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李逵的逆袭之路 >

第304章

李逵的逆袭之路-第304章

小说: 李逵的逆袭之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放任他们在一起玩,一起培养感情。

    小时候不要紧,可大了些,赵煦的营养跟得上吗?

    他的小身板扛得住吗?

    李逵眯着眼睛,看着嫔妃的队伍从大殿口进入,贤妃并没有在最前面。但李逵一眼就认出了对方,长相和刘清芫神似,样貌就不说了,要不然皇帝也不可能被迷上。尤其是那对眼睛很亮,似乎有异样的光彩流动,关键是那种轻慢的步伐,透着一种雍容华贵的傲慢。

    这款,应该是青涩小男生最喜欢的女王款。

    李逵偷偷的打量了一眼皇帝,有点心不在焉起地问邢恕:“哪个是圣人?”

    “皇后右边的那位就是,在祝寿之前,你只要站出来用纲常来质疑,生母却要对儿媳行礼。只要将孟皇后的气势打压下去,孟氏只要对着朱太妃跪下,我等大事就算是成了九成。不需要对向太后发难。因为满朝文武都知道,皇帝的脸面被自家人给打了,想要扳回来,就只能让朱太妃当太后。”

    “到时候,你拿出准备好的遗诏,谁也不会站出来反对。就算是向氏的族人反对,也只能在心里反对。因为大势所趋,他们也抵挡不了。即便你没有机会递上遗诏,我在边上,可以将遗诏递给章相,让他们连辨别真伪,只要他们说真,那么就是真的。”

    回到出谋划策的位子,邢恕就像是活过来了。也不紧张了,更不冒冷汗了。整个人耳目清醒,还能提醒李逵要注意的事项。

    显然,这才是邢恕最为喜欢和习惯的身份。

    而随着两人的低声窃语,孟皇后带着嫔妃们已经进入了大殿正中。这时候,连皇帝赵煦都紧张的涨红了脸颊,他越是看到向太后那张笑的灿烂的老脸,心头的怒火就更甚。可越是临近事发,赵煦越是紧张,甚至郝随在跟前,偷偷给皇帝塞了一块手帕,让赵煦偷偷擦汗,别让人看出了痕迹。

    这时候,孟皇后带着宫中嫔妃,已经站定在了向太后前不到五六米的样子,接下来就要跪拜唱贺词。

    “臣妾率……”

    邢恕想要提醒李逵,该你上场了。

    李逵早就准备妥当,跳起来吼了一嗓子:“慢着!”

    就李逵的嗓子,山里的老虎也不见得吼得过他,突然间在大殿里嚎了起来,顿时吓得不少人一激灵。都傻呼呼地看着李逵,也不知道这位皇帝眼前的大红人,到底是吃了什么熊心豹子胆,竟然刚在太后的寿宴上闹事?

    真的以为自己可以仗着皇帝的宠幸,可以为所欲为吗?真要是失了礼仪,让皇帝面子上下不来台,甚至惹怒皇帝,李逵这厮的仕途也就到底为之了。

    大殿中被李逵突然吼了一嗓子,不少官员耳畔都嗡嗡直响,这家伙,一张嘴如此厉害。绍圣元年这一科,或许状元马昱不见得每个朝臣都认识,但要说探花郎李逵,可以说在皇城内办公的官员都见过。平日里见到他的官员,多半要笑着摇头苦笑一番。似乎才能配得上李逵的无所事事。

    在人群中,鹤立鸡群一般的存在,怎么可能不认识。

    李逵跨步来到孟皇后面前,躬身对朱太妃道:“见过太后。”

    向太后原本坐在主位上,被李逵那嗓子吓得够呛。得亏心脏没问题,真要是被李逵吓死了,他即便头铁,恐怕也要吃上去沙门岛的牢饭。

    好在向太后仅仅是惊吓,但在李逵对朱太妃行礼,称呼‘太后’之后,顿时惊醒过来。这是要造反啊!

    向太后气地从座位上站起来,指着李逵怒道:“反了,反了!”

    可李逵的机会就这么点时间,转瞬即逝,根本就没去搭理向太后,而是指着孟皇后先声夺人:“我朝笃孝,臣斗胆问皇后,你为六宫之首,母仪天下,安敢让陛下生母屈居你之后?”

    “伦理纲常如何?”

    “儿媳接收婆婆行礼,禽兽所为!”

    ……

    饶是胆大妄为的贤妃刘清菁,看到李逵那股子气势冲天而起的作死样,兴奋的捏着小拳头,低着头,不知是在笑,还是在激动。心里千言万语,汇聚成一句话:“老五找的好妹夫,壮实的简直让人着迷!”

    而孟皇后更是不堪了,完全被李逵的气势吓傻,面对手足无措的朱太妃,噗通一下跪倒在地上。

    李逵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假遗诏’站在大殿中对朗声道:“此事断然不会是我大宋皇家之辱,宣仁太后早有遗诏留下。臣在文德殿整理文案发现了端倪,如今公诸于世,还请诸位大人判断……真假……”

    “拿下,拿下!”

    “韩德勤,还愣着干嘛?”

    ……

    李逵被韩德勤押解下去,但是那份遗诏却留在了大殿上,距离邢恕很近,邢恕装模作样地捡起来看后,交给了李清臣道:“邦直兄,这遗诏像是真的。”

    李清臣没好气的瞥了一眼邢恕,真的假的,你心里没数?

 第415章 肥羊

    要让刘家人认可。

    更确切的说,要让贤妃刘清菁认可李逵的妹夫身份,只要做一件事就可以了。

    踩孟皇后。

    如果踩一脚不够的话,就多踩几脚。

    刘清菁和孟皇后都是同一天进的宫,进宫之后都是一样的,做的是女官。说是女官,其实都是小皇帝赵煦的预备媳妇。可一转眼,人家成皇城了,自己还是美人。这就足以让刘清菁发狂,凭什么?大家都是来做准媳妇试婚的,凭什么你孟氏就成了皇后,刘氏就要矮人一头,从小的做起?

    当年宣仁太后给赵煦选皇后,煞费苦心。第一批一百个女童,都是从武将五品以上的武将嫡女中选出来的适龄幼女。要么和赵煦同龄,要么比赵煦小上一两岁。家境也差不多,身份地位都几乎没多少差别。刘清芫的父亲的是都虞侯,五品武将。孟氏的父亲是马君指挥使,也是五品将军。孟氏的脱颖而出,确实让刘清菁嫉妒不已。

    都是来给皇帝生儿子的,大家肚子里都没货,凭什么你就当六宫之主?

    刘清菁第一个不服!

    可以说,李逵站出指责孟皇后无视纲常伦理的那一刻,在孟氏下跪的刹那间,刘清菁就认定了李逵是她妹夫,而且谁来都不认,只认李逵。

    女人有时候就这么奇怪,只要针对了她的敌人,下一刻,就成了亲人。

    可惜,刘清菁虽然在皇帝面前很得宠,但在后宫的话语权真没多少。让刘清菁很纳闷的是,为什么和她一起进攻的女官们都以孟皇后为马首是瞻,却畏她如蛇蝎?这不合理,也让她很愤怒。她真的希望,孟皇后在朝堂上失礼之后,让朝臣们厌恶这个皇帝的正宫娘娘,然后……她取而代之。

    不想做皇后的嫔妃,就不是一个好嫔妃。

    大殿上,李逵被韩德勤带着殿前武士押了下去。

    押出了大殿,李逵和韩德勤说笑道:“老韩,差不多就行了,你以为就你这几个手下,能擒的住我?”

    韩德勤无奈,却不敢做出过分的举动,苦笑道:“李逵,你这是闹的毫无道理?真不想做官了?”

    李逵浑不在意道:“你真以为我是主谋吧?”

    韩德勤被李逵的口无遮拦吓了一跳,对手下的殿前武士摆手道:“去周围看着,不要让人过来。”等到周围没人了,韩德勤这才抱怨起来:“人杰,你也太不把哥哥当回事了,如此重要的事,为何不给哥哥提个醒?哥哥平日里待你也不薄。”

    “一码归一码,两回事。”李逵活动了一下手脚,这才开口道:“你不够格。”

    “我堂堂殿前大将军,你还说我不够格,非要太尉这样的三公,才能如入你眼吗?”韩德勤怒道,但他生气的理由不够充分。宫变不让他搀和,不见得是因为他的官职太小,而是和他的职责没有关联。

    表面上,这话彻底激怒了韩德勤,他堂堂二品的将军,难道还不足以参与如此重要的宫变?

    要是寻常的事,韩德勤也不会在意,但是宫变,是要死人的。而且死的还都不是什么小人物,很多世家为什么会突然间消失在朝堂之上,就是因为宫变的时候,站错了队伍,最后作为失败者被清算。

    韩德勤要是寻常的事,根本就不会动他的军权。但宫变,是为数不多,能够直接威胁到他身家性命的大事。真要是被瞒在鼓里,很容易一个不慎就被埋了。

    他抱怨是假,但打听消息是真。

    “你不是文官!”李逵开口就伤人,给了殿前大将军沉重的心灵上打击。

    气势刚刚涨起来的韩德勤,一下子就蔫了下去。心头暗骂道:“不是玩意的东西,爷们不是文官怎么了?”

    李逵可不管韩德勤乐意不乐意,反正他也知道,作为大宋保护皇宫和京城的最高主帅,韩德勤要是对眼前的事两眼一黑,什么也不知道,确实很被动。同时,也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尤其是韩德勤手中还有军权的情况下,就更需要谨慎了。

    虽说大宋军队需要枢密院的军令,皇帝指派的主帅,才能进行军事行动。

    但韩德勤说什么也是上四军主帅,这事不让他知道,有皇帝的失误。可以说,赵煦对宫廷政变毫无经验可言。

    而且上四军军心不稳,会直接影响到整个朝堂。

    事实上,皇帝赵煦也想过这个问题。但他并没有重视,原因很简单,赵煦并没有想要乘机废除向太后,而是要让他生母成为太后。这个要求合情合理,即便是向太后一直装傻,但也清楚,一旦在朝堂上议论这件事,那么她只能退让。这关乎皇家的体面。

    到时候朝臣,权贵们都会站在皇帝的这一边。

    无理取闹是一点用都没有的。皇帝没有做错什么,同时,皇帝的要求也是应该被满足。

    但是向太后无法接受皇帝用阴谋的手段来达到目的,这让她这个曾经的六宫之主非常被动,已经被逼到了死角。

    李逵的文官武将之别,已经让韩德勤退缩了,但并不意味着他不准备告诉韩德勤:“你真相知道?”

    韩德勤迟疑了一下,随即用力点头道:“人杰,你应该明白,我越早知道,对陛下越是有利。殿中的事已经是覆水难收,但如何收场,还要看圣人和陛下之间谁会退让。但……恕哥哥直言,如果仅仅凭借三言两语的话,不知真假的遗诏,太妃想要赐封太后,难比登天。”

    李逵点头道:“没错,既然如此,我就说能告诉你的。”

    “感激不尽,以后用得上哥哥的地方,还请直言。”韩德勤提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他眼下最怕的就是向太后命令他派兵围困皇宫,皇帝也下同样的命令,然后宫中势同水火,这样一来,到时候不管是结局如何,韩德勤都要倒霉。

    至于陛下为何没有告知他,韩德勤也明白,他是将门出来的武将,而武将倒向两宫太后十多年,已经让皇帝很不满了。

    如今陛下倚重朝臣变法派,接下来大宋少不了要经历几场对外大战,但并不意味着对武将的信任会提高多少。

    尤其是武将和文官天生的对立立场,是皇权故意为之的结果。

    李逵如实道:“陛下无法接受生母不是太后的事实,同时,向太后也不肯退让,即便陛下给出了足够的好处,但都没有让向太后松口。长此以往,陛下的身份就会很尴尬。他是向太后的嗣子,等于说,向太后拥有比宣仁太后对他更大的影响力。”

    影响力是假的,威慑才是真的。一个不孝的罪名,就能让皇帝一辈子惶恐不安。

    韩德勤不用李逵继续说下去,就已经懂了皇帝心头的刺。

    这是宣仁太后遗留下来的问题,皇帝自己不能赐封朱太妃为太后,如果向太后提议,朝臣不会有意见。但如果陛下提议,向太后反对,对皇帝的权威是巨大的打击。但李逵既然敢将事情捅出来,就算他是个无名小卒,但后续肯定有大人物站台,锤实遗诏的事,做成铁案。

    那么陛下输面就很大,最终还得背上个不孝的罪名。

    韩德勤原先已经猜测了一些,得到了李逵的证实之后,顿时通透起来:“人杰,虽说此事对陛下很重要,对朝臣来说也有好的一面。尤其是章相等人,今后也会少很多顾虑,但你呢?何苦来哉呢?”

    要是换李云来问他这个问题,他必然满不在乎道:“爷们的好处就看皇帝的好处有多少,皇帝得到的好处越大,对爷们的好处也就越大。”

    毕竟是自己人,说话可以毫无顾忌。

    但对韩德勤这个外人就不能怎么说了,李逵正色道:“总要有人做,别人不做是别人胆怯懦弱,我李逵堂堂八尺男儿,即便天下就苦我一个,为陛下,我也在所不辞!”

    “好样的,哥哥佩服。”韩德勤说的夸张,似乎真的被李逵的壮举给感动了。但眼睛是骗不了人的,看傻子似的盯着李逵看。

    随后却苦笑起来,文官哪有几个傻子?

    恐怕李逵表面上要倒霉,甚至有牢狱之灾,但最终这小子得到的好处要比任何人都大。关键就是那份遗诏的真假。

    但韩德勤也纳闷,遗诏要是真的,不早就拿出来了吗?

    为什么要过大半年,才拿出来?

    可要是假的,李逵这厮的胆子也忒大了点吧?这事想想就刺激,不亚于用粑粑,把太后那老娘们糊一脸。

    “太后懿旨,李逵冒犯圣颜,殿前廷杖八十!”

    “打谁!”

    匆匆跑来的是高俅,隔着老远,还能看到个宦官追着高俅跑。可宫里头的宦官,没练过,能追得上大宋球王?

    他跑这么快,就是来报信的,见到李逵的那一刻,拉着李逵一个劲的埋怨:“人杰,你疯了,这事也搀和?不要命啦!”

    说话间,还用眼神示意李逵趴在地上,等到廷杖。

    李逵也不在乎,廷杖的棍子应该没有铁棍打在身上疼吧?

    可高俅的话中也让李逵的听到了一些有用的信息,仰着头问高俅:“谁在辨别遗诏的真伪?”

    “疯了,真疯了!”高俅气地暴跳如雷,他没有想过要大富大贵,同样也见不得朋友落难。尤其是李逵作死到让他说句话的机会都没有。宫变,也是你能参与的?

    高俅担心李逵因为这件事而遭受牢狱之灾,毁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