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乱世栋梁 >

第410章

乱世栋梁-第410章

小说: 乱世栋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么多田地,名为天华寺产,其实是他家,以及另外几个大户的。

    而天华寺能屡次扩建,有了今日像模像样的规模,也是多亏了冯家牵头,几个大户慷慨相助。

    所以,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天华寺香火鼎盛,而大户们的田产得以免租赋。

    他喝了一杯茶,继续看手中的报纸。

    报纸来自江陵,刊载着许多消息,这让常住家乡的冯绪,不需要去江陵,也能了解许多时事。

    譬如,饶州乐安铜矿,开采量持续上升,预计今年全年,产铜能达到六百万斤,这可是不得了的数字。

    所以,去饶州贩卖铜的商贾,不愁进不到货,江陵的铜价,明年年初或许会小降。

    又有,郢州夏口,新建一座砖场,投产后,预计产量为每日一万块砖。

    看到这里,冯绪觉得难以置信:每日产砖一万块?那得动用多少人手制砖、烧砖?

    要用掉多少石炭?

    烧这么多砖,卖得出去么?

    他继续看下去,又看到一条消息:夏口对面,江北岸,夏首地区,要大兴土木,修建新的城池,和鲁山城互为犄角,扼守汉水航道。

    而且,转运司官署会设在夏首新城,提刑司官署同样设在那里,往后,江沔地区的物资转运,以及案件审核,夏首官署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看到这里,冯绪有些心烦,将这“发行”于半个月前的“报纸”放到一旁,让僮仆收好。

    朝廷调一万兵马,驻防夏首,此举意味深长,冯绪认为,朝廷调兵来江沔,目的之一,怕不是为了“检寺”,以及接下来的“检籍”、“检地”。

    所以,为了保住家产,为了保住这么多不用交租的土地,以及耕种土地却不用向官府服劳役的隐户,今天这件事,必须闹大。

    一定要见血,出人命。

    死的人越多,越好。

    冯绪将视线投向寺外,只见寺外道路远处,是一片旌旗招展。

    那是检寺的地方官吏,在期限过后,见天华寺不配合,便带着官军来强行检寺。

    要清查田产,对超额的田地征田租(今年秋天起),让至少七成和尚还俗,让至少六成寺户编为官府的编户民。

    若让官府得逞,冯家的损失且不提,接下来,官府必然得寸进尺,开始检籍、检地。

    一步退,步步退,所以冯绪决定要撑住天华寺这杆大旗,让官府的检寺闹得民怨沸腾,那么,后续的检籍和检地,就不了了之。

    他的视线,转到官府队伍和寺庙之间的空地,那片空地上,聚集着大量百姓。

    送888现金红包 关注vx公众号看热门神作,抽888现金红包!

    有男有女,有老有少,黑压压一片,如同一堵墙,堵在官府队伍前方

    如果官府的队伍要强行入寺,就只能突破这群人,因为道路两旁都是水田,只能沿着这唯一一条土路前进。

    对方一旦对这些手舞寸铁的百姓动手,就会出人命,死的人越多,激起的民愤就越大。

    想到这里,冯绪嘴角微微上翘。

    这些聚集起来、赤手空拳要保卫天华寺的人,要么是虔诚的信徒,要么是给寺庙耕种田地的寺户或佃农,还有被鼓动起来的普通百姓。

    人数上千,群情激奋。

    在冯绪的一番鼓动下,这些人都相信保护天华寺,就是积累功德,若出意外死了,也能转世投胎到富贵人家。

    而那些寺户、佃农,被冯绪“提醒”,知道天华寺一旦被检寺,自己就会无地可种,养不活家人,度不过今年的冬天。

    所以,这些人要和天华寺共存亡。

    当然要共存亡,天华寺周边的地,可不是随便谁想种就能种的,这帮穷鬼,想当佃农,还得“懂事”。

    “懂事”,就是要给孝敬,或者,让妻女给管事的“暖床”,伺候舒服了,才有地种。

    妻女漂亮的,有好地种,妻女丑的,就种差地,有妻女却舍不得让妻女“暖床”的,哪里凉快哪里待着去。

    如今,自家妻女凭本事换回来的种地资格,就要被官府废掉了,换谁谁不急?

    冯绪想到这里,咧嘴笑起来。

    他今日来到天华寺,就是要现场“督战”,尽一切可能,闹出人命,弄得民怨沸腾。

    他可不是一个人在坚持,周边的大户们,都有这种念头,所以,只要开了个“好头”,那么接下来,就该上万言书了。

    冯绪觉得,新朝皇帝,是前朝臣子,篡位登基称帝,一定会在乎名声。

    而朝中一定有等着看新君闹笑话的人,只要这里事情闹大了,想来,新君会打消继续检寺的念头。

    不知不觉,日上中天,已然是午时,按照方才随从的禀报,官府来人要在午时过后动手,若有人阻拦,后果自负。

    冯绪又等了一会,看着日冕,发现已经是午时二刻,见官府的队伍依旧没有动静,有些失望:莫不是想改日偷袭?

    随后冷笑:没用的,你们的队伍,只要接近天华寺三十里范围,就会有人通风报信。

    不管你们是白天来、晚上来,天华寺随时会聚集上千百姓,挡在你们面前!

    正当他得意之际,忽然传来一声巨响,宛若晴天霹雳,吓得他一个激灵,差点从榻上滚下来。

    呼啸声起,似乎有一物从半空中飞过来,径直落在寺里,直接把大殿给砸出个大洞。

    不,不是大洞,是大殿屋顶有一半塌了。

    冯绪看看那倒塌的大殿,又看看外面,却见官府队伍所在位置,白烟弥漫。

    忽然,他看见队伍前方火光一闪,浓烟大作,雷鸣声起。

    呼啸声再起,仿佛有什么东西从楼边飞过,然后将寺内一座房子砸垮大半。

    冯绪只觉得后背发凉,汗毛倒竖:怎么回事?万一是我

    雷鸣声又起,寺门旁边一段墙壁忽然炸裂开来,尘土飞扬过后,已然露出一个大缺口。

    妖、妖术!这是妖术!

    冯绪大惊,双腿股战,想站都站不起来:官府请来妖人,以妖术祸害百姓了!

    寺庙前端,空地上聚集起来的百姓,被官府的妖术震慑,虽然没出人命,但与寺庙共存亡的勇气早已没了,哭喊着四散奔逃。

    他们无法往前跑,因为前面是官府的队伍。

    也不敢往后跑,虽然后面是天华寺,但官府中人会妖术,这时候谁去寺庙,谁就要倒霉。

    人们不顾面前都是水田,径直跑入田中,在泥泞里连滚带爬向外围跑去。

    雷鸣声起,寺门另一边的墙壁,消失在尘土飞扬中。

    溅射的土块,落在小楼上,吓得冯绪和随从连滚带爬往楼梯跑,一不留神,直接从楼梯上滚下来。

    原本打算服从官府检寺、却被冯绪要求硬顶的和尚们,眼见官府施展妖术,把护庙的百姓都吓跑了,目瞪口呆。

    看见冯绪从楼梯上滚下来,和尚们赶紧围上去:“檀越无恙?”

    “我,我”鼻青脸肿的冯绪,已无之前胸有成竹的风采,发髻散乱,狼狈不已,如同落水狗。

    “你们你们先顶住!”他挣扎着起身,带着随从往后门跑,“我去叫人来!”

    寺主又不是傻瓜,见态度最强硬的冯家少主都退缩了,自己没道理带着徒弟们死扛。

    毕竟,官府只是来检寺,又不是杀人、拆寺。

    眼见着官府的队伍向寺庙靠近,他长叹一声:“开门吧。”

 第十八章 理由

    建康东,方山津税关附近,一座玻璃作场里,几座窑炉的烟囱冒着青烟,大量身着工作服的工人,围着这些窑炉忙碌。

    窑门打开,工棚瞬间被窑内火光映红,工人们按照工作流程,开始制作玻璃珠。

    熔融的玻璃,流出玻璃窑,沿着输送槽向前走,形成一股通红的“长条”。

    然后被旋切机切成等长的一截截,落在成型机的入口管道。

    沿着管道下滑,进入一对对转的螺纹长管中间,螺纹长管对着转动,将落入其间的亮红玻璃小块不断向前输送,并让其不断旋转。

    转着转着,玻璃块变成球形,亮红渐渐变暗,即慢慢冷却,等走到螺纹长管尽头时,已经变成一粒浑圆的玻璃珠。

    以水力驱动的机器不停运转,一粒粒玻璃珠落入托盘中,随后被人分装入簸箕,转到一个个坐着的工人面前。

    这些身着工作服、戴着袖套的男女工,坐在“工作台”后,一个个都是髡发,发长不过寸,将面前簸箕里的玻璃珠一个个拿起,仔细端详着。

    发现有瑕疵的玻璃珠,便放到身边一个小提篮里,这些残次品收集起来后,要回炉重熔。

    合格的玻璃珠,会进入下一道工序:包装。

    有大量男女工来负责包装:不同尺寸的玻璃珠,有不同尺寸的木盒来盛装。

    包装好的“产品”,还要经过“抽检”,抽检人员随意抽查包装好的木盒,打开后对里面的玻璃珠进行检查。

    只有抽检合格,“产品”才会装箱,若不合格

    自然有相应流程来处置。

    少府寺的这个玻璃作场,日产玻璃珠五千颗以上,虽然产品不愁销路,却不会为了赚钱,将粗制滥造的产品销售出去。

    毕竟,如今的少府寺,和之前的少府寺已经不同了。

    少府卿贾成,今日来作场巡视,他看着工棚里正在忙碌的工人,足有一炷香时间,暂时没发现有违反工作纪律的人,很满意。

    李笠当了皇帝,李家产业自然就成了皇家产业,渐渐纳入少府寺管辖。

    但并不是少府寺吞并了李家产业,而是李家产业吞并了少府寺:李家各产业的管理人员,进入少府寺任职,对少府寺现有制度(手工业方面)进行改革。

    将以服务皇帝为主的少府寺,转变成能够通过兼营产业,给皇帝带来滚滚财源的摇钱树。

    而这个玻璃作场的产品,不仅在三吴地区销售,还会销往海外,“开拓市场”。

    贾成看着繁忙的工作场景,不想打乱生产节奏,就在工棚外站着看,问陪同视察的官吏:“这些新员工,适应了俗世生活么?”

    一名官员回答:“适应了,至少在作场里的起居很规律,该上班的上班,该娱乐的娱乐,该休息的休息。”

    贾成点点头:“等时机合适,组织男女工相亲、成家,成了家,心就定了。”

    他向前走去,边走边听官吏汇报还俗僧尼在作场的工作、生活情况。

    去年,还未改朝换代前,朝廷就开始“检寺”,如今将近一年过去,成效显著。

    别处不说,就说建康,建康之前大概有佛寺近六百座,僧尼数万人,许多寺庙名下有大量不缴租赋的田产,以及大量不服劳役的寺户。

    现在,一番整治之后,建康城里的佛寺剩下二十座(大小合计),其余佛寺均已变成民宅,其佛像进行了相应处理。

    每天看书抽现金点币!

    七成的僧尼还俗,七成的寺庙田开始缴税,而所有的寺户都已经取消寺籍,编入官府黄籍。

    建康城里,只有获得“许可”的寺庙,才可以进行质举、借债的“业务活动”,不过,经营逆旅、佣书等“业务”,不需要特别“许可”。

    检寺的效果,初步看来不错,但是大量还俗的僧尼需要安置,有的人可以回家和亲人团聚,但有的人无家可归。

    或者,有的人虽然有家、有亲人,却不想回去,所以,如何安置这些还俗僧尼,是一个必须慎重处理的问题。

    对此,官府采取的办法有不少,其中之一,就是组织这些还俗的僧尼入建康各作场做工,转变为包吃住的工人,从事手工业劳动。

    有地方住,有事情做,可以靠认真劳动,自己养活自己。

    而不会因为无处可去、流落街头,最后沦为乞丐或者饿殍。

    为了避免不良之辈将还俗僧尼拐卖做奴婢或者沦落风尘,少府寺承担起了监督职责:

    定期对还俗僧尼的现状进行检查,绝不允许任何人将这些宝贵的劳动力“挪作他用”。

    之所以由少府寺牵头,是因为皇帝要将大量从寺庙里释放出来的劳动力掌握在手中,扩大少府寺产业的规模,提升盈利能力。

    贾成登上一座小楼,看着四周浓烟滚滚的大量作场,看着那高高的砖场烟囱,想起李笠说的话。

    “有流言,说是因为我下令检寺,触怒了佛祖,所以,我娘才会病死的,这简直是笑话!”

    “佛祖那么明事理,真要生气了,只会来找我算账,为难我娘做什么!”

    “前朝武皇帝,吃斋念佛几十年,给多少佛寺施舍了多少财务,四次舍身出家,你说虔诚不虔诚?结果呢?”

    “不要说国事,就算是鱼市里收孝敬的泼皮,也知道收了钱要办事,摊贩交了孝敬,被别的泼皮为难,他们可是要出头的!”

    “结果呢?建康的佛寺,拿人钱财,不给人消灾,侯景做乱,他们自身难保,这算什么?你说说,这是怎么回事?”

    贾成当时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因为他信佛,而李笠的回答是:“道理很简单,混入佛门骗吃骗喝的人太多了!”

    “有些人剃了个光头,穿上僧衣,念的是‘阿弥陀佛’,结果做的是什么事?”

    “佛经一窍不通,放债、做买卖倒是精通得很,暗地里还吃肉喝酒,这叫出家么?”

    “那么多良田,都不交租赋,还有许多奴婢伺候着,比许多庄园主的日子都过得惬意啊!”

    “所以,不清理这些败类,才是对不起佛祖!”

    “当然,有许多人是因为走投无路,实在过不下去,才遁入佛门,这样的人不是坏人,是可怜人,我们不能光把人家从寺庙里赶出来,还得给对方一条活路。”

    “人为何要出家?除了少数追求佛理的人,其他大多数人,不就是因为日子过不好,走投无路,才去剃度出家的?”

    贾成想到这里,回头看看玻璃作场里忙碌的“髡发”男女,只觉信心满满。

    对,朝廷检寺,是替佛门清理败类,让只是因为过不下去才出家的百姓,回归原本的正常生活而已!

 第十九章 根本

    台城北,乐游苑内,皇子们正在骑马,或漫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