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乱世栋梁 >

第560章

乱世栋梁-第560章

小说: 乱世栋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看着同伴在眼前支离破碎,看着“人马俱裂”,谁受得了?

    庵逻被这突如其来的进攻打得脑袋一片空白,随后回过神:楚军甚至连劝降都省了,直接发难,根本就没想留活口。

    雷鸣声不断,突厥骑兵如鸟兽散,四散奔逃。

    却逃不出去,因为到处都是楚兵。

    庵逻制止不了溃败,也不敢在楚军兵器射击下逗留原地,下意识带着随从往西边人少的方向突围。

    却被看起来“弱不禁风”的铁丝网所阻,不断有人摔倒。

    庵逻驾驭坐骑奋力跨越第一道铁丝网,却被第二道铁丝网绊倒,人摔下马,摔得头昏眼花。

    好不容易站起来,身上衣物却被铁丝网上的大量铁刺勾着,动弹不得。

    眼见着铁丝网后的步卒,慢条斯理的弯弓搭箭,把他们当做活靶子射,摔得头破血流的庵逻,挥舞着双手,甩半生不熟的汉语,声嘶力竭的喊:

    “我是突厥可汗,可汗!!活捉我,能领大赏!!”

    也不知是他的汉语说得不清楚,还是这些楚兵听不懂他的口音,并未停下手中动作,不停地放箭。

    一箭射中胸膛,亏得他身着铠甲,并无大碍。

    又飞来一箭,射中他无护甲遮挡的膝盖,疼得庵逻一个趔趄,站不稳,向下滑。

    然而身上衣物被铁丝网勾着,他滑不下来,挂在铁丝网上,就像挂在罗网上的飞鸟。

    箭如雨下,楚军步卒真的不打算留活口,把他们当做活箭靶。

    不断有人中箭倒地,咒骂着,哀嚎着,呻吟着,然后声音减小,没了动静。

    突围不成的突厥兵,要么跳下马,跪地磕头,要么倒在地上装死,却一次次沐浴着箭雨。

    挂在铁丝网上的庵逻,身上和脑袋又中了几箭,幸亏有铠甲和兜鍪护体,没有当场丧命,但看着周围的部下一个个都倒地不起,他心中的恐惧也越来越强。

    楚军步兵停止放箭,有许多兵倒持长矛,慢慢向前走,翻过铁丝网,给倒地或者挂在网上的突厥兵一个“了断”。

    然后割首级。

    庵逻眼见着这些兵慢慢走近,其中两人来到自己面前,便扯着喉咙喊:“我是突厥可汗,是大官!!你们活捉我,皇帝有”

    话还没说完,只觉寒光一闪,喉咙发疼:原来是一人持矛戳他脖子,直接戳穿。

    这一疼,疼得庵逻意识快速模糊,带着不甘,落入漆黑的深渊之中。

    “这厮看上去是个大人物?”持矛戳穿目标喉咙的楚兵好奇的说着,把矛拔出来,随即被死者伤口喷溅出的些许鲜血弄红了胸甲。

    另一个兵拔出短刀,走上前,割断兜鍪系带,将兜鍪扯下,然后扯着死者的头发,再把刀往喉咙处抹。

    “管他呢,割了首级就好,上头都说了,一个不留,只要首级,至于是不是大人物,事后辨认就行哎,别干看着啊,割不动,来帮个手!!”

    远处,土丘上,奉命前来督战的黄垣看着眼前一片血腥,抽了抽鼻子。

    敢算计我姑父?你们有几条命哦!

    随后下令:“让他们动作快些,把兵器铠甲扒了,一会,附近百姓要来这里收尸了。”

    左右闻言,问:“节下,这收尸的辛苦钱留给大伙来赚不好么?何必让给外人?再说,寻常百姓哪里受得了这场面?”

    “你们懂个什么!让当地百姓来收尸,他们才能亲眼看到官军的厉害!”黄垣说完,拿着马鞭往前方虚指:

    “陇右传檄而定,大概很多人不服气,那就让他们看看,和官军对抗的下场!”

    “他们再厉害,有突厥人厉害?”

    “动作快点,周边百姓们收到消息,肯定会跑来收尸换钱,或者来挖坑,要知道,收拾一具尸体到坑边,能有三十文呢!”

    又有人问:“节下,那种稀烂的尸体,怎么算钱啊?首级都被割了。”

    黄垣闻言笑起来:“怎么算钱?称斤呗!”

    乱世栋梁

 第二百五十四章 亲眼所见

    上午,天气晴朗,金城内,街头巷尾,人们议论纷纷。

    说起这两日发生的几件大事,人人都是兴致勃勃。

    其一,在天明寺下榻的皇帝,夜里遇袭,不过贼人并未得手。

    其二,贼人中的一股,从皋兰山南麓陡壁翻山,袭击天明寺未遂,据说全都死了;另一股则是突厥骑兵,未能攻破行辕,撤退时,被官军围歼。

    其三,突厥兵马被歼灭的地方,离金城不算远,所以,当官府通告说“有偿收尸”后,许多百姓靠着在战场上收敛尸体、挖大坑,很是赚了一笔。

    其四,战死的突厥人,其首级都被收集起来,记功之后,据说要在战场边上立“京观”,以示官军的赫赫战功。

    人头堆太恐怖了,说多了晚上怕有那什么来;皇帝遇袭但没事,也不值得讨论,最让人们津津乐道的,当然是战场上收尸这件事。

    无数人看到,战场上尸横遍野,到处都是死人,而且都是衣着发饰明显异于中原人的突厥人。

    这些死人,死相各异,有的“四肢健全”,有的则是“支离破碎”,现场惨不忍睹,许多来收敛尸体的百姓,吐得胆水都出来了。

    但也抵不过铜钱的吸引力,吐完了就收尸,收完了又吐,吐完再收第二具,吐啊吐的,吐到肚子里没东西,也就习惯了。

    把尸体扛到挖出的大坑边,马上就能领钱,沉甸甸的铜钱拿在手里,放进兜里,心就安了,也不怕吐了。

    许多到现场收尸挣钱的人,回来后就成日里吹嘘自己的见识,吹嘘自己的胆子有多大。

    眼见着旁听的亲朋好友、左邻右舍,被自己描述的现场惨状吓得面色惨白,叙述者愈发得意,添油加醋。

    说河水都被染红了,土地都渗了血;

    说突厥人死得有多惨,说官军有多么的威风。

    即便现场并没有什么“克虏伯”,“马轻侯”,却被这些人吹嘘成威力巨大的神兵利器。

    说什么“人还没走近,就能感受到两位‘伯’、‘侯’身上散发浓烈的‘杀气’”。

    各种耸人听闻的“亲眼所见”,从一个个熟悉的人口中,用本地话说出来,使得听众对陈述者的“亲眼所见”深信不疑。

    于是,人们对于新官军的无敌,以及“数万突厥大军”的悲惨下场,有了“深刻的认识”。

    自然不会如之前那样,轻视新官府。

    去年,长安朝廷打了败仗,迫不得已投降,于是,关陇各地传檄而定,南方的朝廷,成了新朝廷。

    但关陇各地百姓,对这个新朝廷没有多大了解,其官军的“骁勇善战”,对于他们而言,仅限于各种传说之中。

    尤其那传得神乎其神的大威力兵器“克虏伯”、“马轻侯”,许多人听了之后,只觉可笑至极。

    因为自古以来,从没有什么兵器可以“一击糜烂数里”。

    陇右地区这几百年来战乱不休,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什么大场面没见过,可从来没见过什么兵器有如此威能,反倒是对骑兵的厉害深有感触。

    尤其这十几年来,威胁越来越大的突厥骑兵,让百姓们觉得是强敌。

    觉得只要那些可汗们动了心思,突厥骑兵侵入河西、陇右地区烧杀抢掠,没有坞堡庇护的小民,恐怕活不了多久。

    现在,不同了,“数万突厥大军”突袭金城,结果被官军的“克虏伯”、“马轻侯”击退。

    然后又被官军追上,那么多骑兵,全都惨死在“克虏伯”、“马轻侯”手下。

    发生在家门口的激战,无数人亲眼所见的现场惨状,让百姓们感受到新官军的厉害,不由得庆幸去年各地是“传檄而定”。

    否则一旦打起来,到时候尸横遍野的“尸”当中,绝大部分就是他们或者亲朋好友了。

    而行辕遇袭,皇帝如何会善罢甘休呢?

    于是,关于皇帝接下来要做什么的传言,已经在金城里闹得沸沸扬扬。

    街边闲聊的人们,便说起自己听到的各种消息:“听说了么,皇帝对突厥人的偷袭很恼火啊,准备集结大军,出瓜州,找突厥人报仇!”

    “真的假的,官军有那么多骑兵么?”

    “怎么没有!能在西郊杀了数万突厥骑兵,官军骑兵能少了?”

    “可即便出了瓜州,要找突厥人麻烦,距离还远着呢,据说突厥可汗的王庭,在葱岭那边,上万里远呢”

    旁边,骑马经过的卢定,听着路人们的议论,面色凝重。

    一会出了城,他和同伴就要往河西而去,出了瓜州,入西域,前往突厥可汗的王庭。

    不过,他是不知道可汗王庭在何处的,得到了龟兹,跟着突厥贵族去。

    见着城里这几日都在议论“官军厉害”,“歼灭数万突厥大军”,以及各种“亲眼所见”,卢定心有不甘,却又无可奈何。

    他听命于阿史那庵逻,和扮做和尚的韩丙待在金城等地为耳目,刺探陇右地区情况,此次还以为庵逻的奇袭计划能成功,结果还是不行。

    虽然长途奔袭而来的突厥骑兵,并没有数万之多,但疑似全军覆没的结果,还是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

    不仅如此,随着兵马撤退的庵逻兵败身亡,据说首级被楚国皇帝当便器用了。

    当然,这是谣传,卢定听到的消息,是皇帝把庵逻首级放在天明寺,当做一个陈列品,炫耀楚军的战功。

    而他听到的另一个消息,是皇帝召集各地豪强,要求各家派出子弟,及一些部曲,随大军西出瓜州,找突厥人算账。

    带兵出征的主帅,似乎是一位皇子。

    皇帝因为被突厥人偷袭,所以十分恼火,这个时候派皇子领兵出征,要求各地豪强助战,谁敢不助战?

    不派出子弟、自备战马助战,岂不是意味着,自己和突厥人有勾搭?

    真要是被皇帝认作如此,就是全家被斩草除根的下场。

    所以,过一阵子,豪强们的子弟就会随着楚军出征,出瓜州,往西域杀去。

    卢定不认为楚军能找突厥主力、进行决战,但楚军攻击几个臣服于突厥的西域各国,耀武扬威,然后对内宣称“西域大捷”,却是可以的。

    所以他和同伴急着赶去西域,就是要赶在楚军出击之前,把这个消息,以及这几日在金城发生的事情,尽快告知突厥可汗,让可汗早做准备。

    一行人出了北门,策马扬鞭,沿着官道往北而去,不断遇到往南而来的马队。

    卢定认出其中一些人,却是地方大户的子弟,平日里在乡里飞鹰走狗,结交游侠,都不怎么到金城来。

    如今却带着家养走狗,以及在庄里混饭吃的好汉,浩浩荡荡去金城。

    这一去,当然不是去打劫,所以

    卢定回头看着已经看不见影的金城,心中发狠:

    等你们准备好了出击,突厥这边肯定已经做好了准备,到时候,祈祷佛祖保佑自己别成了大漠里的森森白骨,丢下家里的孤儿寡母!!

 第二百五十五章 亲眼所见(续)

    瓜州鸣沙,出征至此的瓜甘道行军总督李旿,站在土城墙上,背负双手,举目远眺。

    看着前方一片戈壁荒漠,以及头顶的烈日,只觉整个城池如同架在篝火上的羊,正在被火烤。

    亲眼所见,这鬼地方确实太热了,如今又正好是酷暑时节,烈日炙烤着大地,不要说四周热浪滚滚,就连地都是热的。

    毫无疑问,如此时节从瓜州出击,对于全军将士以及马匹而言,是巨大的考验。

    而他们这支沿着河西地区道路至瓜州的队伍,即将出击西域的意图,突厥人肯定已经知道了,肯定已经做了应对。

    那么,他们一头撞入已经为突厥控制的西域地区,恐怕就如同一大群大鱼,撞入渔船群布设好的渔网阵中。

    李旿出征前,已经做足了攻克,知道西域诸国,大多是以城为邦的国家(一城或者数城),均屈服于突厥汗国。

    其国内有突厥所设监国——吐屯,所以,不可能有西域国家敢站在西征楚军这边,也不可能有国家敢在明面上帮助楚军,否则事后必然遭到突厥人的残酷报复。

    所以,西征楚军进入西域后,每到一处,仅凭“和颜悦色”手段,不可能得到正常的补给,也无法从该国人士口中,得知突厥军队的动向。

    这些国家,因为国小兵寡,当然不敢主动挑衅他们,但肯定会向突厥那边通报楚军行踪,必要的时候,找到破绽偷袭,也不是不可能。

    所以,进入西域的楚军,在这片地区,必然如同丧家之犬,人人喊打,连个安稳的窝都不会有。

    作战过程中负伤的伤员,没有安全的地方暂住、休养,只能强撑着随军行动。

    那么,随着作战的持续,伤员会越来越多,因不得休养而伤重不治的人,也会越来越多。

    楚军在西域兜兜转转,到处碰壁,到处被袭扰,却迟迟找不到突厥主力决战,无法安稳修整,兵力不断损耗,马匹不断减少,移动速度越来越慢。

    一如被渔网缠住的大鱼,折腾得精疲力尽、遍体鳞伤之后,渔夫把网一收,大鱼的末日就到了。

    真要是那样,远征军全军覆没,怎一个“惨”字了得。

    到时候,他这个中原皇帝的庶长子,会得到最尊贵的待遇:头颅被突厥可汗镶金后做成酒器

    “殿下,画好了。”

    耳边传来的说话声,把李旿的思绪拉回现实,他转过头,看着两位站在画架前画画的画师。

    他对两位画师点点头,然后伸了个懒腰,舒展筋骨。

    没办法,父亲让他到敦煌鸣沙之后,得留画作为纪念,所以他才在这里摆姿势,让画师画素描。

    来回走动了一番,李旿看着身上穿着的白色长袍,又摸摸头上戴的“垂肩护脖头巾”,觉得颇为意外:

    在这么热的地方穿长袍,戴头巾,还真是不热?

    这真的是意外,因为按照他的理解,到了气候炎热的地方,穿长袍那是找罪受,必然捂出一身汗和痱子,浑身上下都难受。

    但是,父亲所说“阿拉伯”传授的秘诀:西域炎热但干燥,和炎热但湿润的交州不同,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