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李逵的逆袭之路 >

第274章

李逵的逆袭之路-第274章

小说: 李逵的逆袭之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要钱?”李逵惊诧了,他还以为是皇帝给的工作餐。没想到,竟然真是宫外头的酒楼,做生意都做到了皇城里。这你敢信?

    李逵摸出一锭银子,既然真是生意人,李逵就不遮遮掩掩了,直接提出要求:“再给我加一锅米饭,躺椅能送进皇城吗?要是能,给我搬一把过来。”

    “点菜,加米饭不要钱。躺椅不几个钱,算是小号恭贺李大人的贺礼。”

    就这样,李逵在皇宫里开始当差了。他还招了个小弟。

    小弟名字叫黄将军。

    黄将军并不是将军,更不是人,是只在皇城里瞎逛的大橘。

    李逵吃啥,黄将军也吃啥,没几天,这只原本看着健壮的大橘毛色愈发光亮,似乎也胖了些。

    尤其大橘还认定了李逵这个主子,自从李逵请了它吃过羊肉之后,就寸步不离的跟着李逵。皇城里不禁猫,主要这玩意能抓老鼠。但是狗不得入内,大概是怕狗咬人吧?反正在皇城里办公的官员被狗咬了,看守东西华门,还有宣德门的禁军一个都吃罪不起。

    这日,李逵和往常一样,太阳刚出来就搬着躺椅坐在了御道边上晒太阳。这时候王二又赶来了,对李逵请安之后恭敬问:“二爷,今您想吃什么?”

    “给我来条鱼,老规矩还是一锅米饭。对了,给黄将军来点小鱼干。”李逵在皇城上班三天,过上了门房大爷的悠闲日子。

    一把躺椅,一壶清茶,还有一只随时随地都给撸的大橘,他的官生刚开始,就已经走在了悬崖边上,就差失足掉下去了。

    可问题是,谁也不敢管。也没人想去管。

    就算是最见不得人偷懒的章惇,路过李逵的时候,也只是看看他。

    随即啥也不说,就走了。

    等着看好戏的官员们,只能暗叹,李逵命好。

    这日,李逵刚遛完食,躺下不多久,闭着眼感觉头上云彩厚了些,似乎要下雨。

    睁开眼,没想到是章惇那张怒气冲冲的老脸。

    “叔爷,您来了。”李逵急忙起来,将怀里的大橘赶下去,给章惇让座。

    章惇多要脸的一个人,还是当朝宰相,他能像是个无赖似的,坐在御道边上的躺椅上晒太阳吗?

    而且章惇来的时候,面色颇为不善。

    李逵忙问:“叔爷,谁又惹你不高兴了?”

    章惇愕然,他生气,你就心里没点数?

    也就是半个时辰之前吧。有个小黄门,眼泪汪汪的在都事堂看着章惇。那种久违的亲切,想开口,又不敢开口的小心,让章惇有点不解,似乎也没那么不解。因为这眼神,有点像是失散的父子,在一个特殊的场合相见,血脉的相同,让他们内心获得了共鸣。

    但章惇根本就没有这种共鸣,反倒是小黄门全身上下都是戏,颤颤地走进了一步,微微道:“相爷”

    “何事?”

    章惇最恨有人在他处理公的时候打断,语气很生硬。

    小黄门吓得一激灵,随后似乎下了很大的决心,对章惇道:“奴婢生母在浚义桥李老爷家做过歌姬。”

    “你娘?”

    章惇一开始还真没闹明白,为什么一个小黄门跑到他面前,告诉他娘曾经是李老爷家的小妾。知道对方提醒章惇:“李老爷名讳宪。”

    他还纳闷,李宪?

    这不是早就完蛋了的宦官吗?

    神宗皇帝差点被这个李宪给坑死。

    他挥手让人赶走了小黄门,越想,越不对劲越想,越不对劲总觉得自己好像惹上了大麻烦。知道他想起来,浚义桥这个地方。才知道问题处在了哪里。浚义桥这个地方,对章惇来说,是他曾经对京城的美好回忆,也是一片净土。

    可自从对李逵说秃噜嘴之后,这片净土也不干净了起来。

    尤其当时李逵对他这么说的?

    嘴上有把门的。

    嘴最严了。

    老夫真信了你个鬼?

    他差点被个小黄门碰瓷认了爹。章惇堂堂宰相,有个私生子是宦官,这多大的官司,让他给摊上了?别说这不是真的,就算是真的,他也不会认。

    想明白来龙去脉,章惇对李逵是恨得咬牙切齿。

    狗屁倒灶的玩意,一转眼就把老夫给卖了。章惇想明白了始末,才知道刚才小黄门在他面前哭哭啼啼的样子,还真他娘的是认亲。关键是,李宪发迹的时候,他早就中进士了。他怎么可能给李宪去帮那种忙?更让章惇恐惧的是,宫里头太监上万人,要是一个个都来自己跟前认亲还让他活不活了?

    无辜被小黄门碰瓷没成功的章惇,气势汹汹地去找李逵。

    可见到李逵之后,他傻眼了。李逵这混蛋玩意,真不想做官了。当值时间,竟然在晒太阳,还撸猫?

    章惇面对这样的李逵,他真有点无奈。贬谪他?

    根本就没用,李逵连在直秘阁当差都不在乎,他这个年纪和资历,还有什么可在乎的呢?

    更何况,要是出京贬谪成了县令之类的,或许还称了李逵的心意。威胁不到李逵,确实让章惇如鲠在喉般难受。大好压低了嗓音问李逵:“小子,那日在老夫府邸,老夫和你说当年老夫赶考的事,你都给谁说了?”

    面对章惇的质问,李逵拍着胸脯保证:“没有的事,叔爷,我嘴可牢了。”

    不过,说完。李逵迟疑地添了一句:“前几日参加了马昱的婚宴,吃多了些酒,不过叔爷放心,都是好朋友,不会造您老谣的。”

    要是没听到李逵醉酒的事,章惇还有点迟疑,但李逵都说自己在婚宴上喝醉酒了。就李逵的那个酒品,喝醉了,闹翻天都有可能,把章惇给卖了,稀奇吗?还是在潞国公府的婚宴上,李逵这是一开口,将他老人家的丑事宣扬到了满京城都皆知的地步,他还有什么可问?

    章惇听到这一句,黑着脸,扭头就走。

    而宰相章惇也随即陷入了风波之中,他竟然差点儿子上万。还都他娘的是断子绝孙的宦官

 第378章 实力坑人

    仅仅当官不到十天,李逵就在皇城内拥有了宰相章惇一样的气势生人勿近。

    倒不是他权势滔天,而是他用实力逼地宰相章惇不得不举办宴会,并且在宴会上情深义重的告诉严格挑选出来的心直口快的官员,浚义桥的故事是真的,但主人家不是宦官。他章惇还没有不检点到有宦官私生子的地步。

    可有些事吧!

    越解释,越黑。

    章惇如今都已经不敢和宦官走近了说话,因为只要他表现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为宦官肯定是他老人家的绯闻私生子。

    能把宰相逼到这个份上,李逵的实力已经突破了天际。

    连皇帝都做不到的事,他做成了。

    不得不说,皇城内四品一下的官员见到他,远远地就绕着走。

    至于四品以上的官员,还是得绕着他走。

    他甚至看到苏辙远远地看到他,如同见了惹不起的仇家似的,躲去了茅厕

    也不是所有人都躲着他,前宰相苏颂见到他还是乐呵呵的挺热情,知道李逵喜欢去太史局看他的宝贝水力仪象台,还和他探讨了水运仪象台的妙用。李逵问了一个让苏颂措手不及的问题:“学士,要是冬日天寒地冻,铜壶里的水被冻住了,怎么办?”

    “为什么不用青铜作为齿轮加工,总比木头要好很多吧?如果加上油脂润滑,铜齿轮对木齿轮的优势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苏颂很受伤,他和太史局的韩公廉研究出了水运仪象台,可是轰动了整个朝野。

    没想到却在李逵这里,被说的一钱不值。青铜加工零件是好,也耐用,但是青铜不好加工啊!硬木的齿轮虽然经常要换,但好在是个木匠就能做出来。

    可是木头的齿轮用不长,这让这位大佬脸上有点怪不住。他手指哆嗦着,不知道李逵是何心思。作为旧党的核心大臣,苏颂也被章惇等人斗怕了。

    要不是皇帝替他说了几句公道话,他可能就像是范祖禹那个倒霉蛋一样,在岭南玩鸟了。

    李逵研究过水运仪象台,很多这个时代的工匠们难以理解的问题,在他这里倒是简单。他比抓着对苏颂道:“学士,用重物吊起来,用重力作为牵引啊!”这玩意就是个落地钟,李逵怕苏颂听不懂,还说了不少重物发条的原理。

    “唉”

    像机械,天这些小道,对于普通的进士来说,简直是闻所未闻的天书。可李逵说的,似乎能解决水运仪象台最大的缺点。毕竟,冬天谁也不能保证铜壶的水不结冰,而且天冷,对于木头的齿轮也有很大的麻烦。

    李逵比划道:“吊起一块坠子,计算好重量,然后用铁链拉起来,以坠子的重力牵引着仪象台的齿轮运动。等到坠子快落地的时候,再次让人拉起来。这样,岂不是一天就能让一个人来拉一下铁链,就能做到了所有的维护呢?”

    苏颂所有所思的顺着李逵的思路想下去,频频颔首道:“这样一来,水力仪象台就不用那么笨重了。”

    “不仅不用那么笨重,还能建造在高台之上。学士,您想一想,如果我是说如果,大宋的皇城内有一座,不对,是两座高楼。楼顶上都有两个仪象台为基础的冕钟,能够精准记录时间。那么内城的百姓是否能随时随地看到一天之中的时间?”

    这些都是能够解决的方案。对于李逵和苏颂来说,都是一点就通。

    李逵自然不用说了,城市大钟知道不?

    看过没有?

    照葫芦画瓢总会吧?

    尤其是机械部分都已经解决完了,只要外观改动而已,如此简单的事,还能立功,他岂能放过?

    尤其当李逵提议:“学士,我们还能用薄纱制作日冕的样子,按照十二时辰用指针标识出来,就算是夜晚,也能用火光将仪象台的刻度让人一目了然。”

    听到这里,老科学家苏颂腿脚不酸了,腰杆也挺拔了,浑身充满了干劲。

    李逵的提议,简直就是颠覆了以往太史局制作的所有仪器只能自娱自乐的狭隘功效。非专业人士,连看都看不懂。但李逵却建议,将难懂的仪象台转为民用的建议,这样一来,岂不是各地州府只要有钱,都要建一座?

    苏颂心头热乎乎的想到:“那老夫的功德碑,岂不是要遍布大宋全境?”

    “人杰大才啊!”苏颂年纪大了,对仕途早就没了追求。他如今还是观殿大学士,这是给宰相的殊荣。皇帝也没有剥夺的意思,显然是准备将他放在京城养老了。但毕生的爱好,对他来说,却不能丢。关键是,要是此楼起来,岂不是自己要名垂青史?

    可他也纳闷,为什么李逵要说两座仪象台?而不是一座?

    苏颂疑虑道:“为何要两座?”

    仪象台花费了大宋三十万贯的钱财,而且还有十几个人日夜不停的维护。可要是建造高楼,两座仪象台,岂不是要靡费百万?

    “学士,要是建一座的话,在宣德门外的空地上就成。可关乎皇城安危,怎么能让此高台建在皇城之外?”李逵振振有词道:“可是皇城之内,布局都是按照御道来走的,突然多了一座高台,让人颇有突兀之感?以前的水力仪象台倒不会,因为太矮了。可要是建造一座十丈以上的高台,就不一样了。看着不舒服。”

    “学士,试想一想,各国的使臣进入我大宋皇城,看到如此宏伟的高台。还有能够精准显示每日时辰的器物,还不仰慕我天朝?”李逵说着说着,将这事情上升了天朝脸面的层次。面子,对于任何一个王朝来说,都是放在第一等的地位,任何人都不能质疑。

    “没错,人杰,还是你考虑的周到。”苏颂对李逵的解释非常赞同,不仅如此,看向李逵的眼神也柔和了许多。

    这是个实干之才,去给皇帝当跟班,可惜了。

    不过苏颂也觉得皇城内布局已经满满当当的,真要是划出一块地方来,也不好找。犹豫道:“可是皇城内的布局,恐怕容不下两座高台吧?”

    “徽猷阁、敷阁要么就是藏书,要么就是舆图,这些职能和直秘阁都冲突了,干脆,把两座衙门给推了,搬到直秘阁去多好?”

    “再说了,直秘阁有地方。放得下这些藏书,就算是两个馆阁的人都去了,也地方安置。”

    还真别说,直秘阁官职小了些,但地盘还真的大。安置这两个馆阁,一点问题都没有。

    可苏颂却古怪的上下打量着李逵,以意味深长道:“我可听说,昨日你被敷阁的人拦着不让进,前日,因为你占着徽猷阁馆阁前的空地,让人给赶跑了。你这不是公报私仇吗?”

    李逵正色道:“学士,您看我是这样的人吗?”

    苏颂没说。

    只是急匆匆的表示,他要将这个喜讯带给皇帝。

    别看大宋的财政不宽裕,可一旦涉及到能够提升大宋逼格的面子工程,从皇帝到庙堂都不会吝啬。尤其是皇帝。

    就算是当初太后垂帘听政的宣仁皇后,听苏颂说,太史局要建造一座水力仪象台,要给给钱,要人给人。

    要知道宣仁太后一直以抠门闻名应该是节俭吧。想要让她拿出真金白银来,真不容易。其实,仪象台这东西,历朝历代都有,大宋也有,但没有用水力驱动怎么先进。老的能用,花这么多钱,岂不是浪费?

    再则说了,这玩意也就太史局几个人能玩得转,属于大宋顶级天机器,对于普通人来说,根本就闻所未闻,也没啥用处。

    但这玩意能够提升大宋朝廷的自豪感,还有让番邦见识见识大宋在技术上的高峰。

    一旦上升到了面子问题,抠门的老妇人宣仁太后也觉得必须得建,还要往好了建造。

    尤其是太史局就在宣德门进门的地方,有这么座能记录天体运动,还能计时,自动报时的机器,对于没多少见识的番邦使臣有着望而生畏的气势。

    而李逵,只是琢磨两天自后,觉得这三年自己得干点啥。

    于是想到了给大宋承包个工程。

    这两座钟塔,怎么着也够他玩三年了。

    到了三年之后,他也该升官了,然后嘿嘿

    李逵看着苏颂消失在尽头的背影,傻笑着。却被无趣的人打断了,对方站在他背后,也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