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红楼大贵族 >

第80章

红楼大贵族-第80章

小说: 红楼大贵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黛玉实在是太过娇弱,虽然对贾琏,贾宝玉还算放心。但是贾宝玉还是担心会有别的意外,所以让李少游每隔一段时间都要给他寄信,说明扬州的状况。

    信中也没什么特别的事,只是言明,林如海已经油尽灯枯了。

    贾宝玉这时才猛然想起,若是没有意外,林如海便是会在九月初三去世。

    届时,不知道黛玉会伤心的如何!

    几乎不加思索,贾宝玉便决定一如以往那般,给她写一封信,打一个预防针。

    这是他仅仅能为她做的。

    杜秋娘端了银耳莲子汤进来,正看见贾宝玉提笔写信,脸上满是宠溺之色,时而又是怜惜,时而居然又带着一些傻笑

    杜秋娘便没有出声,把东西放下,轻轻走到贾宝玉的身边。

    贾宝玉抬头看了她一眼,点点头,然后继续书写。

    杜秋娘朝着已经写好的那张信笺上看去,待看到抬头是“林妹妹”三个字样,她已经了悟了几分。

    没有打扰,而是默默的替贾宝玉研墨。

    过了好一会,贾宝玉才收笔,将所有信笺折好装进信封当中。

    “大人是在给谁写信呢?”

    眼见贾宝玉空闲了,杜秋娘才开口问。

    贾宝玉笑道:“一个聪明刁滑、漂亮可爱、小心思极多、还爱哭鼻子的家伙。”

    杜秋娘闻言,心中更加明白三分,因而笑道:“真是很想见见她呢。”

    贾宝玉站起来,看了她一眼,随口道:“以后你会见到她的,你且等等。”

    说完便出门,把信交给侍卫姜寸,让他快马送至扬州巡盐御史衙门。

    距离九月初三时日已经不多,贾宝玉想让这封信尽快的送到黛玉的手中,所以,只能让侍卫亲自去送。

    他的侍卫,都是二皇子调派给他的,每一个身手都不错。

    尤其是这个叫姜寸的,一身侠义之气,让贾宝玉十分看重。

    回到屋里,杜秋娘已经把他之前杂乱的书案给他整理好了,见贾宝玉进来,忙将之前端进来的银耳汤送上。

    “如今天渐凉,大人纵然公务繁忙,还需要多加爱惜自己的身子。”

    贾宝玉接过汤,忍不住开口道:“秋娘,你能不能不要用这么崇敬的语气和我说话,虽然听起来是比较受用,但是,会显得我很老。”

    杜秋娘掩嘴一笑道:“大人快喝汤吧,再等会就真的凉了。”

    贾宝玉也是笑了笑。

    虽然知道二皇子不可能害自己,但是贾宝玉还是让茗烟悄悄查过杜秋娘的背景。

    确实如她自己所说的那样,是被康乐坊从小收养的孤女,一直在青楼长大,没有亲人。

    并不是贾宝玉多疑,而是身居高位之后,贾宝玉深深的明白那句话,小心驶得万年船,真的是金玉良言。

    确定了杜秋娘没有任何问题,贾宝玉自然就将她放在身边了。

    之前的巡抚衙门虽然也给他安排了丫鬟伺候,但是与杜秋娘比起来,那些原本还算周正的丫鬟,自然都变得平平无奇。

    这不,就连一碗莲子银耳汤,味道也变的好了许多,贾宝玉两口气就给她喝光了大半。

    秀色可餐,也许就是如此吧。

    贾宝玉砸吧了一下嘴,眼见碗里还剩着一些,贾宝玉二话不说,轻轻抓过杜秋娘,在她的惊慌失措中,喂她喝了下去。

    “怎么样,是不是很好喝?”

    “大人,你”

    杜秋娘差点被呛了一下,连忙喝下之后,用帕子掩嘴。

    又白了贾宝玉一眼,忽然笑了起来。

    在这个以夫为天的时代,别说她一个出生不好的侍女,便是妻子,也不可以与丈夫共食一粥。

    她看着贾宝玉,心中的爱意真要溢出面目了。

    原来,世间真的不只有令男子神魂颠倒的女子,也有男子,可以让女子心悦到极致。

    原来,出生风尘的自己,也能遇到这样动人心魄的郎君。

    若是能一直待在他的身边,便是付出一切,也值得了

 第132章 一大功

    九月初,贾府第三代老大哥贾敬的寿辰。

    贾敬,便是贾珍的老子。

    虽然贾敬早就出家修道,不问俗事。但是每年逢这个时候,贾珍还是要在宁国府给他举办一场轰轰烈烈的寿辰,以彰显孝顺。

    是日,邀请阖族老少爷们、夫人小姐齐聚宁国府看戏吃酒。

    好不热闹。

    贾母因为近来高兴,便也带着阖府的娘儿们一起到宁国府吃酒。

    贾珍听说贾母到了,连忙撇下一院子的族中爷们,赶到前面,与尤氏一起迎接贾母入府。

    贾母笑道:“你一年到头忙个不停,这会儿又急急慌慌的来迎我做什么,让你媳妇儿陪着我就行了,你也出去陪他们多吃点酒,好好看两出戏。

    二太太都告诉我了,自你二叔也下南边办事去了之后,园子里的事,多亏了有你帮衬照看着。

    如今园子里的事也差不多算是忙完了,你也该好好歇歇了。”

    贾珍听了这番话很是受用,嘴里却连忙道:“都是一家子人,说什么帮衬不帮衬的话,都是应该的。

    倒是今儿老太太肯赏光驾临,我代表我父亲,多谢老祖宗疼爱了。”

    一边说着话,一边迎着贾母等人往内宅走。

    既已到了内院,请贾母等人坐了,贾珍又忙着检查了周围的器具用物,又嘱咐了一番尤氏,然后便要告辞。

    贾母原本都准备让他下去了,忽然想起什么来,就问道:

    “珍哥儿,这几日,南边可有消息传来?”

    贾珍忖度,贾政往年也是出京办过事的,也没见贾母这么关心,在自己父亲的寿宴上来询问。

    那么,只能是想起宝兄弟来了。

    “回老太太,倒是有几条,都是好消息,听说山东的灾情已经下去了,朝廷也开始商议论功行赏诸事。

    咱们家宝兄弟,这回可是立了大功了。”

    “真的?这么说,宝玉这是快要回来了?”

    什么功不功的,贾母不是很在乎,只要人快点回来就好。

    上次山东出了事,虽然两府里一直瞒着,但最后还是被她知道了,差点把她吓个半死。

    好在,很快就又传来消息,说暴乱平息,已经没事了。

    又听得贾宝玉也没事,她这才安心。

    至于后来听说贾宝玉领了什么了不得差事,这些对她来说,不是太在意。

    在她眼里,贾宝玉一个十多岁的孩子,能领什么了不得的差事?

    再了不得,能有他爷爷,他太爷爷了不得?

    平安,才是她唯一的期望。

    贾珍点头:“应该是的,回头我拖朝里的人再打听打听,一有了确切的消息,立马来禀报老太太。”

    “好好好,你去吧,记得差人去打听着”

    “是。”

    贾珍笑着,悄悄扫视了一下堂内其他妇人一眼,转身出去。

    贾珍一走,堂内的人就活跃多了。

    王熙凤带头笑道:“恭喜老祖宗,贺喜老祖宗,您的宝贝孙儿就要凯旋而回了!”

    “嘻嘻嘻,宝哥哥终于要回来了。”

    惜春等姐妹也发出声音。

    贾母呵呵笑了起来,瞥了王熙凤一眼,又收敛起笑容,故作不悦道:“你以为我不知道,这大半年来应该是把你给憋着了,如今宝玉要回来了,又有了能和你吵嘴的人,最高兴的,我看就是你了。

    广个告, 手机都支持!

    我劝你啊,少兴头些,刚出了月子的人,最容易亏了自己。

    今儿,我不许你吃酒!”

    王熙凤顿时苦着脸,看向一旁给王夫人倒酒的秦氏。

    只是秦氏如何敢违背贾母的意思,给王夫人倒了酒就绕过她,继续给李纨等斟酒。

    “太太”

    王熙凤又将目标放王夫人身上。

    王夫人笑道:“你别嚷我,老太太不让你吃酒,我也不敢让你。”

    “嘻嘻嘻,这下琏二嫂子惨了,今儿定是要白来了。”

    探春三姐妹顿时相视嘲笑。

    王熙凤便顺势打了探春一下,站起来,走到贾母身边,就开始撒娇。

    “老祖宗,就让我吃一盅吧,就一盅,好祖宗!”

    贾母被缠的无法,便向众人问道:“看她这么可怜,要不,我就赏她吃一盅?”

    “老太太,就赏她吃一盅吧”

    “好,那就赏她吃一盅。”

    贾母等正笑着,忽有荣国府的婆子来禀报:

    “老爷回来了。”

    众人都是一静,贾母更是立马站起来,道:“快叫他过来,我正有话问他。”

    大明宫南书房。

    景泰帝招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通政司通政使等人议事。

    议题无非还是以前的那两个,治水和治灾。

    唯一的差别便是,治灾这个问题,已经进入了尾声,现在商议的是,如何论功行赏和论罪的问题。

    首辅王维仁就所有事宜做了相关陈述之后,道:

    “其他人员的功过都有章可循,是罪是赏无甚争议。现在,唯独二皇子和原领巡按御史职出任护粮副使的贾宝玉,功过不好定论,便是在内阁当中,诸位同僚也是有所争议。

    二皇子乃皇子且罢,大家先都说说贾宝玉的功绩如何评价吧。”

    在场诸人,除了内阁大学士,便是位列九卿之人。

    每一个,都是大玄帝国的掌舵人。

    每一个,也都是能经常面见圣颜的人,他们的决定,能最大限度的影响着帝王的决策。

    同时,他们也是皇帝治理国家的最高执行人。

    短暂的沉默之后,内阁大学士兼领刑部尚书宗辙率先道:

    “我觉得没什么好评价的,是非功绩,都摆在明面上,除了封赏之外,无需别议。”

    “贾宝玉此子,少年才俊,去年太上皇寿宴便得太上皇青睐,特赐龙纹玉佩以及正六品武散官官衔。

    后来又得陛下准予,入上书房为二皇子殿下伴读。

    在座的诸位同僚或多或少都去上书房教授过课业,应该没有人没见过他。

    其子求学态度严谨,为人尊师重教,品性亦是谦恭有礼。

    假以时日,必为我大玄栋梁之才。

    这些,众人应当有目共睹。

    若不然,他也不会得到太师的亲自举荐,随行入山东观摩学习。

    然而我还是没料到,其除了为人品性俱佳之外,机变与能力尽皆上乘!

    二皇子遇刺,泰安被暴民所困。

    是他当机立断,立马从青州搬来援兵,不但及时救了二皇子,也解了泰安之困,不至于泰安民变蔓延山东全境。

    此当为一大功。”

 第133章 加封亲眷

    宗辙说着暂时歇了一口气。

    在场无不都是久居高位之人,基本的城府都是有的。

    纵然心中有另外的看法,也都愿意听宗辙把话说完,所以没出言打断。

    “若仅仅此一大功便罢了,便以勤王救驾之功论而已。

    然而,泰安之困解后,二皇子病重无法理事。

    此时山东尚有十万灾民,又刚闹过民变,若是朝廷处置不当,后果必定不堪设想。

    幸得二皇子殿下当机立断,以大毅力开创大玄赈灾之先河,临时设立赈灾使一职,统领境内武官阶,全权处置赈灾事宜。

    并赐天子剑,镇压境内所有心怀叵测之人。

    从此,也可看出二皇子殿下才学优长,胸中自有韬略”

    宗辙说到这里,终于有人忍不住开口了:“宗大人未免太过于偏颇,言功不言过了。纵然二皇子殿下身为钦差,也没有权利将陛下钦赐的天子剑转赐他人?

    再则,泰安灾民暴乱,造成上万死伤,这些事宗大人如何避而不谈”

    “刘大人此言大谬!

    将在外,君命尚且有所不受。

    二皇子因时、因势,做出最明智的决定,为的不辱肩上的使命,为朝廷解决山东之患。

    刘大人如此迂腐不知变通,只怕非朝廷社稷之福。”

    宗辙义正辞严的道。

    礼部尚书刘载自然不受这样的评价,立马就要反驳。

    王维仁察觉龙椅之上的景泰帝面露不悦,立马道:“两位大人先不必争执,二皇子殿下的事,自有陛下圣裁,我们还是先议赈抚使贾宝玉的功过吧。”

    宗辙一听首辅王维仁口中也称“赈抚使”,便知王维仁也是认同二皇子此举的。

    心中也更有定论,便接着先前的话道:

    “二皇子初入山东,又遭奸人暗算,身边无甚得用信任之人。或许是贾宝玉与他朝夕相处,他深知贾宝玉的才学,也或许是看在贾宝玉之前在商陵处置灾民之事时,沉稳谨慎,所以,才将大任交付,任命贾宝玉为赈抚使。

    至于贾宝玉担任赈抚使之后的事,送往通政司的上百封折子上面记载的十分详细,相信诸位大人都已经清楚,我就不再赘言重复。

    总之,能短短不到三个月,将整个山东十万灾民全数安置妥当,而无一人是因为得不到赈济而饿死,就凭这一份功绩,朝廷便不能,也不敢视而不见。”

    众人听了,大多点头。

    确实,其他的事可以争议,但是摆在明面上的功绩,谁也无法抹杀。

    赈灾本来就是大事,而这次山东的灾情又是如此之大,贾宝玉临危受命,主导赈灾事宜,如今已靖全功,不论如何,朝廷都当赏。

    刘载道:“贾宝玉有功,这无可否认,但是,有多大,这一点仍需仔细商榷。

    况且,贾宝玉年纪尚小,若是在场诸公给与太高的评价,到时候朝廷该如何封赏?

    我曾在上书房授过课,也见过贾宝玉,对他这样的少年人也颇为欣赏。

    但是我还是认为,其功不可议的太大。

    山东赈灾之事,朝廷早有部署,二皇子一行都只是执行者。

    当时,便是随便任命一位有德之人担当大任,也未必不能做好。”

    宗辙领着刑部的差事,对于赏罚分明有着严格的定义,自然无法苟同刘载的看法。

    “刘大人话说的没错,但都是废话。

    任何一场大战,在没开始之前,选派主帅,都有可能战胜或者战败。

    所以我不否定刘大人的话。

    但是,我且问刘大人,当是时也,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