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李逵的逆袭之路 >

第217章

李逵的逆袭之路-第217章

小说: 李逵的逆袭之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像是都头在军中明明是五品官,可县衙里的捕头在为都被奉承为都头,是一个道理。

    朱仝问:“小人不知带人出城有什么忌讳,还请张押司提点一二。”

    可惜没孝敬送上来,朱仝就是这样,他是做好了自己的事之后,从不巴结上司的班头。反正做好了上司器重,他是班头;惹怒了上司,最多也就不做这不入流的班头,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事。

    “东溪村的保正晁盖结交匪徒,谋害往来行商,这次事发,被人拿住了,我等受县尊之命前去。”张远说道。

    “那要带典狱的人同去,要不然上手段的家伙没有。”朱仝心头猛地一凛,随即建议道。

    张远气道:“想什么好事呢?这回这帮不开眼的撞上了铁板,太师府的生意都敢抢,难道还有他们不敢干的是吗?将人带回来,简直就是痴人说梦,等着人讹上吧?”

    雷横死命的对朱仝使眼色,让朱仝多问一些情况。可惜张远知道的也不多,还是左掌柜派人送了信到县衙,才知道的事。

    一行人匆匆出城之后,往东溪村赶。

    来到东溪村之后,朱仝眼珠子都瞪圆了,发现整个东溪村都被钱庄的护卫控制了,人人自危的被聚集在村口。

    “劳驾,通报一声,郓城县吏员张远求见。”

    “等着!”

    别看朱仝雷横也带着不少人,但没有张远的同意,他们根本就不敢往庄子里闯。

    出庄子见张远等人的是历千斤,不同于县衙出来的朱仝等人,历千斤的一对招子,鹰隼般的犀利,划过人群,落在了张远的脸上。阴测测道:“这是郓城县县衙的决断?”

    张远被这不阴不阳的语气彻底给镇住了,历千斤曾经是皇城司的番子小头目,他要是抖起气势来,普通官员也比不上。

    “回禀不知这位兄台怎么称呼?”张远口拙,说话都磕磕绊绊,差点不成句子。

    历千斤冷哼道:“不才之前在皇城司任职,如今是汇通钱庄的管事。怎么,想要记住某日后好报答?”

    说是报答,其实更多是报复。

    张远连道:“不敢。”

    雷横在边上看的过瘾,他总觉得张远眼高于顶,且盛气凌人。看到张远吃瘪,雷横内心却有种说不出的畅快。

    “既然县尊没有想明白,就别来了,让他准备去州里衙门说清楚吧?为何郓城盗匪遍布,是人的原因,还是官的原因。”历千斤也是有脾气的,他原以为守在村子口,能够等来郓城的主事人。至少也该是个县丞吧?

    没想到来了个不入流的书办。

    张远急忙慌慌张张的拉住历千斤,媚笑道:“有请兄台通报,些许意思,还请不要推辞。”一片金叶子,入手也没多少分量。但价值百贯。

    历千斤掂量着手中的金叶子,似乎还不太满意。张远急忙又加了两片。这才让他露出满意的表情,点头道:“我家主人现在还不知齐州在大名府丢失的银钱,此次去京城是交账的。没想到来到了郓城,却有人拦路打劫。更让人想不到的是,打劫还是同一波人,如今已经人赃俱获。你们这里的人太有意思了,逮住一家商号死命的坑,这要说没仇都没人信。”

    “不知兄台可否告知,短缺了多少?”

    “两万贯。”

    历千斤一开口,就让张远深吸了一口气。这事他肯定是不敢应承下来了,只能回去禀告县令之后做决断。

    正在他们说话的时候,程知节带着人马也赶到了。

    太丢脸,也怕耽误事,程知节只带了二十亲兵,骑着马,匆匆赶到了东溪村。

    村口的护卫放开口子,让程知节纵马就冲进了村子里。

    隔着老远就听到程知节嚷嚷道:“偷袭我军的贼子在哪里?快提来让老爷审问。”

    张远这才知道,晁盖等人还偷袭了军队。原以为罪不至死,但此时已经断然没有给人开革的理由。

    连庄子都进不去,张远只能心急火燎的赶回县衙。

    再说程知节看到被抽了小半天的公孙胜,差点没认出人来。指着公孙胜问李逵:“这厮就是道士?”

    公孙胜惊恐不已的看向程知节,这位将军之前真见过面。

    不过程知节不适合留下来,他拉走了公孙胜,路过院子的时候,公孙胜嚎叫的那个叫凄惨,晁盖见状,眼泪都忍不住的掉下来了。程知节拉走公孙胜的原因太简单了,这人是证据,证明他的军队不堪一击的证据,怎么能让这人和普通匪徒一起被送往县衙?

    他也是要面子的人,或许兵败郓城的事根本就瞒不住。但他也不能让公孙胜到处胡说八道。他要把这件事在官面上压下来。真要是行程了案件公,到时候,程知节恐怕这辈子都没有指望出征西夏了。就算是大宋的皇帝和他是亲戚,也不敢将军国大事让一个率领五百官兵,却给一个道士的障眼法吓得抱头鼠窜的怂包将军上战场吧?

    李逵也走了,他也不适合出现在和郓城县令谈判的场合之中,将从宋江身上搜来的公给了左南易:“合蔡镇的船队我要一搜船,拨个人来带路。”

    “是东主。”

    运河上的风光大同小异,几日后,站在船首的船老大毫无征兆地大喊起来:“都打起精神来,过水门,要进东京城了!”

 第311章 京城规矩大

    “这就是彩虹桥吧?”

    李云看到河上一座木拱桥,吃惊的大喊起来。就连李逵也露出惊叹之色,宽十多丈的河面上,突然出现一座没有桥墩的拱桥,船从桥下而过的那种震撼,很难用言语来描述。

    就算是李逵周南闯北,去过不少地方。

    但遗憾的是,大的州府他一个都没去过。根本就对这个时代的大城市没有足够的认识。

    而李云,就更不堪了,这就是个沂水县出来的土包子。

    船老大神秘一笑,东京汴梁这座城市不属于他,但是他不介意从这座城市的宏伟建筑上找到对大宋王朝的自豪感:“客官,此非彩虹桥,而是小横桥。东京有四条河,这五丈河吧,是运送濮郓等地漕粮的运河,但却是一条最寻常的河道。要说繁忙不得不说汴河,虹桥正是汴河东水门外的七里处的一座木拱桥,宽二十多丈,非寻常拱桥能比。但要说好玩的去处,就不得不说金水河了。河上画舫比邻,两岸楼台云集,乃京城一等一的繁华场所。”

    就算是船老大不是汴梁城人,但看到船上公子打扮的俩人连连犯错,颇为开心。他就喜欢看到外乡人来京城,被汴梁的宏伟建筑惊的呆若木鸡,一脸没见识的样子。

    李逵沉默了一会儿,问:“我们呢,现在在城内了吗?”

    “没看到城墙,自然是在城外。此去西南十几里,才算是到了城了。我这船没有资格进入新曹门,所以两位少爷恐怕要在新曹门码头下船了。”

    船老大摇头晃脑的摸着下巴上的胡子,颇为自得。老爷子就靠着东京城这些个地名唬住了不知多少达官贵人。

    至于李逵和李云,什么来历他不清楚,但看着也不像是大富大贵的样子。倒是随船的行李带了不少,尤其是哪些惹人注意的兵器,更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李逵和李云是来京城兵部报到的武官,指不定过些天就要去大宋那个犄角旮旯里窝着呢?

    想到这里,船老大的怜悯之心顿起:“两位,京城居之不易,廉价的住处不得意,价贵的承担不起,这京城的住处可颇为讲究。”

    说完,傲娇的等待李逵询问。

    不过李云抢先道:“我大哥在京城买房了。”

    船老大很不愿意承认,他嫉妒了,泛酸了。这看着寻常的俩人,竟然在京城买房了?京城的房子是给你们这等人住的吗?

    也不能怪船老大,李逵和李云在穿着上,并不在意。

    包袱里连件像样的绸缎深衣都没有,要么是麻布的衣裳,要么是寻常的袍子,料子也不讲究。以至于给船老大一个错觉,这俩人身份一般,家境一般。突然这样的人嚷嚷着也能在京城买房,这让船老大内心很不好受。

    汴梁人口过百万,一半多以上都没有自己的房产。

    买房,在汴梁,绝对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更何况李逵和李云一口的京东东路的口音,这让老头心里更别扭了。

    他豁出命去,把船卖了所有的钱也只够在酸枣门外的巷子里买一座小房子。李逵何德何能,竟然大言不惭的说买房?

    酸枣门在北城,住的还都是京城的贫民中的力夫,光听这门楼子就偷着一股子穷酸气。可即便这样的地方,城内的小院子八百贯起。城外的小院,没有五百贯,也拿不下来。

    至于说住北门附近的宋人为什么不会考虑街道更加宽敞的陈桥门附近呢?

    其实,陈桥门附近的房价是京城比较低的,要比酸枣门外都要便宜。房子好,地段也好一些,街道更是宽阔,还是主城门,区域正。但是有一点不好,陈桥附近是辽国使臣的驿站,番人皆喜欢在陈桥附近落脚,久而久之,这地方的番人比大宋人都要多。而且一个个蛮横无礼,就连禁军也不敢管。久而久之,成了一个治安极差的所首发

    可即便陈桥附近的房价,也要三四百贯左右。非普通人能承担。

    当然,最便宜的也不是陈桥附近,而是一座正儿八经的正门——南薰门。这地方为什么便宜呢?没有人喜欢住这里的原因就是晦气,这是汴梁唯一的一个丧葬集散地。棺材铺,纸糊铺子,卖寿衣的,甚至还有京城最大的化人场,也就是北宋时期最为流行的火葬场。其实也很好理解,火葬是佛教的丧葬习俗,在佛教传播发达的地区,火葬自然常见。

    只不过南薰门这附近的房价便宜,和化人场有很大的关系。

    谁也受不了火葬场散发出来的那股子奇怪的焦糊味吧?

    可即便是南薰门附近的房价,也不便宜,不是外乡人能够窥视的存在。

    京城的房价是尔等能窥视的所在?

    船老大捏着下巴上的胡子,一脸的纠结,他很想问问李逵,到底住酸枣门那条巷子,改日他要是不做这运河生意了,也去买个院子落脚养老。

    不过,船老大注定要失望了,因为李逵问了他一个问题:“老丈,此去东交楼巷有多远?”

    “这地方过去可不容易啊!”突然船老大瞪大了眼珠子,古怪的看向了李逵,东交楼巷是在内城边上了,属于汴梁最好的住处之一,于是痴痴道:“你不会是说买的房子在东角门巷边上吧?”

    “靠近保康门附近。”

    李逵拿出家里的来信,指着信上所写的地址道:“就是这个地方。”

    “丝。”

    船老大倒吸一口凉气,一用力,下巴上的胡子都被他扯掉了一小把,疼得他吱呀咧嘴的脸色极为难看。但大宋人有一点好处,佩服有钱人,老头立刻变换一副样子,身上的傲气自然而然的消失不见,只有说不出的谦卑模样:“两位公子是太学生?”

    “这地方靠近太学,岂不是离礼部贡院也很近?”李云高兴道。

    船老大心说:“确实很近,就在一条巷子里,能不近吗?”脸上却恭敬的询问道:“不知俩位公子是……”

    “我们是举子。”李云大言不惭道,他虽然是通过武举获取的资格,但是礼部试他也又资格参加。不是举子,是什么?

    船老大这才如梦初醒道:“原来两位公子是举子,失敬失敬,这次来京城恐怕就是为了参加开春的礼部试的吧?”

    “没错。”

    “原来是文曲星下凡,小老儿恭贺两位旗开得胜,金榜题名。”

    李云眨巴了一阵眼珠子,有点转不过来弯,这算是什么意思?站在李云边上的李逵倒是听明白了,这老头竟然要打赏,要不然凭什么无缘无故的给你说好话首发

    李逵笑了笑道:“赏。”

    阮小二从包袱里拿出一吊钱,没好气的塞在了老头的手里,这才问:“现在可以说从码头去我们的住处要多远了吧?”

    “不远,才三十五里地。”

    李云傻眼道:“啥,三十五里?”

    船老大赫然道:“其实老儿也没去过朱雀门附近,不过三十五里可能要多一些,但绝对不超过四十里。”

    然后老头对非常熟悉的北城附近开始指路,然后李云傻了,李逵也傻了。

    这地名一个挨着一个,连个地图都没有,他多半要迷路。

    想一想,李逵曾经可是一个人在山林里十天半月都不会迷路,可要是刚进入东京城不久,就迷路了,这岂不是丢人丢到了京城?

    脑袋仿佛被搅和了一团浆糊似的,李逵带着李云,阮小二雄赳赳气昂昂的交了入城税收,进入了京城。

    交税的时候,还差点闹出冲突。

    税丁盯着李逵和李云的沂州解释的公文票卷给看了,但是李逵和李云带着的东西里出现了问题。

    税丁认定了李逵的两把武器是用来贩卖的,不应该获得免税的资格。

    可李逵能说什么呢?

    只能将三尖两刃神锋给拿起来,还有那对一直想要销毁,却总觉得有用的鬼王斧,拿起来在手里掂量了一阵,这才让人放过。

    而李云也是颇为不忿,他带着一堆钢鞭也被当成是贩卖的夹带商品。被税丁拉着舞了一圈,颇有丢尽了读书人的脸面的狼狈。

    谁让大宋的举子没人权呢?

    当然缴税也不多,就怕货物价值不好评估,被扣下来。

    走在大街上,李云气愤道:“这京城人真够势利的,对我等外乡人,恨不得都赶回老家去才好。”说到愤恨处,李云叫嚷道:“宁做乡间逍遥犬,此生不做浮萍人!”

    李云气咻咻地说个不停,冷不丁李逵开口道:“这句诗不错。”

    李云愣了愣,随即期许的看向了李逵,目光里满满都是期待肯定的答案。

    李逵对李云的唠叨也颇为不耐烦,肯定的点头道:“是不错,应该是你最近两年写的最好的一句了。道尽了人间冷暖,可谓佳句。要是补全了上两句,少不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言志诗。”

    “真哒!”

    李云整个人都快被幸福淹死了,都快喘不过气来的那种状态,垂死挣扎之中,脸上却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