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李逵的逆袭之路 >

第302章

李逵的逆袭之路-第302章

小说: 李逵的逆袭之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宫掖。

    蹴鞠场边,小皇帝赵煦越来越享受这种奔跑之后的畅快之意,将原本的蹴鞠规则改地面目全非。并且乐此不疲。

    见到李逵的那一刻,赵煦挺意外。虽说他早就将李逵当成了自己的亲信,是最能信任的人之一。但李逵这家伙吧,总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经常冒个头,就不见了踪迹。难得这天会特地呆在球场边上,守着他一整天。

    越来越像是个合格的直秘阁了。

    这时候,赵煦琢磨,是否要升李逵为从六品的起居舍人?

    只不过,这个官职需要历练之后才能升任。至于说让六位比李逵官职高的官员做保这种事情,根本就不用担心。唯一的是历练,到地方上担任通判是历练,出使辽国也是历练,但总之有一条,需要离开京城。

    皇帝如果一意孤行,那么李逵将来的履历里就会有一条,幸臣。这会让他在文官之中被孤立起来。

    不过,李逵做官才几个月,突然间升迁还是连升两级,有点过分了。

    李逵等到赵煦尽心了,才对皇帝低声道:“陛下,刑部尚书邢恕想要为陛下排忧解难,此人颇有恒心,陛下是否愿意给他机会?”

    “邢恕!哼——”

    赵煦听到这个人的名字,脸色顿时难看起来,他们母子要不是这货的阴谋诡计害的一直在后宫之中被压了一头,也不会最后让赵煦和皇祖母的关系紧张成那个样子。在宣仁太后最后的执政时期,赵煦已经有剑拔弩张之势了。

    如果朱太妃不是太妃,而是太后。

    那么赵煦就不会一个人去抵抗皇祖母的怒火,而且宣仁太后也会更加忌惮赵煦母子的反应。适当的放权,在生前就会让赵煦亲政。从而让他感觉自己真的是大宋皇帝,而不是一个什么事都需要请示的傀儡。

    要不是去年宣仁太后薨了,谁也不知道赵煦会在什么时候亲政。他更不清楚,自己的傀儡生涯会在那天突然结束,或是从皇帝的宝座上被人揪下来。

    面对邢恕,赵煦难以心平气和的对待。

    尤其是他深知自己的能力,比气势,他不如章惇、苏辙;比讲道理,李清臣、杨畏这样的能说到他怀疑人生;比阴谋诡计,他更不是个,更何况是当年和蔡确一起商量佣立新君的邢恕?

    赵煦急忙对李逵道:“拒绝他,不要和这个人有任何的来往,他很危险。”

    蔡确的倒台,让很多秘密都被泄露了出来。比如说,蔡确和邢恕曾经密谋立泰王。王珪一度有生死之忧,被他们胁迫等等。

    不得不说,皇帝赵煦不见得是一个聪明的皇帝,但确实算得上是个有情有义的皇帝。对于身边亲近之人,他忍不住想要保护的念头从来没有断过。即便是像郝随这样做了吃里扒外的事,皇帝也没有打算追究。就算是朝臣和内臣有传递宫中消息的惯例。但真要是被皇帝知晓了,朝臣一点事都不会有,但是宦官往往会小命不保。

    可郝随还是保住了小命,只不过这家伙过些天就要被发配去西北了。

    突然皇帝因为担心他的安全,让阻止他与虎谋皮,这种心意,让李逵感觉没跟错人。仅凭这一点,李逵就不会认为自己做的事毫无意义。谁也不想在一个喜怒无常的暴君身边当官。

    李逵轻声道:“臣给邢恕出了个难题,如果他知难而退,他应该会放弃靠近陛下。但如果她解决了难题,陛下或许能够得到一些好处。”

    “好处?”赵煦古怪的看向李逵,实在不愿意承认,自己和李逵竟然也有差距。

    似乎他除了生在了帝王家,任何方面都是平庸之人。

    李逵笑道:“我认为宣仁太后一定是对陛下爱护有加的长辈,她老人家怎么可能不留下一两份遗诏,将当年对陛下的不公改过来呢?”

    遗诏?

    怎么可能有。

    宣仁太后病死的时候,赵煦可是就在跟前。要是有遗诏他怎么可能不知道?

    可见李逵笃定的样子,让他也不免心里嘀咕起来,莫非真的有?

    李逵蛊惑的声音再次想起:“陛下,万一有呢?”

    赵煦糊涂了,他年纪不大,还不到老糊涂的年纪,怎么可能记错?可见李逵也不是开玩笑的样子,琢磨起来,突然他想到他父皇神宗皇帝,病入膏肓之际,连话都说不会出来了,还不是拟订了‘遗诏’吗?

    王珪和蔡确,还有章惇,加上记录的李清臣,将皇帝的意志记录下来,并公布于朝堂之上。

    可实际上,如果没有宣仁太后的点头,当时还是延安郡王赵煦根本就没有机会当皇帝,有没有遗诏作用不大。但有时候却很有用了,比如说赐封朱太妃为太后,这个旨意皇帝很难下,向太后根本就不会愿意让皇帝如愿。要是死去的宣仁太后能留下一封遗诏,那么朱太妃,变朱太后,就变得顺理成章起来了。

    心里活泛起来的皇帝,觉得李逵意有所指,问:“这遗诏需要多少人经手?”

    “高氏兄弟,最为近亲,来做这个见证最好不过;陛下,能不出面最好不出面;但当时宰相范纯仁必须要点头,苏颂老爷子应该能说通,两个顾命大臣,应该够了;另外加一个拟订旨意的翰林学士李清臣,只要他们说是真的,这份遗诏就是真的。”

    “哈……”

    赵煦惊呆了,他没想到一直是心头压着的心病,要解决起来如此简单?赵煦开始琢磨起来,搞定高氏兄弟很容易,节度使加衔允诺富贵,不怕高氏兄弟反水。

    只是范纯仁老爷子,别看他是个老好人,但赵煦觉得反而是最难办的人。至于李清臣?这位如今焦头烂额,深怕因为西北军备让皇帝记恨,正想要表现一番。

    所以算起来,成功的概率非常大。

    赵煦对李逵的态度立刻发生了变化,原本他觉得李逵不过是个亲信培养,足够了。没想到,李逵竟然在不声不响之间,竟然替他谋划如此大事。

    只是,李逵说完之后,突然加了一句:“不过陛下,向太后恐怕会很不满。必然会为此事大发雷霆,任何人递诏书,都会被她老人家记恨。臣以为,邢恕也不会递这份遗诏。”

    当然会不满,朱太妃原先不过是宫女,神宗皇帝竟然和宫女生了俩儿子,没和她生。说出来,当皇后的心里能舒坦?

    面对向太后,赵煦也有点惊慌,毕竟他和母亲朱太妃一直生活在向太后的阴影之下,不敢抗拒。

    李逵见赵煦竟然开始意志松动起来,他可不希望赵煦半途而废,走上一步,躬身道:“臣愿意做那个递诏书之人!”

    “李卿,这如何使得?”

    皇帝赵煦动容了,眼眶里闪着感动的光芒,递送诏书虽没有性命之忧,但李逵想要继续留在京城就难了。而且在向太后有生之年,都不可能回京。这个代价,太大了。

 第413章 密谋

    任何人都有烦恼。

    皇帝也有。

    赵煦为什么会对向家如此优待?

    一个向家就有两个异姓王,虽说在大宋,郡王也不过是俸禄多一点,地位高一些,特权多一些,死的时候风光些。

    想要有干预朝政和控制军队,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

    但即便如此,大宋分封的异姓王也是有数的,最近活着封王的一位还是仁宗曹皇后的弟弟,受封为济阳郡王。可实际上,济阳郡王本来就是他继承了父亲的爵位而已,他只是继承爵位的时候没有被降而已。

    但是一个向家,就有两个郡王爵位,这是绝对不正常的。就算是向太后因为是神宗皇帝的正室,她为皇帝的嫡母,但也不至于让小皇帝将两个郡王爵位给向家。皇帝这么做肯定是有他的想法,而这个想法就是让向太后亲自提出来,给他母亲朱氏封太后。

    毕竟,作为儿子,赵煦即便是皇帝也无法让他爹神宗皇帝多一个正室。这必须是他长一辈的嫡母提出来,才有说服力。

    当然,他的皇祖母提出来就更好了。但让赵煦失望的是,正是他的皇祖母,才让他的皇帝位变得尴尬起来。年幼的赵煦没有感觉到母亲被封为太妃带来的坏处,等他发现了,已经晚了。

    皇帝的母亲是太妃,预示着皇帝的皇家血统不纯正?

    甚至会动摇赵煦使用皇权的根基。

    但是向家,拿了好处,却故意装傻。

    向家可是诗书传家,其祖父还是前宰相向敏中,这样的门第出来的子弟,会琢磨不透皇帝的真正用意?他们当然明白,皇帝的深意,但却不愿意让皇帝如愿。

    一方面,是贪婪。

    只要向太后一天是神宗皇帝的皇后,那么赵煦想要帝位稳固,就只能是向太后的嗣子,即便朱氏是赵煦的生母,也不能以母子相称。而向氏兄弟,向宗回和向宗良两兄弟,就是皇帝名义上的舅舅。国舅从外甥这里拿好处,天经地义。

    可要是朱氏也成了太后,向太后就无子嗣了,向氏兄弟的国舅爷身份就名不其实了。

    其次就是向太后不乐意。当然,这也不是一点风险都没有。赵煦的生母没有封太后,那么向太后就是赵煦的天,他不能反对向太后所有的要求。这关乎于纲常。可如果朱氏被赐封为太后,赵煦在向太后这里得不到支持,大不了可以不理向太后。这个结果看似眼下不会有任何影响,一旦爆发了,向家有可能在向太后活着的时候,就被赵煦打压。

    但只要向太后是赵煦唯一的伦常上的嫡母,这种局面在向太后活着的时候,就永远不会发生。

    她不喜欢赵煦,甚至神宗皇帝的所有儿子她都不喜欢。任何正妻面对庶子基本上都是这种态度。更让她生气的是,这大宋的江山原本是该给自己儿子留的,因为她没有生出皇子,却让个贱人的儿子霸了去,她心里头能舒服才怪了。

    不管是何种原因,皇帝赵煦都如鲠在喉,他已经将能给向家的所有好处一股脑的都给了,但是对方将包裹了糖衣的好处都吃下去了,将毒药吐出来了。其实也不能算是什么毒药,只是让向太后可能以后生活在宫中,没有像以前那样畅快而已。按照赵煦的性格,他也做不出将向太后家族打压的事来。

    但向家就是不让他如愿。

    原本的赵煦,都已经准备放弃了。他也看出来了,他的那点小伎俩向家人早就看出来了。

    李逵提出的建议,让赵煦再一次内心火热起来,但是代价……如果让李逵因为这件事,承受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不能回朝的后果。赵煦也于心不忍。

    同时,他但心自己会失败。他从来都不是那种自信满满的人,面对朝臣,面对长辈,他十几年来,都是战战兢兢的活着,突然间要做一件离经叛道,甚至是阴谋诡计之类的大事,他也会犹豫,紧张:“李卿,此事莫要声张,容朕好好想一想。”

    “臣愿意等,但时机不能等。”李逵故意给赵煦加了点紧迫感,怂人逼一逼,说不定就能做出让人瞠目结舌的大事出来。

    赵煦恐怕就是这样的人,他一直缺乏自信,即便是亲政了,表现出强硬的姿态。但实际上,这种姿态能够延续多长时间,连他自己都不清楚。

    果然,赵煦被李逵的言语带动了情绪,开始踱步起来,突然抬头看向李逵,问:“时机?什么时机?”

    “陛下,您忘记了,过几天就是坤元节了,要是那天提出来,满朝文武在第一时间都能知道,省去了传播的时间。此事重大,断然不能让谣言在皇城里传的满天飞,尤其是不能给向家准备应对的反应时间。必须要一锤定音,将事做实,且朝堂上意见统一,当天拿下。一旦拖延,必然夜长梦多。”

    李逵明白,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

    尤其像是颁布遗诏,只有两条路可走,不成功便成仁。尤其是越是拖延,成功的可能就越小。最后甚至可能成为不了了之的事。

    之后想要再用计谋将朱氏扶到太后的位子上,自然是千难万难。

    “朕,将此事托付李卿,不管成功与否,朕都不会辜负李卿的厚爱。”皇帝都把这话说到了这个份上了,惹得郝随等人眼热不已。

    李逵这家伙之前就已经简在帝心,要是把遗诏的事做成了,以后只要不给皇帝甩脸子,当众给皇帝难堪,这大宋他可以横着走了。

    郝随当即跪下,也跟着道:“陛下,臣等愿为陛下赴死。”

    对于其他人的效忠,赵煦根本就不在乎,他成为皇帝之后,有数不清的人嚷嚷着要为他效忠。可有多少人是真心实意,赵煦真没看出来。但今后,赵煦心里恐怕就有一个标准了,李逵。

    这段日子,新任枢密使李清臣大人心情很不顺。

    当然,不顺是一方面的原因,更多的是他和章惇之间产生的裂痕越来越大,虽不至于让他直接和章惇开战,但双方已经失去了合作的基础。以后要是自己出点事,章惇可以成为一个在边上幸灾乐祸的看客,也可以是事后收拾烂摊子的倒霉蛋,但绝对不会和他战在一起,承受压力。

    这一点,李清臣之前在自己身上就感觉到了,他想要看章惇的笑话。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却让章惇先看了他的笑话。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邢恕。

    这家伙也不知道算是那头的,之前和自己走近,突然间又帮起了苏辙,诡异的很。

    在众人眼中,邢恕就是反复小人,这样的人是会被处处提防的不安定因素。可这家伙却浑然不自觉,竟然跑到自己家里来。他们之间又不熟,没什么可谈的道理。

    “你来做什么?”

    李清臣最终还是没有让邢恕吃闭门羹,如今的枢密院,似乎在朝堂上成了众矢之的,谁都可以来踩上一脚。更让他奇怪的是,之前苏辙上奏皇帝,他故意将苏辙的奏章歪曲成将皇帝比作汉武帝,皇帝是生气了,发怒了。

    但是却没有了下文,台谏发动的弹劾被皇帝留中。

    自己上阵,还是被皇帝以苏辙乃宣仁太后留下的顾命大臣而压住。

    感觉到皇帝已经失控的李清臣想要和章惇合作,但被拒绝。种种迹象都让李清臣感觉到了时态的严重。他原先不想做什么枢密使,他连纸上谈兵的本事都没有,更不要说掌控大宋的军队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