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李逵的逆袭之路 >

第290章

李逵的逆袭之路-第290章

小说: 李逵的逆袭之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教头的女儿贞娘,刘太师才见过,端端的是粉嫩乖巧,惹人怜惜。即便和自家女儿相比,也是各有各的长处。

    刘家靠什么富贵的?

    投机?

    错。

    运气?

    错。

    巴结人?

    更错。

    刘家真正依仗的是出色的长相,刘清菁在宫廷之中,这么多精挑细选出来的女官之中,还能鹤立鸡群,靠的就是长相。除了长相,她几乎是一无是处。性格不好,脾气大,爱耍小性子,喜欢多嘴,距离知书达礼也是颇为遥远。但是她就是漂亮,漂亮到连皇帝赵煦被她迷倒。

    贞娘的长相能和刘清芫有的一比,显然,刘太师觉得李逵虽是未来女婿,但以己度人,男人怎么可能不偷腥?

    这不对劲,很不对劲。

    可一回头,看到自家夫人目光中透露出的那种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欢的欣喜,顿时有点回过味来了。

    这厮不会是计谋吧?

    毕竟,李逵虽然长相粗鲁些,人高马大,肤色也黑了点,虽说不难看,但真和俊俏不搭边。李逵能在刘太师这里挂上号,就是因为当初给刘太师出谋划策。当年要不是李逵建议刘葆晟送钱给大宦官冯世宁,贤妃也不可能在步步危机的宫掖之中站稳脚跟。

    要不然,贤妃当初选择的办法就是刁蛮,蛮不讲理,反抗所有对她敌视的势力(主要是孟皇后极其跟班)。

    可自从有了冯世宁的支持之后,贤妃也成了宫中的一方势力,经常能不动声色的和孟皇后掰掰腕子。

    按照刘葆晟对李逵的了解,李逵这家伙十四岁的时候就能搀和宫斗,并且还一眼看出了关键点,这家伙就是个一肚子坏水的狗头军师啊!怎么可能如此纯良?

    越想越不对劲的刘太师,等李逵走了,对自家的夫人道:“夫人呐,人杰不是简单的人。”

    “那是自然,要不然也不能进士及第。”韩夫人慵懒的喝了一口香茗,连打量自家老爷们的心思都没有。

    “我不是说他科举及第,我说他很聪明。”刘葆晟担心自家女儿被李逵这厮骗地团团转,按理说,女婿聪明是好事。可是太聪明,聪明到连老丈人都担心的地步,显然就不那么美好了。

    韩夫人横了一眼刘太师,称赞道:“这孩子人聪明,心也好。”

    得,算他多嘴。

    刘太师也是有脾气的人,反而不想说了。

    韩夫人喜欢李逵是因为他中了进士及第?还是之前帮过刘家,甚至对刘家有过救命之恩?都不是,他喜欢李逵的原因很简单,凡事上报,立场正确。纳妾不是错,错的是,女主人不提,自家男人却擅作主张,这才是大逆不道。

    她早就被李逵的正确立场给折服,相比之下,自家的丈夫反而让她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愤懑。刘家需要子嗣,难道韩夫人就不明白这个道理吗?还能拦着不让刘太师纳妾不成?

    但刘太师纳妾,经过她这个女主人同意点头了吗?

    是她这个女主人挑选的人吗?

    最后偷偷摸摸搞小动作,弄成既定事实。刘葆晟就是因为先斩后奏,这才引起了韩夫人的莫大不满。

    刘葆晟回到书房细细琢磨,顿时回过味来了,觉悟啊!果然是能中进士的人才,自己绝没错。他琢磨着,当初要是自己不先提出来,就他太师国公的身份,自家夫人身边肯定少不了要让刘葆晟家里有个继承者的意思。

    让给族的侄子,就韩夫人那小心眼的劲,能捏着鼻子认了?

    最后……还不得麻溜的给自己找小妾?刘葆晟越想越后悔,自己立场歪了,造成了眼前家宅不宁的局面。要是当初李逵在边上出谋划策,说不定家宅安宁,还能享齐人之福。也就是刘太师没让他夫人自己提出纳妾的事,要不然,韩夫人娘家带来的侍女说不定就派上大用了,老是老点,但也不见得不能生娃不是?

    再看韩夫人,对李逵的表现满意至极。

    男人,要懂得取舍。

    有时候让出去的东西,一转眼,就送过来了。

    收下,反而成了情分。

    一转眼,就该到李逵下聘礼的日子。

    宫里派遣的官媒也成双成对的出动。

    京城在喜庆的事上,不喜欢单数。媒人也是如此。官媒是半官方的成员,京里的高级由礼部管辖,是有资格头上蒙黄头巾的高端人才,专门为官宦人家,达官贵人牵线搭桥。

    当然,家族结亲,尤其是权贵门第的家族结亲,一开始就没官媒出面的资格。等到官媒出动,这事已经板上钉钉了。

    经过半年的历练,皇帝也渐渐理顺了朝政,不像半年前他刚亲政的时候,畏首畏尾。如今虽然朝堂上还是整天吵架,但赵煦也乐地做个局外人,看戏似的看着满朝文武为点小事争论不休。但生活总需要调剂,皇帝的生活太单调了。

    赵煦最近就琢磨着想要出宫去看看。

    他不是没有出过皇宫。

    每年郊祭他都要出一趟城。但是周围都是左右执金吾,前后殿前直的兵马开道,加上皇城司,浩浩荡荡几千人出动,哪里比得上他一个人出宫的自由?

    当然,他也不会真的一个人出宫。

    但赵煦是个迫切想要了解民情,想做个有所作为的皇帝。

    出宫,不是去玩。

    而是体察民情。

    可以想象,身为殿前直大将军的韩德勤听到这话,内心有多么惊恐了。即便大宋不兴下跪,他也跪在了皇帝的面前,就差哭天喊地的装泼妇了,要是装泼妇有用的话,韩德勤不介意他做一回女人:“陛下,此事万万不可啊!”

    “父皇也经常出宫啊!”

    最近皇帝翻看神宗起居录,破有感觉。他琢磨着,自己应该向他老爹多学习。连宫门都没有出去过的皇帝,怎么能体察民情?

    还怎么成为明君?

    还怎么去鄙视汉武帝?

    韩德勤的职责其实并不是照看皇帝,毕竟皇帝在宫里没有什么危险,而且还有皇城司的亲从官在保护,他平日里的职责是安排禁卫执勤,拱卫皇宫。要不然,他也不会是大将军的高官。可要是赵煦要出宫,对他来说就麻烦了。

    偌大的京城,他怎么去保护皇帝?

    将上四军都拉出去吗?

    显然不可能。

    但安排好手跟在皇帝身后,万一皇帝在宫外遇袭,他即便运气好,皇帝没事,多半也要贬谪。要是运气差点,皇帝受伤了,绝对是发配沙门岛的厄运。至于皇帝在他的眼皮子底下死了,他全家老小都要陪葬。

    高俅在边上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淡然。要是闭上眼睛假寐实在太露骨,他说不定真相试一试。

    相比惊恐万分的韩德勤,皇帝赵煦很淡定,反而对韩德勤宽慰道:“卿且平身。”

    “陛下不答应臣,臣就不起来。”韩德勤怎么敢起来,他真要是爬起来,就表示答应了皇帝,要死人的好不好?

    赵煦似乎语气软了一些,对韩德勤道:“朕不过是去走走亲戚,也不走远。”

    泰王,还是端王?

    韩德勤脑子里冒出这两个王爷,琢磨起来,赵煦真要是去这两家王府,出了皇城宣德门就是,倒没没多少危险。不过心思缜密的韩德勤还是要刨根问底,不然他不放心:“陛下,您想去哪家王府?”

    “不去王府,朕去李逵家看看。”皇帝赵煦嘴角微微勾起,得意道。

    韩德勤惊叫起来:“李逵和官家可不是亲戚!”随后吃人的目光盯着高俅,似乎想要将高俅一巴掌拍死的狠毒,吓得高俅猛地打了个激灵。

    高俅心说,这可不关自己的事。

    可是皇帝赵煦却振振有词道:“朕是他姐夫!”

 第398章 您老不想活了吧

    身在帝王家,最是薄情人。

    都说古代的帝王薄情,那是因为没办法,帝王无情,自称孤寡,因为站在皇权的巅峰,除了自己,又能相信谁?

    大宋的帝王也是如此。

    可宋朝的帝王也有温情的一面,他们对身边的臣子比较宽厚,对皇帝自己信任的身边人,当他们有能力保护的时候,会毫不犹豫的保护。

    赵煦见韩德勤将怒火对向高球,很有觉悟的将罪责拉在自己身上:“这和高俅没关系,都是朕的主意。”

    这话赵煦说不要紧,听的人却不知道该怎么去想。

    皇帝会错吗?

    皇帝能错吗?

    赵煦说这事和高俅无关,即便教唆皇帝出宫这事真的和高俅无关,但只要皇帝护着高俅,这份罪责说什么和高俅脱不了干系。

    就连高俅听到这话,脸也吓得惨白,啥叫飞来横祸,这就叫飞来横祸。原本他就是个看戏的,一眨眼的功夫,却成了戏台上的主角,唱的还是君前忠奸对峙的戏码,他还是奸佞的角色。这让高俅还能忍?

    忍不了,也得忍!

    他不过是个皇帝身边取乐的弄臣,地位甚至还不如整日跟在小皇帝屁股后头的小黄门。面对韩德勤这等武勋权贵,只能躲在一边飕飕发抖的份。好在,他随着追随皇帝的日子越来越长,皇帝对他的好感度也越来越大,说不定将来也能弄个将军当当。但如今还不成,他就跟着皇帝几个月的功夫,连宫里头溜须拍马的功夫都没有学到家,他得多历练历练。

    没等高俅开口,韩德勤却舍了皇帝,快步冲到了高俅的面前,一把薅住了高俅的衣襟,将高俅提到了他的面前,咬牙切齿道:“原来是你?”

    “不是我,韩大人,小人没有蛊惑陛下啊!”高俅哪敢答应,只能一个劲的给自己洗清罪名,死不认账。当然,高俅也感觉很冤,皇帝根本就没有跟他说过要去李逵家里的心思,这显然是突然起意。要么就是贤妃娘娘最近吹枕头风,让皇帝多督促一下李逵,聘礼下的重些,别给她这个当姐姐的丢脸。

    高俅能怎么办?

    他也很绝望,好不好!

    比官职?

    韩德勤是他顶头上司的顶头上司的大老爷。

    比和皇帝的亲疏关系。

    韩德勤跟了皇帝七八年,还是皇亲国戚,怎么比?

    人家成年之后,身上就背着侯爵的爵位,而高俅呢?还没成年,就父母双亡,流落街头。他可是苦孩子里的苦出身,哪里比得上韩老爷的金贵?

    动手?

    这就更不行了,他压根就不相信自己能打的过韩德勤。

    人家虽然是权贵,但也是有本事的权贵。武艺虽然比李逵差远了,但欺负高俅还不玩似的?关键是,高俅不认为自己挨一顿打,就能平息了韩德勤的怒火。要不然,他拼着受伤,也不在乎这一身烂肉。除非皇帝立刻放弃了出宫的念头,这才可能让韩德勤不针对自己。当然了,皇帝要出宫,凭什么自己就该玩死,有本事,你去针对皇帝啊!

    欺负老实人,算什么本事?

    可韩德勤面对皇帝能怎么样?他下跪都不济于事了,让他去指责皇帝,他可没有这个胆量。在宫里头,真有这份胆子的恐怕就只有宦官里的老祖宗——冯世宁了。可冯世宁服侍了四代皇帝,算上赵煦,已经是第五代了。

    就算是皇帝面对冯世宁,也要给予足够的尊重。

    想来想去,高俅只能卖惨。

    毕竟,跟着皇帝赵煦这段日子,高俅已经看明白了皇帝的路数。对身边的人,皇帝赵煦几乎给出了一个帝王能给出的最大优待。

    这听起来是个昏君的样子。似乎历代帝王,只有昏君才会护着身边的人,而且一个个都是奸佞。

    可跟在皇帝身边的臣子,谁愿意自家的主子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薄情之人?有情有义的是昏君,没情没义的是名主。相信大部分臣子都不愿意跟着名主,毕竟谁知道什么时候自己成了被抛弃的敝履,借人头一用?谁都想要活的舒坦一点,像个人一样活着。

    面对高俅这烂泥一般的货色,韩德勤欺负起来一点成就感都没有,可皇帝还等着他安排呢?

    韩德勤不得已,只好对皇帝赵煦言之以理,动之以情,希望皇帝能够回心转意。虽然,机会渺茫,但总该尝试一下吧?

    当然,韩德勤也不是什么都没有准备。

    他立刻叫来了皇城司的人,询问李逵家里的情况,保康门附近的环境,等等。只要情况复杂,皇帝的安全不能保证,他就有希望说服皇帝放弃这等不切实际的想法。

    这一问,还真的问出事来了。

    皇城司密探也不知自己蝼蚁般的存在,竟然能在有生之年觐见天颜,还能在皇帝面前奏对,官场幻觉之——爷们简在帝心!顿时发作。

    激动的一直在发抖的皇城司密探奏对道:“启奏陛下,大将军。保康门附近原本都是京城富商和次等权贵居住,其边上角子街巷,是京城外城最繁华的区域之一,教坊勾栏都是京城最好的出去。李直秘的住处是他兄长一家代购,自从来京城之后,一直住在这李家巷。”

    韩德勤瞪眼道:“没问你这些,说重点。”

    韩德勤暗暗着恼,索里吧嗦的说了一大堆,就是没有说到点子上。

    比如说,住户多有被偷盗,街头的混混扎堆之类的,会让皇帝打消出行想法的不安全因素。说什么周围的好玩之处?这不是要带坏皇帝吗?

    密探急忙改口道:“对了,原本李家巷有很多闲散的无赖,巷子因为有很多富商。可自从几个月前,李直秘的家里人来了之后,不仅李家巷的无赖全都跑了,连周围巷子的无赖都规矩的不得了。而李直秘的家里人一直住在宅子中,左右邻居多听闻院子中有刀剑碰撞的声音,还有呼喊声,颇为嘈杂……”

    “等等……”

    韩德勤终于发现了自己想要听的内容,对密探道:“你说李逵家里人舞刀弄枪?”

    “韩卿,李逵本来就是文武全才,他家人要是不练武,他怎么可能会武功,而且实力在御拳馆中压着一群教头?”皇帝赵煦觉得这都不是事。做皇帝久了,他自然明白底下人的一些做法,把没影子的事夸大。

    把不大的事情往捅破天了说。

    反正,加点佐料的夸大,不属于无中生有,最多也就是描述不当而已。

    可韩德勤不敢马虎,直接问:“李逵家里来了多少亲戚,都是些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