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游戏动漫电子书 > 游戏三国之英雄传说 >

第911章

游戏三国之英雄传说-第911章

小说: 游戏三国之英雄传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看曹操的部署,陈县有荀攸、李典,梁国有夏侯渊军团,沛国、彭国有夏侯惇军团,都是战力强悍的主战军团,兵力充足战力强大,每一个都是让袁绍头疼的存在。
    袁绍的部署呢,颜良在泰山,高干在鲁郡,潘凤在山阳,张颌南下济阴南部,袁绍亲自坐镇陈留,表面上看实力与曹操的不相上下,防御南线问题不大。
    可是仔细一想,曹操的背后都是开发成熟的地方,交通便利人口密集,不论是物资补给还是人员补给都是非常方便的。反观袁绍,身后都是一片白地,西线算是比较好的,可以通过濮阳一线进行补给,算是勉强说得过去,但是中部和东线,都是满目疮痍的白地,数百里见不到人烟也是常有的事情,在这种地方进行补给,不但需要大批的部队护送,更是沿途就会被吃掉一大部分的补给粮草,还要防范大批的野怪,以及曹军阵营可能的渗透部队,真要打起来的时候,袁绍肯定吃亏。
    现在袁绍面临的问题相当的矛盾,想要恢复开发兖州,就需要南线防御安定,先要防御安定,就需要兖州的交通和人口得到一定的恢复。
    许攸等人冥思苦想之下,最后终于给出了一个先恢复三条线的建议,西线就是顿丘、濮阳、定陶、陈留一线,中部则是东阿、东平、任城、山阳,东线是奉高、鲁县、南武阳和邹县。
    “本初,这就是计划的全部,需要从河北迁移的人口将近两百万左右,初期至少要一百六十万,才能将这几条线维持起来,等到这几条要道正常了,在向周围扩张,以点带面,全面恢复兖州的生产。”
    这些城池有的还有些人口,有的已经完全是军事要塞,现在要做的就是从冀州转移人口南下,西线要好一些,能够将陈留和司隶弄来的人口集中到这几个城市中,基本上能完成西线的部署。
    另外两条通道,则需要从北边迁移人口南下了,趁着冬季农闲,这件事必须赶紧的做好,以便在明年开春时能够赶上春耕。
    这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不简单了,幸好有大批的异人可以帮忙,但是付出的代价,以及移民所需的粮草物资等等,袁绍掏得可就有些心疼了!
    袁绍皱了皱眉头道:“这。。。需要的钱粮物资,还有农具、耕牛、种子都匡算过了没有,我们需要付出多少?”
    许攸眼睛转了转,看向郭图,郭图会意的出列道:“主公,已经是匡算过了,折合了以西啊,大概要两万万七千万钱。”
    “什么?!”袁绍差点没从地上跳起来,将近三万万钱,自己打下兖州这一仗也没有花这么多,现在建立几条城市带,对兖州的防御形成支撑,竟然需要花费这么多?建设比战争要更花钱么?
    郭图笑了笑道:“主公,这个我们反复核算过,不过差太多,不过。。。”
    “不过什么?”袁绍的脸色沉了下来,这七千万里面,流进这些人腰包的恐怕一半还要多吧,袁绍心里暗恨,但是对此却也无能为力,世族的力量袁绍现在也是让着三分才行。
    “不过主公不必担忧,或者有更好的办法,主公一个钱也不必花。”
    袁绍眼睛顿时一亮,不过他还是尽量不急不缓的问道:“哦?什么办法竟然可以省下这么大的一笔钱。”
    “很简单啊,用土地换就是了!”
    “用土地换?!”袁绍眉头微微一皱,这就是说,他们看上了兖州的土地么?兖州的土地可大得很啊!
    “这个可是怎么个换法呢?”
    郭图扫视了大家一眼,笑着道:“这个简单,只要谁开发土地就归谁不就行了!”
    袁绍心下暗叹,这到也是个办法啊,只是这郭图的胃口是不是太大了一些了,不,这不是郭图的胃口,而是整个冀州世族的胃口,不过,袁绍也不会任由他们肆无忌惮的吃得如此难看的。
    “这,岂不是将来真个兖州的土地都没了?”
    “这。。。不大可能吧,现在只是开发沿线城市而已,将来官府缓过气来,剩余的土地开发还多着呢!而且,这些土地也不是不交税的,主公,这可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啊!”
    “呵呵,是好事,不过税赋。。。诸位的税赋是如何缴交的呢?”
    “主公,我们可是都按时按量的缴交完税的!”
    “是啊,主公,这事都是有据可查的!”
    袁绍的一句话顿时激起了千层浪,袁绍顿时有些后悔,自己没事说这个干什么啊。
    “好,好,此事我已经知之,不过谁开发属谁是绝对不行的,除非这里面有个比例!”
    “比例?主公是说,开发者需要向官府交出一定比例的开发田地?”
    “对!我看,就三成吧!”
    “主公,官府一钱不出,就拿走三成,这不是与民争利么!再说了,官府还要收税,如果这样的话,肯定会严重的打击百姓南下的积极性,这不是得不偿失么!”
    “是啊,主公三思啊!”
    “主公,圣人说与民生息。。。。。”
    “够了,这就是最后的决定,三成,剩下的都算是开发者的,照此执行!”
    袁绍生气了,许攸笑眯眯的看着不出声,其实这些家伙也未必真的要全拿,分个三成也照样得利丰厚,土地可是会持续产出的啊!袁绍也不过是想要分一杯羹罢了,也没有真的与世族翻脸的意思,所以,这两边不过是讨价还价罢了!
    许攸不担心这个,他更关心的是曹操到底正在做什么。(未完待续。。)

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太行冬猎西望太原
    热热闹闹的光熹十一年终于快要过去了,这一年里,中原风起云涌,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纷呈的好戏,当这一切的纷纷扰扰终于在冬雪下落下帷幕的时候,都不免让参与者和围观者感慨莫名,但是所有的人都不得不承认,这是十分精彩的一年。
    冬雪一下,方志文又开始了今年的冬猎行动,这次又是全家出动,连再次有了身孕的甄姜也没落下,虽然她身子已经显怀了,不过坐着马车还是很舒适的,她实在不愿意错过与夫君一起的时间,她知道,过了冬天,夫君说不定又呆不住要出去了。
    这次冬猎的目的地是太行,明面上应该是常山郡,也算是方志文对常山郡的巡视之旅,跟随方志文的不但有近卫军将士,还有那一群正在逐渐成长起来的童子军,以及林闻之的高级知识分子军团。
    在常山郡,方志文只设立了两个官方的城池,一个是北边山口的南行唐,一个是南边的真定,还有一个军事要塞井陉关也归驻守真定的于禁管辖,而常山郡太守梁习则驻跸南行唐。
    方志文的冬猎队伍由北边的代县南下,阎志一路护送到了南行唐才返回代郡,方志文巡视了南行唐,对梁习的工作赞赏有加。
    梁习果然是个人才,最重要的是梁习的责任心很重,所以每一件事他都做得很认真,很难找到疏漏的地方,看来历史上曹操夸梁习政务次次第一。难有出其右者还是有道理的。
    说实话,目前的常山郡政事并不是很繁忙,问题在于人口太少。城池外围,特别是道路沿线的治安环境比较差,还有就是不断的有外来的人口,比如从瀛洲、从北边草原、从南边山地送来的人口,而这些人口素质低,种族习惯又各不相同,由此而产生了各种矛盾。南行唐就像是一个大大的集中营,这里面的问题肯定是少不了的。
    也亏得是梁习坐镇,能文能武。做事又极其负责,才将这如同乱麻一样的南行唐治理得井井有条,更将这些纷乱的关系处理得很好。
    实地看过了梁习的能力,方志文算是放心了。接下来。向常山郡的移民速度看来是可以稍微加快一些,常山郡在应该将薄吾、灵寿、石邑几个城池都建立起来,才能形成完整的城市链条,否则,从代郡广昌一路南下到太行南端距离太远,李元志的后勤就会成为大问题,就连于禁部队的后勤也会有问题。
    随后方志文一行南下真定,然后在于禁的陪同下前往井陉关。这里可是个名气十分大的地方,战国时期。这里也曾经爆发多次大战,汉初,韩信更是在这里完成了攻灭赵国的关键一战。
    方志文当然不是来这里缅古怀夕的,井陉关如今可是重要的军事要塞,是通向并州乐平国的要道,是南下南太行地区的关隘。
    如果仅仅是来观光的话,井陉关确实没啥好看的,这里就是个大型的兵营,有数的几个店铺也主要是为了异人提供服务的,这里不是城池,不能注籍,也不对外开放营业性的设施,除了一个副本广场之外,也没什么热闹的地方。
    不过那群老头和孩子们还是很兴奋,不停的从这个山头的哨所爬向另一个山头的哨所,乐此不疲的样子让方志文和几位夫人都叹息不已。
    不过爬不动的人也还是有的,比如蔡邕。
    “蔡先生,怎么不去登高啊?”
    蔡邕的眼睛似乎始终追着自己那宝贝女儿,看到宝贝女儿活力十足的样子,蔡邕就笑眯了眼睛,不过蔡琰年岁渐长,蔡邕有开始担心起她的婚事来,这事方志文还是听林闻之无聊的时候聊起,说这事的时候,林闻之嘲笑蔡邕,说自己的孙女快三十了他都不着急,蔡文姬才十四,蔡邕就坐立不安了。
    “老不以筋骨为能事,爬不动了!”
    方志文相当无语,甄姜和太史昭蓉使劲的忍住笑意,糜贞却忍不住嘻嘻的笑出声来,小宁赶紧轻轻的拽着糜贞的衣袖,提醒她有些失礼了,糜贞赶紧扭过脸,捂着嘴抖着肩膀,样子很是可爱。
    方志文呵呵一笑,指了指那一群老头老太道:“这话该跟他们去说。”
    蔡邕也笑了起来:“他们不怕风雪,老夫可是很怕的,其实爬上去也看不到什么吧?”
    蔡邕说着极目向西边看去,只见峰峦如涛风雪如海,苍苍茫茫哪里有个尽头呢!
    方志文点点头:“是看不到什么,估计也就能看到一片大山,西望是太原啊!”
    蔡邕看了一眼方志文,揣摩着方志文是不是又开始打太原的主意了,不过随即他自己也失笑了,方志文是不是在打太原的主意跟蔡邕没啥关系,蔡邕就是个普普通通的文人,年轻的时候或许还忧国忧民,年纪大了之后,他自己也知道,自己根本就没有忧国忧民的能力,还是老老实实的做学问比较好,因此对于政治,他是敬而远之,甚至连出仕都不愿意,还是在甄姜的劝说下,勉强在教育司担任一个闲职,算是为幽州的教育开发度增加了一点贡献。
    “太原是个好地方。”蔡邕笑着接了一句。
    方志文有些好奇的看向蔡邕:“蔡先生为何说太原是个好地方?”
    “太原四面皆山,中有平原大泽,土地肥沃山川险峻,太原不是个好地方么?”
    “呵呵,说得也是,太原是个好地方啊!东有太行为界,西有吕梁阻隔,南有群山为屏障,北有长城可以倚重,是个关起门种地的好地方。”
    “莫非大人准备取之?”
    蔡邕的问题让方志文一愣,同时身边的于禁也眼睛一亮,于禁自投方志文以来,虽然深受重用,但是却没有捞着建功立业的机会,眼看着俞涉、文聘都在瀛洲大放异彩,于禁也不由得很是眼热,如果主公有意攻下太原,自己可就能派上用场了。
    “呃?!蔡先生合适也开始关注这个了?”
    “哪有关注,就是随口一问罢了,我观大人巧夺常山控制太行,莫不是想要拿下太原这处宝地么?”
    “哦?志文又看上太原了么?照我说啊‘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随便找个借口,将太原拿下就是,哪里需要顾忌那么多。”
    方志文的身后响起了林闻之那老无赖的声音,蔡邕听到这句名诗,眼神却是一亮,脱口赞道:“好诗句,不过怎么是七字呢?不如五言铿锵,倒是颇为婉转!”
    “呵呵,这可不是我写的,我也不研究诗词。说正事,志文想要图谋并州了么?为何不先拿下冀州呢?”
    方志文哭笑不得:“我什么时候说了要拿下并州了,更没有说要拿下冀州,林老你这纯粹是想像。”
    林闻之挤开方志文身边的于禁,站到方志文身边向关塞西面的狭窄道路看去,嘿嘿的笑着说道:“不打并州冀州的主意,要太行山来做什么,你那参谋部里的一群聪明人难道都是没事干了闲得发慌么?”
    于禁苦笑着向后退了退,想起甄翔对林闻之的评价,不由得深以为然,这家伙就是个倚老卖老的老不修。
    方志文很细心的给了于禁一个安慰的笑容,然后才看着林闻之答道:“拿下太行不一定是为了进攻,也是为了防御,甚至是为了阻止公孙瓒与袁绍发生冲突。”
    “阻止公孙瓒跟袁绍发生冲突,是为了让袁绍放心的去跟曹操死磕么?这个如意算盘未必就能打得响啊!”
    “哦?林老莫非也有高见?”方志文撇了撇嘴,林闻之的战略水平,也就是纸上谈兵的水平罢了,跟参谋部里的聪明人相比相差甚远,可能还不如田稚。
    “高见没有,浅见有些,不过先不忙着说中原的事情,你入主太行,固然可以说是避免了公孙瓒东向的可能,甚至公孙瓒向西攻陷河东也是你在背后撺掇的吧?你的目的是让公孙瓒与司马防去死磕?这公孙瓒明显不是司马防的对手吧?司马防潜心发展多年,可谓是兵精粮足,正有东出中原的打算,你鼓动公孙瓒西进,不正好送到了司马防的刀口上去了么?现在中原抵定,公孙瓒西边有司马防,东边有铁军,恐怕正是进入了危亡之际了,取太原,正其时也!”
    方志文不屑的笑了笑:“公孙瓒真的那么差?铁军刚刚分裂,还有能力跟公孙瓒硬碰?司马防真的需要河东郡么?您老真的明白这些么?”
    “呃。。。啥意思?你是说公孙瓒不会输给司马防?”
    “不是,我是说,司马防根本就无意河东郡,因为那里太贫瘠了,拿下河东郡,北边是北地,东边是西河和河内,不是三面受敌么,河东郡能安稳?不能安稳又怎么能够安心发展,不能发展要来何用?”
    “这。。。那司马防派李傕和司马懿占据河津,又命张济屯兵焦县准备北渡黄河,这不都是想要图谋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