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乱世栋梁 >

第471章

乱世栋梁-第471章

小说: 乱世栋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前那一战,突厥主帅阿史那摄图见无力挽回,准备跑路,结果被其女奴郁久闾氏刺杀身亡,左右携带摄图遗体逃跑时被俘。

    而郁久闾氏,当时就被乱刀砍死。

    战后,通过对俘虏的询问,李笠得知这件事,便让人收敛了郁久闾氏的遗骸,安葬于此。

    为了不让后人产生误解,墓碑上的文字,没有说明郁久闾氏“柔然公主”的身份,免得引来盗墓贼,却写明了郁久闾氏的事迹,也好让后人记住。

    亡国的公主,落入仇人之手,受尽折磨,生不如死,却能忍辱负重,最后手刃仇人,这样的事迹,不该埋没。

    李笠见儿子们在旁边东张西望,便问年纪最大的李时:“这件事若作为新闻刊发,标题拟好了么?”

    李时回答:“拟好了。”

    “说来听听。”

    “呃”李时看看左右,虽然侍卫们都离得远,听不到他二人对话,但弟弟们在旁边,所以他依旧觉得有些尴尬。

    不过还是说了:“震惊!弱女子挥刀砍向枕边人,如此绝情所为何故!!”

    几个年纪小些的皇子听了,觉得好笑,因为父亲经常拿某些小报的新闻标题,给他们讲解何为“耸人听闻”。

    李笠点点头:“不错,不错!这标题不错,不过,我也拟了一个。”

    李时愈发觉得尴尬,因为父亲总是批判一些报纸新闻标题太过于夸大,为了吸引读者,无所不用其极。

    “咳咳咳,标题是”李笠缓缓说道,“一夜疯狂,亡国公主的血泪控诉。”

    几个皇子听了,差点忍不住笑,李时听了之后,先是一愣,然后觉得这标题,比他自己拟的要好一些。

    好在哪里呢?

    其一,标题字少,所以排版时好安排位置。

    其二,标题更吸引人,“亡国公主”比起“弱女子”,“血泪控诉”比起“绝情”,更能让人“关注”。

    其三,标题的暗示意味更浓,亡国公主,一夜疯狂,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男女之事,进而想知道亡国公主遭遇了什么疯狂。

    而“挥刀砍向枕边人”,人们想到的就是凶杀,兴趣相对就小一些。

    李笠给儿子们做出总结:“用这种标题来报道郁久闾氏报仇的消息,有些不妥,所以,也就是练练手罢了。”

    “但是,你们要明白,一份报纸,其主要新闻的标题,要如何激起听众或者阅读者的兴趣,这是很讲技巧的。”

    “报童拿着报纸沿街叫卖时,食肆、酒肆说书人念报纸的时候,你们觉得,路人和听众,会对什么标题的新闻感兴趣?”

    “他们未必关心一个弱女子手刃仇人的新闻,却有可能关心亡国公主是如何被人一夜疯狂,原因在于人们是有低俗趣味的。”

    “他们看报纸,听人念报纸,目的就是想看到、听到一些感兴趣的消息,而不是装膜作样。”

    “所以新闻标题就得直截了当,迎合对方的需求,用含糊、夸张的文字,让新闻听起来很刺激,但实际上”

    道理不难弄明白,李时和弟弟们默默点头。

    第一堂课上完,接下来是第二堂课。

    李笠拿起一支毛笔,问儿子们:“好,谁来向我推销这支笔?”

    这是他布置给儿子们的题目,有一日时间思考,于是,皇子们依次进行推销。

    有说这笔写起字来如何流畅,有说这笔如何耐用,有说这笔出自名匠之手,有说这笔所用的毫(毛)有多么珍贵。

    李笠对儿子们的表现还算满意,毕竟孩子们没有经历过社会毒打,没有生存压力,学推销学个神似,也就不错了。

    李笠把笔拿回来,看着李时:“现在,我来向你推销。”

    李时点点头,其他几个皇子瞪大眼睛看着,在他们眼中,父亲永远是最厉害的,没有任何事难得倒父亲,所以,父亲是他们仰望的存在。

    “听说郎君擅长隶书,请留墨宝。”李笠说,拿出一张纸。

    确实擅长写隶书的李时回答:“可以,可我没有笔”

    “我这里有。”李笠把笔递上去,李时和弟弟们都愣住了。

    哇!原来是这么推销的!

    他们看向父亲的眼神,充满了钦佩:父亲果然厉害!

    “需求,注意这个词,需求。”李笠把笔递给李时,看着儿子们,缓缓说:

    “我们推销物品、消息、内容以及想法,想要别人购买或者认同,一定要注意这个词,如果没有需求,就创造需求。”

    “这样,别人就会买你的东西,或者认同你的想法。”

    “小到与人交往,大到国家大事,都是如此。”

    几个半大不大的皇子,似懂非懂的点点头,而李时拿着毛笔,若有所思。

    向客人推销服玩器物,没有购买的需求,就创造购买的需求

    卖东西是这样,那么,观点呢?

    推行一项政策呢?

    他想到了之前,在恒安时,父亲对自己说起狼群、牧羊人、羊、狗、头狼的事情。

    。。。。。。

    崇山峻岭之中,大量兵马走在山路上,队伍长度有十余里,宛若一条大蛇穿行在群山之中。

    这是行进中的楚军,他们要翻越太行山,返回河北。

    时值正午,队伍停下,将士们纷纷寻找阴凉之处休息,而负责警戒的队伍则分布在高处,警惕的盯着四周。

    没钱看小说?送你现金or点币,限时1天领取!关注公·众·号免费领!

    一棵大树下,李时趁着休息的间隙,和父亲讲起自己的心得。

    突厥此次吃了大败仗,接下来在一定时期内,对草原(东部草原)的控制必然无力。

    那么,既然中原朝廷扶持某个部落酋长与突厥抗衡,形同养虎为患,那可以换个思路。

    找一些弱小的狼,驯化成猎犬,再让这些猎犬,成群结队去追击狼群,协助牧羊人保护羊群,不好么?

    这些猎犬,原本是狼,所以熟悉狼群的生活方式,能够追寻对方的行动轨迹,不比牧羊人自己去对付狼群方便许多?

    具体怎么训化猎犬,怎么确保猎犬听话,怎么确保猎犬与狼群搏斗的积极性,确保猎犬不会又变成狼,具体再说。

    李笠见儿子能想到这一层,很高兴,便问:“那么,怎么训化猎犬,怎么确保猎犬的积极性和忠诚呢?”

    “推销,就像推销一样!”李时激动起来,父亲之前给他们上了一次课,教他们怎么推销物品,他从中获得启发。

    “牧羊人想要猎犬听话,让猎犬愿意玩命干活,确保草原安宁,那么,要如何推销这个想法让他们接受呢?当然是需求。”

    “没有需求,就创造需求。”

    “他们的需求是什么?一句话概括,过好日子”

    “如果可以,至少冬天时,能有个温暖的过冬营地,不缺盐,不饿肚子,不想自己和家人安全几乎没有保障。”

    “游牧生活很辛苦,如果可以,他们也想定居,但又不会种田,也不想被中原朝廷管得太严。”

    李时的思绪,如同溃坝的洪水,汹涌扑来,一时间不知该怎么简要的说,所以絮絮叨叨。

    李笠却听出儿子的想法是什么,而这想法,和他的方案有些相似。

    没错,与其冒着养虎为患的风险,扶持某个部落酋长成为草原可汗,不如,将一些部落或边地豪强群体,培养为中原王朝在草原上的猎犬。

    这些部落和群体,可以通过不断讨伐草原部落,获取人口、战利品,既可以壮大自己的实力,也可以因此从中原王朝那里,获取必要的生活物资。

    但他们即是雇佣兵类型的武装群体,却又是武装行商的商队,将中原产出的各类物资,销售给草原部落。

    又把草原上的产出,以及所劫掠部落的人口,运到中原销售,以此谋利。

    就是做中原和草原之间的“中间商”,以及“商业秩序”维护者,变相对草原进行“减丁”。

    而中原朝廷,给予这些部落、群体以必要的支持,确保对方的“活力”。

    譬如武装他们,给他们提供稳固的后方据点,承认他们对新拿下的地盘有管辖权。

    又提供充沛的货源,鼓励他们把生意做大,让为朝廷卖命时立下战功的人,在体制内有上升空间。

    如此起来,这些以别样组织形式存在的群体,就会极度依附中原朝廷,如同凶猛的猎犬,对草原上的敌人张牙舞爪。

    平日里撕咬群狼,不让其形成有威胁的狼群,必要时,协助牧羊人(官军)歼灭有威胁的狼群。

    并协助牧羊人控制草原上重要水源、牧场,确保草原上无法出现规模过大的狼群。

    用贸易互惠而不是上下级隶属的利益捆绑,使得这种群体的忠心超越个人道德,变成中原朝廷忠诚的马前卒,以及“中间商”。

    这样的群体,可以有很多,相互间并无隶属,只对中原朝廷效忠。

    他们必须把自己和中原朝廷捆绑在一起,利益和前途才能有保障,那么无论是谁当了头领,都得服从群体利益需求。

    如此经营草原的方式,李笠知道后世有个类似的例子,那就是俄国沙皇最忠诚的工具人——哥萨克。

    哥萨克是一种特别的群体,这些群体生活在草原地区,平日游牧、渔猎,顺便抢劫。

    后来经过发展,成为俄国的雇佣军,成为俄国扩张的马前卒。

    俄国对中亚、西伯利亚地区的扩张,离不开大量的哥萨克群体。

    若参考这种“模式”,中原朝廷也可以给一些草原部落创造“需求”,让这些草原部落有机会过好日子,并有各类保障和特权。

    然后中原朝廷将自己“确保草原稳定”的想法,“推销”给那些部落,并获得支持,让对方成为自己重建草原秩序的马前卒。

    这种模式能有效么?确定能控制猎犬卖力捕猎,而不是变成狼群?

    不知道,但可以试一试。

    李笠看着儿子,欣慰的说:“你的想法不错,但要作为国策实行,必须完善,确保可行性,将来,说不定就能派上大用场!”

 第一百一十九章 现状

    冀州,信都远郊,一座围屋式的屯田聚落边上,李笠站在鱼塘边,听住户讲养鱼心得。

    “冬天这地方的鱼塘水面会结冰,很冷,所以水深至少得有一丈三、四尺,鱼儿才能在水底平安过冬。”

    一个左耳缺失大半的中年男子,向李笠讲解着塘养鲩鱼如何过冬。

    “而且,隔三差五得破冰,开几个口子,不然水面冻上了,鱼闷在水里时间一长,就会死。”

    “天气好的时候,尤其出太阳时,鱼儿有时候会浮上来,投一些草料,它们会吃一些,但是不能投太多,鱼吃太多了,反倒容易出事。”

    李笠仔细听了一会,从确保塘鱼过冬的各种细节介绍,听出这位老兵对养鱼是真的用心了。

    老兵姓马名乐,楚国攻河北之役,马乐左耳缺失,立下军功,在河北分地,于是转为卫所兵,管着这个聚落。

    一如最初的徐州屯田聚落那样,这里的“围屋”边上也有鱼塘,养殖鲩鱼。

    养鲩鱼的门槛低,成本相对较低(鲩鱼吃草),饲料易得。

    而且,鱼塘里还套养了鲤鱼、鲫鱼和鳙鱼。

    鱼塘套养技术,在后世很常见,现在,也逐渐推广开,尤其鲩鱼塘,只要放入适量的鲤鱼、鲫鱼和鳙鱼,就能构成一个完成的“水中生态链”。

    马乐就介绍起来:“鱼塘的主鱼是鲩鱼,喂草料即可,鲩鱼的排泄物,鲤鱼处理掉,鲤鱼的排泄物,鲫鱼处理掉。”

    “而鳙鱼,就如同扫地的人,能确保鱼塘水质清洁。”

    “如此一来,这种套养的鲩鱼塘平日里只需要投草料即可,养殖成本低,因为附近有灌溉农田的沟渠,所以鱼塘能有活水,鱼能养好。”

    道理李笠当然懂,并且是这套理论的“发明人”,马乐不知道,所以李笠也不说破,认真的听介绍。

    “每个围屋旁边,都有若干鱼塘,主要目的其实是作为屏障,不让人轻易接近围屋,平日里又用作蓄水池,到了天旱的时候,可以救急。”

    “所以,养鱼是顺带的,虽然羊羊也要准备草料,但养鱼比养羊方便。”

    李笠听到这里,明知故问:“鱼苗呢?怎么解决?”

    “陛下,鱼苗是从邺城那边买的,因为我们这边落户的卫所聚落多,都在养鱼,所以商社定期运过来大量鱼苗,只要提前订购即可。”

    李笠又问:“虽说从邺城运鱼苗到这里,中间可以走水路,但少不了陆地转运,这鱼苗转运起来,损耗总是有的,价格如何?”

    “陛下,反正这两年的鱼苗价格还行,只是比河南那边略高。”

    李笠当然知道鱼苗价格,这么问,是要确定一下。

    这个时代,无法人工繁殖鲩鱼苗,只能靠野外捕捞鱼苗、小鱼,然后放入塘中饲养,所以南方的鱼苗产地,在长江中游的湓城。

    但是,他能做到。

    河北各地的屯田聚落,都以水塘为防御设施、蓄水池,顺便养鱼,确保居民的肉类供应,哪怕供应的是鱼肉而不是羊肉。

    养羊需要大量草场,养鱼需要鱼塘,额对于军民结合的屯田聚落来说,鱼塘在战时还能当做有效障碍,护得堡垒安全,可比草地好太多。

    所以李笠将“鱼苗孵化基地”设在邺城西侧、曾经的御苑——华林苑,确保河北各地有充足的鲩鱼苗供应。

    而在河北落户的卫所兵多为南方人,吃鱼更符合生活习惯,当然,羊肉也不是不能吃。

    “羊肉还吃得惯么?”李笠问,马乐和几位邻居笑起来:“羊肉太膻了,吃不惯,要做的好吃,得多用佐料,有那功夫,还不如煮鱼。”

    李笠又问:“煮鱼得用姜去腥,这里方便弄到姜么?”

    “方便,方便,各聚落分工协作,种植经济作物,互补,譬如姜,供应充足,很方便就能弄到。”

    李笠看着四周,看着一望无际的平原,再问:“想家么?”

    “说不想,那是假的。”马乐笑起来,露出一口烂牙:“可是这里,我们大伙有田地,是自己的田地,一家几口,日子过得好,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