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李逵的逆袭之路 >

第373章

李逵的逆袭之路-第373章

小说: 李逵的逆袭之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装穷。

    装可怜。

    替老爹探听大宋官场风向……

    反正大家族的人出来,都是这样,身不由己。

    “这么看来,你在京城做官很不顺心?”李逵试着问。

    范冲翻着白眼道:“你以为呢?不过修史也有好处,如果差遣官的话,有人想要陷害我,我都不知道这么死。但是修史不用担心,做好做坏都没人在意。更无从下手。”范冲也是个很有算计的人,他担心他爹的仇人不守规矩,来个负债子偿,要是这样,他真得完蛋。

    李逵认同的点头道:“伯父得罪的仇家也太多了,如今朝堂三品以上的官员都伯父没过节的就几个。按理说,你在秘书省的日子因该很难。升迁没有指望,贬谪倒是不用担心,都已经是从八品的官了,还能贬谪到哪里去?”

    这话说的,范冲都没好意思反驳。范祖禹的那张臭嘴,基本上变法派都让他骂遍了。这也是为什么,范祖禹是保守派第一个被踩的大臣了。不让他倒霉,章惇、蔡卞、李清臣、曾布……一大群人念头都不通达。

    “可是这么等也不是个事。伯父想要回京恐怕真的很难,加上伯父贬谪在外,你还不如辞官去照顾伯父。百善孝为先,此举不仅能够让你摆脱如今的尴尬局面,还能让伯父身边有个可以信任的人奔走。实在不行,干脆辞官算了,大不了回老家创办书院,这总就没错了吧?再说了,你中进士才多久,等得起。”

    “能成?”

    范冲对这个官做得寡然无味,听李逵的建议,自然心动了。

    李逵笑道:“我朝以孝为美,你要去在伯父跟前尽孝,没人会反对?再说了,贬谪的日子很难熬。有你在身边,伯父至少能省心不少。”

    范冲不是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听到这里,也认同道:“我回去琢磨琢磨。”

    就范冲的性格,说话从来不说满。他说琢磨,就不是琢磨了,而是准备去做了。

    离开李府。

    迎面来了一大群人,范冲突然一愣,目光落在了众星捧月的那个人,心头惊诧不已:“这不是陛下吗?”

    范冲急忙紧走两步,来到了皇帝赵煦的面前,刚要开口。反倒是皇帝赵煦先开口了:“元长,你也来看人杰?”

    赵煦平日里稳重,奇怪的是,此时在外,却挤眉弄眼的提醒范冲。范冲多聪明的一个人,顿时明白了赵煦是微服私访。但他总不能对皇帝什么称呼都没有吧?

    纠结之际。

    赵煦身边的童贯开口了:“我家主子黄六爷闲逛至此,找个地方歇歇脚。”

    “见过黄六爷。”范冲心领神会,急忙躬身让出中间的道路。这让跟着出府送范冲的李邦彦很不解,范冲是进士老爷哎,怎么眼前的年轻人身份很高,连范冲都要避让不成?

    赵煦也没有继续搭理范冲的心思,径直进入了李府。

    李邦彦不敢阻拦,迈着小碎步急忙进了院子。赵煦抬眼瞥了一眼李邦彦,张嘴问:“新来的?”

    “小人是李大人的书史。跟大人一起来的京城。”

    说话间,李逵赶到,对李邦彦道:“你去钱庄一趟,将这封信交给大掌柜邱明仁。”

    李邦彦很想留下来,但无奈,李逵有事交给他去办。

    但他总觉得黄六爷的身份不简单。

    李逵躬身引着赵煦进入了院子。三叔公见到了赵煦之后,冷哼一声,傲娇的扭头表示内心很烦。赵煦无奈的讪笑着,也不作解释。反而追问李逵道:“人杰,你在西北打了一场打胜仗,朝堂上都已经吵翻天了。有的认为火炮被夸大的作用;有的认为需要清点战绩之后,再做出决断。但大部分朝廷重臣都对攻打西夏没有异议。人杰,你说现在机会到了吗?”

    李逵微微蹙眉,他抬头看向了赵煦:“黄公子,我有平夏五策,准备上奏朝廷,不如让您给参详一二。”

    赵煦当即乐开怀,心说:“还是李逵靠谱。”

    他要是知道李逵实在怕麻烦,将平夏十策变成了平夏五策的话,真不知道该做何表情?

 第489章 致命的缺陷

    皇帝赵煦端坐着等待李逵开说,就像是宫里头的狮子狗,别误会,就是那个叫京巴的小东西。

    据说京巴的狗种极其高贵,在华夏的宫廷延续了两千年的纯种血脉,比世界上任何一种犬种的血统都要纯正。相传秦朝的时候,就是后宫之中的专宠。而且,其后两千年,狮子狗一直在宫廷繁衍,从来没有断绝过血统。这就有了宫廷狮子狗的称谓,而且狮子狗不用担心血脉被玷污的原因就是——田园犬进不了皇宫。

    别看狮子狗很萌,以卖弄长相为生。

    但这种生物有个伟岸的传说,相传狮子狗是神兽麒麟的化身。

    作为拥有麒麟血脉的狗,它的狗生一定是高贵的,优雅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

    反正饭来张口一点都没有问题。

    听李逵一开口就是平夏五策,赵煦心头热络无比,他可是皇帝,在外怎么能失态。此时的小皇帝,就和宫廷的狮子狗一样,眼巴巴的望着李逵,等待李逵投食,哦,错了,是等待李逵揭谜。

    可李逵丝毫没有要给小皇帝赵煦解惑的觉悟,反而故作高深的托着下巴打量皇帝,看似很无理,却给人一种为难的样子,让人猜不透李逵心里到底是如何做想。

    “在拿出计策之前,有一个问题。”

    “但说无妨!”赵煦是皇帝,怎么可能没有脾气。但在李逵家里,尤其是在三叔公面前,屡屡受挫,已经习惯了这家人说话打埋伏的节奏。要是换一家,早就惹赵煦不高兴了,甚至拂袖而去也不是不可能。

    “朝廷是要灭西夏,还是直接想要解决暂时的麻烦,虚弱西夏的实力,让其无法对我边境袭扰?”

    “此话怎讲?”

    李逵比划着对赵煦道:“想要暂时解决西夏频繁侵犯我大宋边境,只要朝堂有决心,从环庆路,鄜延路,乃至晋宁等地有准备的反击。将西夏大军拖住在环庆路周围,出重兵猛攻和鄜延路接壤的横山区域,并且往前推进到龙州和洪州,夺取衡山一线,以榆林外沙漠为界,用来防备西夏人的南下。”

    “此战有何好处?”

    “好处是见效快,年即可,只要将西夏主力歼灭十万,西夏的兵力自然无法防御和我大宋接壤的一千多里的边境。需要收缩防线,从而稳定西夏国内的核心区域河套平原。西夏虽号称拥有五十万大军,很实际上,可战的军队不超过三十万。十万军队的覆灭,西夏兵力缓过来,需要二十年。”

    二十年,也就是一代人。

    “二十年?”赵煦若有所思的想着,他或许认为大宋在自己的英明决策之下,二十年之后将不可同日而语。

    可李逵并不看好。

    原因嘛?很简单。大宋要是通过励精图治,仁宗时期早就称霸了,即便仁宗皇帝太过仁慈,但是神宗皇帝呢?还是没戏,没戏的原因自然是大宋的制度导致的,而不是通过富有决定的。大宋一直很富有,比周围的国家在财富上甩开不知道有多少距离。

    但大宋的对外作战,一直很不顺利。

    从赵二野心勃勃想要收复幽云十六州开始;之后的真宗皇帝被寇准骗到了檀州前线,差点被吓死;仁宗时期西夏立国,大宋一直都没有什么好办法。

    大宋的军队并不差,武器更是领先于任何对手。但是结果一直不能让人满意。

    赵煦想了很多,都是自家祖宗做出来的事,他也觉得心里没底,现在不能灭西夏,难道二十年后就能灭西夏吗?

    别忘了,大宋和西夏交战最频繁的时期不是神宗时期,而是仁宗时期。但是西夏被打残了吗?

    没有。

    党项人就像是打不死的小强,每次都不行了,一转眼缓过来之后又要和大宋死磕。一直以来,大宋都是在战略上处于被动的局面。

    赵煦觉得二十年不不靠谱,又问:“那么灭西夏的战略该如何做?”

    “呵呵,找个简单,不过在说答案之前,先要知道西夏有多多少人?”李逵笑声有点阴冷,让人听起来就感觉很不舒服。

    赵煦没有在意,沉吟道:“三百万左右吧?”

    赵煦能够得到的数字基本上都是准确的数字,而三百万,也是西夏人口的鼎盛时期了。但是同大宋一万万人口相比,西夏的这三百万人根本就不够看。

    李逵终于说出了自己灭西夏的标准,他咧着嘴,露出惨白的牙齿,一个字一个字的往外蹦:“杀一半,屠三座主城,不服就灭族。”

    赵煦还以为听错了:“什么杀一半?”

    “将西夏人减少到一百五十万,将攻克的至少三座主要城池屠城,彻底击溃党项人所有的幻想和野心,将他们的脊梁骨彻底打断。就这么简单。”

    “这……”

    尤其是语气杀气腾腾,让赵煦有种置身于尸山血海的惊悸之中。宛如一股阴冷的风从衣襟灌入,赵煦吓得脸色煞白,手中的捧着取暖的茶盏掉落在食案上都恍然不知。

    反倒是边上的童贯听到李逵的话,激动地一个劲发抖,喉咙里发出咕噜噜的声音,亵裤有有点发潮。但这都不要紧,对他来说,那种在满天黄土飞扬下,战旗招展的冲锋,就让你他忍不住想要大吼几声,勾起了童贯心底最好战的恶魔。当他发现赵煦的不对劲,这才惊慌失措道:“皇,六爷。您……”

    赵煦摆摆手,推开童贯的手臂,有些气恼的看到自己出丑。但双眸却盯着李逵道:“尔欲让天朝以不仁立国?”

    “圣人云: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党项异族,贪婪且残暴好战,我边塞百姓多少离妻子散,家破人亡皆拜西夏所赐。”李逵就知道是这个结果,赵煦无法下决心。冷冷道:“灭国之战,毁朝堂,崩社稷,焚宗庙,怎么可能和和气气地发生。只有血流成河,首级聚山,才能让党项人彻底胆寒。”

    “为何前朝却能臣服列国无数?”赵煦还想要争取一下,毕竟他正是中二的年纪。还是个连汉武帝都可以看不起的后起之秀。当然,看不起是一回事,实力是另外一回事。皇帝说前朝,肯定不是说后周,而是唐朝。虽说大宋缺边缺角,但至少也是大一统的王朝,后周哪里配和大宋相提并论?

    李逵抬起眼皮瞄了一眼赵煦,轻声道:“前朝百战鲜有一败!”这话虽然有点夸张,但放在大唐身上没有什么大毛病。

    华夏并非一直是礼仪之邦,有两个王朝,整整七八百年时间,一直都是战斗民族来着。

    大汉灭东西匈奴,残存的匈奴余部去了东欧,然后把罗马帝国打得喊爸爸!

    唐朝就不说了,同样是一言不合就开打的主。尤其是立国后一百年,更是皇帝百姓齐上阵的疯子。打到周围王国都只能低头承认大唐才是他们的天可汗才罢休。中原王朝能够控制西域朝代就没有几个,但是汉朝和唐朝都对西域有着势在必得的底气。这才有了丝绸之路的繁荣。

    至于宋朝?

    李逵不好说。说了怕皇帝赵煦恼羞成怒之后,跳起来要和他拼命。皇帝带兵打仗,然后打输了,让大臣背锅。要是能卧薪尝胆知耻而后勇,把丢掉的面子再抢回来也就罢了,关键是赵二输了这一场之后,信心都没了。这还是武勋开国的两个皇帝之一,这让他怎么去评价?

    “哼——”

    皇帝自然对这个结果很不满意。甚至连李逵的平夏五策都不问了,就负气离开。有些话不能说透,说透了,大宋王朝的遮羞布都没了。

    大宋的皇权哪儿来的?

    兵变得来的。

    可是赵匡胤的兵变,对于后周来说,算是比较平和的兵变。兵变之后,赵匡胤很快就控制了汴梁城,但并没有对后周皇室举起屠刀,而是逼迫后周皇帝柴宗训禅让。后周的皇帝并没有被杀,而是封了郑王。并且,赵匡胤立下誓言,后周皇室和大宋共存亡。

    此举让赵匡胤很快就控制了后周境内的叛乱,并取得政权。

    相比其他王朝的更替,大宋的国祚得来实在是太容易了一些。

    加上从赵匡胤开始,对文臣的大力重用,让大宋王朝血液里血少了一股子铁血狂热的气息。

    皇帝要走,作为主人李逵必须要送一送,还得恭敬的送。

    走出巷子,等李逵躬身驻足,距离比较远了,赵煦才若有所思起来,看到童贯激动的鼻子都红了,心里也烦躁不已。

    按照李逵的话去做,那自然是尸山血海。这和大宋的核心价值观相违背,尤其是赵煦受到的教育有所不同。他发动对西夏的战争,更多的是因为西夏对大宋百姓的袭扰,已经严重影响到大宋在西北的统治力。

    如果放任下去,势必是无法收拾的顽疾。

    但真要是让他下决心将党项人屠一半,这个决定和他受到的儒学简直就是水火不容。别看赵煦对宣仁太后给他选择的崇政殿说书、侍讲,这些名义上给皇帝启蒙和教授皇帝知识的老师们关系都不怎么样。可赵煦毕竟受到的是儒家思想,性格也谈不上争强好胜,最多也是因为年纪的原因,有点好强而已。

    “童贯!”

    “陛下!”

    上车之后,赵煦在车内,童贯在车外御手边上,急忙答应。

    “你以为李卿说的对吗?”

    “陛下,奴才不过是个残缺之人,不敢妄言!”

    “恕你无罪!”

    童贯这才恭恭敬敬地扭着上身,尽量控制声音的音量,却还要防备被外人听去:“奴婢以为党项异族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生死无关乎我大宋,但只要大宋的百姓认为好,奴婢耳根子软,或许听着觉得有些道理。”

    这不是废话吗?

    大宋和西夏打了几十年,大宋的百姓难不成还指望着西夏繁荣昌盛不成?个个恨不得党项人死绝了才好。真要是党项人的孩子,要是走在大宋街头,有的是人会把这倒霉孩子扔井里。这已经不是什么国家层面的交锋,而是从百姓到国家都已经成了死仇。

    这也是童贯,小心谨慎惯了,说话也是滴水不漏。既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却给人一种随大流好欺负的样子。

    “你这老狗,说的倒是滴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