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李逵的逆袭之路 >

第413章

李逵的逆袭之路-第413章

小说: 李逵的逆袭之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边军熟悉的背景,还能和李逵配合起来,这样的人不好找吧?”

    “范纯粹倒是可以!”

    大殿内,安焘开口了,这位大佬能抗过元祐拨乱期,在绍圣年也没有倒下,自然有其独特的魅力——讲真话。

    可真话有时候是最伤人的话。

    章惇闻听,脸色顿时阴沉下来,范纯粹是他立主贬谪的官员,说他合适去鄜延路上任,岂不是打他的脸?

    李清臣暗暗对安焘露出了诡异的笑容。

    这兄弟,给力啊!

    安焘的官职算起来是枢密院副手,处理行政事务的同知枢密事,还是枢密学士。在朝堂上,没有学士身份的官职,都是后娘养的,根本就没他们说话的份。安焘的话很有分量,至少表明了枢密院的态度。换人可以,但不能换你们的人。

    他还是朝堂上少数的中间派,既不参加变法派,还不参加保守派,但他早在十多年前就提出过党争之祸,是个有卓越眼界的官员。之所以要让章惇难堪,太简单了,他和章惇不和。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李清臣和安焘好的就像是穿一条裤子似的。

    这才是章惇头痛的地方,这厮头铁,可皇帝也知道,这样的人不会徇私舞弊。安焘举荐的人没有问题,连章惇也认可范纯粹的能力。

    章惇摆着脸子,恶狠狠地对视安焘,一字一句道:“范纯粹不合适。”

    “敢问章相,为何不合适?范纯粹在西北履历数职,知数州,还有知延州的经历,可以说是朝堂上最适合出人鄜延路宣抚使的人选了,此人不可,本官可想不出有谁比他更适合的人选。”

    安焘可不是怕事的人,他经历过的大风大浪可一点都不比章惇少。别人怕章惇,他安焘可不怕。再说了,安焘可不认为章惇能搞倒自己,既然无后顾之忧,怼上去,准没错。

    章惇颇为狼狈地看向了皇帝,心一横,道:“陛下刚夺了范纯粹的差遣,去了他直学士的加衔,不日将去金州上任。朝令夕改,会让朝堂和陛下的威信受损。”

    金州也就是浙江路南端,靠近福建路。这是个遍地山沟沟的偏远地方,去金州当官,肯定是被贬官了。

    皇帝赵煦惊呆了,大臣们吵架他虽然烦,可已经亲政一年了,他都快习惯了。

    可是堂堂宰相甩锅,还甩在自己脑袋上,这是头一次。

    范纯粹被贬谪,不是你章惇要求的吗?朕不过是画个圈的事,搞的所有的罪过都是朕的了,还有没有天理?

    赵煦很不忿,可又没办法,至少章惇说的话之中,有一句是对的。

    朝令夕改,会让朝堂和皇帝的威信受损。

    章惇见皇帝赵煦又陷入了患得患失的状态之中,顿时明悟,皇帝这是对自己不满啊!可打脸的事,皇帝不能做,难道他找个宰相就能做吗?

    由于良久,章惇踅摸道:“陛下,此中谋划,关键是李逵。找个和李逵相熟,且对西北熟悉的重臣是一样的。不见得一定要让范纯粹去鄜延路。臣以为,退隐的直学士苏轼就可以。李逵曾经在苏轼门下求学多年,他们之间必有默契。臣以为,苏轼为鄜延路宣抚使,徙龙图阁学士,坐镇延安府,必然能让李逵无后顾之忧。”

    章惇和苏轼的仇恨,在李逵的斡旋下,且在苏轼写信认错之后,算是化解了。章惇已经不恨苏轼了,但关系也回不到从前。在关键时候,觉得苏轼或许能帮他顶雷。决定厚道地推荐一把。

    这话一开口,别人还没紧张,苏辙就紧张起来。

    让他哥去!

    他哥能干什么?

    作为苏轼的亲弟弟,他能不了解他哥哥的手段吗?在地方上,苏轼的施政三板斧不外乎就是:救济孤寡;兴修水利;然后创办医舍。

    这三板斧,在中原,在江淮任何地方都能行得通。

    可问题是西北真不适合他老哥发挥。

    鄜延路的孤寡最多的是寡妇,吃的和穿的倒是其次,缺的是家里的顶梁柱,说白了,就是要汉子。就这一条,他哥就得抓瞎;其次是兴修水利,延安府这地方经常连水都没有,一旱旱半年,怎么做出政绩?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创办医舍,看似是好事。可苏轼在徐州已经翻过一次船了,主要是苏轼在医术上就是个二把刀,他拿着从杭州山里游医手里买来的一个方子,当成了包治百病的神药,动不动就拿出他的‘救世神方’,差点害死成千上万人。

    要是真出了大乱子,他哥要晚节不保。

    再说了,苏轼如今安逸的很,在太湖边上有个大庄子,春风中,桃花盛开三里,烟波浩渺似神仙。安稳地辞官安享晚年不好吗?非要赶这趟浑水?最关键的是,真要是朝廷下旨意让苏轼去西北,苏辙笃定即便苏轼一点印象都没有,也会乐呵呵的去上任。简直就是害人害己的典范。

    原本准备一言不发的苏辙,当即坐不住了,他无意于争夺鄜延路的官职,对他来说,这个官职手上也没有合适的官员去争。

    不争,就是争。

    反正有李逵在,加上他在鄜延路的表现,这功劳拿在手里,他已经很满足了。

    可章惇这家伙,摆明了让他哥去背锅。这事,苏辙绝对不能忍。他终于开口了:“陛下,家兄没有镇守经验,恐怕要辜负陛下的厚望。”

    章惇不满意了,站在大殿中对视苏辙,道:“子由,妄自菲薄了。我记得子瞻曾经写过一首言志词,其中有这么一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西北,狼烟,才是子瞻的一生抱负,你不该阻拦你兄长的志向。”

    这首词,曾经风靡大宋。

    就是那首著名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开头就气势如虹:“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但这是写词,苏辙气地脑仁都快炸开了,他哥的哔哔水平,能和镇守水平相当吗?

    真要是有这个水平,苏轼还会一直被镇压?

    这头大宋的洪荒巨兽早就出笼祸祸西夏去了。问题是,苏轼的口才惊人,文采更是惊世,真要让他去做,他是个手残呐。万一,要是万一李逵都让他哥给害死了,这乐子就大了。对此,苏辙表明立场坚持不肯让步,但要说不合适,恐怕也难。干脆他硬着头皮只能编瞎话:“家兄病了!”

    “唉!”章惇吃惊道:“什么时候病的?”

    苏辙咧嘴,他能说刚病的吗?只好继续编:“年初的时候,家兄就手脚不便,卧床多日。”一边说着,苏辙一边觉得这也不算是瞎话,他哥还能不了解吗?

    手脚不便是胖的,卧床多日是醉了。

    章惇眨巴了一阵眼珠子,犀利的眼神之中透着一丝狐疑,心说:“病得好巧?”

    这要是继续再推荐苏轼,就不合适了。有点落井下石的味道。只好放弃,问杨畏道:“还有谁可以胜任?”

    杨畏刚想要开口,被李清臣不经意的瞥了一眼,瞬间心头警觉:“陛下,章相,臣在吏部多年,往日评判官员是否胜任,自然有一套吏部的办法。”

    “不行,此时机密,不能让过多的人知道。”赵煦当即反对,考核,岂不是要闹得满城风雨,这朝堂上还有什么秘密可守了?觉得有必要提醒,赵煦补充道:“诸位爱卿都是肱骨之臣,此事关乎我大宋百年安慰,还请诸位三箴其口,毋外传。”

    “臣等遵旨!”

    此时刘安世开口道:“观文殿学士范纯仁在西北任官多年,经验一点也不比范纯粹少,加上他和李逵也算是熟知,应该能配合妥当。”

    “准了!”赵煦可不敢让这帮朝廷重臣争下去了,干脆自己决断算了。

    “那么延安府知府呢?”

    苏辙提问道。

    这才是他最关心的问题,李逵这家伙太不靠谱了,要是没人看着他,岂不是要翻天了?就算是他看着,就愣神的功夫,这人就不见了。但是延安府知府这样的职位已经不值当章惇这些人出面了,安焘也没有开口的意思。

    御史中丞刘安世心说,干脆送佛送到西,自己一手包办算了:“官家,诸位大人,你们或许不知,李逵有授业恩师的。”

    “不是子瞻吗?”

    “他是师祖。”刘安世不满道,怎么眼神,李逵真要是苏轼的弟子,能见范纯仁这些和苏轼平辈的人的时候,矮那么多?

    连皇帝也好奇起来,问:“可是哪位重臣?”

    刘安世尴尬道:“似乎在禹州做通判。是元祐初年的进士,周元。”

    “准了!”

    “就他了!”

    “他的弟子,就让他去管教!”

    ……

    仿佛是同仇敌忾似的,所有大臣们出奇的团结。而周元大老爷还瞒在鼓里。

    禹州。

    春风楼。

    此楼乃宴请,风雅之妙处。属于那种听小曲的好地方,关键是服务好,姑娘俏,店家表示,他们做的是正经买卖,招揽的是回头客。

    突然楼下响起一嗓子:“老爷,不好了,夫人来了!”

    楼上探出个脑袋,正是通判周元,露出衣冠不整的荒唐,大惊失色的对楼下的奴仆道:“快去后院架梯子,老爷我先去避避风头!”

 第533章 抱上了弟子的大腿

    身为朝廷命官,怕老婆不算是多丢人的事,人家直学士也有怕老婆的,周元不过是个禹州通判,就算是丢脸,也不会丢给全大宋人看。

    最多就是他在禹州这个地方有点灰,但不要紧,怕老婆虽说利大于弊,但也有好处,老百姓觉得周元这位大老爷更加亲民了。

    提着十二万分的小心,战战兢兢的来到他家的宅院。

    一抬头,竟然看到了上司知州许大人,同僚推官孟大人,还有自家的夫人脸上就像是堆着花似的,笑的灿烂无比。

    周元懵了,这都怎么了?

    有点不对劲的感觉。

    他想要拔腿往宅子外头跑,可当那个背对他人转过身的那一刻,他仿佛又一次回到了几年前,那是个往年一样的上元夜,街上花灯如海。那天,周元正在替老师苏轼受过,被章惇奚落。恰巧,酒楼的楼梯口露出了一张卑贱的脸。多年以后,人没变,但是更加精神了,也更有底气了。脸上巴结讨好的痕迹再也无法探寻。

    周元抬手,又觉得不太好,急忙抱拳道:“童公公?”

    “正是。”童贯并没有和周元攀谈的意思,而是举了举手中的圣旨,对周元道:“禹州通判,周元接旨!”

    周元脑子里如同过电般抽了一下,猛打了个激灵,脑子就一个念头:圣旨,是圣旨!

    我要发达了?

    他夫人看不下去了,急忙走到周元边上推了推丈夫,道:“还愣着干什么?”

    “对,摆香案!”

    “都已经准备好了!”

    ……

    圣旨的内容果然印证了周元的猜想,他要发达了,升任延安府知府。不过这个延安府有点问题,以前叫延州,后来因为重要才升格成了府。知府,官居五品,这才多久,难道自己要穿绯袍了?

    周元简直不敢相信,他已经准备做官场咸鱼了,突然间一顶偌大的官帽落在了自己的脑袋上,可是他高兴不起来。

    延安府可是边境军镇,他一没有军事指挥才能;二没有边塞政务经验,他去延安府岂不是很危险?

    周元愣着,其实也不是愣着,而是在琢磨。他老婆可忍不住了,偷偷用胳膊肘碰了碰他,道:“还愣着干什么,赶快接旨!”

    周元瞪眼看了一眼刘氏,要不是被他欺负惯了,指定要休了她。这女人太不知好歹了。周元躬身作揖,然后抬头正色童贯,道:“臣未有带兵之能,又无军镇管辖之历练,为何选臣?”

    此时的童贯代表皇帝,周元心中有疑问,问话的口吻,自然以臣子的身份询问。

    这在宋朝是被允许的,也经常会发生。官员因为调遣不满意,而选择拒绝。最出名的可能就是王安石了,他老人家窝在一个小县城里十多年,哪儿都不去。有人说他是养望,有人说他是沽名钓誉,反正话不好听,但拒绝朝廷的任命,也是可以的。

    周元此刻心头疑窦不安,按理说,他这等经历的官员,不太可能两三年就连升好几级。要是文官升迁如此容易,那么朝堂上的哪些大人非得抓瞎了不可。

    童贯笑了笑,摇头道:“不需要你带兵打仗,更不需要你整顿边塞,陛下选你自然有选你的道理。”

    周元张着嘴,想要问,却怎么也问不出来。

    张口结舌了一阵,只好躬身道:“臣接旨。”

    不是每个人都是王安石,也不是每个人都有王安石的强大自信。当周元知道是皇帝的旨意的那一刻,就知道自己没得选。

    “恭喜维希兄。”

    “孟兄同喜,同喜!”

    “维希老弟,此次跃迁,必将大展宏图,今日为兄宴请,一定要来喔!”许知州出奇的客气。

    “这个!”

    “就在春风楼,你经常去的好地方。”说完,知州许大人露出了男人都懂的笑容,周元的心尖子像是被挠了一下,痒地难受。撇了一眼夫人,勉为其难地用力点头道:“让刘兄破费了。”

    “应该的,应该的!”许知州和孟推官是看到了周元家来了天使,这才结伴而来,得亏来了,要是不来,岂不是少了拉拢周元的机会。这周元发迹的速度,简直让人眼红。

    说明了来意,就相伴离开。

    “还请周知州尽快准备,咱家和你一起入京。陛下还等着复命。”童贯说了嘱咐了一句,就给夫妻二人留下了空间。

    毕竟匆忙,家务事总该交代两句。

    周元急忙让人将童贯引到了偏厅,准备嘱咐几句。也不知道这次去西北是福是祸?总是觉得很不对劲。

    可刘夫人却忍不住了,一把抓住了周元的耳朵质问:“春风楼你有多少相好的,你是不是想要做春风楼的东家才心满意足?”

    “松手,松手。成何体统,成何体统!”周元原本还想压低声音,可自家的婆娘太不知轻重,加上心中的疑惑,肝火一下子上来了。他没敢动手,动手也打不过。他就是声音大了些而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