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大明王冠 >

第169章

大明王冠-第169章

小说: 大明王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大家又知道朱高燧又不会这么蠢,所以又会怀疑是朱高煦嫁祸,一招一石二鸟。

    三龙夺嫡,比双王争储要有意思的多。

    也更惨烈。

    从中也不难感受到大清朝的九龙夺嫡是何等的残酷,雍正能登基为帝,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绝对是能力与才智的完美结合。

    朱高炽又拿了一块糕点,递给黄昏,“真的好吃,我平时就喜欢吃各种糕点。”

    黄昏没要,“殿下喜欢就多吃点。”

    先前还在奇怪,朱高炽明明胃口很小,为何却那么臃肿,小时候得病是一个原因,《胖子行动队》中,文章饰演的特工就因为脑百叶受伤也变得巨胖无比。

    现在看来,朱高炽这货喜欢吃甜食也是原因之一。

    能不胖嘛。

    朱高炽又嘿哧嘿哧的吃了一块,这才用毛巾擦了擦手和嘴角,道:“黄指挥不用奇怪为何我愿意见你,因为我相信一点:你是父皇的臣子。你的心里,是以天下为先。”

    黄昏乐了,“这么高看微臣,这高帽子戴得微臣都要飘忽所以了。”

    朱高炽笑而不语。

    有些话不需明说。

    大家心知肚明,你黄昏本可以富冠大明,但你时代商行的钱,不仅拿出来编修全书,帮助郑和下西洋,连增发宝钞这种事你也要帮忙,却又不站队立储,只说明你黄昏有更远大的理想。

    在朱高炽看来,以黄昏的能力和地位,要位极人臣,根本算不得理想。

    他这样的人的理想,只有一种:如父皇般的宏图大志。

    这样的人,朱高炽愿意相信。

    若是信错了,他也认。

    黄昏咳嗽一声,“说正事吧大殿下,微臣还得回去准备出使的事情,再有两日,使团就要出发,到了广西,还要和徐辉祖汇合,也不知道丘国公和朱国公说调兵驻扎广西边境的事情怎么样了。”

    朱高炽也是个不解,“你是怎么说服这两位国公,让他们上章折,建议兵部和五军都督府调兵到广西边境的?”

    又道:“这事你不用担心,上午我病倒之前,就已经批了,大概会调两万兵力到广西边境去,已经着人送递顺天报备父皇,但调兵一事,已经在运作。”

    黄昏呵呵一乐,“他俩舍不得微臣出事。”

    说到底,还是这两位国公想要那发电设备,况且自己和他们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再者,在这个关键时间点上调兵保护使团,也是投陛下所好。

    所以两位国公才人精的故意卖这个人情。

    怎么看,他俩都赚了。

    至于调兵导致的各种费用,那是国库和户部的事情,这两位国公爷不会去操心。

    朱高炽叹道:“我是真服气,能让两位国公为你办事,仅从这一点来说,大明除了父皇之外,没有其他任何人办得到。”

    黄昏只好打了个哈哈。

    不敢得意忘形。

    朱高炽收敛笑意,正色道:“其实从始至终我都没病,你先前见我,说我情绪不佳神色不好,其实我是故意熬夜导致的。”

    黄昏恍然大悟,“殿下是在装病啊。”

    旋即笑道:“不错啊大殿下,你竟然敢当着我这个南镇抚司的指挥欺君呐。”

    这是还了朱高炽说黄昏当着他的面欺君一事。

    朱高炽也忍俊不禁。

    还是正色道:“这些时日我一直在想三司会审的事情,以前一直以为是老二的手笔,可福建那边传来消息,父皇也派人去调查朱文圭之死了,这件事不管怎么查,老二都要受到打击,如此看来,老二不会意料不到三司会审的后果——所以三司会审应该不是他作弄出来的事情。”

    说到这朱高炽有些疑惑,“我现在很是不懂,卖唱人的事情,或许是老二的手笔,但那说书人又是谁操作的呢?大家都以为是我的反击,实际上我根本没做过这事,我也触及不到福建那边的人。”

    黄昏哈哈大笑,笑而不语。

    朱高炽秒懂。

    忍不住喜形于色的道:“黄指挥真是个妙人儿。”

    黄昏摇头,“微臣只是自保而已。”

    总不能让朱高燧整了我一遭,我一点也不还手吧,好歹也得把你从幕后推到幕前来,现在效果达到了,看朱高炽这番言辞,他应该想到三司会审是朱高燧推动出来的了。

    果然。

    朱高炽道:“如此看来,三司会审是老三的手笔,父皇的旨意没提及到老三,我就觉得这事不妙,父皇应该默许了老三来掺和一脚。”

    黄昏点头,“目前看来是这样。”

    朱高炽还欲再说。

    黄昏却起身道:“有些话殿下就不用给微臣说了,闷在你心里就好,毕竟微臣只是个南镇抚司指挥,加一个恩赐同进士又能怎样?在大佬云集的京畿,不过是微不足道的一片小树叶罢了,谁也惹不起,谁也得罪不起,只能在夹缝中求生。”

 第三百三十三章 出使

    说完笑道:“殿下无事,卑职告辞?”

    朱高炽叹了口气。

    很是失落,“去罢。”

    还以为三司会审后,黄昏会坚定的站在自己这边,可惜一厢情愿了,黄昏直到现在,也不愿意表态立储的站队态度。

    真是够谨慎的。

    黄昏走出书房,看着守在门口的王妃张氏,笑道:“王妃不想念皇孙吗?”

    说完笑着离去。

    王妃张氏愣了下,推门进书房,却见丈夫一脸喜意。

    笑道:“黄指挥果然是个妙人儿。”

    一语惊醒梦中人。

    黄昏是在隐晦的提点自己,既然你朱高炽生病了,那么醒了之后,为了养病,为什么不回北方的顺天嗯,毕竟你在顺天长大,更适应顺天那边嘛,没准就好了。

    而自己到了顺天,有朱瞻基的缘故,就能经常在父皇面前表现一番。

    端的好计谋。

    黄昏虽然没有明确站队,但已经不着痕迹的帮了自己好几次,所以对于黄昏,朱高炽是打从心眼里喜欢,而且信任。

    只是这一次装病,朱高炽也是无奈。

    三司会审的事情,在父皇的旨意送递过来后,没有提及到老三之时,他就想明白了,老三也要争储!

    而且父皇也默许了。

    那么老三为了表现他自己,肯定要想办法表现治政能力。

    朱高炽反其道而行之。

    你老三不是想表现治政能力吗,我给你机会。

    我来大病一场。

    你来兼国理政。

    免得你处心积虑的想办法让我卧床,我自己来卧床,给你机会的同时,我也不会会受到什么伤害,你根本不会因为这些事而受到父皇责罚——终究是血浓于水的兄弟,朱高炽不愿意看见因为这些事,老三出个什么岔子。

    谋杀皇子,老三就算不死,也的被圈禁至死。

    说到底,朱高炽还是仁厚。

    对得起他那个“仁”字。

    这是一步险棋。

    因为朱高炽先前为了给朱棣口实,故意做出了几桩庸政,如果朱高燧兼国理政办事得力,此消彼长,朱高燧争储的希望大增。

    但朱高炽并不是没有细想过,他深知老三的能力,所以故意让他走到台上来。

    让他兼国理政?

    只怕大明朝堂要乱成一团,到时候父皇就能看清楚老三的能力,如此一来,朱高燧就再也没有争储的希望。

    至于老三庸政带来的后果,朱高炽不是没想过。

    但无妨。

    因为老三兼国理政之后,重要国政的批示的章折还要过顺天等父皇决断,若是做得不好,父皇自会批驳之,再施行正确是政策。

    如此一来,并不影响黎民百姓。

    所以仁厚的朱高炽才敢走这一着,要不然他真不忍心。

    黄昏也是想明白了这一点。

    所以他不听朱高炽说,若是听了,朱高炽就护单方面的认为黄昏愿意扶龙朱高炽,而事后解释的话,徒然得罪人。

    ……

    ……

    不出黄昏意料,在他点拨了王妃张氏后的当夜,朱高炽就“醒”了,然后御医的话不知怎么就传了出来,说大殿下身体不适,应会水土宜人的地方休养半年为宜。

    这话还能怎么理解。

    朱高炽想回顺天呗。

    群臣一看,这不是个事啊,陛下在顺天,二殿下在福建,大殿下又要回应天,这大明朝堂还要不要人理政了?

    可惜,这个时候的内阁还没成长起来。

    还不如朝臣也没这个担忧了。

    后期的大明内阁,天子十年二十年不上朝,只要有得力的内阁首辅,朝堂一样运转正常,要不然明后期的各种木匠皇帝修仙皇帝能那么惬意?

    臣子们议论纷纷,朱棣的旨意却已快马加急的到了应天。

    老大休憩,老三兼国。

    于是尘埃落定。

    朱高燧代替朱高炽,坐在乾清殿兼国理政,至于当日第一次坐在乾清殿的朱高燧心里是何等的荡漾,就不足为人道了。

    而朱高炽在应天等了十来天,他上奏给顺天,请朱棣允许他回顺天养病的章折也八百里加急的送了回来:准。

    且言辞殷切的说老大你先别急着启程,待休养几日,身体可以承受长途颠簸了,再来顺天,又说这事我没告诉瞻基,他还小,怕急坏了他。

    毕竟父子血浓于水,老大卧病在床人事不省,还是吓了朱棣一跳。

    作为天子,朱棣太明白大明君王有多累了。

    可以说,明朝以前的朝代,没有那个君王比朱元璋和朱棣父子更累,直到朱棣组建了内阁,这才分去了他们部分的辛劳。

    朱棣还真以为朱高炽是累病的。

    这事朱棣就没想过有可能是老二老三的手笔:他不愿意这么恶意揣摩自己的儿子。

    这是人之常情。

    谁当父亲的会把自己的亲生儿子想的十恶不赦。

    当然,朱棣更没想到是老大在装病。

    这封旨意一到,把朱高炽弄得满身心的内疚,觉得自己是个不孝子,为此还在书房里哭了一场,弄得王妃张氏烦恼不堪,好说歹说,最后就差没给丈夫一巴掌了,一阵泼口怒骂才让丈夫心里舒服了些。

    由此可见,王妃张氏真不是省油的灯。

    偏生朱高炽没觉得有什么不对。

    倒不是朱高炽耙耳朵,而是他知道王妃是为了自家一家人,争储要是失败,别说富贵和权势了,一家人能安详余生都是奢望。

    以老二老三的狠劲,我朱高炽一家很可能会被抓住一个莫须有的小辫子被贬为庶人,所以争储一事,不见杀机却也处处血腥。

    这是朝堂中事。

    黄昏已经出使安南,让他颇为头疼的是,这一次出使安南他的护卫人员中,有许吟、于彦良两人,南镇抚司的人手他没调派。

    赛哈智已经出狱,说调几个心腹给他,黄昏没要。

    因为人手足够。

    原本和娑秋娜说好的只要五个人,不知道娑秋娜在想什么,竟然在出发前一天晚上找到黄昏和徐妙锦,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也想去安南看看。

    黄昏头疼万分,暗想着你们都去的话这一路的开销可不算小,虽然是国家的钱,但一个使团,仅是自己就带着十五六个人,这要是传出去了,容易被督察院弹劾。

    自己也不好意思。

    徐妙锦倒是欢喜的很,只要夫君能平安归来,她不在乎钱的。

    于是想了个折衷的办法。

    让娑秋娜带着十一个侍女跟着黄昏,但是所有开销,黄府自行负责,至于娑秋娜等人的通关文牒,让夫君去找病榻上的朱高炽办好。

    徐妙锦是这么想的:娑秋娜也去的话,那些个西域女子为了保护娑秋娜的安全,也会用尽全力的保护夫君。

    至于娑秋娜和夫君之间会不会发生什么事情……

    徐妙锦不在乎了。

    她只想夫君平安归来,其他一切再说。

    女人啊……

    这一生不就为了心里那个男人吗,有什么委屈受不得。

    况且……

    出发前一夜,徐妙锦罕见的主动,把黄昏榨成了人干。

    高贤宁和黄昏一起出发,因为下西洋的事情在即,王振是要跟着郑和去的,高贤宁出发之后,扇面渡的少年王振也负剑去了苏州。

    他的疯娘交由黄府代为照看。

 第三百三十四章 形象高大的大官人

    一路向广西而去,偌大的使团,工部、礼部、兵部的人,三十多人,在这三十几人中,最受保护的不是黄昏,而是工部军器监的几个人才。

    军器监本是九寺五监之一,南宋初期并入工部,事务稀简,成为储才之所,明太祖定国之后,走了不少回头路,其中就采用了不少宋元体制,是以军器监依然归工部管辖。

    实际上没多少权力和事务了。

    储备人才而已。

    礼部出使番邦,正常职权,但兵部的人一般不出使,所以使团中的兵部人员,并不挂兵部职衔,皆挂在工部上,名义么,就是两国交好,工部的人去安南学习一些大明未有之工事。

    简而言之:考察。

    其实很扯淡,大明哪需要向安南学习。

    因出使事大,从京畿出发,便由五百京营士卒拱卫,要一直送到边境之后,再将五百之数削减为两百,进入安南辖境。

    进入广西后,天气湿冷了不少,十万大山还是很能留下一些潮湿水汽,哪怕是行走官道,也有些举步维艰。

    大明时期,广西还是很穷,也偏僻。

    著名的山高水恶多瘴气。

    好在大明朝经常有使团去往安南,倒也熟悉路径——其实也可以走海路,但黄昏觉得不安全,泰坦尼克号都要翻船,何况大明的木船。

    还是陆地稳妥一些。

    车辘咕咕,秋风瑟瑟。

    黄昏坐在马车里,随着马车颠簸而颠簸,并无不适,人要学会适应时代,当下大明王朝可没有条条大大皆草油的条件,有官道都算不错了。

    这其实还是要感谢一下宋朝的那几爷子——宋朝修官道很热情。

    马车里檀香袅袅。

    亦有女子肉香扑鼻而来,让人分外的神清气爽。

    娑秋娜也在马车里。

    同乘的还有乌尔莎,她现在担任绯春的角色,照顾黄昏和娑秋娜的居行事宜。

    两女皆着大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