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李逵的逆袭之路 >

第148章

李逵的逆袭之路-第148章

小说: 李逵的逆袭之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为什么你平日里不作诗?”

    李云就像是一个十万个为什么,整日跟在李逵的身后。

    不是说别人不能解答他的问题,但对他来说,李逵是他一生注定要超越的对手,他要知己知彼。

    首阳书院内,山长袁翀闭着双目,似寐似醒,而张松年站在山长身边,小心翼翼的说着之前的经过。

    从李逵作诗开始说起: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首言志诗让他顿时睁开双目,张开嘴,显然是被惊到了。他是饱学之士,不会像学子们要回味很久才明白这首诗的内涵。听到第三句的时候,心头就已经是咯噔一下,被惊住了。

    良久,山长袁翀才赞叹道:“此子非同一般,谁言苏子瞻不善授徒,几个儿子都教不好?那是他看人的眼界高。看看秦观、黄庭坚几个,都是我大宋一等一的才子?松年”

    “学生在,日后去了京城省试的时候,不妨和苏门子弟多亲近。不要深交,但是平日里研习学问,会对你受益匪浅。”

    山长袁翀悠悠道,眼中看向张松年的眼神,满是期许。

    比不过苏门子弟,这在山长袁翀的意料之中,反正首阳书院在颖州似乎还有点名头。可是在嵩山书院面前,什么也不是。

    更不要说能够获得进士身份的大宋顶级读书人之中的影响力了,更是少之又少。

    就连张松年都是戚戚然,李逵给他的压力非常大。就像是一座高山,不会说话,也不会移动,但是站在那里,就有种让人仰望的高大,是说什么也改变不了。

    同时他也疑惑不已,自己去汴梁?

    为什么要去京城参加时省试?

    心中疑惑,张松年躬身问山长袁翀:“山长,学生才学不足,怎么可能去京城参加省试?”

    山长袁翀哈哈笑道:“松年,不是让你去参加省试,不过也差不多。书院有一个太学上舍的入学名额,在我看来,只要你发挥正常,这次选拔非你莫属。你的才学怎么样,你清楚,老夫也清楚,太学之门不会对你故意关闭,只要你展露出自己的真实水平,入学唾手可得。而太学上舍生有面试参加省试的机会,说起来进了太学,下场省试不过是历练而已。书院虽然是公开选拔,但你的水平我知道,没人会对你有威胁,回去好好准备,莫让老夫失望。”

    张松年闻听顿时大喜:“学生惶恐,山长提携之情,没齿难忘。”

    山长袁翀摆摆手道:“下去吧,好好准备。”看着张颂年离开的背影,山长袁翀的表情有些寥落,堂堂首阳书院,能够有实力通过太学上舍入学考试的学子,只有寥寥数人。

    可悲啊!可悲!

    这样下去,首阳书院还如何去和嵩山书院争?

    出了山长独居的小院,张松年的脸色黑的跟墨似的,他多半已经猜到了为什么朱达洋蛊惑他去和李逵比试了。

    要不是最后李逵故意弄坏了琴弦,也没有比试下去的心情,直接离开。说不定,还真让朱达洋这厮有了可乘之机。真要是让朱达洋赢了李逵一次,这次首阳书院的推荐名单,可能直接会落在了朱达洋的身上。

    因为他挽回了书院的面子,是有功之臣。

    对于有功之臣,自然要赏赐,不然就连山长也不能服众。

    真要是让朱达洋为书院挽回了面子,虽然是用歪门邪道的手段,最后恐怕书院的推荐名单就要落在朱达洋的头上。入太学这等一飞冲天的机会,就要离他远去了。显然,朱达洋之前恐怕已经知道了书院近期有推荐太学上舍的名额。

    想到这些,张松年顿时气地不轻,不过随即有自顾自的笑起来。

    机关算尽,最后却竹篮子打水一场空,也就是说的这个朱达洋。

    想起李逵唱的曲子,就算是过去了很久,张松年心头一想起那一幕,就提心吊胆的难受,李逵的嗓音听着让人牙疼,也不知道他平日里怎么练的,仿佛走火入魔般的分裂。

    两天后,李逵和李云马不停蹄的抵达了颍州城,刚进入衙门,李云就大呼小叫道:“我回来了!”

    唉

    突然李云有点傻眼,怎么大家都看着他,还有个穿着奇怪官服的家伙奇怪的看着他。

    怎么回事?

 第230章 又到分离洒泪时

    家里来人了?

    李云的双眼黑青,延续了他一如既往的样子,活脱的如同一只不安份的小鬼。此时此刻,他半个身体还挂在二堂的门框边上,探头探脑的露出半个脑袋,眼珠子滴溜乱转,似乎看着很激灵的样子。

    其实啊,这家伙是看着聪明。

    自从李逵和李云来了苏家之后,苏家确实热闹了不少。

    虽然苏轼是个跳脱的性子,可如今他已经五十多岁了,蹦哒不起来了。苏仙还是苏仙,但已经不是那个冲动的苏仙了。可骨子里,苏轼还是那个喜欢蹦哒的苏轼。至于说高俅,这家伙经常装深沉,动不动装成熟,可实际上,没有经历过大事历练的高俅,手段还是稚嫩的很。

    至于苏过,更不要说了。从小就稳重,而且还是稳过头的那种。二十岁不到,却俨然有种小老头的样子。

    除去这俩人,苏轼家就只剩下女眷了。平日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怎么可能活跃的起来?

    可李云和李逵不一样。

    都是十四五岁的年纪,李云的性格最是跳脱,整日给人疯疯癫癫的感觉,经常犯错了还不明所以,就算是被人抓住了痛脚,也是装无辜。相反李逵倒是个实诚性子,不是说他不犯错,反是犯错了之后,瞪眼看过去,瓮声瓮气的死犟:“好汉做事好汉当,没错,是爷们做的,咋的!”

    自从他们来了之后,苏轼虽然经常焦头烂额,但心情经常是不错的。毕竟他也经常犯错,而且也是后知后觉的性格,肚量也大,几乎可以包容李逵和李云所有的缺点。

    这不,李云挂在门框上,眼神很无辜的看着首位的那个中年人,似乎感觉到了气氛的尴尬。

    有心转变这尴尬的气氛,可李云是谁啊!心直口快青眼虎,火眼金睛中二少年,指着那位穿着怪异官服的生面孔大叔,好心提醒道:“大叔,你的胡子是假的。”

    他刚一开口,被指的哪位脸色顿时涨的通红,开口也不是,不说话岂不是等于默认。整个人都如同风雨之中的小树苗,飘摆之中,完全不能自己。至于说怒火,童贯还不至于和李云这熊孩子过不去。他完全是一种被人看光了心态,恨不得有个地缝可以让他钻下去,躲一躲。

    童贯心里头这个叫气啊!

    这倒霉孩子是谁家的,放出来乱跑,家里人都死绝了吗?也不出来管管?

    童贯求助的看向了苏轼,苏轼无奈,沉声道:“李云不得无理,这位是童公公。”

    苏轼说的是真话,但同时也告诉了李云,童贯是不应该有胡子的。可问题是,童贯有胡子,只是比较少,他为了好看,多沾了一些,看上去比较浓密。这种话童贯是说什么也说不不出口的,这关乎到他人命中最重要的尊严。

    李云走也不是,留也不是,眨巴了一阵眼珠子,有点迷糊,突然见顺着墙根想要离开的李逵背影,大喊道:“李逵,家里来公公了。”

    “我早知道了!”李逵阴沉着脸威胁的瞪了一眼李云,他差李云就两步的样子,能听不见吗?

    他早就听见了苏轼说的话,就是不知道苏轼口中的童公公是否是童贯?

    他之所以想要多,是觉得自己交往的人的身份有点驳杂的让人难以置信。

    外戚就算了,刘家本来就是沂州人氏,他们是同乡,关系走的近至少说得过去。但童贯是什么人?这货是宫里的太监,李逵要是连宫里的太监都认识,这让苏轼怎么想?

    你一个山里头出来的户,竟然连宫中的太监都不放过,想要走奸臣路线还是怎么着?

    被李云叫住,李逵无奈,只好施施然从门背后走出来,咧嘴对苏轼道:“师祖,我们回来了。”

    “李逵?”

    “童公公!”

    童贯从京城来颍州,是来传旨的,范纯仁回到汴梁之后复命,然后将颍州的情况带回御前,主要是告之太皇太后颍州的情况。大宋对于地方官,尤其是有高官身份的地方知州的使用是非常谨慎的。一般任期不满就会调离,像苏轼这样在颖州有很大声望的知州,更本就不会继续让他留在颍州。担心地方官在地方上做大。

    果然,范纯仁回去之后不久,苏轼调任扬州知州的任命就发了出来。

    如果是普通的知州,只要一份公往来就打发走了。但苏轼毕竟是学士加衔,身份非比寻常,朝廷应该给予礼遇,这才有了童贯带着圣旨来颍州颁旨。自从自请离开汴梁之后,苏轼基本上在地方上是一年一换。登州,禹州,徐州,颍州这也是大宋官员任用制度的惯例。

    可以说这么多年来,苏轼大概有一年的时间基本上都是在路上。

    这次离开颍州,他也有所觉察。

    毕竟,抑制粮价,平定叛军,这两件事只要有一件,苏轼就要挪地方,更何况都赶在一起了。

    童贯叫了李逵一声,语气有点迟疑,他倒不是没认出李逵,而是觉得李逵这厮太神奇了,怎么一转眼就投入苏门,并且在苏轼的家里读书了。这是什么待遇?

    亲孙子的待遇好不好?

    童贯说什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李逵会在大半年后,出现在颍州?还投入苏门?之前,童贯知道的消息,无非是他去沂州为刘贵人办事的时候,路上遇到了李逵,被李逵奚落了一通。之后沂州城内,李逵大杀四方。

    就童贯二十多年的宫廷修罗场生涯练就的一双醒目招子,李逵这厮的人生成就早就已经注定了。

    武夫。

    没脑子的武夫。

    没脑子,还会当成弃子的武夫。

    反正,李逵是个灰灰。这是童贯对李逵的一贯理解,就算是李逵是读书人,他也认为这一定是李逵迷惑人的假象而已。天下哪里有李逵这样的读书人?

    之所以在沂州的时候童贯没有拆穿李逵,是看在了刘葆晟对李逵的重视的份上。毕竟,那可是刘贵人的亲爹,真要是不知好歹的说李逵是个假的读书人,岂不是让刘葆晟,刘老爷子下不来台?逼着他承认自己有眼无珠?

    可当童贯在苏轼的家里看到李逵的这一刻,他发现自己眼瞎了。

    自己多年在宫中练就的火眼金睛,完全是个睁眼瞎。

    颇受打击的童贯顿时对李逵好奇了起来。同时也惊叹造化弄人,李逵是凭什么让引起苏轼这样的读书人的青睐?养在家里,这对读书人来说,等于是告诉他人,李逵是他的继承人之一。当然不是继承苏家的家产,而是继承苏轼的才学。

    不得不说,李逵彻底勾起了童贯的兴趣。

    童贯对李逵产生了兴趣,但是李逵却没有对童贯有任何的好奇之心。他也说不准童贯以后会怎么样?毕竟,按正常历史,在宫中无法收到提拔的童贯去了杭州,给赵佶收罗了大量的书画之后,才获得重用的。可是此时的童贯,已经通过刘清菁,搭上了宋徽宗他哥的大船。他还会是那个执掌大宋西军二十年的大太监吗?

    虽说历史没有改变,但历史中的人物发生了改变。

    童贯还不值当李逵去琢磨,反正琢磨一个太监,总是让他心里头乖乖的有点异样。

    发现李逵竟然连童贯都认识,苏轼大为吃惊,他脑子有点转不过弯来,童贯是沂州人?没听说过。

    或者是李逵去过汴梁?

    百思不得其解的苏轼开口道:“人杰,你认识童公公?”

    “没错,半年前在沂州见过一面,当时童公公差点被章相弄死”

    要不是苏轼在边上,童贯绝对会暴起,什么叫差点被弄死?会说话吗?当时章惇压根就没有对他有敌意好不好?

    要不是李逵太野蛮,自己有可能打不过他别有可能了,肯定打不过他。要不然,童贯非要让李逵知道,大内第一高手的厉害。

    此时此刻,童贯有点想要拂袖而去,可架不住苏轼他得罪不起。谁让太皇太后是苏轼的苏迷。目光从李逵的身上落在了李云的身上。李云是个挺敏感的小子,他后知后觉的感觉到自己似乎又做错事了,好在那个下巴上黏了胡子的太监终于不用吃人的眼神盯着他。反而盯上了李逵。

    可是,最后童贯似乎还是注意到了自己。李云内心纠结不已,决定补救一番:“那个,刚才我不是有心的哈!”

    “不碍事,我本来就是个太监。没胡子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童贯心头流着泪,当初要不是在颍州路上自己被李逵气的够呛,一不留神拔掉了一绺胡须,他至少不用出门的时候黏上假的胡须。毕竟,下巴上的胡须虽然少了些,但却是自然生长的胡须,很难得。他入宫年纪比较大了,而且练武多年,身体上和其他宦官有些不一样。

    胡须,可能是他在宫中最为特别的标志了。

    可是,当初被李逵气地拔掉了一绺胡须之后,他下巴上的胡子不对称了。可他又舍不掉全部拔掉,只能乔装打扮。

    这不,才让李云看出了端倪。

    李云觉得童贯慈眉善目的样子,已经不怪他了。太监的脸,六月的天,比小孩都多变。童贯就算是做出任何情绪表情,李逵都是不相信的,但是李云却相信,不仅相信,还觉得自己应该补救一二。于是李云开口道:“那个公公,以后你黏胡子别用皮胶。用鱼胶。因为鱼胶不会发硬,能用很长时间。而皮胶会发硬,干了就往外翻,一看就是假的。”

    童贯气地眼冒金星,对李逵的好奇心也没有了,气鼓鼓地对苏轼告罪道:“学士,奴婢身体不适,先去休息了。”

    “过儿,去给童公公安排住处。”

    “是,父亲。”

    面对李云,苏轼抬手想要教导一番李云,但他忽然发现,李云的性格也不算那么坏,说真话也不是什么大毛病。

    苏轼想到自己也是说真话的人,似乎一直都崇尚本心,撇了一眼李云也失去了管教他的心思。反而有话没话的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