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乱世栋梁 >

第552章

乱世栋梁-第552章

小说: 乱世栋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的眼光,始终被脚下的土地吸引,认为踩在地上心才定,而烟波浩渺的大海,对他们来说,就是如同烟瘴之地的岭表地区那样,是禁区。”

    “所以,动辄十余万贯造价的海军战船,对于衮衮诸公而言,就是一个个吞金巨兽,也就是大型貔貅,貔貅你知道么?”

    这道“题”,张丽华知道答案,赶紧回答:“妾知道,貔貅是一种只进不出的瑞兽,被商贾当做招财瑞兽。”

    李笠笑起来:“对,貔貅只进不出,在许多人看来,耗费巨资组建的海军,就是貔貅。”

    “难道不是么?”张丽华故意这么说,李笠瞥了她一眼:“那要看,海军怎么用。”

    “如果只是拿来耀武扬威,装点朝廷门面,一支海军船队,确实是烧钱的超级大玩具,哪怕这支船队一直靠泊在港内不动弹,每年都要花费巨资来维持。”

    “可是,换个思路,这支海军,动辄在别国沿海地区晃悠,谁不听话就打谁,或者清剿海寇,保护航线安全,发挥真正的作用,这花出去的钱,可就值了。”

    张丽华是真的不明白:“海外小国,即便有些许特产,也不值得朝廷兴师动众去讨伐吧?”

    “草原上的一个个小部落,其部落酋长相比中原庄园主而言,大多是穷鬼,但要控制草原,还就得先控制这些部落。”

    “如此一来,商队才好在草原、大漠里从容往来,你别说这种贸易没赚头,无数粟特商队横跨东西万里,往来贩卖各类商品,若没有赚头,他们为何要这么辛苦经商?”

    “同理,海贸也是,虽然自古以来,沿海地区就不乏海商靠海吃海,但更多的时候,中原的海商,不过是坐贾,只在近海活动,等着番商到岸做买卖。”

    “虽然也有中原海船去过极西之地,那里的国家,也知道中原海商的名头,但这种远航,更多的是个人行为,几个大船主的赫赫威名,也只是对他们个人和家族有利。”

    李笠坐下来,展开一幅海图,张丽华虽然看不懂,却依旧凑了过去:毕竟这就是她的目的,想办法和皇帝聊天。

    “坐贾,在自己家乡做买卖,人脉通畅,不怕有人砸场子,可要把买卖做大,增加利润,就得兼做行商。”

    “做行商,奔波在外,又要到别人地头上讨一口饭吃,就得面对当地的城狐社鼠。”

    “该打点的打点,该分利的分利,和当地的官吏,以地头蛇搞好关系,这买卖也不是不能做。”

    “做买卖,求的是财,和气生财,所以,以和为贵最好。”

    说到这里,李笠的语气变得严厉起来:“可是,总有人欲壑难平,得了好处,还想要更多!”

    “见着中原海商靠着能吃苦,赚大钱,眼红了,敲诈勒索不说,还敢抢劫!”

    “南海的海寇,如今见了中原的海船,就如同饥肠辘辘的狼群见了肥羊,嗷嗷叫着围追堵截。”

    “那些番邦小国,明明受益于海贸,却因为有人暗中挑拨,也开始为难中原海商,甚至,故意不把香药等当地特产卖给中原海商,而是要过一手。”

    “过一手?莫非是”张丽华故作思索模样,片刻,说:“莫非,他们故意把货都先卖给其他国家海商,过这一手?”

    “对,真是给脸不要脸!”李笠说着说着,有些恼火。

    张丽华明白李笠为何恼火,因为前晚她侍寝,无意间看到案上李笠没有收好的奏章。

    虽然只是无意间瞥了一眼,草草看了几段,却由此知道了一件事:

    少府寺的员外郎们,也就是那些有官职的大船主们,向朝廷诉苦,说南海某些小国“欺人太甚”。

    所以今天她才故意挑起话题。

    李笠用手指,在海图上的一个区域画了个圈:“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贪财,不过是原因之一。”

    “这些国家,受天竺的影响很深,贵族写的是梵文,说的是梵语,信的是佛教,请来将经的高僧,都是天竺高僧,天竺的海商,大多是贵族们的座上客。”

    “中原海商,从之前的坐贾,变成行商,跑来抢其他国家海商的货源、财路,如何不招人恨?”

    “他们恨得牙痒痒,明面上争不过,就玩阴的,利用影响力,撺掇当地贵族,大户,为难中原的商贾,甚至鼓动海寇半路抢劫。”

    “这么多地头蛇蠢蠢欲动,单打独斗的中原海商,怎么是对手?”

    “也亏得朝廷船队定期出海做贸易,给了许多小海商以跟着走、保平安的机会,不然,局面会更混乱。”

    “但是,这些国家恶意限制货源,或者不断漫天要价,就不是官方贸易船队能解决的问题。”

    李笠说着说着,手指用力戳海图:“在草原,哪个部落敢抢劫商队,就必须死,在大海里,也是一样!”

    “去特么的以和为贵,给脸不要脸,我派炮船把你们的破城轰了!!”

 第二百四十四章 杀鸡吓猴

    小事开大会,大事开小会,这是决策的原则,李笠一直坚持这个原则。

    所以,动用水师(海军)到南海,为利益受损的中原海商,向南海某些国家“要个说法”,这件事仅限于国务会议讨论。

    与会人员,是三高官官以及六部尚书,加上“参议”。

    李笠的意图很明确,老虎不发威,就会被别人当做病猫。

    朝廷必须派出水师去教训一下某些南海国家,维护楚国海商的利益,维护正常的海贸秩序。

    那么,为何会发生这种事呢?

    南海某些小国,以为自己距离中原天远地远,所以做些小动作,也不会受到实质性惩罚。

    这样的观念,已经持续了多年,毕竟汉时故地——日南郡,中原朝廷都保不住,被小小林邑国占据到现在。

    虽然中原朝廷(建康朝廷)在刘宋时,也曾派兵击退过袭扰交州地区的林邑军队,但林邑国始终好好地占着日南故地,这就难免让其他国家心存侥幸。

    所以,与会的诸位宰辅们认为,既然要动手,不如顺便收复日南故地。

    杀了林邑国这只鸡,震慑其他国家,是为“杀鸡吓猴”。

    既收复了日南故地,也能让其他国家老实下来,又不会让王师南征的行为,被人诟病为“兴师争利”。

    李笠觉得这方案其实是不错的,是传统官僚政治思维下做出的“最优解”。

    但是,他想换个方式,让南海诸国有“全新的体验”,并牢牢记住,时代已经不同了。

    既然是“全新的体验”,那就必然有“熟悉的体验”,那么,对于南海各国来说,他们心目中中原给自己“熟悉的体验”是什么?

    一,中原的势力范围,止步于日南以北、交州南境。

    二,中原朝廷在交州的根基不稳,自保有余,进取不足。

    三,中原朝廷在交州有驻军,但数量不多,毕竟从外地调来交州戍守的兵卒,很容易水土不服。

    四,一旦交州出事,中原朝廷只能从外地调兵来打仗,打完仗就草草收场,大军北返,而不会长期驻扎当地。

    基于这四点认知,南海诸国就会有一种固定思维:中原朝廷,无力在交州以南地区,长期维持一支强大的军队。

    所以,“适当”的“得罪一下”中原朝廷,其实也没什么。

    杀几个海商,抢几船货物,把香药、当地特产的售价翻个几倍,中原朝廷不至于为此派大军南下。

    那么,这种观点对不对呢?

    非常对,因为中原朝廷确实无力在交州维持一支规模庞大的军队,以此震慑南海诸国。

    这不仅仅是财政问题,也是很现实的人心问题:

    岭表被视作烟瘴之地,许多人到了岭表都会因为水土不服而病倒、病死,遑论去比广州更南、更热的交州长期驻防。

    三十多年前,交州豪强李贲造反,当时的梁国朝廷调兵平叛,强令平叛各部于春天瘴气渐起时去交州,导致过半兵卒病倒、病死。

    随后还引起哗变,哗变的军队围攻广州番禺城。

    由此可见,对于许多人来说,岭表烟瘴之地就是死地,军人都视之为凶险之地,若朝廷强制大量兵卒在交州长期驻守,迟早要出事。

    所以,李笠要给南海诸国的“全新体验”,是水师在南海转了一圈后,朝廷必须在交州一带,设立新的机构,维持海贸秩序。

    这机构可以代表朝廷,拥有武装力量,“就近”和各国解决各类贸易纠纷,顺便清剿海寇,保证贸易航线的通畅。

    但机构本身,又不是官署,而更像是一个商号,所以一旦和南海诸国爆发武装冲突,这些国家派使者到京城哭诉时,朝廷可以派人去“居中调解”。

    诸位与会的宰辅,一听就明白皇帝打的什么主意。

    就像许多人家里一样,派心腹去经营商号、产业,利润归主家,一旦出了什么事,立刻撇清关系。

    而这种亦官亦商的机构,是个怪胎,不伦不类。

    不是官?却可以招募军队;不是商?却可以主导海贸。

    而且,这机构莫不是又要挂在少府寺名下?

    主要是给皇帝捞钱用的?

    但随后发放的资料,仔细看过后,诸位宰辅愣了一下:这是在变什么戏法?

    。。。。。。

    私第,入京述职的武祥,和回家省亲的女儿聊起家常。

    见女儿一脸忧心忡忡的模样,武祥问:“怎么了,太子那里?”

    “太子对女儿很好。”武氏回答,见左右无人,将心里话说出来:“父亲,陛下,陛下怎么老是让太子弄一些不正经的事情。”

    “不正经?怎么个不正经法?”武祥拿起茶杯,慢悠悠喝起茶来。

    接下来的话有些那什么,武氏只敢和父亲说:“父亲,陛下又不缺钱,朝廷也不缺钱,为何陛下总是一门心思弄钱呢?还让太子去负责那件事。”

    武祥能猜到女儿纠结的是什么事:“你是说,南海那边的事?”

    “嗯。”

    “因为海贸确实赚钱,许多年后,你良人当政后,或许,海贸收入就会是国库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收入来源。”

    “这件事,交给他去办,是为了方便日后管起来得心应手,也算是提前交接,有什么好担心的?”

    大道理,武氏当然懂,可就是过不了心里的那道坎:皇帝怎么这么沉迷于弄钱,还让太子也跟着学。

    武祥看出女儿所想,放下茶杯:“你在东宫,管着财簿了把?”

    “嗯,女儿管家呢。”

    “不当家,不知当家之苦,不过,我想你并不知道当家有多苦。”武祥笑了笑,“因为你不缺钱。”

    “就算你不发工钱,底下的侍女、宦者,也不敢有怨言,就算你不经营产业,东宫也绝不对缺钱,因为你夫家很有钱。”

    “可是,你知不知道,军中拖欠军饷的后果是什么?”

    “大部分人当兵,也就是图那军饷而已,发不出军饷,谁听你的?”

    “你要记住,你丈人,还有你父亲我,和你梁叔,当年不过是个小渔村的穷小子,没有能打硬仗的军队,就不会有今天的尊贵身份。”

    “皇帝喜欢弄钱怎么了?没有钱,拖欠军饷的后果你丈人在世时,没人敢不服,他走了,你以为你良人即位,真有多少人服啊?”

    “想要人服,就得抓住军队,只要握着兵权,就不怕别人不服,而想要军队效命,好歹不要欠饷。”

    女儿没有经历过饥寒交迫,根本就体会不到缺钱是什么样的滋味,武祥不想把话说得太复杂,所以说得简单直白:

    “不欠饷,只是第一步,让各级将领有甜头,让勋贵们跟你一条心,也很重要,这得软硬兼施,硬就不说了,软是什么?”

    “好处,很大的好处!”

    “加勋官,不过是虚名,田地才是实惠,可国内能分的田地,迟早会分光。”

    “你不拿海贸的巨额利润去笼络勋贵,用可以传给子孙的摇钱树拿捏他们,他们为何跟你一条路走到黑?”

    “你丈人可以白手起家,你良人呢?当然了,他只需要守家业,但守家业的郎君,也得时常给下人们打赏,下人们才感激你,才用心为你办事,对不对?”

    武氏默默点头,适当的对下人施以小恩小惠,有事半功倍之效。

    “你丈人是很有钱,这一生都花不完,他之所以还变着法子弄钱,还不是为了子孙后代能安逸些?需要花钱的时候,能拿出钱来。”

    说着说着,武祥的语气平复许多:“谈钱,确实市侩,可你别忘了,我们家,李家,梁家,在那些士族、高官眼中,不过是低贱出身,在乎他们的看法作甚?”

    “谈钱,并不可耻,你一定要记住,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第二百四十五章 興林大火

    临近午时,宫内学堂,几个皇子正在复习功课,自己写一些刚学生僻字。

    散朝回来的李笠,坐在一旁,陪着儿子们练字。

    几位皇子已经过了启蒙阶段,学会了常用字的写法,今日学的几个生僻字,也写得有模有样。

    在李笠看来,至少字写得端正,而不是歪七扭八。

    想到今日上朝时,讨论过的一件事情,李笠想到了个生僻字,便教儿子们写。

    他提笔,在纸上写了一个“爨”字,皇子们看了,瞬间觉得头大:这什么字啊!

    李笠讲解起来:“按注音法,读作‘痴吴安~船’,即和‘船’字同音。”

    “《说文解字》有介绍,火部曰:炊,爨也,其字本义是烧火做饭,其字战国时就出现了,譬如厨房称‘爨室’。”

    此字笔画众多,结构复杂,几位皇子写了许多次,却总是写错。

    于是,李笠给儿子们传授心得:拆字,以方便记忆。

    汉字是象形字,几乎每一个字都是由图画文字演化而来,以此表意,所以学写字的时候,若能够熟练借助拆字法来帮助记忆,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这个“爨”字,可从上到下拆做“興”、“林”、“大”、“火”四个字。

    可记做“興林大火”,如此一来,就不容易写错了。

    当然,开头的第一个字“興”,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