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乱世栋梁 >

第463章

乱世栋梁-第463章

小说: 乱世栋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怎么、怎么回事?

 第一百零五章 目的

    殿内,忽然去世的宇文邕,遗体放在榻上,匆匆而来的宇文护,看着堂弟那惨白的遗容,觉得有些喘不过气。

    原因有几个,其中之一是因为内着环锁铠,有些沉,他不是很适应。

    皇帝“崩”,消息传到宇文护那里时,他第一反应是有诈,所以入宫前做了安排,并身着护身软甲,防的就是万一。

    结果,皇帝真的死了。

    听着耳边传来的哭声,看着已经断气的皇帝,宇文护缓过气来,然后有些恍惚:这是谁干的?!

    接下来该怎么收拾局面?!

    看书还可领现金!

    两个问题萦绕在心头,让宇文护一时间都不知该说什么。

    事情经过,方才来的路上,已经有人说了,皇帝是用膳时突然口吐鲜血倒地,随后“崩”。

    很明显,这不是病发,而是中毒。

    相关人员,全都被控制起来,包括御厨以及上菜、试毒的人。

    皇帝吃过的饭菜,喝过的汤水和酒,都第一时间保存。

    初步验毒结果表明,这些食物都没有毒。

    宇文护瞥了一眼在旁边痛哭的太后,以及呆若木鸡的宇文直,交代随行入宫的亲信相关事宜,随后上前,安慰太后。

    皇帝肯定是中毒死的,只是因为这种毒很罕见,所以用常见的验毒方法,验不出来。

    可为何之前对饭菜、酒水试毒的宦者,一直都没事呢?或许凶手投毒的方式比较特别,绕过了这个试毒的步骤。

    宇文护判断,投毒的凶手就在宫里,一定要查出来。

    幕后主使一定要查清楚是谁,不然,下一个中毒的,搞不好就是他。

    但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是,皇帝崩,谁来继位?

    之前,皇位已经有了两次“兄终弟及”。

    想到这里,宇文护看了一眼身边的宇文直。

    宇文直会是投毒的主谋么?不知道。

    但作为宇文邕去世、皇位“兄终弟及”的第一受益人,说这位有动机不为过。

    若按兄终弟及的规矩,宇文直作为大行皇帝宇文邕的同母弟,最有资格以“兄终弟及”继位。

    但是,宇文护明白此人不甘于下,一旦成了皇帝,搞不好就会和宇文觉、宇文毓那样,急着抓权,急着亲政。

    若如此,他就不得不再次行废立。

    这又是何苦?

    宇文邕在位十一年,一直很识相,所以宇文护很放心,一旦让宇文直“兄终弟及”,宇文直未必老实,那对于宇文护来说,就是自寻烦恼。

    他已经废立过两次皇帝了,再来一次,这戏就演不下去了。

    然而,取而代之就好么?

    虽然朝中无人敢反对他,他真要踏出那一步也不是不行,但为此要杀不少人,因为文帝尚有几个儿子在世。

    如今楚国的威胁日益增强,他若因为“取而代之”导致国内政局动荡,极有可能为楚国所趁。

    若不让宇文直来兄终弟及,文帝其他儿子,就更没理由兄终弟及。

    宇文护看向宇文邕的遗体,想着“毒发身亡”,很快想到了解决的办法。

    兄终弟及不行,那就按老办法:父死子继。

    宇文邕有儿子,并已立为皇太子,所以这不是问题。

    当初,第二任皇帝宇文毓“中毒”濒死之际,安排投毒的宇文护是想要来个“父死子继”,毕竟小孩子好控制。

    结果宇文毓硬是在断气前下令,传位给弟弟宇文邕,坏了宇文护的好事。

    现在,拖延了十一年后,皇位来个父死子继,有何不可?

    宇文邕的皇后,为突厥木杆可汗之女,无所出,皇太子宇文贽,为妃嫔库汗氏所出,今年九岁。

    若宇文贽继位,辅政了十几年的大冢宰,依旧能牢牢掌握大权,正合适。

    想到这里,宇文护心中稍定,可看着宇文邕的遗体,他还是心一沉。

    凶手的投毒手法若不查清楚,下一个中毒的,难保不是他。

    。。。。。。

    午后,听涛阁内,李笠亲自拟诏令,封赏饶州鄱阳几户人家。

    这几户人家是在籍军人的军属,因为家中顶梁柱长期在外“执行军务”,多年未能回来和家人团聚,所以有优待。

    家人不需要服劳役,租赋“打骨折”,等同于不用缴,儿子“保送”入州郡学读书,费用由“有司”承担。

    现在,因为一次行动,这几户家里的顶梁柱因公殉职,李笠要履行承诺,提升其家人的待遇。

    所以,因公殉职人员的长子,均封侯。

    家属会异地安置,到“有司”在京的家属区居住,既保证待遇,也保证家属不受欺负或者报复。

    但是,李笠亲自定的规矩是“无军功不得封侯”,活跃在“秘密战线”上的特勤人员,名字不为人知,功绩也不好明着宣扬,怎么办?

    好办,将殉职人员的事迹定“密级”,不同“密级”人员,其立功后涉及封爵,门下省审核诏令时,由对应级别的官员看立功资料。

    若后续还有人质疑,需要对应等级官员才能查阅资料。

    但涉密内容不得外泄,否则依法处置。

    像这次,直接刺杀敌国皇帝的顶级功勋,封赏诏书得门下高官官亲自复核,之后的查阅,得六部尚书级别以上文武官员才能进行。

    这些官员查阅资料后,大概后背会发凉:原来皇帝手中,握有一支规模大小难以判断的“阴影军队”,随时都能对目标人物发动刺杀。

    与此同时,“有司”(特勤人员所属的上级主管部门)官署内的忠烈碑,会加上因公殉职人员的名字。

    让后进们记住,给朝廷卖命,真的能卖出个好价钱,而且是立刻兑现,留下的孤儿寡母,有很好的照顾。

    李笠写完诏令,让人封起来,连同“涉密资料”一起,送门下省审核。

    回想起长安那边传来的消息,李笠心中大定。

    周国的政治结构目前是“虚君”和权臣并立,那么,他要搞事,不如把傀儡皇帝和权臣都干掉?

    多年的布局,在长安的“特工”能力有限,刺杀皇帝或权臣中的一个,成功率都不大,不可能两个一起干掉。

    只能选一个。

    那么,该选谁?

    这得看目的,如果单纯是为了杀人,不值得赔上潜伏长安多年的几位“特工”。

    李笠看过一个故事,颇有启发:

    两军交战,阵地对峙,敌军有狙击手放冷枪,却因为能力不行,打不准,也经常暴露位置。

    我军士兵觉得这狙击手很烦,问己方狙击手为何不把这家伙干掉,狙击手说:“开什么玩笑,若把这家伙干掉,对方换了个厉害的来,怎么办?”

    所以,李笠要行刺的目的,是让周国继续平庸下去,让宇文护这个平庸的权臣继续把持大权,楚国就有时间从容“消化”河北。

    而不能让周国出现一位英主,增加变数。

    已经辅政十余年的权臣宇文护,文治武功表现平平,而那个当了十一年傀儡皇帝的宇文邕,倒是有百分之五十的概率,掀翻宇文护、一鸣惊人。

    这是李笠的判断,证据是对方这十一年的“老实”,而历史上这么能忍的政治人物,一鸣惊人的概率很大。

    李笠仔细分析过宇文邕诸弟的情况,觉得能力最强、文治武功都不错的宇文宪,不可能继位,若要实行“兄终弟及”,宇文邕同母弟宇文直才有资格继位。

    但宇文直能力不行,功利心很强,恐怕宇文护不会让其如愿,更愿意立年幼的皇太子为帝,即父死子继。

    毕竟,小孩比起成年人,更好控制。

    现在,宇文邕死了,九岁的皇太子宇文贽继位,宇文护依旧牢牢把持周国大权。

    李笠的目的,达到了。

 第一百零六章 手段

    夜,李笠正挑灯夜读,不过他点的是煤气灯,所以不需要“挑灯芯”。

    灯不用“挑”,读的也不是书,而是看资料。

    他在周国安插有细作,调查周国的各类情报,这当中,就有周国的佛教发展现状。

    收集的情报,现在已经汇集成资料,就在他手中。

    仔细看了看,李笠觉得周国佛教的发展,已经影响到国家的发展。

    换句话说,佛教大兴并不是一国才有的现象,当今天下,到处都在崇佛,甚至到了佞佛的地步。

    南边,李笠印象最深的是梁武帝佞佛,建康城里佛寺有五六百家,大量男女出家为僧尼,寺庙占据许多田地,却不用缴纳一粒米,无一人服劳役。

    但不止南方,北方两国也是如此。

    齐国的国都邺城,内外佛寺也有数百家,河北各地的寺庙同样很多,也有大量男女出家为僧尼,南方存在的问题,北方同样存在。

    而西边的周国,这个问题同样明显,长安城里的佛寺,相比当初的邺城、建康要少些,但也有数百家。

    其中,还有大量权贵舍宅为寺,供养自己中意的法师,以作“私人订制”,导致大量小型寺庙存在。

    此外,权贵们还热衷于造像,陇右地区的秦州,就有大量依山雕刻出来的佛像和石窟。

    这基本上都是权贵们带头搞起来的。

    周国也缺铜,但是,大量的铜,被拿来铸造佛像,供奉在寺庙里。

    【看书福利】送你一个现金红包!关注vx公众【】即可领取!

    大量劳动力被寺庙庄园吸收,成为不缴纳赋税、不服兵役劳役的隐户。

    对于这些百姓来说,给寺庙当寺户,可比当府兵好多了,毕竟不用上战场打仗,没有生命危险。

    李笠越看眉头越拧。

    将来灭了周国,还得在关中、陇右地区进行“检寺”,不这么做不行。

    他放下资料,回想这几年,在楚国以及新收复河北地区实行的“检寺”政策。

    李笠没有用“灭佛”这种极端手段来处理宗教事务,而是用检寺这种相对温和的手段“徐图之”。

    效果还是不错的,但隐患依旧有。

    南北朝乱世,持续了两百多年,乱了人心,曾经被大一统王朝当做社会稳定剂的儒学,明显衰落,知识传家的士族,沉迷于谈玄。

    中原传统宗教道教,因为南朝的孙恩、卢循之乱,被朝廷视为威胁,大力压制,人们开始迷茫。

    乱世中,朝代轮替频繁,无数的杀戮,让贵贱分明的各阶层,都对现状和未来惶恐不安。

    他们需要精神上的寄托,既然道教不行了,儒学也无法协助各国统治者结束乱世

    于是,汉时就传入中原、但发展缓慢的佛教,迎来了爆发期,发展得很快。

    富贵人家,苦人家,都如同缴纳保护费那样,向佛寺捐献财物,日夜焚香祷告,祈求佛祖保佑他们和家人平平安安。

    保佑他们今世富贵,来世也富贵。

    若今世贫苦,那么就求佛祖保佑,保佑他们来世发达,过好日子。

    这样的需求是明确存在的,存在于各个社会阶层。

    所以,即便朝廷检寺后,把寺庙数量削减了七八成,让大量僧尼还俗,但人们对于拜佛求保佑的需求,持续不减。

    而佛教发展上百年后,“根系”愈发细密,佛寺只是根系之中较大的那一部分,而细分的根系,譬如各种造像组织,念经、讲法组织,数量也很多。

    这些组织,十分亲民,或者本身就产生自民间,以造佛像、讲经为由头,将信徒组织起来,集体活动。

    在活动过程中,又发展新信徒,于是,形成了事实上的宗教结社。

    这些基层宗教组织,有的依附于寺庙,为寺庙的下级组织。

    有的却独立于寺庙,和寺庙是“伙伴关系”。

    那么,当官府检寺之后,大量佛寺消失、僧尼还俗,这些宗教结社基层组织的情况怎么样了呢?

    有司一直关注着这些“残余”,按照这几年的观察结果来看,不容乐观。

    虽然佛寺消失了,僧尼还俗了,但人们对于佛教的热情丝毫不减,那些最初以造像、念经、讲经为由头建立起来的组织,其实还顽强生存着。

    一如大火过后的草地,虽然地表部分的叶子(寺庙)消失大半,但是地下的根系依旧保持完好,待得春风起

    就是“野草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局面。

    不仅如此,因为各地寺庙的大量消失,那些基层宗教组织的头头,开始蠢蠢欲动,试图取而代之。

    他们没有具体的寺庙为活动据点,流动性很大,隐秘性更强,解决起来更麻烦,但动员能力不弱。

    这几年来,无论南北,零星却持续爆发的民变,其中多有这种基层宗教组织的身影。

    所以,现在还不是高枕无忧的时候。

    仅仅是检寺,并不能治本,李笠想着想着,想到了以后。

    他去世了,新君能坚持原有的宗教政策么?第三代呢?

    或者,他在位期间,即便统一了天下,但大规模的检寺,必然导致各地的怨气慢慢积累。

    加上亡国之恨,以及别有用心之人的挑唆,这些怨气,迟早会借助宗教的形式爆发出来

    很快,他又想到了周国。

    宇文护执政十余载,周国国内佞佛的情况并未得到遏制,对方不该意识不到这点,却无动于衷,或许是因为现实不允许他动手。

    换而言之,周国的权贵,或者地方官员以及百姓,信佛的规模大到不能轻易去“动”。

    那么,当楚国灭了周国,继续实行检寺政策,由此导致的矛盾,可不会小。

    所以,一个强力的宗教事务管理机构有设立的必要,以最高主管部门的姿态,主导宗教事务(包括佛教)。

    管理各佛教派系,树立为“正朔”。

    以“佛门自行清理门户”为名义,对各地佛寺、僧尼进行整顿。

    要让普通百姓明白,朝廷检寺,不是灭佛,而是清理败类,免得大伙被不学无术别有用心的假和尚误导。

    信徒们辛辛苦苦烧香拜佛,可不能拜错了地方。

    李笠认为,这才是比较合适的手段,暴力灭佛引起的民意反弹,加上天下统一带来的不适应,合在一起引发的后果如何,无法预料。

    正琢磨间,他闻到了食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