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大明王冠 >

第669章

大明王冠-第669章

小说: 大明王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已经入秋了,没必要午睡。

    也没时间。

    饭还没吃完,顺天皇宫里就来了内侍,说陛下宣召镇西公入宫觐见,在去顺天皇宫的路上,那内侍又含蓄的提醒镇西公,太孙殿下也在。

    意思就是告诉黄昏,陛下宣召主要是因为太孙殿下的差事。

    至于什么差事,那内侍不得而知。

    福建宁德的事情,本来极其隐秘,就现在,知晓真相的也就朱棣朱瞻基朱高炽,加上黄昏胡濙和王景弘以及郑和,甚至连朱棣身边的内侍康宁都不知道。

    倒是福建那边的地方官,或多或少猜到了。

    可猜到了也只能烂在肚子里,哪怕是晚上睡觉了,也不敢给自己婆娘说一点点关于此事的风言风语,深恐被锦衣卫和东厂抓住把柄。

    顺天皇宫已经基本完工,布局和应天皇宫一模一样。

    走在这庞大的宫殿群中,黄昏很有些感触,也不知道朱棣现在有没有后悔,浪费了这么多的物力人力来修顺天的皇宫,结果发现,嘿,貌似迁都的意义不大了。

    唯一的意义,就是满足朱棣个人的利益。

    朱棣确实更喜欢北方的气候。

    但朱老板应该心知肚明,他已经六十出头了,还能活多少年,现在开始迁都的话,搞不好还没完全迁过来,他就已经驾崩了。

    所以现在有点尴尬。

    政治中心在北移,但应天负责迁都官员们却不太上心,导致各种事情都停滞不前,这种局面朱棣心知肚明,也没责怪那些负责官员。

    能迁就迁,不能迁就算了。

    如果以后太子朱高炽愿意迁最好,不愿意迁也不影响,反正都没了天子守国门的意义,这是朱棣第一次对应天的太子妥协。

    应天官员在迁都一事上的不作为,当然是太子的意思。

    朱棣迁都,考虑的比较多,一方面是不适应南方气候,另一方面是天子守国门,还有一个原因,是让江南士族远离政治中心。

    前两个原因,第二个不成立,第一个对朱高炽不是问题。

    第三个原因,也不成立了。

    朱高炽这些年利用他个人的能力和人格魅力,加上利益结合,已经得到了大多江南士族的支持——太子党中不少江南士族出身。

    所以朱高炽现在肯定不想迁都了。

    朱棣终究是老了。

    所以生平第一次对这个他一直不太喜欢的大儿子妥协,但不管怎样,朱棣在的地方,就是大明的政治中心。

    黄昏对这事没有明显的态度。

    迁都一事,可迁可不迁,反正顺天皇宫已经修好了,迁了不浪费,不迁的话,可以作为大明君王北巡的行在。

    来到乾清殿,行礼。

    朱棣朱瞻基两爷孙正在饭后喝茶,两人言笑晏晏,不明真相的还以为这是普通人家的两爷孙——天子和太孙这么和谐的画面,历史上真不多见。

    哪怕是乾隆和康熙,也没这么的融洽。

    朱棣挥手,示意免礼,对康宁道:“给镇西公赐座,赐茶。”

    态度温和得让黄昏以为自己是姚广孝。

    待黄昏坐下,朱棣从软塌上的桌面上拿起一封卷轴,“看看吧,这是应天工部前些日子送过来的我大明全境堪舆图。”

    黄昏又急忙起身,从康宁手中接过。

    缓缓打开。

    这是一副极其详细的大明地图,详细的不仅有本土,还有中南半岛和漠北以及亦力把里,包括朝鲜那边,都极其详细。

    倒是金帐汗国的疆域还不够详细。

    没办法,那边现在还没有彻底安稳,没有环境让人去测绘堪舆图。

    别看这只是一副地图,它的成型不知道付出了多少鲜血,是数千甚至上万人在全国各地奔走绘制出来的劳动成果。

    黄昏忍不住叹了口气,“这就是现在的大明啊!”

    南起曾经的满剌加。

    北至漠北最边境。

    整个亚洲,除了印度那一块和俄罗斯部分区域,以及西洋和南洋等地方,基本上都已是大明疆域,简而言之,大明的疆域几乎已经占据了七成以上的亚洲面积。

    毫无疑问,只要大明继续外扩,完全可以做到一洲即一国。

    而且现在的大明远非元朝可以比拟。

    元朝是打而不治。

    大明不仅打了,还在占领区域设立布政司,加大对该地区的掌控力度,同时进行文化同化,是真正意义上的统治。

    这恐怕会是古往今来最为强大的封建帝国了。

    再不会有超越它的存在。

    看着手中的地图,黄昏热血沸腾,万般感触,“终于远迈汉唐了啊!”

 第1484章 民政人才

    决口不提和时代集团的合作事情。

    这才是得体的为人处世,这个时候提出和时代集团的合作,那就有利用人情来交易的意思,一句不提,反而显得大度。

    而黄昏如果懂得做事,自然会对这个人情给以回报。

    张耀扬和江采仁一起送黄昏出了鸿运商行的办公大楼,门口已经站了个三十来岁的小吏,见三人出来,急忙行礼。

    江采仁道:“镇西公,你之前来泉州,来去匆匆,这一次在泉州大概要待一些时日,根据出海经验丰富的人估算了一番,王景弘王大监他们要回来的话,估摸着还要一两月,大概入秋的样子,所以下官想着你这期间都要在泉州和广州这边,洪户书熟谙泉州各地风土人情,整个泉州府就没有洪户书不知道的事情,下官让他跟在你身边介绍一番?”

    黄昏笑道:“如此最好。”

    又对那位三十来岁的小吏道:“就有劳洪户书了。”

    从官职上看,这位小吏应该是泉州府户房的经承,也就是泉州府户房的头目,掌管户口管理,征税纳粮,灾荒赈济等事。

    名叫洪凌的小吏笑道:“镇西公客气了。”

    黄昏又对江采仁和张耀扬道:“还要去通知家眷搬家,就此别过,待我忙过几日,找个酒楼设宴,到时候还望两位赏脸光临。”

    江采仁和张耀扬立即回礼,说着一定一定。

    江采仁给黄昏准备了三轮车。

    黄昏想了想,泉州府也没多大,没必要承太多人情,便让三轮车夫自行回去,他和洪凌步行走向客栈,沿途和洪凌交谈了一番。

    洪凌,泉州人,参加了永乐十年的科举,没中第。

    回来之后开了个私塾。

    准备一边谋生一边备考,然而大明迫于人才压力,泉州府的官吏被调走不少,六房空缺极多,洪凌被举荐担任户房经承。

    这一干就是九年,没爬上去,原因很多。

    主要原因还是不够长袖善舞。

    和都察院左都御史顾佐差不多,但又比这个叫顾独坐的都察院左都御史更善于变通一点,洪凌之所以爬不上去,更多的原因是因为他自己。

    他怕官职上去了,会被调离泉州府,而他是不愿意离开泉州府的。

    他上有高堂。

    简而言之,就是他父亲已经上了年纪,如果洪凌到外地任职,就没人照顾,而洪凌父亲不愿意出远门,是已经到了年纪,怕万一死在异地他乡,进不了祖坟立冢。

    所以洪凌在泉州府这边,其实好评极高,自古忠贤难两全,洪凌选择了孝,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前途抛弃老父亲,这一点泉州府这边的人提及洪凌,无不翘起大拇指赞溢有加。

    暗想着洪凌父亲驾鹤仙去后,洪凌也要高升了,事实上也是如此,江采仁和泉州府的钱知府两人,都有默契,一旦洪凌父亲驾鹤仙去,两人就会举荐洪凌去担任一县知县。

    这个问题不大。

    毕竟哪怕是经过了十多年科举扩张,大明现在的人才压力依然很大——科举考中的进士,都是担任要职,知县这些小官职,空缺依然大。

    像江采仁就权兼了一个知县。

    哪曾想洪凌家的老爷子这一两年越活越精神。

    洪凌也看开了。

    黄昏和洪凌交谈之后,知悉各种原委后,感喟不已,道:“其实在泉州府下辖的州县出仕,应该不会影响。”

    洪凌苦笑,“就怕万一,我爹他老人家深恐在外面发生意外,运回老家后进不了租屋,去年我叔爷就是如此,季父洪继来为此还被我们泉州人骂了个狗血淋头,说他不孝。”

    黄昏微微点头,能理解。

    老人就怕死在外面,因为尸首运回老家后,在下葬的前几天,需要放在祖屋或者宗族的祠堂中,但你要是死在外面,不好意思,祖屋和宗室的祠堂都不会允许你进去的。

    黄昏也不好说什么。

    又忽然有些意外,“你刚才说什么,季父洪继来,是军器院军器令洪继来?”

    洪凌笑道:“是的。”

    黄昏:“……”

    这也太巧了,不动声色的问道:“军器院如今在国家朝堂之中,地位极高,军器令虽然只有四五品,但论实权和在朝堂的话语权,其实不输二三品大员多少,洪继来就没帮你在泉州府这边谋个好一点的差事?”

    当个泉州府推官应该不难。

    洪继来笑道:“去年季父倒是主动说起个这事,说如果我愿意,他愿意抛开老脸,去找钱知府,甚至去找上面的承宣布政使司使,一定给我办妥,被我回拒了,不想因为此事耽误季父的仕途。”

    黄昏深以为然。

    也不去纠结这个问题,洪继来这人属于技术人员,也是不善于交际的人,让他去给洪凌走动关系某个官职,很难不被人知晓。

    洪凌的担忧是很有必要的。

    遂扯开话题,问道:“泉州府有多少户人,分布如何,从事海外贸易的有多少人,海外贸易一年能给泉州府这边带来多少收益,海外贸易主要牵扯到什么行业?”

    这都是户部要管理的事情。

    洪凌一听黄昏这些问题,精神就振奋起来了——本来被江采仁叫来办不属于差事的事情,洪凌其实有些不开心的,哪怕他要服务的对象是镇西公,洪凌还是觉得不乐意。

    现在倒是很乐意了。

    毕竟黄昏关系的是地方政务。

    洪凌一下子就打开了话匣子,整个泉州府各地的民事,基本上就没有他不知道的,如数家珍,甚至连各个数据都能脱口而出,听得黄昏一阵头晕眼花。

    数字实在太多了,也不知道洪凌怎么记下来的。

    旋即又乐。

    这人……是个管理民政的人才!

    人才?

    老子的北美大陆建国需要大量的人才,看来要想办法挖一下朱老板的员工了,至于洪凌的问题根本不是问题,出海还要一段时间,他家老爷子已经七十几岁的高龄了。

    倒不是诅咒老人家。

    是这位老人家确实年龄极高——总不会是下一个百岁老人张定边罢。

    而且洪凌之前言辞中颇有担忧。

    说他老父亲近来多有晕眩之症。

    这是身体要到极限的迹象——也就是说,他家老爷子再有个三五年,大概就要寿终正寝,到时候忽悠洪凌去北美大陆管理民政,美滋滋。

 第1485章 发现北美大陆

    不过洪凌的能力还略显薄弱了一些,如果没有他老父亲的桎梏,把他弄到于谦和刘宁然身边去学习一番,倒是个好事。

    咦……

    黄昏忽然想起,大明双璧的于谦,就不奢望能忽悠他去北美大陆了,估摸着朱棣也不会放,但是刘宁然是有机会的。

    刘宁然的母亲是方娇,前明教圣女。

    刘宁然也可以算是明教出身。

    如果刘宁然愿意走,估摸着朱棣斟酌之后也愿意放,可以让刘宁然去北美大陆当个内阁首辅什么的,可以考虑这一步。

    又和洪凌说了些事,将泉州这边的风俗人情了解了个一知半解,洪凌一看这也不是办法,索性道:“镇西公,时候也不早了,我得回一趟府衙,把公事处理了回家去照顾家父,你看这样行不行,我今晚熬夜给你写一份‘泉州录’,详细述说泉州府的风俗人情和人口分布情况,到时候你可以让贵府家眷熟读,也方便迅速融入本地。”

    洪凌不笨。

    实际上泉州府这一堆的官员都不笨,几乎全部看了出来,黄昏的家眷这一次来到泉州后,估摸着是不会回应天了。

    大概要在泉州这边呆两三年。

    所以黄府家眷需要知道泉州这边的各种风俗人情,方便迅速融入。

    而黄昏出海,估摸着也要在泉州这边招募大量人员,所以需要人口分布情况——黄昏出海的事情,朝野之间已然有风言风语。

    洪凌这么说,其实也有试探成分。

    如果黄昏说不需要人口分布情况,说明出海的事情是子虚乌有,如果黄昏没拒绝,那此事十有八九。

    黄昏嗯了声,“那就有劳洪户书。”

    和洪凌分开,黄昏回到客栈,如此这般一说,黄府众多家眷以及雇佣的力士立即行动起来,迅速将行李搬入鲤城泮宫附近的宅院,然后众多女眷纷纷行动起来,自己动手打扫各人的庭院——应天黄府的小厮和丫鬟只过来了一小部分,而且要过几日才会抵达,所以需要招募一部分。

    黄昏和家人就这么暂时在泉州府安置下来。

    在泉州这段日子,黄昏基本上不干“正事”,反正在泉州府官员眼中,咱们的镇西公日子真心潇洒,每天都换着花样带着家眷到处游玩。

    西域妖姬加上阿如温查斯再加上魏姿虚这种身手不错的女子,每天就泉州府到处溜达,倒也不是胡乱溜达,基本上都是找出海了的人,或者找从外面来大明的外国人。

    聊的不外乎就是海外的风土人情。

    同时也在找海外的地图。

    根据鸿运商行的张耀扬推测,估计镇西公是要补充地球仪,并且将地球仪上的全球地图细化一下——地球仪虽然推广了,但百姓间相信的人其实不多。

    反倒是读书人和当官的人愿意相信。

    日子就这么咸淡着过去,随着黄昏和江采仁、张耀扬的一次饭局之后,鸿运商行和时代集团结成战略合作伙伴。

    此事比较隐秘。

    虽然饭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