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红楼大贵族 >

第116章

红楼大贵族-第116章

小说: 红楼大贵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这是为何?”贾政不解。

    贾宝玉道:“老爷是否忘了,就算到明年,孩儿不过年过十四岁,才不过舞勺之年,尚属稚子童龄。

    咱们家虽不说是仕宦诗礼大家,但也是国公府邸,并非民间升斗小民,以此稚子童龄成亲,传出去,亦会惹人笑话。

    都说男儿十五,志学之年,方知立身处世。

    不若等我过了十五岁,再与叶家小姐成亲,如此,也不过是多等了一年。传扬出去,旁人也会赞扬我家,知礼讲究,而并非是只知蝇营狗苟,急于巴结太师之辈。”

    贾宝玉这番话,让贾政立时陷入深思。

    是呀,他之前虽然高兴于能够和太师府结成亲家,但是心中也未尝没有想过,别人是否会觉得是自家高攀了

    虽是太上皇赐婚,但是道理是堵不住人的嘴的,总有人眼红心妒,背地里言贾家是撞了大运了。

    若是这个时候贾家并不表现的急于和叶家结亲,那是不是就能有效的打击这种言论呢?

    毕竟,若追溯起来,贾家开国国公府邸,是配得上叶家的!

    关键是,诚如贾宝玉所说,这还并非故意矫情,而是有实可依。待我儿到了志学之年,再行结亲,也是对叶太师这样儒学大家的尊重不是?

    他相信,只要他这么一说,太师肯定也会欣然答应的。

    果然宝玉这些年的学问没有白做,行事考虑,居然比老夫还要知礼周到。

 第194章 齐王

    贾政心下赞成贾宝玉的话,只有还有一个疑虑,他向贾宝玉道:“成亲之事可以再等两年,不过两家却也得先把亲事给定了,否则必有人说我两家怠慢太上皇的赐婚旨意。”

    贾宝玉目光转了转,道:“好,便依老爷所言,先定亲,婚事过两年再说。”

    贾政点点头,随即不悦道:“不是过两年再说,等你十五岁之后,你必须把叶家小姐娶进门,完成婚事。”

    贾宝玉笑了笑,不置可否。

    贾政见他的模样,也无意让他一同去叶府了,只自己乘轿前往。

    贾政到了叶府之后,在门前百步之外便下轿,然后走到门口。

    叶家早已收到拜贴,自有人开门接待。

    随后叶琼也亲自与他会见。

    叶琼以前见过贾政,只是不熟,此时见他五官方正,行事谦恭有礼,不禁心悦三分。

    对他提出的关于如何操办贾宝玉和叶蓁蓁二人的婚事仪程,没什么太大的异议,只是待听闻贾政言过两年之后再让二人完婚,他有些疑虑,不过当贾政说出理由之后,他也就释然了。

    他急着给叶蓁蓁兄妹两个选好亲事,不过是因为他年纪大了,怕哪天他就去了,到时候没人给他兄妹二人的婚姻大事做主。

    如今只要亲事一定,晚两年再成婚,他自然没什么不愿意的,正好可以让孙女再在家中过两年闺阁快乐的日子。

    这对他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了。

    而且接下来,他就要全心全意给孙子叶甄选媳妇儿,叶蓁蓁在家里,还可以多个人参谋呢!

    送走贾政,叶琼回房,准备看一会书,就见孙女叶蓁蓁端着参汤进来。

    他知道孙女关心什么,故放下书笑道:“你未来的公公刚才上门,与我商议你和子衡的婚事。我们已经议定了,明年二月之前就可以将亲事定下,然后过一年,等子衡过了志学之年,便让你二人完婚。”

    这桩婚事乃太上皇圣旨钦赐,已经定的不能再定了,所谓定亲,不过是走个过程而已。

    但是这个过程却是必须有的,而且越复杂,说明越郑重,以后新媳妇儿上门,越有体面。

    叶蓁蓁将汤碗放下,娇嗔一声:“这些事爷爷做主就是,又和我说做什么。”

    说完,轻跺了一下脚,便跑出去了。

    “呵呵呵”

    叶琼摇头笑了笑,分明就是故意来探听消息的,还不承认。不过呢,越是口是心非,越是说明她心里满意这桩婚事。

    自己精挑细选的孙女婿被孙女满意,没什么能比这让他更高兴的。

    两日后二皇子的加冠礼,在太庙举行。

    贾宝玉带兵护卫。

    冠礼十分的冗长,由礼部和钦天监负责。一直到了午时,方才进行到最后一步,由忠顺亲王,当着列祖列宗的面,给二皇子加冠。

    虽然经过半天的跪、拜、叩首等等,但是二皇子一点也不觉得疲惫,来到宗祠之前,一步一步拾级而上,显得庄重而威严。

    大皇子从里面走出来,十分热情的上前搀扶住自己的弟弟往殿内走,很是热情关心的样子。

    贾宝玉就伫立在门侧,在他眼中,大皇子身材消瘦,面色苍白而有病态,若非他身上穿的是蟒袍,单看他此时弯腰勾背的扶着二皇子,就仿佛一个老太监在搀着年轻的帝王!

    一时冠礼毕,忠顺王与大皇子、二皇子言笑着出殿,贾宝玉才有机会看看这位传说中的忠顺王。

    这位王爷可不简单,他是除了当今皇帝之外,太上皇唯一的儿子!

    只见他中等高矮,生的耳宽面阔,肚圆腰粗,从外表看,当是一位富贵王爷。

    “滋滋,今儿以后,二皇弟就可以开辟王府,皇兄在这里先恭喜你了。

    对了,听说皇爷爷过了今儿要亲自给你加封王号,不知道他老人家会给你加封一个什么样的王号,比我的“福康王”如何?”

    “皇爷爷愿意赐号,乃是对我等孙辈的眷爱,不论是何封号,皆是我的福分,不敢和大皇兄比肩。”

    大皇子脸上一抽,觉得二皇子就是太过于虚伪,正巧此时走到门口,看见贾宝玉,他便笑道:“这不是二皇弟身边的红人贾将军不是?听说皇爷爷将蓁蓁表妹赐婚给你,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本王还没来得及恭喜你呢!”

    叶氏是皇后,大皇子见了也得叫一声母后,所以,他称呼叶蓁蓁为表妹,也没错。

    贾宝玉只看了大皇子一眼,没说话。

    他现在职责在身,完全可以不鸟他。

    可是大皇子却全然没有眼色,又继续笑道:“不过说起来蓁蓁表妹可是京城第一才女,人也生的天仙一样,听说京城的青年才俊当中,想要娶蓁蓁表妹为妻的人可是数不胜数,好像就连我二皇弟也是其中之一呢。”

    大皇子笑着,故意看了二皇子一眼。见到二皇子之前还是明朗的眼神顿时变得阴沉如水,他差点都要笑出声来,然后道:“所以说,能够娶到蓁蓁表妹为妻,可是天大的福气,贾将军以后一定要好好珍惜她哦”

    旁边的忠顺王可能是看不下去了,轻轻唤道:“景修,这里是太庙,休得胡言乱语。”

    插一句, 书籍全,更新快!

    “是,王叔教训的是,小侄这便不说了,呵呵呵”

    大皇子似乎越想越觉得好笑,虽闭口,但是笑声不绝。

    二皇子冷冷的看了他一眼,就要转身离去。

    忽见一队太监在禁军的护卫下赶来,从马上下来一个老太监,正是冯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皇二子元景灏,日表英奇,天资华美,为宗室王孙表率,今已及冠,特授其册宝,封为:

    齐王。

    ”

    大皇子负气而走。忠顺王对着二皇子笑了笑,道了恭喜,然后也走了。

    二皇子手持圣旨,站在太庙之前高高的台阶之上,看着下方伫立的军士,以及大皇子气急败坏的背影,他嘴角微微一笑。

    “参见齐王!”

    贾宝玉带头,周围的禁军将士以及太监再次跪拜而下,口呼“参见齐王”,声音飘得很远。

    自战国以后,齐王便是大国王号。

    太上皇将二皇子封为齐王,可见对其的重视程度,更比大皇子的“福康王”王号,不知道要贵重多少倍。

    二皇子转身,看着贾宝玉,以及宽广的白石地面上跪了一地的人,他伸出手掌往上一抬,淡淡笑道;

    “诸将士,请起”

 第195章 军饷

    从太庙回皇城,贾宝玉正准备下值回家,这时手下的副指挥使孟宪晨上报,上个月第一军的军饷军需司已经发下来了,让贾宝玉过目名录。

    禁军的军饷很高,便是普通士兵一个月的军饷都是两贯钱,再加上少量的禄米,折合起来一个月能有二两多银子。

    这只是承平时期的的标准而已,若是战时或者出了任务,那又会高上很多

    如此算下来,禁军共计约七万人,一年单是禁军军饷,就需要两百余万两银子,难怪历朝历代的官们都想着要要削减军费,实在是养军太耗钱粮!

    贾宝玉随意看了一下,也不是很在乎自己那点官俸,让孟宪晨将军饷如数发放下去便是。他就是分管军中军需事务的。

    孟宪晨听到贾宝玉说“如数发放下去”的时候,嘴角抽了抽,却没有反驳贾宝玉的话。

    “既然如此,那将军的军俸,将军看是下官给您送过来,还是将军您派人来取”

    虽然孟宪承的话语有些神神秘秘的,贾宝玉也没在意,只是让茗烟去领了。

    一会儿之后,茗烟回来,贾宝玉就准备回府。

    骑在马上,贾宝玉越看越觉得不对,就算是二十多贯铜钱,背在茗烟的身上,也不会显得这么沉啊。

    “拿过来我瞧瞧!”

    茗烟屁颠屁颠的解下包裹,拿到贾宝玉的跟前。

    贾宝玉低头一瞧,好家伙,白花花一袋银子!贾宝玉对银子早就不陌生,按他估计,这些银子,少说三四百两,是他俸禄的十几倍了!

    “这些都是你刚领回来的?”

    “是呀,刚领的二爷的军俸啊。”茗烟却是一点也不觉得奇怪。

    “娘的!”贾宝玉暗骂一声,调转马头,道:“去营地!”

    禁军马步军司步军第一军所属的营地之内,正在热火朝天的发放军饷。凡是不当值的军士,几乎都在排队领取禄银禄米,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毕竟,这年头,当禁军的好处实在比当老百姓强多了,单就这“月钱”来说,比那些大户人家的姨奶奶都不差了

    “将军来了!”

    远远的看见贾宝玉和他的亲兵过来,众军士急忙行礼。

    贾宝玉策马来到一名刚领到军饷的老军士面前,道:“给我瞧瞧。”

    老军士一愣,但是还不至于怀疑将军这是要抢他的钱,因此反应过来之后连忙将小口袋给贾宝玉呈上去。

    贾宝玉接过来,打开一看,里面两块碎银子,约莫二两大小,还有两贯钱,外加百多个铜板。

    “这是你几个月的军饷?”贾宝玉问。

    “回将军的话,是两个月的”

    贾宝玉目中疑惑一闪。看见贾宝玉的神色,老军士有些惴惴不安的解释道:“回将军,上个月孟将军说上头军饷未发放整齐,说是这个月一道发放,所以并非故意拖欠”

    还是贾宝玉身边的亲兵伍长看出贾宝玉的意思,俯身道:“将军不用奇怪,如今已经是冬月,下一次发放军饷要到年后了,所以,他的这些军饷中,包括有“过年钱”,以往每年这个月都要多发放半个月的军饷,若是上头另有赏赐,又不一样。”

    贾宝玉这才了然,原来军中也有“年终奖”这个玩意儿,只是也太少了点

    点点头,贾宝玉又对那老军士道:“你给我说说,你这些银钱构成。”

    “是我到军中有十多年了,所以饷钱比别人要高一点,每个月有两贯半,加上这个月多发的一贯钱,两个月总共应当是六贯钱,扣除两个月的伙食,还有这个月新发的一件棉衣扣了半贯钱,大概,就是这么多了”

    老军士显得有些不安,贾宝玉这明显是突袭检查军饷发放情况,他怕说了不该说的被上面的几位将军记恨上。

    贾宝玉自然能明白他的心思,不过贾宝玉此时倒放心了不少。刚才看到茗烟拿了那么多银子回来,他第一时间怀疑的是不是有人在给他下套,如今看来,怕是不存在的。至少从这个老军士的反应看来,第一军中,应该不存在胡乱克扣军饷,比如,该发两贯发一贯这样的情况。

    “你的禄米呢?”

    “回将军,我的家乡不在京城,禄米给我也没用,正好可以用来抵扣口粮”

    贾宝玉点点头,他就说嘛,堂堂禁军,下面的人应该没那么大胆子,做的太过分。

    不过他也看出来了,这个军中的伙食和禄米上面,好像可以做不少章。

    正好这个时候孟宪晨听到贾宝玉过来,赶出来迎候,贾宝玉便下马,走进了大堂。

    大堂内,有许多的军中书记官、士卒在忙着清点核算银钱,屋里堆着成筐的铜钱和银子,还有军粮。

    孟宪承眼力界十足,看贾宝玉面色不虞,连忙挥手让其他人下去,然后笑问:“不知将军突然驾临,是有何事?”

    贾宝玉轻轻一笑,让茗烟将之前领的俸禄放在桌子上,道:“孟指挥使可是骗得我好苦,说说吧,这些是怎么回事?”

    孟宪晨看了一眼,小步到贾宝玉的身边,低声道:“将军不必疑虑,这些都是将军应得的”

    “呵呵,我却是不知道,本将军的军俸一个月竟然有如此之多。”

    贾宝玉似乎很惊讶。

    孟宪晨面色一变,犹豫了一下,道:“将军初入军中,或许不知道,军中都是这个规矩,不然,若是单凭将军那一点军俸,一个月都不够在樊楼吃两顿酒的,所以,这是军中将士们对将军的孝敬,将军自当笑纳便是。”

    贾宝玉面色一变,喝道:“大胆,你这是在教唆本将军贪污受贿,盘剥手下将士?真当军法不在,本将军不敢斩你?!”

    孟宪晨立马跪地请罪。

    过了好半晌,贾宝玉才道:“起来吧,说说,这些银子都是怎么来的,除了我之外,你们又是怎么分配的。”

    孟宪晨有些犹豫,不过倒也不是很害怕,所谓法不责众,大家都是这么做的,况且贾宝玉拿的才是大头,只要贾宝玉没疯,都不可能把他们所有人全部处置了。

    因此在贾宝玉的逼视下,他很快就将其中缘由说了一遍。

    原来军中吃空饷是常有的事,便连禁军也不例外,第一军自然也是这样。不过并不多,毕竟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