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游戏动漫电子书 > 法师乔安 >

第1212章

法师乔安-第1212章

小说: 法师乔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支浩浩荡荡的大军由北向南,一路扫荡亚尔夫海姆东海岸的殖民村镇,势如破竹,所向披靡!

    事实上,由于实力差距太过悬殊,绝大多数村镇根本没有抵抗斐真侵略者的勇气,大军刚刚迫近就开城投降,至于当地的死硬派革命者,更是早早的拖家带口,逃往南方避难去了。

    这些流亡者,最初的目的地是亚尔夫海姆殖民地首府莱顿城,然而进城一瞧,街头巷尾是一片混乱,根本就没有做好守城的准备!

    莱顿城本地人正拖家带口的准备逃难呢,看到涌入城中的北方同胞,哭笑不得之余也有出于好心提醒他们的。

    “朋友,不要停下来啊!”

    “莱顿城肯定守不住,继续向南跑吧!”

    “老哥!这么大一个城市,堂堂地南方首府,你咋就一口咬定守不住呢?”

    “嗐!朋友,莱顿城再大能大得过米德加德城吗?米德加德城都守不住,莱顿城拿头来守啊?!”

    “外地朋友,听老哥我说句公道话,咱们莱顿城,也包括北方的王子港、自由港和米德加德城,倒霉就倒霉在濒临海湾这一条!”

    “咱们莱顿港没有一支拿得出手的海军,面对强大的斐真皇家舰队,只有举白旗投降的份,现在不跑,等到斐真海陆大军联合围城的那一天,炮弹砸在家门口,再想跑可就来不及啦!”

    “老哥啊,听了您这番话,兄弟我心里拔凉拔凉的!俺们好不容易才从王子港逃亡到了莱顿城,如今眼瞅着莱顿城也守不住了,您说还能往哪儿逃?”

    “朋友,老哥我跟你说两句实在话,如果你不是坚定的独立派,也没有跟保王党人结仇,索性别跑啦!就在城里住下,抓紧时间绣一面斐真国旗,等斐真人的大炮轰开城门,你把国旗挂在窗口,喜迎王师进城就完事儿了!”

    “老哥啊,投降这条路要是走的通,俺们当初就不会离家舍业的逃出王子港啦!”

    “实话对您说,俺家有四个兄弟参加了大陆军,俺还亲手揍了城里的保王党老爷一顿,抢了人家的银烛台和两头牛,现在好担心保王党抓我算旧账,您说这可咋办?”

    “哎呦!那可就真不好办了!”

    “老哥,俺您你点上一斗烟,您再帮帮忙,给兄弟我指一条活路啊!”

    “好吧好吧,我就给你指条明路!朋友,继续往南跑吧,去德林镇碰碰运气。”

    “德林镇?到那里就能安顿下来吗?”

    “德林镇是咱们亚尔夫海姆南方人口最多的一个内陆镇子,迟早会成为大陆军在南方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据点,如果德林镇也被斐真人打下来,独立革命也就离失败不远了,咱们都死心塌地做乔治三世陛下的顺民吧!”

    “啊?老哥,您说德林镇是咱们亚尔夫海姆人最后的希望,这个镇子挡的住斐真大军吗?”

    “德林镇地处丛林腹地,背山傍水,斐真最强的海军舰队开不进去,只能靠陆军硬推,考虑到当地复杂的地形环境,真打起来,大陆军未必会输啊!”

    “有道理!有道理!谢谢您了老哥,俺们这就去德林镇碰碰运气!”

 第119章 大难临头

    新大陆东海岸,人口众多的繁华城市几乎都有深水良港。

    和平时期,港口城市依托便利的海上交通,具有发展跨洋贸易的巨大优势,吃尽了贸易红利;然而当战争到来,沿岸港口城市的安全隐患也随之暴露出来。

    像莱顿城这样的港口城市,最大的威胁不是来自陆地,而是来自海上。

    殖民地时代,莱顿城的贸易航线主要靠宗主国的海军舰队来保护。

    自从神圣亚珊帝国卖掉新大陆的殖民地,莱顿港被“亲妈”卖给了斐真王国这个“后妈”,而后又卷入独立革命,处境也变得越来越艰难了。

    大陆军至今还没有建立起一支上得了台面的舰队,无法为东海岸的各个港口城市提供保护,而港口修建的岸防炮台,对付海盗还凑合,却远不足以对抗“日不落帝国”所向无敌的皇家海军,在斐真陆军与海军舰炮的双重胁迫下,米德加德城、自由港和王子港相继陷落。

    莱顿城所处的地理位置几乎与上述三个港城完全相同,当前面临的威胁也与前者陷落之前如出一辙,那么莱顿城的军民和领导层是否已经充分吸取米德加德城、莱顿港和王子港的经验教训,制定出一套御敌自保的方案?

    答案令人遗憾:并没有。

    事实上,莱顿城当前的防御措施,甚至还远不如米德加德城、自由港和王子港来的完善,组织更是一团混乱,只能用“不堪入目”来形容!

    在斐真兵团大举南下,王子港已然陷落的情况下,莱顿港军政两界的首脑们还没有警醒起来,没有积极备战,责任应该由谁来背?

    首先,亚尔夫海姆军方不背这口锅。

    早在4月间,莱顿港的卫戍部队就北上支援王子港去了,结果一去不回,连同盖茨的兵团一并葬送在王子港。

    现如今莱顿城里的正规军总共也凑不齐两千人,拿什么抵抗二十倍于己方兵力的斐真入侵者?这还不算双方单兵素质上的差距,能不绝望吗?

    除了正规军,莱顿港周边的乡镇还有半军事化的民兵武装,如果有人能够站出来登高一呼,号召各地民兵进城支援,配发步枪并且加以训练,其实还可以组织起一支规模堪与敌军匹敌的部队。

    可惜,这种理想化的英雄人物,并未响应民众的期待而降临。

    现实恰恰相反,在这乱世舞台上粉墨登场的角色,多是一些令人齿冷的跳梁小丑!

    亚尔夫海姆殖民地最具格局和魄力,同时也是最受民众爱戴的政治人物,非前任总督约翰诺福克爵士莫属。

    然而早在去年,诺福克爵士就卸任总督一职,转而投身于外交界,被大陆会议派驻前宗主国神圣亚珊帝国担任公使。

    现如今,莱顿港的战时事务由市政议会主席、独立宣言的起草人亚历山大杰斐逊主管。

    杰斐逊先生的名气很大,威望很高,可惜他这辈子连一天兵都没当过,根本不懂要如何整军备战。

    这位书生气十足的议会主席,在和平时期或许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却没能经受住战火的残酷考验,战时显得百无一用,既没魄力也没能力领导南方同胞保卫家园。

    自己搞不定,就应该去请搞得定的人出面挑大梁。

    杰斐逊先生也的确是这样做的,提拔了一位名叫亚当马福林的将军,取代卖国贼伊萨克胡克出任亚尔夫海姆国民卫队总司令一职,全权负责主持莱顿港防务。

    这位马福林将军出身于亚尔夫海姆名门望族,年过五旬,德高望重,从军履历丰富,行事手腕灵活,颇有权谋,按理说是当此大任的最佳人选。

    当初杰斐逊在议会上提名由他担任总司令的时候,反对者唯一能挑的出来的“毛病”,就是马福林将军“人缘”太好,朋友圈里不乏保王党人,据说与叛徒胡克的交情也相当深厚。

    然而议会大厅在坐的诸位,谁又不是以交游广阔、人脉畅通为荣,谁又没有几位政见不同的老友?

    据此指责亚当马福林将军不可靠,未免有“鸡蛋里挑骨头”之嫌。

    杰斐逊先生坚持推荐马福林将军出任南方战区总司令,赢得了多数大陆会议代表的支持。

    殊不知这次任命顺利通过以后,却给他惹来一个追悔莫及的大麻烦。

    马福林将军履任之初显得老当益壮,四处奔走,积极备战,还通过一位老朋友联络上了军火商人,自称可以用非常低的价格购入至少5000支步枪!

    其实莱顿港里不缺民兵,缺的是训练和武器。

    如果这笔交易能做成,己方武器紧缺的现状就能大大缓解,民兵的战斗力也能提升一个档次,可谓皆大欢喜!

    这样的好事,杰斐逊先生没有理由反对,大笔一挥,授权可敬的马福林将军负责购买军火,便宜行事。

    然而时隔不久,莱顿邮报社的三个调查记者,小喵、阿吱和班尼,就借助“自由之子协会”的情报网络,查出与马福林将军做交易的所谓“军火大亨”,其实是温斯洛普伯爵和叛徒胡克的代理人。

    这笔所谓的军火交易,其实就是让大陆会议出一大笔钱,把当初大陆军在王子港投降后上缴的5000支步枪再买回来!

    这则丑闻一经曝光,亚当马福林将军立刻被全城民众愤怒的唾沫淹没。

    将军阁下在议会听证会上替自己辩护,先说不知道交易对象的真实身份,直到面对无可辩驳的铁证,才改口承认知道卖家的身份,只因军情紧急,为了尽快搞到军火,不得不出此下策。

    马福林将军甚至还声称,只要买到的军火质量过硬,价格便宜,就算交易对象是敌人又怎么样呢?

    这笔生意做成的话,相当于占了斐真人的便宜,罗尔斯温斯洛普和以萨克胡克才是“资敌”的那一方,马福林将军觉得自己什么错都没有,反而大大有功,凭什么要被几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唯恐天下不乱的记者指责呢?

 第120章 购枪丑闻

    亚当马福林为自己做出的辩护还真就不能说全无道理。

    然而证据表明,马福林将军在这笔交易中吃了大笔回扣,也是事实。

    大敌当前,又有谁能心平气和的理性分析马福林将军这种做法究竟是利大还是弊大?

    面对汹汹民意,满城喊打喊杀的呼声,大陆会议不得不宣判亚当马福林将军涉嫌通敌与贪腐,解除他的军事职务。

    想当初,马福林将军可是杰斐逊先生力荐上位的,如今马福林案发,至少贪污的罪名洗不脱,人们不禁要怀疑,杰斐逊先生是否也从军购案中吃了回扣?

    虽然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杰斐逊先生涉嫌贪腐,但是“识人不明”的帽子扣在他头上,肯定是不冤的。

    受到马福林一案影响,亚历山大杰斐逊在莱顿港的声望大跌,自顾尚且不暇,一时间也找不出合适的人选接替马福林将军的位置,事情就这么耽搁下来,混乱局面如同滚雪球般越滚越大,千头万绪无从收拾。

    杰斐逊先生心力交瘁,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写信给他的老乡瓦萨将军。

    在这封信里,杰斐逊向乔治瓦萨求助,请他火速派遣一位出身于南方的得力将领,带领尽可能多的部队返回故乡,主持莱顿港防务,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

    瓦萨将军没有让自己的老乡失望,立刻派遣参军那一天就陪伴自己南征北战、同甘共苦的老伙计纳撒尼尔格林率部前往莱顿港主持大局,并且在骑兵上校奥黛丽罗森塔尔锡安的强烈自荐下,任命她担任格林将军的副将,一同南下驰援。

    这诚然是一个正确的决策,无奈出兵时已经是6月中旬,救兵来得太迟了。

    1627年7月初,格林将军和奥黛丽上校率领的两个大陆军骑兵旅还在南下的路上,温斯洛普伯爵的军队就已经兵临南方首府莱顿港。

    危急关头,“大陆会议”的代表们不负众望,再次仓皇逃窜,搭乘“赫林霍恩号”出海,据说跑到伽尔提岛“避暑度假”去了。

    “大陆会议”的绅士老爷们转进如风,给“棺材板”敲上了最后一颗钉。

    莱顿城里的驻防部队,本来就兵力不足,武器落后,缺乏有效的组织,如今大战将至,“民意代表”们先溜了,就连城里最大的官儿市政议会主席亚历山大杰斐逊先生也没有出面安抚民心,至今下落不明,八成是也拔腿开溜了,消息一经传出,对留守军民的士气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在这种局面下,莱顿城之战尚未开始就注定了结局。

    战斗于7月7日打响,城中驻军只是象征性的抵抗了半天就全面溃退。

    事后,温斯洛普伯爵在给诺斯首相的信中,以一种玩世不恭的口吻评价此役对手的表现:

    “莱顿城之战,叛军对我军的抵抗力度,略逊于胡桃对胡桃夹子的抵抗。”

    7月7日傍晚,斐真大军轻松攻陷莱顿城。

    与此同时,班尼斯特温斯洛普勋爵率领的一支骑兵团,并没有参与攻城作战,快马加鞭的奔向城外弗农山庄。

    班尼斯特此行肩负着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活捉大陆军总司令乔治瓦萨的妻子玛莎卡斯蒂斯瓦萨夫人。

    1627年7月7日午后,一个农夫跌跌撞撞闯进弗农山庄,浑身血迹,满面焦急地向庄园管家海姆达尔透露,斐真大军正向庄园赶来,催促大家快跑!

    海姆达尔立刻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玛莎和瑞贝卡姐妹俩,提醒女主人此地不宜久留,还是尽快南下避难为好。

    其实早在一周之前,卡斯蒂斯姐妹就从瓦萨将军寄来的那封家书中得知斐真大军南下进逼莱顿城的消息,已经提前把庄园中的大部分亲友和仆人打发到德林镇避难去了,只留下少数仆人陪同她们在家观望,期望时局接下来还能有所好转。

    姐妹俩内心不情愿背井离乡的逃难,无奈天不从人愿,事态恶化的速度超出了她们的预料,如今莱顿城已经被侵略者的大军包围,就连城外这座庄园也岌岌可危。

    玛莎夫人强作镇定,召集仆人和家丁护送承载财物和食品的大篷车队先行逃往德林镇,自己和妹妹瑞贝卡,还有管家海姆达尔留在最后探听消息,如果敌军真的赶来洗劫弗农山庄,三人再施法传送离开也来的及。

    瑞贝卡的想法比姐姐更多。

    都到这个节骨眼上了,她还放心不下城里的同学、好友和师长,盘算着进城一趟,去看看莱顿学院的情况。

    这个打算当然遭到玛莎夫人的强烈反对,无论瑞贝卡如何宣称自己有能力自保,她也绝不答应妹妹进城冒险,主动往那兵荒马乱的“火坑”里跳!

    瑞贝卡无法说服过度紧张的姐姐,忍不住叹了口气,喃喃自语:

    “如果乔安还在这里就好了,什么麻烦他都可以轻松摆平。”

    玛莎夫人听见妹妹的叹息,心头一动,走过来试探着问瑞贝卡:“听说乔安在远东一所大学当上了教授,还很受远东皇帝的器重,要不我这就给他发一封短讯术,就说你想他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