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我非痴愚实乃纯良 >

第633章

我非痴愚实乃纯良-第633章

小说: 我非痴愚实乃纯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玄策与夏向维赶出去一看,见是几个附近的村民正与几个士卒拉扯着。

    秦玄策大怒,喝道:“怎么了?!你们还敢欺负乡民了?”

    “秦总戎,夏军师,我等没……”

    “将军,不是的,不是的……是俺不愿去县城避难,俺想投军。”一个青年大喊道。

    秦玄策问道:“你家里有田没?”

    “有田,俺分了四十亩田哩。”

    “那你投军了,田谁来种?”

    青年挠了挠头,急得不行。

    秦玄策上下瞥了他两眼,语气渐淡,又问道:“多大了?身长到六尺八寸了吗?”

    青年脸色更苦,也不回答,喊道:“求将军了,俺就是想投军杀敌,俺听说那些贼兵到处抢粮杀人,俺也要保家卫国……”

    “你想怎样就怎样?给你分了田你又不种,明年你的税怎么交?老子明年打仗吃什么?别给我在这闹事,赶紧进县城!”

    秦玄策才没功夫跟这些乡民掰扯,骂了一句就转回营帐。

    那些乡民急得不行,竟也不怕周围的兵丁,又连连高喊。

    夏向维更有耐心些,走上前招呼着他们在营外坐下,笑道:“你们是不是听说敌军有十万人,我军只有两千人,心里忧虑?”

    “是啊,将军。这总让俺们进城,俺们可急死了,这田里的苗子才长出来,要让那些人踩了可咋办啊?”

    “俺家里今年才烧的两口大罐,里面还有半罐米呢……这些要让人抢了,俺还不如和他们拼了……”

    夏向维听着他们说完,叹道:“放心吧,等这一仗打完,朝廷会赈济你们的。”

    “俺们不是担心财物,俺们也想出力。”

    夏向维道:“去岁靖安王攻下徐州、淮安,俘虏了江北兵马十余万众。最后却让他们解甲还家,你们可知为何?今岁蓦兵,每个州府先统计人口,再依定额征兵,还有各种规矩,如‘琵琶腿,车轴身,取多力’,你们可知为何?”

    乡民们纷纷摇头,有人道:“俺今年就想应蓦,说我腿太细哩……”

    夏向维笑道:“简单来说,兵贵在精,而不在多。民如水、兵如鱼。民力强了,兵力才会越来越强。像江北军镇这种盲目扩充的做法,就相当于竭泽而渔。把民力耗尽了,就像是把水塘里的水都抽干了,那鱼还能活吗?”

    乡民们依然似懂非懂,问道:“可是,他们打过来哩,有十万人……”

    “他们能打过来不是因为他们有十万人,只是趁火打劫罢了。相信我们,我们很快就能击败他们。”

    “那俺真的不能投军吗?俺也想做点什么。”

    夏向维道:“你们在家种地,为我大军提供粮草、物资,也是在保家卫国;你们听从指挥,避入县城,这也是一种保家卫国……”

    他这边说着话,瞭望台上忽然有人喊道:“信报来了!”

    夏向维站起身,拍了拍一个乡民的肩,道:“去吧,我承诺,你们到县城里最多呆上七天,一定可以回家……”

    信马疾驰入营,夏向维迎了过去。

    一会儿之后,他快步走进帐里,把手里的情报递给秦玄策。

    “好消息,西线战事顺利,孙仲德已被歼灭。算时间援军已至潍坊,三百里,快则两日,慢则三日必至。我马上传书给徐州、淮安,堵住其退路,叫方明辅有来无回。”

    “哼,废物一个,这一战的关键从来就不是他……”

    ~~

    陈东铭觉得自己要被方明辅气死了。

    他千盼万盼,盼着方明辅能赶到济南策应天佑军。

    但如今得到的消息,天佑军都从登州打到潍州、青州一带,遇到北楚主力好几天了。

    昌胜军却被两千人堵着,都还没到沂南。

    陈东铭急得饭都吃不下,方明辅却一直说“你看秦玄策那么嚣张,必有阴谋。”

    “……”

    ——阴谋你娘,你蠢得老子恨不得砍翻你……

    方明辅却觉得自己精明得很。

    就慢慢走呗,等孙仲德打下济南,自己也是大功一件;孙仲德要是败了,自己就调头回去,反正也抢了足够多的东西了。

    当然,他也意识到,自己可能被秦玄策唬住了,楚军的主力根本就没来打自己。

    因此,当陈东铭又费尽口舌劝了半天,方明辅也觉得确实该为孙仲德分担一点了。

    “我们去攻沂南县城如何?”

    方明辅想的是打下沂南就可以多抢点东西,嘴上却道:“我们打沂南,秦玄策必定来救,这是围点打援之计。”

    陈东铭一愣,目光看向地图。

    ——攻打沂南县也可以,看这样子,昌胜军肯定是赶不上天佑军与北楚主力的决战了,打个县城,吸引一些楚军也好。

    聊胜于无吧。

    十万人总不至于连个县城都打不下来……

    ~~

    沂南古属琅琊阳都,是诸葛亮的故乡,素有“齐鲁敦煌”之美誉……

    不重要了。

    这一战,成了方明辅与陈东铭的恶梦。

    沂南县城夹在汶河与沂河之间,两条河都是从北向南流向。县城东边是沂河,西边是汶河,更西边是秦玄策驻军的孟良崮。

    方明辅的十万大军施展不开,密密麻麻聚在城下,成了楚河的活靶子。

    想像中的围点打援也没有发生。

    秦玄策的骑兵隔着汶河居高临下向昌胜军打了两轮火铳,嫌这样浪费子弹,又换成了箭矢。

    昌胜军人多,倒是受得了这样的消耗。

    但当沂南城门一开,两万楚军袭卷而来,昌胜军很快就溃败了。

    秦小竺奔袭三百里,已先进了沂南县城,正好率军杀出。

    方明辅、陈东铭此时才知道天佑军竟然已经覆灭了……

    “为什么?!为什么楚军主力到沂南了你都不知道?你打仗不派探马吗?!”陈东铭怒吼。

    “我当然派了探马……”

    他们不知道,负责打探情报的士卒想的却是,别人都去抢掠了,凭什么我要去打探情报?

    “撤!快撤……”

    撤不撤的已经不是关键问题了。

    兵败如山倒,没人再听方明辅的帅令……

    ~~

    秦玄策骑着马在汶河西岸跑。

    他觉得这一战打得挺郁闷的,自己领着两千人拖着敌军那么久,最后要等秦小竺来破敌……

    他都懒的朝东岸放箭了。

    昌胜军互相踩踏造成的伤亡,远胜楚军攻击他们造成的。

    偶尔目光看去,见昌胜军的兵士跑着跑着,怀里的银子、首饰、米粮、腊肉等物不停往下掉……

    秦玄策好奇的是,一会方明辅要怎么办。

    汶河会在下游汇入沂河。

    这意味着,到了前面两河交汇处,方明辅就没路跑了。

    当然,还有浮桥。

    但秦玄策就是去拆浮桥的。

    ……

    “轰!”

    方明辅眼睁睁看着浮桥在眼前被炸断,硬生生勒住了马……

    对岸,秦玄策就端着长枪看着他。

    “半个时辰跑了三十里,你也能做到啊。”秦玄策喊道。

    他本以为自己能噎住方明辅。

    没想到,方明辅忽然反手一刀,捅进了身旁陈东铭的胸膛。

    “呃……”

    陈东铭瞪大了眼,不可置信地看着方明辅。

    ——你还有数万大军啊,哪怕让这些人游过河,未必没有重头再来的机会……你杀我?你杀了我,他们就会放过你吗……

    方明辅终于显出些年轻时的勇武来,他亲手割下陈东铭的头颅,跪在河边,高高抬起。

    “我愿率大军请降,从此奉楚朝正朔,为建武皇帝陛下效忠。”方明辅大喊道,“秦总戎,你答应过我,交出陈东铭、退兵回去,你会饶我一命……”

    远处杀喊声阵阵,河边的风也带着腥气。

    秦玄策默然了一会。

    他是在把心里泛上来的恶心感咽下去。

    他缓缓抬手中的长枪,眼中杀气渐浓。

    “老子骗你的。”

    ……

    “老子骗你的。”

    方明辅听到这句话,瞳孔一震,他抬头看去,迎面而来是一柄奔若流星的长枪。

    “噗”的一声,长枪从方明辅张大的嘴巴里贯透而出……

    ~~

    (ps:不知道会不会有人觉得这一段夸张了……历史上有个领着十万人投降的将军打一个县城打不下来,博洛还打了他一顿板子……嗯,发生在“八十日戴发效忠”“六万人同心死义”的江阴城。)

 第939章 局势变(求月票求订阅)

    大同。

    多尔衮独自坐在那,整个人的感觉如同落日下的高山。

    他依然有着如同高山般的巍峨气势,但却多了份苍茫暮气。

    岳乐再次求见,在他面前拜倒。

    多尔衮也不看岳乐,自顾自地低声骂了一句。

    “废物,一群废物!”

    他并非是在骂岳乐。

    因为他的案头还摆着几份情报。

    西线战事不顺,博洛接连大败;北线阿巴泰死活攻不下德州防线……

    如果说这两路大军分别遇上王笑和秦山河,打成这样勉强还算在意料之中,东线和南线的战事就让人火冒三丈了。

    寄与厚望的三万天佑军,覆灭在山东腹地。

    本以为十万昌胜军是一步奇招……结果简直是奇耻大辱。

    除了“废物”还能说什么?

    岳乐就是来开导多尔衮的,劝道:“摄政王勿忧,观如今战事,八旗虽也受损,但还是与王笑有一战之力。孙仲德、方明辅之辈无能,难以托付,败了实属正常。”

    提到这两人,岳乐脸上也有些讥讽与怒意,又道:“就是十三万只猪,也不至于败得这么惨,看来汉人打起仗,真是连猪都不如。”

    多尔衮淡淡道:“我还以为你喜欢汉人,宁可削爵也要放跑汉人。”

    岳乐道:“摄政王明鉴,我实为大清江山之稳固。汉人懦弱无能,大清入主中原,当以子民视之。”

    多尔衮冷哼一声,但也明白岳乐是怎么想的了。

    岳乐虽然每天嘴里说的是‘仁政’要‘优待汉人’,其实骨子里还是轻视汉人的。

    有的主子对奴才好,有的主子对奴才坏。但主子就是主子,奴才就是奴才。

    既明白这层意思,多尔衮对岳乐的不满也稍减了一些。

    “你来,有什么事就说吧。”

    岳乐又道:“我想劝摄政王宽心,此战总体而言,我们并未输太多。”

    “难道本王还要说这一战打得好吗?!”

    “孙仲德部虽然覆灭,但三万天佑军不过是汉人降军,没了就没了,再招降就是。至于方明辅的昌胜军,更是没什么打紧的。唯一伤到筋骨的,也就是被王笑亲自消耗的数千八旗勇士,此切肤之痛。但我们并非没有收获。”

    岳乐说到这里,向多尔衮行了一礼,走到地图边,划了划山西,道:“大半个山西被我军一战而定,从大同到太原,皆归我大清所属……”

    山西这个地方夹在太行山脉和吕梁山脉之间,中间又隔着一条太岳山脉,大体可以分为六个部分。

    大同盆地、忻定盆地、太原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长党盆地。

    如今清朝占据了大同、忻定、太原这三盆地,瑞朝只余临汾、运城两个盆地,北楚则在长党盆地活动。

    只看这个结果,总体而言,清军确实是战果最大的。

    但在战败的情报接连传来的情况下,不少人都慌了心神。

    唯独岳乐还能冷静下来剖析局势,整理得失,这份心性倒有些让多尔衮刮目相看。

    但多尔衮忧虑之处却不在于此,而是借道山西攻打山东的战略基本已经失败了。

    战果再多,也改变不了这个局势。

    简单来说,他感觉到自己打不过王笑,不知道怎么办了……

    “占了山西有何用?本王要的是歼灭王笑。”

    岳乐拱手道:“王笑每以游军之策应对我们,如同一只滑不溜湫的鱼。我们总想着捞鱼却捞不到,反而摔了一身伤,那不如换一个思路。”

    多尔衮有些不悦,他有种被质疑的感觉。

    岳乐又道:“要捉住王笑这条鱼,我认为该用‘竭泽而渔’之策,他的势力范围便是他的水塘,我们要对付他,当先包围、并不断逼压他的势力范围,相当于把水抽干,鱼离了水,自然蹦跶不起来。”

    “本王难道不知道吗?!但博洛、阿巴泰、孙仲德这些人能打进山东吗?”

    “既然打不进山西,我们不如从更外围开始。”岳乐道:“王笑喜欢精兵简政,他的兵马也确实能打,但有一个致命的缺陷……他兵力不足,无法迅速扩张。

    这次山西一战便可看出,王笑的战法主要是收缩兵力,吸引我军纵深,再偷袭消灭。那一旦再把战场扩大,他也就鞭长莫及了。

    山东总兵力不过二十余万,德州要大军守备、地方要驻军、他还想取河南。其余能调动的兵力不过两三万,这次能守山西已是极限,他还能增兵何处?”

    多尔衮道:“你是让我先攻瑞朝?”

    “是。”

    “胡言乱语!倘若放任王笑安稳发展,假以时日他更难对付了。”

    ——今年不打趴王笑,明年更打不过了。

    话到这里其实又绕回来了。

    但道理谁都知道,问题的关键就是打不过。

    岳乐道:“我认为,比长远国力,我大清必胜王笑,先攻瑞朝更为稳妥。

    其一,他只有山东一隅之地,我大清疆域则远胜于他。打个比方,就算山东每亩地能产两倍的粮,我们只要占了三倍于他的地,粮食依然比他多。

    其二,这次攻打山西,虽然瑞朝除了唐节这支人马没有再出兵,但却为王笑提供了不少便利,实为王笑之盟友。我们先灭瑞朝,则王笑便失去了一个助力。

    其三,我大清擅长以战养战,向来是越战越强,只要击败唐中元,便可招降瑞军余部,得陕北民力,彼此之势此消彼涨。

    其四,王笑只得庶民之心,大清却得天下秀民之心,天下间士绅、军阀多愿投效我大清,视王笑为仇寇。平灭贼寇,则大清更得秀民归心。而王笑迟早废周衍自立,到时必失士人之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