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李逵的逆袭之路 >

第144章

李逵的逆袭之路-第144章

小说: 李逵的逆袭之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记得当初乌台诗案,苏轼被看押在天牢之中。

    大宋监狱不提供伙食,需要亲人自己送进大牢里去。送饭,成了年纪还不大的苏迈的首要重任。

    当时苏轼和儿子商量好了,皇帝不杀他,送什么吃的都可以。

    一旦皇帝准备杀他了,就送条鱼进来。

    有一天,苏迈发现兜里的钱不够了,买不起肉,于是就贪便宜在市场上买了一条鱼,精心烹饪之后,给苏轼送去了。看到鱼的那一刻,苏轼哭了

    当天夜里,苏轼眼睛直勾勾的盯着牢房的房梁,踌躇了一夜。幸亏没上吊,要不然,他老人就此人生划上了个耻辱的句号。

    因为这件事,苏轼很长时间都没搭理自家的大儿子。甚至出狱之后,对大儿子苏迈也是不闻不问。

    很多年过去了,父子的心里或许还有当年那根刺在作祟。但是当苏迈决定不做官之后,苏轼才发现,自家人似乎除了做官,没有其他的谋生手段。种地倒是可以,但没有本钱买地。老家眉州也没有什么产业,只有几亩薄田,是大哥家的产业。当年分家的时候,已经做官的苏轼和苏辙都放弃了家产。

    老家回不去,又不敢拖家带口的带着老婆孩子来老爹跟前啃老,想来想去,只能去岳父家先混一段时间再说。

    耻辱啊!

    苏轼说什么也不能让大儿子做出如此有辱家门的事来,去信一通训斥之后,让他去常州置办几亩水田,先种地再说。

    常州在苏轼的心里有很重要的地位。不仅仅是他,在他小妾王朝云的心里也是如此。因为他和王朝云的第一个儿子,就死在了常州,也埋葬在了常州。这个地方是他的伤心地,同时也是他最后的一片净土,苏轼甚至已经有了决定,要在常州终老,陪伴自己的小儿子。同时也让自己的小妾王朝云安心。

    信是写了。

    苏迈也回信了。

    可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苏家第二代,没有一个能够做官做出头的领军人物。那么对于苏家来说,注定会没落。想到这些,苏轼就坐立不安。

    大儿子没指望了。

    二儿子缺乏灵性。

    只能指望老三了。

    想明白了这些的苏轼,决定立刻给老三准备学籍,就落在颍州最大的书院,首阳书院。

    然后过两年,就准备送老三去京城,参加考省试,争取一举拿下进士身份,延续苏家的底蕴。

    苏过去了书院,连带着帮李逵和李云也报名了,三人都成为首阳书院的学子。

    这就是李逵和李云突然间有了书院身份的原因,他们成了嵩山十大书院之一的首阳书院的弟子。

    看着连绵不绝的山峦,还有风过去之后,松柏沙沙之声,顿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大宋的书院基本上都建在山中,少有建在水边的。

    首阳书院属于因山出名,毕竟嵩山的书院是非常出名的,反倒是嵩山的寺庙还不如书院出名。

    入了山门之后,李逵在书院管事的带领下,去了山长的小院。将苏轼的信给了山长之后,静静的等着。

    山长看着李逵和李云,心中琢磨不定,最后还是熬不过苏轼的威名,只好放弃了将两个他眼中的读书种子忍痛割爱。

    写好回信之后,交给李逵道:“学士之如滔滔江河,延绵流长;学士之诗词,如崇山峻岭,雄壮威武,两位能够拜在学士门下读书,显然采是不必多说,自然是一等一的才学。不过学海无涯,不进则退,勿要耽误了好光阴,辜负了学士的美意。”

    苏轼的信中就说了,李逵和李云自己教,出了名,算书院的一份。

    山长也没有理由拒绝,当即准了。

    李逵和李云悬着的心顿时放下,看来是虚惊一场:“谢山长训导,学生谨记。”

    走出山长的小院,李云捂着胸口,一脸的紧张:“哎呀,差点吓死小爷。”

    “你们俩个,听说在学士身边求学,可敢过来比试一番?”

    在下山的时候,突然有人拦住了他们的去路,嚣张道。

    李逵瞪了一眼对方,按住想要动手的李云,问:“有何不敢?”

    李云吓得脸色惨白,拉着李逵的衣袂道:“二哥,莫了贼子的当,打死人就不好了。”

 第226章 欺负小孩算什么本事?

    别人说他鲁莽也就算了,他确实有时候做事有点冲动。

    但冲动是源于他强大的实力,他有信心在单枪匹马的时候,将所有阻挡在他面前的对手都撂趴下。这是实力,同时也勇气。

    这话还是身边的跑腿小弟这么说,李逵觉得肯定是平日里的教育不够深刻,以至于让李云迷失了对他的深层次印象。

    虎躯一震,瞪眼回眸,李逵咧嘴冷笑道:“二哥可不是冲动的人。不过是一群书院的学子而已,想当年在临沂城,知州章惇刁难你二哥,都让我给漂亮的反杀。这种小场面,爷们什么时候怕过”

    不吹牛会死吗

    李云心中戚戚不已,这段往事他听说过。李逵因此还得到了章惇的赠字,人杰,又称沂水李人杰。

    万一,你输了面子呢这里可是首阳书院,李云坚决不信李逵要是输掉了面子,回忍气吞声的离开。

    你不是冲动的人

    李云面带惊恐之色,拦住了李逵的去路。再遇到山道有人拦住他之前,他很满意这次的书院之旅。挂个名而已,只要不来书院读书,对他来说,都能接受。对了,考试也不能有,一旦考试,他就要显露原型了。

    什么苏门子弟,这些都是表象而已。

    当然,他最希望的还是师祖他老人家大发慈悲,能让他回老家去自生自灭。主要是,苏轼教书的水平实在让人受不了,他跟不上师祖的进度。另外回到老家的话,就他在颍州的经历,恐怕连颜夫子都要对他另眼相看。至于小伙伴们,更是要用羡慕,嫉妒,恨不得他去死的眼神看他。这种感觉,从小到大,他都没有经历过。可每当他想起,那种被人:

    如果希望和野心再大一点,最好师祖把李逵留在颍州,单独放他回去,那对李云来说,他就是沂水县内最靓的仔。

    至于,读书。

    他真的是尽力了。可问题是,尽力之后,连一点长进都没有,由不得他不泄气。

    对他来说,读书这条路真的很艰难,艰难到他已经怀疑自己的智力水平了。

    作为资深学渣对于读书人有着一种莫名的紧张和恐惧,让李云很不看好李逵接下来的遭遇。毕竟,在他看来,李逵就是比他强点,至于强多少,他看不出来。但也不可能比读了十几年书的书院学子强吧

    “二哥,我们已经好不容易能回去了,为何还要节外生枝这样回去,岂不是大好”

    李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苦口婆心的劝说着李逵。他要是李逵,绝对不会在这个节骨眼上强出头。动手他不怕,关键是不能动手。书院的学子,他饶对方一只手,都能轻松打得对方满地找牙,更不要说李逵这厮了。可是动嘴皮子,他和李逵就要悲催了。写文章,诗词歌赋更不用说了,铁定是个输的局面。他就是想不明白,为什么李逵不听他的一走了之

    “小子,你以为我不想走”

    李逵瓮声瓮气道:“可问题是,我们走了,岂不是坠了师门的名头”

    别看李云读书不成。那是以前贪玩,他的脑子一点问题都没有,就是记忆差一点,勤奋些也能学到不少学问。之所以一门心思想要离开苏轼,主要是学业太重,有点喘不过气来。但是李云对苏门还是很有归属感的,只要关系到面子问题,他都要争一争,除非争不过。眼下就是争不赢的局面。

    但问题是,他和李逵都还在打基础的时期,说白了,背书,背古诗词,背诵脍炙人口的文章。连写文章都没学过,如何能够赢得过书院的学生。而且,首阳书院在颍州城很有人望,能进入首阳书院读书的学子,底子都不差。

    他连背九经都没有信心赢过人家,更何况写文章了。

    铁定要输掉面子的比试,对于李云来说,还不如灰溜溜的走了,来的妥当。

    丢脸就丢脸了,等找个越黑风高的夜晚

    他就不信,李逵没有这么想过。

    李云能这么办,李逵可不能。他是要名声的人啊!

    脸被人踩了,那么名声也就没有了。

    还如何扬名天下

    得亏李云不知道李逵心里的想法,要不然肯定啐一脸李逵唾沫星子,我呸,谁给你勇气,敢出门和人比试文章这和找死有什么区别

    你扬名天下路数是打老虎,方法错了,徒劳无功不说,还连累小爷跟你一起受罪。

    再说了,李逵也知道这些学子没有书院教授,甚至山长的许可,怎么可能在上路上拦着他们俩

    估计是因为苏轼仗着他学士的身份,走后门,让书院的教授们不服气,这才有了的如今的局面。至于山长,听之任之,好让书院学子们认识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前几日苏过就给他们一个惨痛的教训,效果很好,至少学子们更加努力。

    李逵回忆道:“前几日你师傅来书院,回去之后,似乎很不高兴。听说当天就有不少人和他比试。”

    “师傅也输了”

    李云大惊失色。在他眼里,苏过是天一般的存在,连自己的老师都不如书院的学子,岂不是他们俩要凉

    拉着李逵不敢松书人指定追不上我们,只要回到了颍州城,就安全了。”

    “那岂不是做缩头乌龟,万一这帮人在外胡乱编排师祖,怎么办”

    李云很纠结,他没把自己当选手,下场比试的肯定是李逵。琢磨着,李逵这厮是要出头的,和他没有关系。到时候,自己也没有损失,要不由着他算了

    李逵沉声道:“躲是躲不过去的,躲得了今日,难不成还能躲得了今世而且你也不用担心,只要把气势做足了,他们也就是一群土鸡瓦狗。你以为你老师输了”

    “不可能”李云挺胸道,目光中露出一抹凶光。心中发狠道:“让我老师难堪,小爷要你们难活。”

    李逵呵呵笑道:“你也别琢磨了,就你这脑壳,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算了到时候听计行事。再说了,小师叔真要是被这群腐儒羞辱了,这帮人还会成群结队的和我们过不去用鼻子看我们才差不过。我踅摸着,他们是在小师叔面前失了威风,找我们来找自信来了,小爷偏偏不让他们得意。”

    “没错,二哥,我看好你!”李云听了李逵的解释,心中一琢磨,确实是这么个道理。真要是苏过惨败,首阳书院的学子恐怕真要用鼻孔看他们了。

    而不是拦在路上不让他们走,非要比试一番了。

    李云天真的想到,反正已经赢了一场,就算是输了一场,也不要紧。

    李逵走在前头,李云跟在后头,俩人都是自信满满的样子,不知道的还以为真是学富五车的饱学之士。

    林子里的空地上,有一个凉亭。

    周围早就来了不少人,都是书院的学子,一身士子的装束,衣着虽然朴素,因为这是书院的统一服装。但是一个个装束上下足了功夫,香袋,佩玉,甚至还有佩着文人常用的配剑,装饰华丽,显然都是家中殷实的富贵人家子弟。毕竟,穷人读书,在书院里也都是低调的没有存在感的小透明,怎么可能会拉帮结派的一大群出门

    而且,这帮人家里还没有当官的,至少没有当大官的。比如说苏过要读书,就不会选择书院。什么四大书院,六大书院,和太学有比吗

    他老爹一封信,就能推荐他去太学读书。根本就不用费劲巴拉的去什么书院求学。来书院求学的学子,只有一个身份,不是官宦之家。商人,大户,甚至穷人,这些人有一个统一的群体名称,寒门。

    还不是秦汉南北朝时期的寒门,那时候的寒门,是指家道中落的贵族子弟。属于落魄贵族中的特有称谓。

    可大宋时期的寒门,那是真的寒门。毕竟家里只要有人当官,六品以上就有大规率恩荫子弟,送儿子进入太学干部培训班深造。就算是考不中进士,也能当官。只有在书院之中,基本上没有官宦子弟,出身最好的就是商人和大户了,这些人在官宦之家出来的子弟眼中能是同类吗

    连结交的可能都没有,更不要说尊重了。书院学子,才是真正的寒门子弟的去处。

    给苏门子弟下套,对他们来说,是一件既刺激,又有面子的事。

    此时此刻,首阳书院的学子们一个个都神情紧张的盯着林子的小道幽径。

    “人来了吗”

    “大师兄,他们就在林子外头,要不让小弟再去催一催”x

    坐在亭子里年轻士子剑眉星目,一席白衣飘然中带着高雅的气度,光看卖相的话,可能给人一种人中龙凤的错觉,可是细打听,他家里是河南府做牲口生意的大户,让人忍不住想要掩住口鼻的冲动。当然,这位卖相好,也是会打扮的,至少看起来不像是肉铺的少东。x

    当然,也不见得是错觉,毕竟有才华的读书人,不同于武功高强的武人。读书人都是高傲的,真才实学的学子,看人的目光都是带着鄙夷的冷漠,身边根本就没有几个人有胆量往上凑。

    此时此刻,年轻士子抬手,舒缓道:“不必,人都来了,苏门子弟都是高傲的,他们可不会走。”

    边上的士子讨好道:“师兄说的没错,前几日,苏过拿着学士的名刺来书院,穿着一身粗布衣料,看打扮,简直和山间樵夫没什么两样。没想到,一场比试之后,竟然我等都被羞辱了。今日他的后辈来书院,我等绝对不能放过。”

    “我等读书人,怎么能以外表和穿着揣度人的才华糊涂,愚蠢。”俊美学子心中暗道:“爷们家里是开肉坊市的商户,河南府,许州一代的羊肉,都是出自他家。可是在看小爷,能看出来是肉坊的少东家吗爷们露相了吗”

    俊美学子剑眉微微挑起,随即又蹙眉成川,这帮没眼力的家伙,这么一说,还以为他们首阳书院没人了。被大的欺负,只能欺负两个毛都没长齐的孩子,忒丢人。好在对方是苏门,苏门子弟在如今的大宋,名声是彻底闯出来了,官都不大,但是一个个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