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游戏动漫电子书 > 游戏三国之英雄传说 >

第827章

游戏三国之英雄传说-第827章

小说: 游戏三国之英雄传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忠一笑:“也对,以后维系长江上的补给可就靠文向了!”
    “不敢,文向一定竭尽所能!”
    送走了徐盛,黄忠看了看长沙城,肃然回头对副将道:“部队进城,张贴告示,安抚百姓,召集当地乡老到官衙开会!”
    “诺!”(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请到m。。阅读。
    jīng彩推荐:

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朱顾带头世族支持
    最近一段时间,秣陵城内的大户人家的社交活动相当的积极,这点连玩家们都注意到了,甚至有人乐此不疲的曝光某某家何时举行聚会,有某某名人出没等等。
    事实上,聚会最频繁的就是朱顾两家,隔三差五的不是朱家举行什么赏梅会,就是顾家弄一个文人雅集,当然在这其中其实没有差别的是,请的都是秣陵城内外的江东大族子弟,至于去干什么了,你问谁,回答的都一样,聊天!
    没错,就是聊天!不过,聊天一点都不重要,聊什么才是重点!
    朱顾两家是这次江东大变局的大赢家,这点无须讳言,也是江东各家所公认的,已经决定跟着孙策一条路走到底的家族就不说了,他们现在正在将土地转手,对于转手的对象,自然是官府了,这个时候,敢于大胆接手土地的人几乎没有。
    当然,异人比较胆子大,不过有这种实力的异人莫不是跟天下会和幽州方面有这千丝万缕关系的人,这个时候拆方志文台的风险还是太大了点,因此,最后那些已经决定要离开江东的家族,土地差不多都到了官府的手里,其中的代表就是孙家和吴家,这两个家族在江东三郡中的土地面积是相当巨大的。
    接着就是朱顾两家了,官府的指导政策一出来,这两家就带头将多出了人头份额的土地都作价卖给了官府,换取的资金直接的组建了一个大型的粮食商行。还有扩大海贸船队,以及建立粮食、工具、道具工坊等等。
    这是一个相当巨大的转变,特别是粮食商行这种组织。这已经不是原来的粮商了,这种商行最早是李雪音组建的,从与农户协议合作耕种,到粮食的加工存储,再到出售转运的一条龙粮食产业集团。
    这种集团有效的避开了兼并土地的问题,实现了规模化的耕作,避免了小农户生产成本高。生产目的性盲目,抵抗风险能力差等等问题,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共赢的局面。这里面唯一可能被诟病的,就是合同的执行力度。
    朱顾两家在深入考察了如今在幽州盛行的这种粮食商行的模式之后,立马就从原本的迟疑转向了支持,并十分积极的向着自己的族人和原本的雇农灌输这种合作模式的好处。其实好处真的很明显。
    因为幽州的粮食产量高达三石到四石。原因在于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和生产效率远比传统做法要高,而生产成本却大大的降低,这么大的好处,朱顾两家的精英们要是看不到才是傻子呢!
    朱家的侧院,这里的酒宴刚刚结束,大家还沉浸在刚才的歌舞和诗赋的回味之中。
    侍女们正在来回穿梭着,将残肴冷酒扯下,换上了香气怡人的清茶。
    “各位。请大家安静一下。”顾雍拍了拍手,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
    众人扭头看去。在席面的主位上,案台已经撤去,现在那里摆放了一个挂架,上面挂了一副巨大的图面,有眼神不好的人赶紧的向前凑去,生怕看不见,要知道,顾雍说的可能是关系到家族未来兴衰的事情。
    刚才的闲情逸致,现在大家都暂时扔到了一边,谁都不是喝风把屁的,这些世族的年轻一代,都知道生存的严峻。
    “上次,我们细说了产业化农业的优势,不过事后有不少的人来问在下,我想光是说可能说不清楚,甚至还会有人说我胡说,于是我从密云祥云商行那里借了这个都东西一用,这可是密云商行培训掌柜用的秘籍啊,呵呵。。。。。。”
    顾雍的一番话将大家的胃口都吊了起来,如今不知道祥云商行的人绝对是大门不出的呆子,而祥云商行更是以经营手法著称于世,他们的秘籍那肯定是了不得东西,今日能一见,绝对是幸运。
    顾雍洋洋得意的扫了大家一眼,示意两个作为助手的侍女将第一张布帛掀开,他自己让到一侧,手里拿着一根木棍,指着图面道:“大家请看,这左右两部分是一个基础对照,左边的这个,是在冀州北部,也就是与涿郡相邻的河间取得的实际数据,这是一个当地的宗族,他们拥有的田亩数、耕作人数、使用的牲畜、工具,投入的种子、物料和水利设施维护的成本,当然,这个宗族本身不经商,所以他们的粮食是卖给粮商的,这个后面有说明,大家先看这些数据。右边的是祥云商行在涿郡南部签订了合作协议的一个面积相似的农庄,请看数据的对比,记住这个是实际数据,并无任何虚假,各位不信可以自己去实地考察。其实我相信大家一看心里就有数了,因为这左边的部分,与我们这里相差不大。”
    顾雍一项项的逐渐讲解,在座的人里面有的是参与家族管理的,有的则完全没有经验,但是也能很快的明白这些项目的来源和目的,并且一下就明白了耕作是如何进行和经营的,这个条目的作用相当的强大。
    等大家都仔细的对比之后,顾雍示意助手再翻了一页,这一页,使用条状图将刚才的数据直观的现实了出来。
    “大家看,这就是刚才两快数据的对比,红色的是旧有生产模式,蓝色的是新的生产模式,这下一眼就能看出,不论是哪一项,都是蓝色的要少得多。”
    顾雍说完,再一挥手,图面翻到了第三面:“各位,刚才的数据是成本,这里就是收益了,首先看产出,相同的土地面积,更少的人手,更少的投入,结果呢,粮食产出提高了将近三成,然后看纯收入,右边的还有经营环节,减去了经营环节的所有支出之后,大家请看,实际数字的对比相差巨大!为了更明显,他们还引入了当年投入产出比这个概念,就是你年初投入了多少钱,最后赚了多少钱的比例。诸位请看,旧有的模式是十比二不到,新的模式是十比三。诸位,事实就在眼前,自己耕种和协议耕种孰优孰劣一目了然吧!”
    顾雍走到一侧,接过一杯茶慢慢的喝着,任由下面的诸人讨论和思索着。
    “顾大人,能否让我等摘抄一下这个秘籍?”
    “呵呵,这不是什么秘籍,而是密云西林学宫里面商业学院的教科书,人人都能看,我已经准备了,等下人人都能拿一册走!”
    “太好了!”
    “什么?教科书,西林学宫还教人如何做生意?可真稀奇啊!”
    顾雍放下茶杯,重新回到挂架边上,示意助手再翻一页。
    “各位,刚才我说了作为出资人的我们的收益,但是想必大家都明白,这些成果都需要建立在农人劳作的基础上,因此,我们也必须考虑我们合作的对象是不是也能得到更多的好处,否则,他们何必要改变原有的生活生产方式呢?”
    “对!正是如此!”
    “有道理!”
    “各位请看,这也是实际数据,这是一个平均值,也就是按照人口算的平均收入,旧有的模式和新模式相差两成左右,不过这数据不完整,为什么呢?因为参与生产的人数不同,大家结合刚才的数据,事实上,新模式下还有将近一半的女性人口空闲了下来,这一部分劳动力也是可以创造价值的,比如饲养家禽,比如从事手工业等等,算上这个,实际数据是新模式下农人的收入提高了近一倍!”
    “这么厉害!”
    “还有孩子呢!”
    “对,你说得对,还有孩子,不过根据新法令,孩子都是要上学馆的,所以不能算作劳动力。”
    “强制么?”
    “十四岁以下强制入读,学馆免费。”
    大家又是一番扰攘,有人还讨论着是不是能多从农人身上分一点,不过随即被大家鄙视,这简直是自寻死路啊!如果这样的话,谁还跟你签协议!
    顾雍看了看大家热烈的情绪,笑着再添了一把火:“各位,刚才我们的数据是正常年景,现在我们看看非正常的年景,也就是有突发灾情的时候吧。。。。。。”
    其实这个更好理解了,新式的粮食商行,能够很简单的跨地域经营,能够大范围的调动资源,因此抗灾能力极强,加上商行往往会同时充分的吸收富余劳动力,因此还有别的产业来弥补损失,这么一算下来,智商正常的人都明白了,朱顾两家不是傻子,也不是为了抓权而冒险赌博,而是真正的掌握了一个更好的经营模式。
    送走了兴高采烈的客人们,顾雍脸上的笑容收敛了起来,果然如主公所说,这些精明的大家族其实不难说服,最难的就是那些自耕农和富农,因为他们进行转变的利益相对要小得多,而这一部分人口的比例可不小。
    对于这些人,真的只能从两头下手,慢慢的温水煮青蛙了,到时候他们请不到雇农了,自然就会被迫加入改革的行列了,如果逼迫太急,倒是容易出问题。(未完待续。。)

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流言四起宗族之乱
    秣陵城周边的大户世族相对的要容易处理,但是远离秣陵的地方就不好说了,这世间的许多事情,其实都是由于误会和沟通不畅而掀起的波澜。
    方志文就算本事再大,朱治和顾雍就算再努力,也不可能一下将整个江东地界都控制住,这是需要时间和过程的,还有个问题,在北边,方志文由于具有极高的声望,而且北边的人口很大的一部分本身就是游牧民族,或者在极端环境之下并入幽州的,因此民众的迁移非常容易,从而让方志文实现了人口的集中管理。
    但是,这个做法在江东是行不通的,如果方志文强行让大家放弃自己的土地,然后集中到一些大城市中去,不但会遭到土地所有者的强烈反弹,也会遭致普通百姓的反对,这老百姓生活就是求个安稳,没有人喜欢折腾。
    更何况,现在江东也不是四境安稳的局面,一旦方志文收缩,山越或者异人就会渗透进来,这些都是方志文需要考虑的,所以综合考虑之下,方志文放弃了将人口强制进行集中的策略,而是保持了原来的方式。
    这么一来,方志文对地方的控制力度必然会下降,地方的宗族势力得以保存了强大的控制力,其实从仅仅从方志文军队的布防情况就能看出很多的问题。
    黄忠驻军长沙,徐盛在岳阳,甄翔则驻军九江,朱治和方志文在秣陵,折驻守宛陵。也就是说,只有这五个城市周边,才被方志文严密的控制着。其他的城市则还是沿用了原有的官僚体系。换而言之,也就是还是在当地宗族的控制之中,不但官吏如此,连守军也是如此,宗族体系把持了地方的军政力量,方志文想要夺走这些人的权力,那就是形同仇寇了。当年孙坚就是栽在这个事情上面,孙策也是被宗族势力挟持,现在。这个难题轮到方志文了。
    故鄣是个古城,曾经是越国的首都,后来秦国设郡,到了汉。故障郡变成了丹阳郡。迁治宛陵,后来又由于长江航道的兴盛,将治所迁到了秣陵,而故鄣则一路从首都降格到郡治,再降到县治,不久前,因为孙策与天地会的矛盾,还将人口牵走了一部分。剩下的人口就更少了。
    等到孙策的部队撤离故鄣县,这里就只剩下三万多居民。和当地宗族自己的私兵三五千,成了一个边地小城一般,幸好,因为天地会大力的开发荒地,距离故鄣不到两百里的乌程已经有些规模了,也将周围的山越清剿干净,因此孙策的部队撤离之后,故鄣到也还安稳。
    名义上,故鄣的县令县尉都是朱治的属下,不过,朱治能不能管得住可就另说了,这里几乎就是沈、钱两个大族的天下,这两家世代联姻,关系密切,故鄣城里的土地房产,几乎八成都是这两家的,故鄣城里的人拐弯抹角的都与这两家有着亲戚关系,由此可知华夏故地宗族关系的力量有多么强大了。
    钱绍是当代钱家的一家之主,他年纪四十出头,年轻时略有才名,后来举孝廉,历任掾吏曹司,后来孙策主政时成为县令,在钱家的历史中,也算是一个高官了。
    钱绍的马车在城中的道路上走着,行人都认识这是谁的车马,纷纷避开在道旁,亲近的人还拱手行礼,钱绍偶尔会笑着点头回礼,路旁也有不少异人走动,这城里有些历史副本,虽然不是什么特别厉害的副本,不过也很有特色。
    城里的道路不是很好,马车在道路上走起来就有些颠簸,实在是因为城市太过古老了,要修补的地方很多,城池的收益也不算太好,花大力气整治道路显然有些肉痛,因此钱绍只能零零碎碎的小修小补。
    “老爷,侬回来了!”
    “嗯,客人都到了么?”
    “到了,到了,正在客厅等着老爷,大公子在陪着。”
    “嗯,沈大人也到了么?”
    “才进去。”
    钱绍一进客厅,在座的众人纷纷起来热情的行礼问候,钱绍很矜持的一一回礼,众人扰攘了一番,重新分宾主坐好,众人的目光不约而同的看向钱绍。
    “今日真是高朋满座啊,在座的有认识也有不认识的,有乡老也有周围郡县的大人,各位赏面前来,在下深感荣幸。”
    “大人客气了!”
    “大人有请,安敢不来,呵呵。”
    钱绍面有得色的一笑:“这次在下冒昧的请诸位乡老同僚前来,是有要事相商。”
    “大人但说无妨。”
    “洗耳恭听!”
    “如今时近晚春,可江东却是多事之秋,秣陵城中的消息让人担忧啊!朱治大人似乎有锐意改革之想,这恐怕也是来自与北边那位大人的压迫,所谓的江东人治理江东,终究是一句空话啊!”
    “就是啊!”
    “如此凌迫,莫非以为江东无人乎!”
    。。。。。。
    钱绍微微一笑,接着说道:“听闻秣陵的世族大户,都已经被强迫以低价买走了土地,失去了土地,族人还有何依靠,官府如此作为简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