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李逵的逆袭之路 >

第192章

李逵的逆袭之路-第192章

小说: 李逵的逆袭之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章惇吐口,赵煦这才松了一口气,满意的嘴角露出一丝笑意。章惇心知肚明,不过给刘葆晟好处是可以,但是给李逵,还是再等等:“陛下,刘将军进献秘方有功,进太师无可否非。不过,李逵”

    “此人纯良,进献秘方,不能不赏!”

    赵煦刚刚放下的心,顿时又提起来了。虽性格不太强势,但皇帝还是很厚道地帮李逵争取功劳。要是章惇坚决反对,恐怕他也不会继续坚持。对赵煦来说,能够做到这一步,已经是破天荒的讲义气了。

    他一直以来没有什么安全感,好不容易觉得李逵这个人很可靠,加上还能搭上亲戚的关系,这是被他寄予厚望的年轻帮手。总不能还没等出现到自己面前,就被朝堂上论罪吧?

    不过,章惇的解释让皇帝彻底放心了:“陛下有所不知,李逵如今已经是沂州解元,明年春即将赴京城参加省试。对他的封赏不如留到省试之后再做定夺。一来,也是显示朝廷爱惜人才之心;二来,也是让人才有历练的机会。”

    “甚好!”皇帝终于满意了,这次朝会,虽然开局让他紧张的吓出一身冷汗,但结局非常好。

    老丈人得到了身份尊贵的太师,自己好像丢掉了私房钱的财源。但此一时彼一时,如今他已经亲政了,私房钱对他的意义不大了。

    退朝之后,刘葆晟受尽了白眼。

    但有什么办法呢?

    谁让他挣黑心钱到了人神共愤的地步?

    和往常一样,刘葆晟一个人跟在退朝官员中最后,孤零零地离开皇宫。出了宫门,突然有人在边上喊他:“刘太师!”

    接连喊了几声,刘葆晟才反应过来,猛回头,却吓了个半死。是他招惹不起的大佬。刚才似乎还喊了自己好几声,这位不会恼了吧?

 第280章 沂州第一才子

    “使相!恕卑职耳拙,还请使相恕罪!”

    要是苏辙身边的跟班喊他,刘葆晟根本就不会如此紧张。可要是换成了苏辙喊他,由不得他不诚惶诚恐了。

    在此之前,刘葆晟几乎是朝堂上是个人都可以呼来喝去的小人物。

    别以为三品的将军很厉害,在朝会的垂拱殿上,刘葆晟站班的地方,都快到大殿的门口了。谁会搭理他一眼?

    即便是王家、曹家、高家不少家族靠着雪花盐大赚特赚,但这些家主看他的眼神就像是个不入流的奴仆。谈生意家族也从来不会出面,而是家中的管事。虽然大家族的管事,一般都是家主兄弟身份,大家族,控制的产业庞大之极。不是亲近的人,难以获得足够的信任。

    两年来,除了想到自家女儿在宫中,还会时不时让太监送一些宫中的贡品之外,东京汴梁并没有让刘葆晟感觉到丝毫的温暖。

    突然从三品将军,变成了太师。

    刘葆晟的身份还没转过来,匆匆小跑到苏辙面前,躬身就要行礼。

    苏辙也被吓了一跳,官是看不起武将,但如果对方已经位极人臣,即便没有实权,也不会故意端着身份让对方参拜。

    说白了,官和武将都是朝廷的脸面,谁丢了脸,对朝廷来说都不好看。苏辙又是个死板的人,对这些规矩守的非常严密。

    苏辙急忙拦住了已经习惯了的刘葆晟,急忙道:“太师,还请顾及一下朝廷的体面。”

    太师,是朝廷的太师,也是皇家的太师。

    苏辙即便是中书侍郎,但真要说起来,品级上还不如太师。太师、太傅、太保,又称为三公,是最为尊贵的特进官身。

    刘葆晟这才想起来,自己是太师了。

    自己稀里糊涂竟然成了太师了?

    可惜不是太尉。

    但太师也很不错了,至少对面位极人臣,太皇太后薨前任命的顾命大臣苏辙都已经要给他面子了。算起来,朝堂上以后能不给他面子的人已经不多了。

    心中顿时冒出个胆大的念头,以后见到章惇,还要不要害怕?

    好在,刘葆晟虽特进太师,但他还没飘起来,反而诚惶诚恐道:“使相抬举,刘某惶恐。时刻战战兢兢,惶恐得罪了上官。入京城近两年,原以为能和女儿亲近,没想到一入宫门,便是天人相分,见面都千难万难,想起来,不还不如在老家做个富家翁的好。”

    说起来也奇怪,保守派不喜欢打仗,对外以熊著称。可是保守派的大佬对武将,还不错,至少维持了表面的尊重。

    改革派激进,动不动就先打一仗,可是不管是王安石还是章惇,在对武将问题上,都表现出很轻慢的态度。尤其是章惇,更是颐指气使,拿下巴看人。而且,不管是王安石也好,章惇也罢,军事上的主要依赖还是官,一个是王韶,一个是章楶。

    能听到苏辙和颜悦色的问候,这让刘葆晟心中有种苦尽甘来的酣畅。同时对李逵的感激之情更甚。

    要不是李逵的谋划,自己女儿能够在宫中站稳跟脚都难,更不要说他如今的太师官职了。靠着蛮横乖张,是能在宫中不被人欺负。只要有皇帝的恩宠,就不用太担心小命。但也会让自己在宫中活成个孤家寡人。

    没有人追随,自然就没有好名声。

    面对苏辙的劝说,刘葆晟这才有了当太师的觉悟,感激道:“使相所言极是,刘某日后定会注意言行。”

    “你我走走?”苏辙突然邀请道。

    “使相请?”刘葆晟急忙伸手躬身,示意苏辙先行。

    可是苏辙却拉着刘葆晟的手臂,不让他故意退后一步的机会,两人就这么在御街前走了走了起来,一边还看似闲聊似的说起话来。

    苏辙问:“太师是沂州人,不知太师何时认识李人杰,可否和某说说我这位晚辈的喜好?”

    问,喜好。

    其实并不是想要问李逵的爱好。而是问李逵身上的优点。比如说:好读书,好阔论,有古君子之风等等

    好在刘葆晟为官多年,自然也明白苏辙所问的方面。

    不过李逵?

    很难评价啊!

    苏辙似乎感受到了刘葆晟的为难,不解道:“太师心有困惑?”

    “不是,使相还请容刘某想一想。”刘葆晟心里慌得很,他忽然发现自己认识李逵这么久了,似乎没发现李逵身上的优点。

    能挣钱?

    结交宦官?

    这话要是说出来,刘葆晟笃定,苏辙立马会给他脸色看,读书人翻脸不认人起来,比六月天还要快。这些在他看来是有点的方面,在苏辙眼里是不折不扣的污点,怎么能说出口?至于其他方面他突然想起来,李逵应该读书很好,要不然怎么可能跟在苏辙的亲哥身边读书呢?苏轼的名要比弟弟苏辙可要响亮的多了。

    再说了,李逵不是夺取了沂州解试第一,以解元的身份参加明年的省试吗?这不是才子,什么是才子?这样的人,老刘家就没出过。想到这里,刘葆晟顿时平息了内心的慌乱,目光之中带着武人对读书人的敬仰,庄重且笃信:“才子,大才子,我沂水县,乃至沂州第一大才子。”

    听这话,苏辙要说不生气,那是假的。

    沂州的才子是有,颜氏家族就在临沂。历史上的名人也层出不穷,一千多年的家族,自然底蕴深厚。颜真卿,颜推之,都是当时人杰。不过颜氏子弟都在太学中读书,颜氏的子弟,在京城也不算多出名,这已经是沂州最一流的人才了。和大多数官一样,苏辙考量一个人的才能,首先从这个人的章开始评价,能做到敏于事而慎于言且好学笃信,就更好了。至于李逵这沂州第一才子的名头在苏辙看来,纯粹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再说了,他兄长苏轼也经常和他通信,说到李逵的学业,苏轼也是颇为无奈,评价倒是中肯,有读书的慧根,但是心思不在读书上,好在有一个笨到感人的李云在跟前,能显出李逵的优秀出来。

    就算是李逵和李云没有苏轼所说的那么差,但在苏辙眼里,李逵的学业恐怕好不到哪里去。当然,真要是让苏轼夸奖学业有成的,基本上十个人八个已经中进士了。苏轼这方面的眼光,几乎是大宋一等一的好。

    仅仅因为沂州解试考了个解元,就说李逵是大才子,甚至上升到放眼沂州没有对手的境地,恐怕真的是说笑。

    苏辙苦笑的摆摆手道:“太师说笑了,家兄说过人杰的学业,专心不足,拖累于杂务,且学业恐难成大气候。”

    “咦!”

    刘葆晟感觉自己好难,才子的身份,恐怕是李逵身上最大的优点了。再说了,李逵要不是才子,能够获得沂州解试解元的身份?

    当即,刘葆晟要为李逵正名道:“使相说笑了,李逵的才学,他老师是清楚的,周县令可是进士出身的读书人,如果没有看到李逵身上有读书的慧根。要不然当年李逵不过是山中村民的时候,也不会收其为徒?使相,刘某不得不说,苏门风闻名天下,但对门人的要求也太高了。”

    “当然,李逵不仅仅是才子。他是武双全。”刘葆晟说着说着,觉得李逵身上的闪光点还挺多的,开始吹捧起来:“当初我三女婿奉命去山林里扑杀老虎,李逵就是那时候和我家女婿认识。扑杀老虎的时候出现一点意外。”

    “哦!”

    “没错,是意外。李逵的哥哥去帮忙,却误打误撞和老虎碰见了,当时李逵也是胆大,和他族兄俩人合力将老虎按在地上。李逵抬手将老虎打死了。可以说,就李逵的手上功夫,也是我沂州的第一高手。之后又有牛背山剿匪,李逵一人独自破了祸害沂州多年的山贼寨,勇猛无双。他即便不读书,从军也能当个将军。”

    刘葆晟说着顺嘴,却没想到苏辙听地脸色越来越黑。

    本来嘛!

    苏门出了个能徒手打老虎的英雄,这根本就不是值得炫耀的事。

    尤其是刘葆晟对李逵的了解,甚至还不如自己。苏辙之所以想要了解李逵,主要还是范纯仁将李逵解试时写的策论送到了尚书省。

    引起一场不大不小的争论。

    苏辙这才认识到,有必要对这个便宜徒孙更多的了解。

    等李逵到了京城,恐怕给他了解的机会就不多了。

    之所以要了解李逵,是了解李逵身上的缺点,比如说冲动,眼光等等,最后还是为了弥补李逵身上的缺点。但是听了刘葆晟絮叨了很久,一点有用的消息都没有听到。

    苏辙气地冷哼一声走了,刘葆晟呆呆地看着苏辙上车,直到苏辙上车走了很久,这才反应过来,自顾自的嘟哝道:“读书人的脾气也太古怪了些个。”

    刘葆晟当然能够说一些李逵的远见,比如说当年刘清菁在宫中日子很难过,需要大笔银钱来拉拢宫中的人。自己是如同没头苍蝇一般的乱撞,卖家破财的筹备了几万贯,却差点送错了门路。但是李逵呢?开口就说到了点子上,让他将所有的钱,都给送宫中最有权势的太监,伺候过四位皇帝的副都知冯世宁。

    普通人绝对不会这么想。

    一想起宫廷之中,第一重要的自然是皇帝。其次恐怕是太后,或者是皇后。当时的情况是,小皇帝没有亲政,但年纪已经长大了,才是有主见了。而当时宫廷之中,最有权势的自然是太皇太后,毕竟她老人家主持朝政,权倾朝野。但是刘家巴结不上。

    其次是向太后,深宫怨妇一个,再说向太后出自向家,宰相孙女,他一个品级不高的将门也巴结不上。

    最后就是孟氏,这位和皇帝同龄的女子,已经被太皇太后认定为皇后人选。当时刘葆晟就想着投靠孟氏,或许是条出路。

    可是他根本就不知道,皇帝是孟氏的丈夫,而刘清菁在宫中分润了他丈夫大部分的恩宠,她能帮着丈夫的小妾在宫中站稳脚跟?

    不药死她,已经是她宅心仁厚了!

    自从有了李逵的谋划之后,才保住了刘清菁在宫中的地位,也有了靠山。

    此后,刘家才有了真正崛起的迹象。

    可是这话他敢说吗?

    要是刘葆晟说了,苏辙就不是冷哼而去的场面了,大嘴巴抽他都有可能。

    苏门子弟,结交宦官,这是要出奸佞呀。这话要是传出去,就如同光天化日之下往苏辙的朝服上抹黄泥巴,苏辙能不翻脸吗?

    站在街上愣了会儿,刘葆晟突然打了个激灵,急忙催促车夫道:“速速回府!”

    朝堂上已经同意了让他当太师,那么很快就要有宫中的传旨太监去家里传旨。要是他这个家主不在,一家人恐怕要慌的不成样子。

    再说李逵,带着李云,解氏兄弟从沂州出发,在路上赶了三天,抵达齐州境内。

    齐州在二十年后会升格为济南府,不过升格成府之后不到十年就成了金国的城池,也是让人唏嘘。

    不过,齐州既然有资格升格为府,那么必然城池规模宏大,商业繁荣。李云倒是没有激动,反倒是解氏兄弟少见多怪的大呼小叫:“哥,刚才楼上的妹子对我笑了!”

    解万一脸凝重的对他兄长解千道。

    解千满脑袋黑线,甩着脸子道:“你想去快活就花自己的钱,可是我没钱。”

    解万叫屈道:“大哥,我兜里哪有钱?”

 第281章 小二

    两兄弟欲哭无泪,只好跟着李逵走。

    相比李逵和李云,解氏兄弟已经是成年人了,而且还是那种不太安分的年纪。即便是表面上投靠了李逵,但也不想跟着李逵做个快乐的纯洁少年啊!

    天天就这么素着,这日子没法过了。

    但是让他们跑,又不敢。谁知道李云会不会收拾他们,要是惹出了李逵,更要了亲命了。

    相比临沂这样的小城,齐州的城要繁华的多。街头到处都是人来人往的车马,李逵身后跟着的马车也不会显得太过突兀。看到一家饭馆的门前拴着一匹马,而马的身上还有李家的烙印。李逵琢磨着多半是五叔的坐骑。

    给了界面上的小子一吊钱,吩咐道“好生照看。”

    “谢爷赏。”大宋的街头有各种各样做生意讨生活的人,帮人看马也是营生。收入难以保证,也好过种地。

    李逵抬头看了一眼饭馆的招牌之后,迈腿进入。站在门口,李逵的目光在大厅里一扫,视线落在角落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