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乱世栋梁 >

第460章

乱世栋梁-第460章

小说: 乱世栋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昉去年成婚,现在携太子妃在汴州开封公干,既要监督行在的建设,又要了解河南的风土人情,与此同时,和新妇过二人世界,一举数得。

    黄姈却有些不放心,毕竟从小带大的儿子,如今成了家,远离身边,也不知过得好不好。

    夫妇俩会不会吵架?闹别扭?

    年轻的儿妇,对儿子照顾得如何?

    儿子会不会没了拘束,便结交一些心怀叵测的人?

    到了外地,会不会因为贪吃,吃坏肚子?

    对于黄姈的担心,李笠不以为然:“你人才四十岁出头,怎么就一副暮气沉沉的样子?好像离了一个儿子,天就塌下来了?”

    “儿子成年了,成家了,我们就该放手了,你管得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管得了一辈子?”

    黄姈还是担心:“可万一小两口为什么事起矛盾了呢?没人调解,那怎么行?”

    李笠笑着摇摇头:“夫妇是要过一辈子的,难免有些小矛盾,你能调解几次?”

    “他们是要走完一辈子的人生伴侣,我们做父母的,就不要瞎折腾了。”

    “你以为,现在就提前安排好方方面面,就能保证子孙们接下来数十年衣食无忧、生活顺心?那是自欺欺人好不好。”

    说着说着,李笠举了个例子:“就像西边,周国那样,宇文泰临终时,把家业托付给侄子宇文护,希望宇文护护着堂弟,把家业稳住,结果呢?”

    李笠举的例子,黄姈明白,而且,李家的情况,之前有一定可能会和这个例子类似,以至于她心中有些担心。

    把宇文家和李家的情况大概类比一下,可以假设如下情景:

    之前,李笠忽然病危,而这时,黄姈和兄长们也死了,即将继位的新君李昉无依无靠。

    宗室之中,成年人就只有三十多岁的李昕,于是,李笠临终时将大权交给李昕。

    结果李昕掌权后没多久,把堂弟李昉废杀,另立李笠一子为帝。

    过得几年,又把这个堂弟废杀,再立李笠一子为帝,架空为傀儡,自己是有实无名的皇帝。

    这样的情况,持续多年,帝系的力量越来越弱,而执政的李昕,羽翼渐丰。

    所以,九泉之下的李笠,见着如此情形,心里会怎么想?

    “人死如灯灭,我能怎么想?”李笠耸耸肩,“生前再怎么安排,死后,都是听天由命,所以做父母的,想那么多干嘛?”

    “对于我来说,我有那么多儿子,当然希望每个儿子都过得好好地,一辈子衣食无忧。”

    “我的兄长早逝,李家没有人可以威胁到我儿子的地位,所以,我可以和侄子和睦相处。”

    “可到了大郎继位后,他要考虑的问题,和我不一样。”

    “他也有儿子,也想儿子平平安安一辈子,也想儿子将来坐稳江山,那么,有威胁的人,就要进行处置。”

    “堂兄要提防,自己的弟弟们,也要提防。”

    “宗室们如果无能,无法拱卫未来新君,他会心烦;若宗室们太能干,会危急未来新君地位,他也会心烦,担心旧事重演、叔夺侄位。”

    “届时,大郎要如何应对,你跟我看得到么?管得了么?”

    李笠说到这里,叹了口气:“一个大家族,父亲走了之后,诸子本身就容易因为家产的分配,导致反目成仇,遑论花花江山。”

    “在权力面前,所有人都会不同程度的受影响,做出的事情,唉”

    李笠的叹息,也是黄姈所担心的。

    李笠儿子多,这是好事,但数十年后,就未必了。

    看书抽最高888现金红包!

    百余年来的历史表明,皇帝重用宗室与否,都很容易出问题,李笠在时,儿子们当然不会出状况。

    可当李昉即位后,有那么多弟弟,该怎么任用?

    兄弟相残、叔夺侄位,围绕权力发生的惨剧,百余年来时不时发生,李笠和黄姈甚至见识(间接见识)了同一时期,各国发生的大事件。

    梁国,梁武帝宠溺宗室换来的是什么?

    齐国,皇位兄终弟及的后果,就是宗室被皇帝当贼防,两者之间毫无信任可言。

    周国,辅政堂兄废立堂弟天子轻松得很。

    所以,这世道是怎么了?

    楚国将来,也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么?

    李笠不知道,但他有自己的看法:

    “只要开国的第二、第三代皇帝,都是成年继位,并且在位时间不太短,这个王朝的国祚应该会比较长。”

    “这是最关键的,什么制度建设,什么权力制衡都是其次。”

    “若接连出少帝,或者皇帝在位时间太短,那就完了,至高无上的权力,不是小孩子可以长期拥有的。”

    “你想想看,若齐国的第一任皇帝高洋,现在还没死,熬到太子成年,哪轮得到他弟弟们作妖?毕竟他也就比我大两岁。”

    “如果宇文泰能多活几年,等他儿子成年,宇文护就真的只能做个好堂兄,而不是接连废立两个皇帝堂弟。”

    “但是,皇帝活得太久也不好,熬死了第一个太子,就会让其他皇子们蠢蠢欲动,当然,梁武帝未必能想到自己能活那么大岁数。”

    说着说着,李笠话锋一转:“周国的现任皇帝宇文邕,十七岁那年,被立为皇帝,如今在位已经十一年。”

    “他很老实,从不跟掌权的堂兄宇文护发生冲突,身边似乎没什么亲信,帝党不成型,无法对执政的宇文护构成威胁。”

    “所以你觉得,周国的这种不正常权力结构,能够维持多久?”

    黄姈对周国的情况有所了解,所以有些迟疑:“若那宇文护要篡位,也该篡了,结果拖到现在,他莫不是在犹豫?”

    李笠给出自己的判断:“犹豫就会败北,我觉得,宇文护怕是要败北。”

    “但之前,他不是这样的,宇文护对付起宇文泰的平辈创业武勋时,算是心狠手辣,确实维护了宇文氏的地位,没有丝毫犹豫。”

    “奈何两个堂弟急着抓权,于是起了冲突,他那时也不犹豫,废立是当机立断。”

    “现在,他却和傀儡堂弟平安相处十一年,难道以为这样下去,堂弟能当无事发生过?”

    “杀兄之仇,架空皇帝之滔天权柄,于公于私,现在的周国皇帝宇文邕,一旦有机会,肯定不会放过他。”

    李笠举了个现成的例子:“刘宋初年,辅政四大臣废杀少帝刘义符,之前又贬杀了刘二郎刘义真,立刘三郎刘义隆为帝。”

    “两个兄长被权臣杀了,刘义隆一开始可听话,但等到站稳脚跟,收拢了人心,就对这四个辅政大臣进行分化,逐个击破。”

    “或许这四个辅政大臣,行废立之事是为了国家好,或许少帝确实不像话,但是,皇权容不下行过废立之事的权臣。”

    “皇帝,也容不下杀害自己两个兄长的外人,但凡有机会,就一定会动手。”

    “宇文护及其身边亲信,不该不明白这个道理,可他就是与皇帝和平共处了十一年,没有取而代之,你不觉得这其中有内情么?”

    黄姈仔细想了想,问:“莫非,他是想熬下去,反正皇帝老实,好控制,他就等自己儿子们羽翼丰满,占据要职,掌握大权,然后”

    “大概是吧。”李笠点点头,“前提是皇帝看起来老实,否则皇帝还有好几个弟弟,宇文护不介意再换一个。”

    说得有道理,可这和楚国有何关系?

    黄姈脑海里冒出这个疑问,随后,她想到了什么:“莫非,周国会发生什么事?”

    “目前看不出来,看不出周国会出现变故。”李笠缓缓说着,“虽然我一直在想办法了解周国国内形势,但了解的详细情况有限。”

    “若我们这些外人都能看出端倪,宇文护不可能察觉不到风吹草动。”

    “但是,我们可以利用周国的不正常权力结构,适当的搞些小动作,或许能让他们内部乱起来。”

    “毕竟看热闹的,不怕事大不是?”

 第一百零一章 饵

    夏日炎炎,山涧里却凉风习习,一条流量不小的溪流蜿蜒曲折,于山涧里聚成水潭。

    带着家人来消暑的李笠,此刻携带渔具,领着儿子们在潭边寻找最佳钓点。

    这水潭面积不小,用后世的参照物来说,有至少两个足球场那么大(串联)。

    水比较深,看上去是一潭幽绿,加上四周山林环绕,颇为幽静,在李笠看来,这水潭很像恐怖片里水怪的栖息之地。

    回头看去,不远处的山坡上,步障已经拉起来,后、妃们已经“入座”,等着他们父子钓鱼回去“下锅”。

    李笠有“数十年钓鱼经验”,很快便找好了位置,然后让儿子们准备投饵“打窝”。

    “打窝”,是钓鱼术语,做法是在垂钓地点投放散装的饵料,引诱附近水域的鱼儿过来。

    这个诱鱼过程就是聚鱼的过程,也就是常说的“打窝”。

    李笠让儿子们准备的打窝饵料,是一桶桶活泥鳅,数量很多,这些活泥鳅随后接受“处理”:用适量的酒和食盐浸泡。

    不一会,这些原本活跃的泥鳅便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

    皇子们将滑腻腻的泥鳅抛入水潭,隔一段时间后又抛些许。

    在这期间,他们在父亲的指导下,拿出钓竿,用鱼钩勾着一尾活泥鳅的腰部。

    勾的时候必须注意不能勾破泥鳅的内脏,否则这作为活饵的泥鳅活不了多久,入水之后动不起来。

    不一会,水面渐渐泛起浪花,随后沸腾:水潭中的肉食性鱼类,如同饥饿的狼群扑向那些半死不活的“羊群”。

    泥鳅本来很活跃,然而被酒和食盐泡过后,如同醉酒一般,反应迟缓,面对凶残的猎食者,虽然也在挣扎,但根本就跑不掉。

    眼见着火候差不多了,李笠让儿子们开工:挥动钓竿,把勾着活泥鳅的鱼钩放入沸腾的水面下。

    很快,鱼儿咬钩,稍等数息再提竿,扯上来的就是一条条活蹦乱跳的“大鱼”。

    皇子们都有收获,兴奋地大呼小叫,拼命把沉重(相对而言)的大鱼往岸上扯。

    旁边,又有几名担任伴当的少年忙碌着,忙着把钓上来的鱼放进鱼篓,又忙着给鱼钩挂上新的活泥鳅。

    李笠看着忙碌的孩子,看着当中一个因为钓上鱼而欢呼雀跃的少年,脸上露出笑容。

    这孩子是他的大外孙,皇子们的表兄/表弟,姓萧,但又不姓萧。

    水面继续沸腾,皇子们不停放饵,不停扯上大鱼,忙得不行。

    而那个“姓萧又不姓萧”的孩子,怀抱一条刚钓上来的大鱼,脸上沾着水,笑得嘴都合不拢:“鱼,大鱼,大鱼!”

    李笠让人来把钓起的鱼带去营地处理,看着意犹未尽的儿子以及大外孙,问:“钓鱼好不好玩?”

    “好玩!!!”小家伙们异口同声的回答,李笠点点头。

    每天看书抽现金/点币!

    指了指水潭的“入水口”方向:“那接下来,看阿耶给你们在溪流钓鱼,如何?”

    “好!!”

    侍卫们跟随皇帝、皇子们往上游走去,李笠拉着外孙的手,给小家伙们讲述钓鱼的规矩。

    用泥鳅作为活饵钓鱼,是很常见的做法,适当的用一些活泥鳅来“打窝”,同样如此。

    但是,正如人们捕鱼时,渔网的孔不能太小那样,用泥鳅打窝、钓鱼,要适度,不能大小通杀,把水里的鱼全都弄走。

    后世,有被钓鱼爱好者称为“泥鳅党”的一类人,用大量处理过的泥鳅来打窝,吸引水域里大大小小的鱼群来进食。

    然后趁机把这些鱼全都钓个一干二净。

    他们很舍得下本钱买泥鳅打窝,回报也很丰盛,在合适的水域,一天钓个上百斤鱼十分轻松。

    甚至有人用毒药(对鱼有毒)来处理泥鳅,用类似于投毒的方式来“药鱼”,然后直接用网兜捞中毒浮起来的鱼。

    这对于寻常钓鱼者来说,类似于用绝户网捕鱼那样,足以让一片水域变成“荒地”,所以这种做法非常缺德。

    但也有人认为钓法不分对错,比起垂钓一日才钓得小鱼两三条,做“泥鳅党”稳得大丰收可快活多了。

    是是非非,不是李笠能定性的,他今日带着孩子们来钓鱼,不是要让小家伙们修身养性,得想办法降低孩子们钓鱼难度。

    所以用了大量泥鳅来打窝,效果很不错,不至于孩子们钓了一两个时辰都钓不上一条鱼。

    但水潭经此“大劫”,肉食性鱼类估计已经“伤亡过半”,负面影响肯定是有。

    所以,李笠要把利弊讲清楚,免得孩子们以为钓鱼就该这样。

    来到溪流上游,李笠寻了个位置,开始施展“溪钓”技艺,给孩子们露一手。

    溪钓,指在山溪等水域的垂钓,与河、湖、塘钓有些区别:

    因为溪水各段的流速快慢不同,水下情况复杂,鱼群分布不均,选择合适的钓点很关键,这得凭经验来找。

    而溪水鱼的特性较杂,有的喜欢在水缓处逗留,有的喜欢在水急处觅食,所以要有针对性的“钓鱼方案”。

    “我们要钓的鱼是鳜鱼。”李笠讲解着,让孩子们学一些小知识。

    虽然他的子孙不必靠这个技术养家糊口,但作为“夏令营”的体验项目,还是很有必要讲解的。

    “鳜鱼是底层鱼类,活动水域在水体的底层,喜欢潜伏在水底石头缝里,默默埋伏,等着小鱼从面前过,那么,问题来了。”

    李笠指着眼前的溪流:“溪水流得这么急,鱼钩很容易被水流带走,根本就沉不下水底,怎么办?”

    小家伙们想了想,说:“给鱼钩加重物,就能沉下去了。”

    “对,所以要用铅头钩。”李笠拿出钓具,展示一个加了小铅坠的鱼钩组合,勾上一尾活泥鳅后,准备甩竿。

    “甩竿放饵要注意技巧,得斜着往对岸上游方向抛,如此一来,鱼钩才会在被水流带偏之前沉入水底。”

    李笠甩竿放饵,拨动渔轮收线,反复几次,目的是让鱼钩上的泥鳅“游起来”,刺激潜伏水底的鳜鱼捕食。

    就在孩子们有些不耐烦的时候,忽然鱼竿前端猛地一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