕? 即便接下来无粒米入库,存粮也能让寒山撑上一年有余。

    有了存粮,人心才稳? 才能维持一定规模的军队,坚守徐州? 坚守淮北。

    如此一来? 各地军民才有信心坚持屯田,而坚持屯田? 就会让粮食产量越来越高。

    萧询之前是不会懂这些事情的,但此次御驾亲征? 一路上得大将军讲解,对于许多事情有了很直观的认识? 以及亲身体会。

    “再过数年? 官军就有粮食支撑新一轮作战,收复河南了? 对吧?”萧询问,李笠点点头:“诚如陛下所言? 关键还是粮食。”

    “收复河南,不光要攻,还要守,这不仅需要将大量军队投入作战,也需要充足的粮食予以支持。”

    “此次陛下北伐? 收复青州全境,战事进展顺利,全军将士奋力杀敌,却也将两淮各地数年积累下来的粮食消耗大半。”

    “加上黄河封冻,齐军新一轮进攻即将开始,所以官军只能转攻为守,要撑到春天黄河解冻。”

    “接下来数年,淮北州郡要继续屯粮,以便进行下一次进攻,所以,陛下请安心在建康等候。”

    萧询却有些心急,因为他根据李笠提供的数据大概算了一下,若按现在的情形,两淮地区要存够收复河南的“御驾亲征”所需粮食,得花上五六年。

    这是因为河南地区地势开阔,无险可守,所以官军收复河南前后,必然会和齐军反复交战,持续数年。

    这数年时间,河南州郡可能会因为战事导致粮食产量大降,所以官军需要两淮粮食支持,这就需要提前存储大量粮食。

    对于萧询来说,此次北伐,他亲眼目睹了官军将士的骁勇善战,又亲历了大将军运筹帷幄的从容不迫,所以明白如今他完成自己雄心壮志的唯一问题,就是粮食不够。

    雄心壮志是什么?那就是统一天下,还都洛阳,结束南北对峙的数百年乱世。

    这是一个帝王应该有的雄心壮志,而他,御驾亲征,收复了丢失百年的青州地区,信心大增的同时,内心躁动不已。

    萧询还未成年,而朝廷距离全复河南已经不远。

    那么,只要从现在开始励精图治,如大将军所言,十年生育,十年教训,他到了而立之年,或许就能点起数十万大军,平定天下。

    这不是不可能,高祖即位之初,天监四年就发动过一次规模浩大的北伐,当时北国震动,淮北乃至河南易主指日可待。

    结果因为用人失当,导致全军溃败。

    萧询听大将军分析,若当时,英明神武的高祖御驾亲征,肯定能拿下淮北乃至河南。

    问题是国家新定,高祖必须坐镇建康,稳定人心,无暇分身。

    结果挂帅出征的宗室无能,导致大好时机被浪费了。

    现在,不一样了,淮北已在朝廷控制之下,如今青州地区也已经收复,只需扛过冬天齐军的攻势,到了来年,大局定矣。

    此次他御驾亲征,多有两淮豪族率领子弟、乡民踊跃参军助战,可见两淮人心可用,限制官军更进一步的障碍,无非是粮食问题。

    所以,他为了给官军节省粮食,中途返回,不能再接再厉。

    而按着大将军的介绍,接下来其实还有一个办法,可以解决粮食、兵员不足的问题。

    那么,只要,只要

    “大将军,朕、朕”萧询说着说着,支支吾吾,李笠微微一笑:“陛下请明示。”

    萧询瞥了一眼太后,低下头,纠结片刻,抬起头对李笠说:“朕、朕不想回建康,想驻跸寒山,为、为、为下一次北伐做准备”

    此言一出,太后眼睛瞪大,周围官员则是一脸震惊:驻跸寒山?这要出大事了!!

    另一边,有幸伴驾的两淮官员及贤达人士,听得皇帝亲口说出的话,心中狂喜。

    阿弥陀佛,佛祖保佑啊!

    我们出人出力出钱粮,资助官军北伐,跟着皇帝御驾亲征,小心伺候,总算是哄得皇帝兴致勃勃,不想回建康了!

    他们的目光随后聚集在李笠身上,两眼满是期盼。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大将军!

    此前,按大将军身边人传递的消息,此次御驾亲征,没那么简单,大伙一定要尽力表现,以便大将军为两淮争取一个天大的好机会。

    机会是什么?没有明说,但许多人都满怀期待的等着。

    现在,他们明白了这机会是什么了!

    “陛下想要驻跸寒山,厉兵秣马,为下一次北伐做准备?”

    李笠问,萧询点点头,他没和母亲说,没经母亲同意,就直接把心中所想说出来,心中惴惴,但却又充满期盼。

    期盼李笠的赞同,并为他实现这一设想。

    “陛下,此事干系重大,可得回建康,先到太庙,将北伐大捷的消息,告慰列祖列宗,让先帝们,为陛下的战绩感到骄傲。”

    李笠缓缓说着,仿佛在遛一条上钩的大鱼,虽然很想将其钓上来,却不急着提竿,而是在消耗对方的力气。

    等了半年,我等的就是这句话!

    “之后,可召集宰辅议事,商议陛下驻跸两淮以便筹备北伐一事。”

    萧询听了前面一段,觉得大将军说得对,他该回建康,到太庙将好消息告诉列祖列宗。

    让曾祖父、祖父和父亲,为自己感到骄傲。

    可一听到后面,便犯了难,脱口而出:“他们不会答应的,朕不回去,就在这里,他们不同意,也得同意。”

    太后听了儿子这孩子气十足的话,惊得面色一变:胡闹!如此胡闹,是要闹出大事的啊!

    陪伴左右的官员们,听得皇帝如此说,已经吓得面色惨白:赌气滞留寒山不回去,这也太儿戏了!

    他们在现场,知道是皇帝耍小孩子脾气,不想回建康,所以知道大将军是无辜的。

    可一旦皇帝真的滞留寒山不回去,建康的官员们,还有各地出镇的藩王,以及牧守们,知道这个消息后,会怎么想?

    只会认为是大将军及徐州官员挟持皇帝和太后,来个挟天子以令诸侯!

    如此一来,天下可就要大乱了!!

    李笠赶在太后开口前,向皇帝表达意见:“陛下觉得,驻跸寒山,是为了江山社稷?”

    “嗯!”萧询用力点头,他第一次自作主张,摆脱母亲,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唯一能依靠的,就是大将军了。

    “陛下既是光明磊落之心,须行光明磊落之事,何必授人以柄,反倒显得心虚?”

    萧询听不懂,愣住了。

    “陛下,兵法有云,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阵),此治变者也,”

    “陛下一心为国,行事正大光明,微臣不才,请为陛下马前卒,竖正正之旗,列堂堂之阵,为陛下排除艰难险阻。”

    “真的吗!太好了!”萧询大喜,而太后和伴驾的京官们松了一口气:还好,还好,回建康就好,到时候,自有人来劝。

    如此大事,可不能儿戏。

    “陛下放心,微臣”李笠说着说着,看向一旁,看向那些伴驾的两淮官员以及贤达人士。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大家伙赶紧拔刀,跟我冲啊!

    李笠继续说:“微臣等,定会为陛下排忧解难!”

    大将军表态了,两淮的官员及贤达们只觉心跳加速,赶紧跟进:“陛下!微臣/下官/草民,愿为陛下排忧解难!”

 第一百零六章 图穷匕见

    清晨,一列队伍向台城行进,这是录尚书事、江夏王的队伍,当中一辆牛车上,江夏王萧大款看着手中公文,眉头紧锁。

    去年,皇帝御驾亲征,收复青州地区,随后,官军与齐军展开激战,一直持续到现在。

    新年伊始,天气开始回暖,黄河河面冰层开始消融,官军只要再坚持一段时间,齐军的攻势就会黄河解冻而减弱。

    如此一来,朝廷就稳稳控制青州地区了。

    但萧大款关注的不是这件事。

    今日大朝,皇帝要和百官商议驻跸淮北徐州寒山一事,此事之前就已经放出消息,引起轩然大波。

    在京官员纷纷上表劝阻,随后,出镇藩王以及各地牧守也纷纷上表,恳请皇帝以大局为重,打消“驻跸寒山”的念头。

    说辞大同小异,主要一点,就是此举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