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李逵的逆袭之路 >

第396章

李逵的逆袭之路-第396章

小说: 李逵的逆袭之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逵还真的拿着账本仔细的查验了起来,账本中的应收款项很多,但邱宣怀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风险,将这些款项都折算了货物。

    粮食、毛皮、铁器、盐等等货物琳琅满目,李逵不可能一一核算,只是挑出其中一项核算之后,就满意的点头道:“宣怀,你比你爹有灵性!”

    说起来,李逵自从在颍州用借贷记账法折服邱明仁之后,邱明仁算是李逵在记账法上的弟子,而邱宣怀已经是徒孙辈的人了。

    “都是东主教导有方。”

    “好了,你下去休息吧!”

    “且慢!”

    李秉乾蔫了吧唧了十来天,被李逵打击到体无完肤,好不容易找到了可以挽回自信的时候,哪里会放过这等好机会?他要是继续被李逵打击下去,被说合作了,他连做李逵的属下都没有资格,只能成为李逵手中的玩具和傀儡。

    这对于李秉乾这等心高气傲的皇族,如何甘心?

    李秉乾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他挺起胸膛,强作镇定的对李逵道:“李逵,这账本有问题,只要你将逼我写的书信还给我,我可以帮你解决这个麻烦。”说完,目光不善的看向了邱宣怀。

    邱宣怀虽年轻,但起步很高,有着这个年纪商人的稳重气质。面对李秉乾的质疑,他却一改之前的稳重,猛地站起来指着李秉乾怒道:“你是何人,不要血口喷人!”

    他还以为李秉乾是李逵新收的手下,还以为是大家族管事之间的争宠。

    其实李逵身边的人,邱宣怀都挺熟悉,关系虽然一般,这是因为他管着李逵的钱袋子,不敢和李逵身边的其他人走太近,深怕引起东主的猜忌。好在李逵身边的人都性格纯粹,阮小二就不说了,这厮只对练武感兴趣。

    新来的李邦彦更是个对玩感兴趣的妙人。

    突然间冒出了个不认识的生面孔,邱宣怀为自己和老爹的处境担忧起来。

    如今拥有李逵,还有太师府作为靠山,汇通钱庄和商号才能如此扩张。一旦失去了李逵的信任,大宋商场将再无他们父子立锥之地,更让他气愤的是,他们父子兢兢业业,根本就不敢懈怠,更不要说欺瞒李逵。

    而李逵也是大方的人,商号两成的红利,是拿出来给手下掌柜门的分红。

    这在大宋也是绝无仅有的先列。

    导致的结果就是,汇通钱庄的生意越来越大,但是掌柜们反而越来越忠心。

    说话间,李秉乾从邱宣怀手中抢走了账本,然后翻开抖了几下,对李逵道:“这账本有问题!”

    李逵目光好奇地看向李秉乾,良久,才好笑道:“我说七王爷,你能看懂账本?”

    “我也在大宋做了十来年的商人,区区账本而已,又有何难?”李秉乾翻开账本看了起来,才看了一页,他就傻眼了,这是什么鬼东西,李秉乾虽说是西夏王爷,可是为了躲避梁氏,一直在大宋伪装成商人。说起来,他也是个有着丰富从商经验的商人,可是看到汇通钱庄的账本,他感觉自己像是个假的商人。

    从第一页翻到最后一页,没看出一点眉目也就罢了,就连账本记录的符号他都看不懂。李秉乾潸然地将账本还给了邱宣怀,尴尬道:“这账本古怪!”

    当然古怪,汇通钱庄的账本是借贷记账法记录的账本,有分账,有总账,要是连科目都分不清楚,这账本就和天书似的,没法看。而且李逵为了方便,还用了阿拉伯数字代替原本的记账数字。

    虽说,开局不利,但李秉乾还是没气馁。反而高声道:“李逵你知道的,我之前的货物虽说在宋国价值不过十多万贯,可一旦运送到西夏,价值不下于五十万贯。就算一路上需要打点不少,怎么可能获利区区五万两?”

    “五万两已经不少了!”

    李逵倒不是为手下说话,而是认定李秉乾误会了什么。

    邱宣怀也是接连颔首道:“如今铜钱兑换白银和黄金越来越低,能获利这么多还是因为西夏积攒了数量惊人的货物,无法运送出去贩卖。这次银州、洪州、龙州三地的商人和库房都差不多搬空了,才有这么多。”

    邱宣怀顿了顿,终于似乎想到了什么,对李秉乾道:“本号计算的获利,一般用黄金来算。”

    “黄金?”

    李秉乾唏嘘的嘴角有种好不容易振作起来,却被再次打趴下的绝望。眼角眨巴出两滴泪花,看向了李逵和邱宣怀,良久才憋出一句话:“你们太欺负人了。”

    还真不是欺负人,要是寻常的生意,哪里用的到邱宣怀出马?

    真要是五万贯的生意,随便打发个管事就行了。

    要不是为了打通汇通钱庄和西夏的商路,邱宣怀也不会如此冒险。可是李秉乾却惨了,失魂落魄的挪动着双腿,仿佛行尸走肉般的毫无神彩,他怎么也琢磨不出来,为什么自己只能挣三十来万贯的生意,放在邱宣怀手里,就能挣一百万?

    爷大小也是个王爷,到底爷差在哪儿了?

    看着失魂落魄的西夏王爷,邱宣怀低声问李逵:“东主,他真是西夏国主的叔叔?”

    “如假包换。”

    “可是……看上去似乎不太正常。”邱宣怀不是因为李秉乾得罪过他,而故意在背后说人坏话。而是李秉乾给人的感觉确实如此,会有突然精神亢奋的狂躁,又极容易受到打击,一蹶不振。说起来有点像是个疯子。

    “最近他受刺激比较多,缓一缓就好了。或许等他进入西夏,回到了故土,他的自信就找回来了。”

    李逵解释了一句,随即下令:“把这次从西夏带来的黄金都留给我,其他的货物你带走,另外这封信你交给我三爷爷,让他转交给黄六爷。”

    “是东主,不过我将黄金留在了西夏境内,因为出关不便,尤其东主带着这么多黄金去西夏,恐怕路上会有闪失。所以我将黄金留在龙州,这是信物和地址。”说完,邱宣怀将信物和地址交给了李逵。

    送走了商队,李逵和李秉乾终于上路。

    这距离李秉乾预计进入西夏的时间已经足足延后了半个月。

    他们需要加紧赶路,才能不拖延计划。

    而在肤施城内,在西北巡视多日的苏辙终于回到了延安府。

    可是迎接他的并非是李逵,而是种建中,后者一脸为难的将李逵交给他的书信,连带着官印都一股脑地给了苏辙。

    苏辙拿着这么一大包东西,他坚信,拆开这个包裹,绝对不是什么惊喜,而是惊吓。

    好不容易安慰了自己要平心静气,要宽人严己……可是当他看到了书信之后,苏辙还是慌了,嘴角咧到了一个夸张的弧度,叫苦道:“这坑人玩意!”

 第514章 佛靠金装

    送到苏辙手里的信件大部分都是伪造的,当然,这种伪造更多的是攀污,不在乎真假,在乎当权者是否怀疑?

    尤其是西夏的实际掌权者梁太后还是个疑心病很重,且手段狠毒的女人。加上制造这些证据的人是西夏皇族的李秉乾,证据是否真假已经不重要了。

    梁太后是个能将亲大哥都杀了蛇蝎女人,她一旦发现西夏皇族对她的统治不利,会毫不犹豫的举起屠刀。

    这种证据,假的也能当真的用。

    苏辙纠结的地方就在这里,李逵不过是个小的不能再小的通判,惹出来的麻烦却让他这个堂堂大宋左相都束手无策,可见他的心情有多么糟糕了。之前他还在担心李逵去西夏可能会有危险,毕竟当探子危险性很大。

    如今苏辙倒是不担心李逵是否会有危险,而是担心西夏皇族会不会被这货给坑死。

    尤其是他堂堂左相,竟然被李逵当成个跑腿差遣的小厮,这能忍?

    可没办法,李逵闹的事太大,已经不是苏辙能够决断的了。这次他必须回京城,而且刻不容缓。

    让儿子苏逊叫来了延安府推官种建中,这位也是一脸的紧张,碰到李逵这个不靠谱的上司也就罢了,可谁让李逵的跟脚硬地让他连生气的心思都没有呢?

    按理说,安排鄜延路的政务,至少需要吕惠卿出面。可谁让苏辙官职大,大到西北六路都在他的管辖之下?

    “叔宽,相爷匆忙召下官来所谓何事?”

    种建中还以为苏辙是因为李逵跑了,要拿他这个推官出气。作为将门子弟,本来在文官之中颇受排挤,种建中早就习惯了被人言语中夹枪带棒的攻讦了。谁让他不是进士出身?随着做官时间越来越长,这种感受就越深刻。

    可让他无奈的是,随着年纪的增长,进士大门对他越来越远。

    原本,他还期盼自己政绩出色,获得皇帝的关注,然后获得个进士出身。这种皇帝单独授予的进士身份虽然底气不足,但好歹也是个身份,给他帮助的很大。要是有个进士出身,蔡京真要是想办他,还真不容易。

    至少他有可以去京城申辩的机会,而没有进士身份,似乎所有读书人都没将他当成自己人,即便他师从张载,即便他已经做了快二十年的文官。

    事出机密,苏辙也不会对苏逊说,即便他对种建中感觉很好,想帮忙也帮不上,苦笑道:“彞叔,小弟实在不知,你见到家父,自然知晓。”

    种建中也是抱拳道谢,他承认李逵是个很好相处的上司,比他这辈子所有的上司都好相处。

    可问题是,李逵太不靠谱了。堂堂通判,竟然说走就走,还去西夏做探子了。这位对当官又多么嫌弃,让他百思不得其解?

    另外,苏辙是李逵的长辈,他们可是穿一条裤子的,自己这个外人,恐怕夹在中间,真的很难。

    “下官,参见相爷!”

    “彞叔,不必多礼,你是微仲的晚辈,自然也是我的晚辈。如今召你来,是有一件要紧的事要让你做。”

    种建中闻听,不由的后腚一紧,官场就怕上官对下属说,有件很重要的事情让他去办!

    很可能,这是替上官做灰灰啊!

    种建中不免紧张道:“不知相爷有何差遣,下官定当竭尽全力,为相爷排忧解难。”

    这话要是平时说,苏辙听着会不值一哂地轻笑几句。毕竟,拍马屁的人太多了,都要他去应付,也应付不过来。但此一时彼一时,苏辙多么希望有人能够帮他将李逵这厮从西夏给抓回来,安安稳稳的不好吗?

    可惜,种建中都已经是半大老头子了,这把年纪,根本就不是李逵的对手。

    苏辙长叹道:“老夫喊你来是有一件事需要托付与你。”

    “还请相爷吩咐!”

    “延安府通判李逵擅离职守,如今已经不知所踪。可延安府政务不能荒废,如今老夫要急于回京,造次之间难以有合适的人选。不得已,老夫有个不情之请,还请彞叔不要推脱。”

    “相爷请说?”

    “暂代延安府通判之职,等老夫抵达京城之后,自然会给你说项。至于蔡京的事,老夫也可以替你摆平,相信老夫还有些薄面,让你回秦凤路官复原职是不太可能。但是让你徙延安府知府的这点面子还是有的。”

    种建中脑子里嗡嗡的,就一个念头,老子要发达了,老子要有靠山了。

    不得不说,张载的学生们都很倒霉。关中本来就是文教贫瘠之地,同门之中,做高官的一个都没有。以至于种建中只能靠着伯父种谔的余荫在文官群体之中做个边缘人。可问题是他伯父种谔是将门,在文官之中一点面子都没有。听到苏辙要力挺他担任延安府知府,种建中也是被吓了一跳。随即而来的是欣喜若狂。

    但是他也又担心,毕竟跟脚不硬,让他在文官体系之中步履维艰。

    “相爷,可是吕大人哪里?”

    “吉甫那里我会替你说项,毕竟他心思不在西北,做不做知府对他的影响不大,不会阻拦。但是你在延安府的职责需要铭记,一则,如今延安府城寨毁坏严重,需要你发动民夫修缮,至少在入秋之前要恢复到去年西夏进攻之前的水平。”

    “下官尊令。”

    “还有一件事情你要铭记,李逵如今去了哪里,你谁也不要说。我认为李逵很快就会派遣人送来消息,而这些消息你不要向任何人透露,此事关乎西北六路,关乎国运。”苏辙谨慎道。

    种建中轻声询问:“相爷,是否李大人那里有了转机?”

    “此事不要多说,人杰信任你,才将信件由你周转,但是你也要记住,授人以信,忠人之事,别让朋友失望,别让尊长失望!”

    “下官谨记!”种建中不敢问了,一问,苏辙就摆出臭脸,他这才明白,他的身份要不是有李逵的信任,这等大事根本就不会让他接触,虽然他还不知道李逵到底做了什么了不得的大事。甚至李逵这么做,更可能是给他一份便宜功劳。按照这份厚待,种建中觉得自己不和李逵结拜,有点说不过去啊!亲兄弟都不见得会如此帮他。

    毕竟宦官郝随和李逵的关系比他更近。

    当然,郝随也不是万能的。

    郝随毕竟是宦官,他给宫中皇帝赵煦联络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要让他帮着联络文官,尤其是和苏辙接触,李逵觉得郝随真不合适。

    苏辙真不是危言耸听,真要是李逵在西夏折腾起来,将西夏折腾到半死不活的样子,很可能几年之内大宋就能收回西夏。即便不是一个完整的西夏,但也至少是能够打通河西走廊,只要大宋打通了河西走廊,大宋就能获得源源不断的战马。

    同时商道的恢复,对商业极其繁荣的大宋来说,无疑是增强国力的契机。

    尤其是对西北来说,如今大宋的西北六路因为连年和西夏作战,昔日的长安城,如今的京兆府,已经没有了往日的辉煌。导致这一切的结果就是,长安城已经失去了丝绸之路起始之地的地位,没有商业财富的堆积,加上连战战争,京兆府的没落也是无奈之举。

    可要是打通了西北商道,这就完全不一样了。

    京兆府别的不说,光一个大宋马匹交易城的好处,就能吸引大量的商人前来。

    西北的繁荣指日可待。

    至少关中之地,如果拥有陆上丝绸之路的供养,西北六路,以后就不需要大宋每年在西北扔掉三千万贯财政收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