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李逵的逆袭之路 >

第375章

李逵的逆袭之路-第375章

小说: 李逵的逆袭之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话太悲情,李逵也不能说什么。大宋的皇帝都蔫了吧唧的,这能怪谁去?

    意识到犯下大错的三叔公沉吟了良久,突然用力抓住李逵的臂膀,咬牙切齿道:“行了,老夫算是栽了!人杰,老夫犯下的罪不能拖累了族里,老夫……算了,这辈子老夫也够了,等你三爷爷祭拜了祖宗就上吊,然后你将老夫的头砍下来,给皇帝送去!”

    李逵原本以为三叔公听到了赵煦的真实身份之后,会知道些轻重,然后装可怜祈求皇帝的原谅。只要皇帝金口一开,他这条命算是保住了。其实就皇帝的反应来说,已经不想追究了。但保不齐有人翻旧帐,真要是让御史知道了,弹劾李逵大不敬,老李家都得倒霉。

    不想造反,也要造反了。

    可让他没料到的是,三叔公的表现强的让他瞠目结舌,但正因为太强了,才让他有种很不好的感觉。

    要出大事!

    李逵急忙拉着三叔公,对老头喊道:“不至于,三爷爷,还不至于到这一步!”

 第491章 招黑

    “贵人今日来不来?”

    随后的几天里,三叔公整天都深深叨叨的在院子里,什么地方也不敢去,就怕皇帝来的时候,没见到人,让他错过了低头认错的好机会。这几日,他只要一见到李逵就偷偷靠过来,然后像是接头般佯装看风景,却压着喉咙问李逵,皇帝来不来?

    李逵每次都是摇头:“不知道!”

    皇帝的行踪要是被摸准了,那还得了?

    虽说是在东京城里,韩德勤也安排的过来人马,但还是每次皇帝出宫都让他心惊胆战。他巴不得皇帝每天都呆在宫里,这辈子都不要迈出皇城一步才好。伺候皇帝,最怕就是皇帝想要做出些让地下为难的事,对于韩德勤来说,皇帝出宫就是让他受罪。

    好在这几天皇帝也忙,又要祭拜天地,又筹备着昭告太庙,好让他死去的老爹知道,他的六儿子做皇帝干的不错。

    每次问李逵,得到的都是让三叔公失望的答案。这让老头很难受,嘟弄着走远:“这一天天的不来,岂不是让三爷白练了吗?”

    这几天,三叔公啥也没干,就琢磨着如何装可怜,如何能获得皇帝的谅解。别看他说得硬气,老头也有舍生的勇气,也不怕死。但能不死,谁也不想脑袋上挨一刀,不是?

    禁宫。

    太后寝宫——宝慈宫。

    自从朱太妃升格成为皇太后之后,皇帝也没有要让向太后搬出太后寝宫的想法。向太后的日子虽然没有变化,但是能够明显的感觉到宝慈宫冷清了很多。

    小黄门在宫门前抠抠搜搜的一边跺脚驱寒,一边哈着热气搓手,突然看到赵煦乘着步辇,打着华盖,前呼后拥的出现在视线之中。急忙跪在地上,恭恭敬敬的喊道:“陛下驾到!”

    向太后在宝慈宫中听到宦官的喊叫,心头不明所以。临近过年,皇帝虽然每日还来宝慈宫请安,但经常是行色匆匆,说不上两句话就离开。午后从来没有出现过宝慈宫。

    虽说赵煦还是将向太后当成嫡母看待,但两人之间的关系已经降低到了冰点,甚至生分了起来,这让生性敏感的向太后开始多疑,甚至猜测,是否有对她不利的陷害。

    可即便是贵为皇太后,皇帝要来,她也拦不住。

    出身文官世家豪门的向家,祖上出过向敏中这位宰相。只不过让人记住向敏中的不是他名臣的身份,而是当年在宰相位上的他和好基友,同样也是名臣,前宰相张齐贤争夺小寡妇的韵事。当时的真宗皇帝都懵圈了,他提拔的宰相怎会是这般急色的下流胚子?

    按理说,向家这样的门第,是绝对不会参加选妃的。可是让人意外的是,向太后她爹就这么干了。出乎很多文官世家的意料。向太后参加当时皇太孙选妃就足以让人惊诧,一出手,目标就是皇太孙身份的赵顼。神宗可不是普通的皇子。因为仁宗皇帝几个儿子都是夭折,导致晚年没有继承人。他爹几次被仁宗皇帝接进宫,想要当嗣子养,却一直没有让仁宗下定决心赐封赵允让为皇太子。但是仁宗却多次因宫中妃子怀孕,将赵允让送出宫。

    这让赵允让非常憋屈。

    但是,最终让人瞠目结舌的是,仁宗到死还是没有儿子,即便儿子生下来,也都夭折了。最后继嗣子赵允让继位,死后庙号英宗。而赵允让的儿子赵顼就要幸运多了,还没有成年,就立刻被赐封为皇太子。

    向家在这个时候参加皇太孙选妃,显然是冲着把持后宫当皇后去的。甚至还可能想着要是向太后生下了皇子,就是下一任的大宋皇帝。最后的结果是向家赌对了,赵顼果登大宝,向家也就成了大宋地位最为显赫的外戚。文臣世家,还是出过宰相的文臣世家,这在重文抑武的大宋,获得的好处可要比将门多得多。

    可惜,这一切的谋划都是天衣无缝,最后败在了向太后的肚子上。

    神宗十四个儿子,没有一个是向太后生的,你说气人不气人?

    大宋的后宫,正宫皇后因为没有生出儿子而被废除的真不少见,仁宗皇帝就这么干过。向太后在神宗皇帝活着的这么多年,每一年都度日如年,深怕那天就让那个小浪蹄子给占了便宜,将她的皇后之位给夺了。好在神宗皇帝驾崩了,要不然向太后最终会怎么样,还真的很难说。对于她来说,在后宫之中的任何一个生下皇子的女人,都是她的死敌。

    巴不得都弄死的那种。

    至于皇子?

    她也不见得喜欢。

    在很多时候,表面上的慈爱与和善都是可以伪装出来的,尤其是在宫廷之中,要是没有两幅面孔对人,被坑死了都不知道。

    听到皇帝来了,向太后端坐着让身边的人去迎接。

    “儿子见过皇太后!”

    “陛下快快请起。”赵煦躬身,向太后急忙去伸手虚扶一把,两人母子的戏码演绎的情深意切。

    赵煦一如往常一样,以前怎么称呼向太后,如今还是一样。但他们母子之间的泥巴情分早就开裂了,自从李逵和邢恕主导了那次闹剧,毁掉的不仅仅是向太后国母的名分,还毁掉了向太后在后宫之中的绝对权威。

    这仇已经结大了,但是对于赵煦来说,他将生母扶正的意义,要远远大于得罪向太后的后果。

    前者,他获得大义,名正言顺的做皇帝,这比什么都强。后者,得罪不得罪,对他来说都不影响。在宫中,谁都不会演戏?大家都是职业的,你恨我,我越要在你跟前凑,奈我何?

    赵煦一天两次的请安,雷打不动,确实让外臣感受到了他的至孝,可是当事人都不认为这是孝。

    问寒问暖了几句,赵煦给向太后报喜:“母后,我天朝在鄜延路大胜了西夏大军,斩杀无数,缴获无数。”

    向太后纳闷不已,大宋在西北大胜的消息她听说了,但她不干涉朝政,也不清楚皇帝的来意。

    很快,她就知道皇帝为什么要来了。

    报功名单上,赫然写着首功李逵。这是故意气她啊!不气死她,都不罢休了。

    赵煦在边上,丝毫没有考虑到向太后阴沉的脸色,自顾自的说着:“此战我大宋斩杀俘获西夏精锐近三万,缴获战马牛羊不计其数,朝中大臣联名提议应给太庙献俘,昭告天下。”

    “哀家是个女人,朝廷大事我儿应和宰相商议。”向太后捂着胸口,气息都乱了,这假儿子是拿着刀戳她的胸口啊!

    赵煦担忧道:“可是李逵毕竟冲撞了母后,此战虽是功劳不小,但……”

    “哀家无异议。”向太后能说什么,阻止李逵升官,那是她不识大体,缺乏容人之心,让人戳后脊梁骨。可让她欣然接受,她做不到,于是捂着额头蹙眉道:“哀家乏了,还请陛下恕罪。”

    说完,起身在宦官的搀扶下离开了会见赵煦的大殿。

    赵煦起身躬身道:“恭送母后!”

    随后皇帝离开了宝慈宫。

    当然,不久之后,宝慈宫内传出了凄厉的鬼叫声,这不是他能考虑的了。

    翌日,朝堂大朝会。

    赵煦在龙椅上精神奕奕的盯着文武百官,童贯站在殿前朗声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宰相章惇站出来道:“臣有事启奏,我西北诸路大胜西夏数十万大军,尤以鄜延路和环庆路为最,但眼看要年关,西军数万军帅还没有等到朝廷的犒赏,恐拖延会引哀怨。还请陛下早做决断。”

    “可有立功名册?”

    皇帝赵煦早就知道了今日的议题,大部分议题,身为宰相会提前告知皇帝,通过官宦传递给皇帝,好让皇帝知道当天需要商议的大事。

    “其他人的赏赐升迁皆无异议,唯独首功李逵却没有任何升迁?”

    “陛下,鄜延路在金明寨外的野战,虽战功赫赫,但是枢密院认为所述缺乏佐证的可能。尤其是我军以步兵大败铁鹞子,枢密院有不同意见。需要李逵亲自去枢密院说明,还有就是火炮的威力被吹嘘到神乎其神,枢密院却少有参考,不得已都需要李逵亲自说明演练,再确定李逵的功绩。”

    这通说辞合情合理,但赵煦明白,这是枢密院故意的拖延。

    “李逵在战场杀俘数千,我朝仁义之师所为毁于一旦,御史台希望李逵能够一个合理的解释。”

    “李逵在抵达西北之后,在京兆府拖延半月有余,之后去了鄜延路,并没有去阳泉县上任,而是直接去了战场。在平戎寨伏击党项辎重。之后因为交战,李逵更是在肤施和金明寨一月有余,错过了上任期限,阳泉县前县尉狄安因为错过卸任之期,而状告李逵故意拖延。吏部需要他来解释原由。”

    ……

    赵煦原以为李逵想要升官,只要绕过了向太后就万事大吉了,没想到这家伙竟然绕了一圈,几乎将朝堂上大小衙门得罪了个干净。

    当然,这些都不是大事,有皇帝给李逵站台,很容易过关。

    关键这份招黑的本事,让赵煦有点紧张:万一朕以后兜不住了,怎么办?

 第492章 土匪式反驳

    皇帝的心里肯定是要力挺李逵的,既然朝臣要搞李逵,自然不能忽视。

    朝会第二天,皇帝就又一次来到了保康门外。

    没错,他是来通风报信的。可为什么通风报信只要派遣个身边的宦官就能做好,为什么要亲自来呢?

    这也是少年心性使然,如今的赵煦亲政才刚刚一年,虽然过了独揽大权的新鲜感。可还没有过去想要宏图大志,一展抱负的决心。加上李逵是他亲政之后第科的进士,两人还有些许的亲戚关系。说白了,都是找借口,赵煦就想要知道李逵如何破局。

    别人升官,都事堂,枢密院,吏部都是没有任何异议。可为什么当李逵要升官的时候,这些人都挑出来了呢?都事堂丢不起这个人,没有下场,但是御史台下场了。别看御史台因该是苏辙的在主场,是门下省下的衙门。但是保不齐苏辙也对变法派要在知谏院安插钉子的手段为束手无策。

    朝堂上的臣子,经历了神宗时期的熙宁变法,也经历了元祐时期的拨乱反正,然后又回到了绍圣时期的重蹈覆辙。

    反正论斗争经验,此时的大宋朝堂上的臣子们一个个都是身经百战,战力非常。

    就连赵煦拥有皇帝的身份,经常会在很多时候被一干大臣弄地狼狈不堪,他很想知道和他年纪相仿、能力……应该不如自己的李逵,到底有何办法破解如今的局面。毕竟皇帝赵煦还没有经历过人生最灰暗的打击,还非常自信。

    车驾刚抵达保康门外,还没等转进入李家巷,等在巷子口的李庆突然站起来,朝着李家巷深处跑去。

    这让坐在车上的童贯和韩德勤非常诧异,同时也紧张了起来。

    “这小子什么毛病?”

    “不会出意外吧?”

    韩德勤招手,殿前直的伪装人员急忙小跑着来到了韩德勤面前,精神饱满道:“大将军,一切如常。”

    童贯也不放心,招手叫来了皇城司的番子。毕竟是出身皇城司,番子的表现要比殿前亲卫好很好多

    ,也稳重了很多。童贯没有开口,番子仅仅是站在边上等童贯问话:“刚才那个跑的少年郎你可知道?”

    “禀供奉,是李庆。”

    皇帝经常来李逵府上,皇城司,殿前亲卫将整个巷子的人都摸清了。李庆经常在周围晃荡,又是李逵的族弟,自然不会被忽略。童贯颔首道:“那他为什么见了我们就跑?”

    “这个属下也不知,属下发现李庆最近几天一直在巷口张望似乎在等人,一般从晌午之前就来,未时离开。最近几天都是这样,属下也好奇,但是试探了几次都不知原因。”

    “你下去吧!”

    童贯担心生出变故,轻声对坐在车厢内的赵煦道:“六爷,出了点变故,为爷的安全,不如回宫吧?”

    “危险,什么危险。”

    赵煦身边虽没人,年纪阅历也不强,但毕竟他是皇帝,他的皇权是说什么也不允许被挑衅的存在。听到童贯说危险,眸子中迸发出冷冽的寒光,刚想要下令彻查。却强忍住问了起来:“发现什么不对劲没有?”

    “嗯,李庆,六爷还记得吗?”

    “李逵的那个族弟?这小子快成了保康门一霸了,怎么了,他又欺负谁了?”

    说起李逵的家人,赵煦就觉得好笑,皇帝亲近一个人,总有数不清的人会去调查,把李逵的祖宗十八代都给调查清楚。李逵的出身来历,他的家人,皇帝都接到过调查密报,没有问题。李逵的老娘自从获得诰命之后,耀武扬威的出现在了沂水县的街头,她身边的侍女小娥,恨不得将诰命的圣旨举过头顶,让乡亲们都知道,老李家发达了。

    李庆自然也在调查名单之内,调查这小子就容易多了,毕竟李庆跟着三叔公住在京城。这小子也不是个安分的主,从小被李逵欺负惯了,他也想报仇回去。

    可惜李庆发现根本就没指望,干脆以欺负东京城内的混混为乐。

    反正李家人都差不多,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李逵更是如此,从小欺负族弟连女童都不放过,宛然是百丈村小霸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