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李逵的逆袭之路 >

第299章

李逵的逆袭之路-第299章

小说: 李逵的逆袭之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锏母芯酢K懔耍凑阋惨吡耍娜赵诜崂致ジ惆诩缸兰小!

    郝随心说:“恐怕到时候不是给我践行,而是给你自己了。”

    心中愈发虚了,郝随笑道:“高俅,你挣那份俸禄也不容易,这样,咱家做东就在……状元楼,请诸位亲朋高座,畅饮如何?”

    “状元楼可不是你的出去。”高俅狐疑道,处处不对劲的别扭。

    这地方,别人都能去,但宦官不能去。京城一年一度的花魁大赛,十年之中有六七次就是在这状元楼之中最终角逐花魁娘子,想必就该知道这地方做什么营生的了。但这地方也是将来花魁娘子一年镇场的楼子,是有名的销金窟。

    郝随咬牙豁出去道:“不管了,为了诸位好朋友,咱家舍命陪君子。”

    另一边,皇帝锻炼之后,酣畅淋漓地擦了擦汗,这才和在蹴鞠场边被他了足足晾了有半个时辰的李逵搭话道:“李逵,你可知道改了秘折,让朕在朝堂上受到多大的惊吓吗?”

    “臣万死!”

    小皇帝叫来李逵仅仅是为了让李逵认错吗?

    再说了,李逵认错的态度也不怎么好。就一句‘万死’,宫里头宦官打碎个碟子,跪在地上就说这么一句话求饶。

    小皇帝的本意,是他在朝堂上第一次掌握了绝对的主动权,叱诧风云般的挫败了大臣们不把他当回事的阴谋诡计。他可是来显摆自己的成就,可不想听李逵认错的话。

    可让他自吹自擂,他又放不下这脸,赵煦只能从李逵修改的秘折开始入手:“李逵,你可知道修改的秘折让朕多担心吗?朝堂的诸位大臣都被吓得惊慌失措,要是他们知道是你动的手脚,一定不会轻饶了你。”

    李逵眨巴着牛眼,嘿嘿乐道:“陛下,西夏哪年不出兵西北边塞。一两万,他们还不敢出动,三四万人马,才能有所斩获。五万多吗?”

    “不多,但足够引起大臣们注意了吧?”

    皇帝觉得李逵有点不上道,明明他已经筹划妥当,可被李逵一说,似乎自己的筹划有一个显著的弱点。

    大宋朝堂似乎对五万西夏兵马不怎么在乎。

    这是常态,按照枢密院的做法就是,发回地方,准备坚壁清野。章楶在环庆路主政之前,西北诸路都是这么对付西夏的。

    西夏出兵最大的问题就是来势汹汹,却不能持久。

    军队很多,因为都在家门口。冬天也不能干啥,干脆出门打劫一趟。但西夏大军出动有一个致命的问题,粮草。

    西夏大军出征,往往会因为粮草不足,面对固守城池的大宋军队毫无办法。因为半个月,已经是西夏军队补给的极限。要是没能打下大宋的军砦,获得足够的粮草补给的话,西夏大军只能饮恨而归。

    所以,西北军队对西夏作战很有经验。

    先防守个十天半个月再说。

    五万进犯的西夏军,在李逵看来,最后只能是失望而去。

    但五十万就不一样了,数量达到了西北各路能够承受的极限,一旦重要的军砦被攻克,西夏人就能获得足够的粮草。整个战场的局势将瞬息改变。大宋不能退,西夏无所谓,这就逼着大宋要和西夏大军在边境拼命。

    赵煦琢磨了一阵,还真如李逵说的,五万人太少了。

    但他也觉得李逵也太狠了,加一点无所谓,可一下子加了十倍。这让他有点难以接受:“可十倍也太多了,而且你把我准备的杀手锏给扔出去了,你三叔公也说过,杀手锏留在手里才是杀手锏,扔出去的可是棒槌,成了死物。”

    “陛下,没有扔出去。杀手锏还是杀手锏,只要吕惠卿不回京,他乃是你手中能够钳制各方的重要手段。”李逵顿了顿,郑重道:“只是臣不知,陛下是否准备将吕惠卿召回京?”

    面对连章惇等人都畏惧的吕惠卿,皇帝犹豫了起来,最后还是摇头道:“没有。”

    他连章惇等人都控制不住,更不要说控制吕惠卿了。他父皇神宗皇帝可是吃过吕惠卿的不少亏。这人做事不择手段,比所有人都狠。真要是来了朝堂,恐怕第一个难受的就是他这个皇帝。

    不召回京,是不召回京。

    但皇帝已经决心造势,准备派遣人马去鄜延路,用意显然是给章惇几个人提个醒,吕惠卿可以直达天听,好给章惇几个有个提醒,没有了你们,皇帝还有备用的变法派可用。

    单独派遣郝随太单薄了一些,皇帝早有打算:“李卿,猛虎营不日将要赶赴鄜延路,这次令弟也要出征,可有担心?”

    “李云?”

    “是他,他年纪不大,按道理是该多学兵法战阵,但朕以为,西北布局宜早不宜晚,他们早去,可以早熟悉西北环境。好在将来建功立业。”皇帝赵煦询问李逵,更多的是表现出他对李逵的信任。

    可李逵不在乎,躬身道:“他会感谢陛下给他建功立业的机会,臣代他谢陛下隆恩。”

    “这样最好,老前辈不会担心吗?”皇帝显然不是看在李逵的面子上。

    李逵撇嘴道:“李云不是三叔公的孙子。”

    皇帝这才恍然,丝毫不去管李云的死活。显然他紧张的是三叔公,只要李云不是三叔公的孙子,即便最后战死了,三叔公也不会怨恨他。而他还能在三叔公跟前学对付朝堂大臣们的办法。不用担心三叔公因为不满,而阳奉阴违。

    再说李逵回到家里,三叔公派李庆叫来李逵道:“人杰,明日下聘礼,老夫雇了大车百辆运送聘礼,不会僭越吧?”

    京城的规矩三叔公不清楚,要是在老家,他根本就没有这顾忌。只有来了京城才知道,平日里在地方上大老爷派头的知州,在京城连上朝都不见得轮的上。京城的规矩大,真要是破了京城的规矩,别的还好,喜事带上了晦气,他以后可再也没有脸面面对李逵了。

    “大车百辆?”李逵惊愕道:“不就是一万两黄金吗?用得着这么多大车吗?”

    三叔公看李逵的样子,摆手道:“你不用管了,老夫字有道理。”

    翌日,李逵虽没有见识过十里红妆的阵仗,但见识了黄金万两的阵仗。确实很强大,一百辆大车,每辆车都蒙着红布,红布下固定了箱子,上面是一个托盘,而托盘里是十根比拇指大不了多少的金条,很小,但阵仗出奇的有气势。

    太师府,刘清芫宛如家中主母似的,站在贞娘的面前,后者懵懂的还不知今日的意义,甜甜道:“姐姐,为何我今日也要来看聘礼,这不是给你的吗?”

    刘清芫破天荒地穿着吉服,头戴白玉笄,将头发高高绾起来,将修长的玉颈凸显了出来,给人一种亭亭玉立的端庄。

    平日里她可不这么穿,多不舒坦?

    太师府总归是有点好货的,就算是没有,宫里头也有。不会让太师府丢了脸面。

    刘清芫很讲义气的对贞娘道:“听说李逵……”

    “姐姐不该是说夫君吗?”

    “没过门,喊哪门子的夫君?听我说。”刘清芫踱步在贞娘面前晃悠,突然站定了,杏眼死死的盯着贞娘,等到贞娘一副做错事地低头,双手不知安放的时候,她这才满意道:“我刘清芫也是讲道理的人,聘礼我会给你一车。”

    “一车聘礼?”贞娘傻乎乎问:“爹爹已经给我准备了啊!”

    “是你爹,还是我那不靠谱的爹?”刘清芫没办法不生气,突然间就多了个陪嫁的姐妹,她能高兴才怪了。

    “太师……哦,干爹说一切由他准备。但是我爹爹还是给我准备了嫁妆。”贞娘小声道,她距离及笄还有两三年。

    对于嫁人,一点概念都没有。总觉得被问题这个问题,有点难以启齿的羞涩,可是刘清芫却根本就不在乎这些,说话做事颇为直率,让她好生羡慕。

    或许,姐姐将来就是她的依靠。

    贞娘心里顿时安心起来。

 第410章 打死也不说

    李家下聘的场面极其夸张,甚至还引起了京城的轰动。

    但也仅此而已,甚至李逵为了聘礼的问题,而招惹了不小的麻烦。

    其实,对他来说不算是麻烦,但他突然发现,自己似乎在皇城中中低级官僚之中,变得越来越不受待见。

    “吴樾兄。”

    被喊住的这位和李逵一样,都是穿着绿袍,从七品的符宝郎,就是都事堂看守玉玺的文官。多次拒绝李逵要看玉玺的请求,但关系还成,经常来李逵这里白吃白喝。当他路过看到李逵的时候,明显的加快了脚步,似乎见李逵像是见瘟神一般要躲避似的。

    让人无可奈何的是,还是被闲得发慌的李逵被叫住了。

    叫住之后,对方僵硬的回头,露出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对李逵作揖道:“李直秘。本官还有事要忙,上官正等着呢?”

    李逵瞅着对方离开的背影,所有所思道:“不对劲,太不对劲了。”

    事实上,不仅仅是中低级官僚。

    比李逵高一些品级的官僚,也对李逵有种莫名的厌恶。似乎李逵做了什么天理不容的事情,将他们集体恶心到了。可李逵自己替自己喊冤,他做什么了?

    他什么也没做好不好?

    要是真做了天理不容的事,李逵也不用别人嫌弃,自己就把自己给流放了。

    这让他非常郁闷。

    临近晌午,送饭的伙计倒是非常热情,对着李逵又是哈腰,又是作揖的,对李逵开始介绍起来菜谱,可让他惊诧的是,这货原先都是正经的伙计,突然间不正经起来了。开口闭口就是,附和爷的身份,爷肯定瞧不上,菜谱上的名字也多了黄金、白玉之类的前缀。

    李逵有种被上赶着逼着当了冤大头的憋屈,指着伙计笑骂道:“这黄金烤羊和普通烤羊有什么区别,你小子把爷们当成凯子了不成?”

    伙计喊冤不已:“李大人,你可冤枉了小的。小的不过是听说了李直秘您老财大气粗,深怕看不上小号的菜品,这才擅自加了些听着涨气势的词。价格都一样,您误会了。”

    “谅你也不敢。”

    李逵突然惊愕了住了,似乎周围的同僚也是因为李逵突然乍富了,对李逵表现出若即若离的态度。真实的原因恐怕就是因为李逵表现出了过人的财力,让后让这些同为读书人,却因为官职低微,生活窘迫的官员们内心嫉妒不已。万两黄金做聘礼,你咋不上天呢?

    不仅如此,还有李逵将迎娶当朝太师的嫡女,眼瞅着和皇帝还攀上了亲戚,这就更让人受不了了。

    真要是没有一点强大的心脏,还真没有和李逵平等交往的自信。可不管是财力,还是官运,更甚是关系,李逵都碾压了同僚们一大截。别看他官不大,可脸上已经贴上了狗大户的标签,脑袋上的官帽,也有三个大字——关系户。

    这样的李逵,说什么也不可能被同僚们接纳。

    更何况,李逵的年纪也不大,在皇城的官员之中,除了世袭的武勋权贵,基本上文官就没有比他不大的人。

    这就更加引起了同僚们的不适。

    明白了这些缘由之后,李逵干脆就窝在太史局,哪儿也不去。

    可窝在太史局他也憋屈,当然,这地方韩公廉等人是让他难受不了的,但工匠们让他很不舒服。李逵原本设想的自鸣钟也好,落地钟也罢,虽说不能是粗制滥造的玩意,但真没有想要去精益求精,做到工艺上的极致。把一个普通的工业品,做成了天下独一份的奇观。

    可太史局的人也好,匠作司的人也罢,都一个个把自鸣钟当成天底下独一无二的机械去制作。

    这种工匠精神让李逵无话可说,可问题是成本呢?

    李逵想要将落地钟推广到千家万户,真没想在皇宫里摆上一两件,成为皇家的专享。尤其是他是个急脾气,而这时代的工匠,尤其是皇家工匠,都是慢悠悠的慢性子,这让李逵的心头更是火大。在工坊里,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差不多就行了,如今是试制,且不是只做一架,没必要如此精细。”

    可韩公廉一句话就堵的李逵无话可说:“这怎么行?这可是进献给太后的寿礼,要做到万无一失。就算以后太史局发卖自鸣钟,也不能粗制滥造,砸了太史局的招牌。”

    李逵还能说什么,只能退避三舍。

    可让他不管事吧?

    眼瞅着功劳要到手了,让他这时候掉链子,他可舍不得唾手可得的功劳。

    李逵不介意有人和他分享功劳,毕竟他一个人也做不成落地钟,但问题是,想要让他高风亮节,他可不是那种甘心给他人做嫁衣的家伙。

    工场里呆不下去,官舍里憋屈。这会儿功夫,李逵把太史局门房的地盘给占了,他也纳闷,为什么自己做官,到最后,总会和门房过不去。可他也无奈啊!太史局的工匠们嫌弃他碍眼,自己又坐不住,只能在门房的门洞里,来回打量往来的官吏。

    还别说,太史局就在皇城的入口处,他这么一坐,倒是观察起来往来皇城内外办公的官吏。

    馆阁的官吏散漫,往来溜达着颇为惬意。但有一点不好,馆阁的官吏俸禄最低,而且充斥着大量的进士出身的文官,那种想要端着身份,却端不起来的寒酸劲,让李逵看着就想笑。还有冷不丁有官吏看到了李逵,那种被窥探的惊慌失措的紧张,逆来顺受的低眉顺眼,就像是街上没主的野狗,处处防着人,却忍不住又想要和人亲近的心态扭曲。

    而太史局的门房真遭了殃了,原先他还有个椅子坐着,如今一把手把他的座位霸占了,哪还有他的座次?

    饭后。

    李逵有点倦了,眯着眼睛开始打盹起来,迷迷糊糊之间,听到有人喊他。李逵睁开眼,发现天有点暗了,打着哈气道:“放衙了,行了,明儿见。”

    李逵没架子,对门房也是如此。

    可似乎这个点并非是放衙,而是有人来了。李云带着高俅,这家伙穿着虎贲鱼鳞甲,雁盔,百密战裙,站在了李逵的边上,李逵一转眼看到了高俅,也和李云一样的打扮。李逵看到这副样子,幸灾乐祸道:“热不热?这大热天的,你们穿成这样,岂不是犯傻?”

    “二哥,高俅被欺负了。”

    李云气愤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