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李逵的逆袭之路 >

第435章

李逵的逆袭之路-第435章

小说: 李逵的逆袭之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话间,人就到。

    章惇在宦官的通报声中,缓缓走进了垂拱殿。大宋皇宫三大殿,大庆殿、紫宸殿、垂拱殿。

    只有垂拱殿才经常被使用。紫宸殿是每月基本用两次到三次,郊祭、月初和告朔,才会启用紫宸殿。至于大庆殿,一年也用不了几次。元旦的大朝会用,还有就是皇帝、太后的生日,宴请群臣的时候用。科举殿试也会用。算起来,使用程度最低的反而是皇宫之中最高大,最雄伟的大殿。

    反倒是垂拱殿,虽说地方不大,在上个大殿之中,给人一种偏殿的感觉。但基本上皇帝每天都来。

    而都事堂、枢密院、尚书省的长官每日都回来见一面皇帝。

    “官家,可有西夏国的消息。”

    在大宋,军情宰相永远要比皇帝更灵通,赵煦无奈苦笑道:“皇城司在西夏的人手本就不多,如今恐怕难以联系上了。”

    “也不知道李逵这小子到底能不能成事。”章惇唏嘘道,他是心高气傲的人,最受不了将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可这次,他破例了。李逵这厮太能折腾,将整个西夏腹地就搅和的天翻地覆,梁太后想要一雪前耻的三十万大军,就被这家伙误打误撞给破了个干净。

    这是大宋在西北十几万大军都没有做到的事,却让李逵一个人给办成了。

    要说服气,章惇倒不见得。但他却被李逵这厮不管不顾的狠劲给吓住了。

    要让他这么干,他也不敢。

    忽然,他想起来都事堂昨日接到了辽国使团的请求,对赵煦道:“官家,辽国使臣要觐见您。”

    “这距月初还有几天,他就不能等等?”赵煦对辽人很不喜欢,就像是他十岁的时候说,辽人不是人一样。整个念头,从来都没有从他脑子里被驱赶出去过。

    章惇为难道:“可是辽人很执着。”

    “章相要不你去见一见再说。”赵煦根本就空去搭理什么辽国使团,他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西夏身上。他心心念念想的就是西北,想着是否能一战奠定大宋对西夏的局势扭转过来,一雪前耻。他扭头对李清臣道:“李卿,枢密院还得调拨物资,一旦李逵在西夏无法消耗大量的西夏实力。龙州,洪州,银州,还有韦州就难了。另外仁多保忠还没到京城吗?他的官职该怎么定,他的族人该怎么安置,这问题得议一议。”

    “官家,臣以为给仁多保忠一节度使的贴职即可,他的部落军队可以参照折家,但为臣以为仁多部落不该安置在西北。他曾经是西夏重臣,要是拉拢溃败党项军队,很容易做大。最好的办法,是找个地方安置这几万人马。”

    李清臣建议道。他对仁多保忠并不喜欢,一个变节之人,在读书人的眼里,已经不能算是人了。

    可是身为朝廷大臣,不得不考虑更多的问题。如何安置,安置到哪里,才是重中之重。

    赵煦附和道:“真该如此,西北朝堂之上恐怕也就李逵最熟悉了,要是他在就好了。”

    皇帝无心的感慨,让杨畏等了羡慕不已。李逵这才芝麻绿豆般的官职,就已经让皇帝给惦记上了。要不是年纪实在太年轻。大宋甚至可能出现另一个寇准。不对,寇准也没有李逵的官运如此只好。只不过李逵的境遇,是任何人都羡慕不过来的。

    满朝文武,也就李逵这厮敢带着二十多人,大摇大摆地去西夏闯荡。

    其他人,就算是有这个机会,也没这个胆量。

    这家伙就如同当初的班超,横空出世般出现在众人眼中,眨眼的功夫,就闯荡出偌大的名堂。

    “陛下,密报!”

    童贯悄无声息的,如同猫似的走到了赵煦的御案边上,低声道。

    赵煦就看了一眼,顿时气地将密报仍在御案上,怒气冲冲道:“辽狗欺人太甚!”

    章惇和李清臣等人相继看过,之后也是面色骤变。辽国南院大王起兵十万,靠近了宋辽边境。虽然没有开战的理由,但威胁的意味很大。

    河北两路,河东路都在辽人威胁之中。

    更要命的是,如今河东路抽调了不少兵力进入了宋夏边境。反而在宋辽边境上,兵力捉襟见肘。

    赵煦迟疑道:“章相,此事该如何处置?”

    “需要辛苦官家见一见这辽国使臣,看看辽人到底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李清臣附议:“官家还得小心应对,此时辽人来势汹汹,恐别有用意。”

    翌日。

    特例在紫宸殿上,皇帝赵煦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接见了辽国使团。

    耶律保机当着大宋满朝文武的面,对大宋的皇帝提出了三个要求:“撤离西夏境内的宋军,回归到之前的疆域;第二,西夏是辽国的属国,受辽国保护;最后一条,辽国使团要求大宋和西夏三方会晤,签订新的条款。”

    赵煦自尊心那么强的一个人,被气地坐在龙椅上发抖,突然大怒道:“此乃我大宋家务事!不劳辽使费心。”

 第556章 使团

    辽国的使臣离开了,但垂拱殿上的大宋皇帝和大臣们如同吃了个苍蝇似的难受。

    他们被威胁了。

    想要愤怒,当然是当着辽人的面愤怒,却不敢的憋屈可不好受。

    有骑兵就了不起吗?

    当年大宋也有,还不少。

    要不是西塘吐蕃的贸易断了,西凉还被西夏给抢了,大宋也不缺战马。也不畏惧和辽国一战,可是现在,大宋的战马存量已经不多了。辽国一旦越境,大宋的城池可能会没事,但是城池外的村庄就该倒霉了。

    开战,尤其是对克制自己的敌人开战,所承受的压力永远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赵煦脸色发白的看向了章惇,艰难道:“章相,你意如何?”

    章惇的臭脾气,早就想法发作了,可是他也想到了大宋和辽国的实力不对称。不同于西夏,辽国要是南下,很容易就打到中原腹地。对大宋的经济破坏是史无前例的灾难。如果他这个宰相一意孤行要开战,最后大宋的损失巨大到让所有人无法承受。大宋不怕和西夏打,关中早就不复前朝时期繁华,可是辽人进攻的地方,都是大宋最为富庶的地区,这样的损失,很容易让大宋彻底崩盘。最后,论过,他可能就要成历史上的晁错,被祭旗的那种倒霉蛋。

    他脸上一阵红,一阵白,最后才叹气道:“陛下,臣以为不宜树敌过多。”

    听到章惇的奏对,赵煦松了口气。他被气坏了,但同时理智告诉他,与辽国开战不但没有好处,还会让大宋陷入巨大的困境之中。

    即便是他爹,也不敢这么想。

    “诸位爱卿呢?”

    皇帝也不能听章惇的一面之词,做皇帝的要一碗水段平,在后宫是这样,在朝堂也该如此。当然,就赵煦的小身板,在后宫想要一碗水端平,这辈子都没指望了。他十岁时候娶的一百个嫔妃之中,如今快十年了,还有不少是处子之身。不是他不想,而是身体不允许啊!但是在朝堂上,彰显他的大度,这点气量他还是有的。

    蔡卞觉得章惇话没说完,似乎有话要说,却又顾虑太多。谁让他是章惇的跟班呢?老大没说完,小弟补充。

    他清了清嗓子,很难得的说了自己的见解:“臣以为辽国以骑兵威胁我大宋,虽没有开战的迹象,但我大宋不能不防。我朝的精力放在了西夏,无暇顾及辽国的威胁。但我河北两路的禁军,不能无所作为。”

    “爱卿有何计策?”

    “挖沟!”蔡卞笃信道:“骑兵需要开阔的平原,咱大宋没有太好的防备办法。但挖沟渠能阻碍骑兵行动,同时还能兴修水利,一举两得。要让辽国看到我们有所防备,不敢轻举妄动。等我大宋对西夏决胜之后,才能筹备对辽事宜。”

    “会不会赋税无法支撑?”李清臣担心蔡卞这么做,会让户部对西北的支出减少,这对于已经占据优势的西北战事来说,蒙上了一层隐隐。

    章惇没好气道:“不会短了你枢密院的钱财。”

    面对辽国的武力威胁,皇帝和群臣也商讨不出个绝秘的办法。尤其是面对十万,甚至更多的骑兵南下的时候,就更难了。大宋不怕西夏的入侵,主要是西夏南下大宋关中平原,中间隔着几百里的山地。西夏人再多,也难以突破环庆路和鄜延路的防区。即便西夏攻入关中平原,想要进入中原还是难之又难。函谷关过不去,一切都是空想。可是辽国就不一样了,一旦保定府被破,四京之一的大名府就暴露在了辽国的铁骑之下。

    大名府被破,那么黄河防线也不稳当,汴梁也暴露在辽国铁骑的进攻之下。

    京城要是受到了威胁,那么大宋王朝也在旦夕之间了。

    当年真宗就是差点被辽军打到京城,才不得不下令在澶州和辽国决战。平原决战,对于宋军全步兵的艰难程度来说,可想而知。再加上个不安分的西夏,赵煦觉得当初亲政的时候立志要做千古一帝的梦想,有夭折的迹象。

    用打仗来威胁大宋,会有效果吗?

    很多时候会有。

    西夏在真宗时期就有了自立的迹象,大宋早就指挥不动西夏了。可是真宗被大臣们坑的死去活来,哪朝哪代有大臣骗皇帝去前线打仗的臣子?

    别的朝代没有,可在大宋就出现了。

    真宗可不想自己再一次步澶渊之战的后尘,再被大臣们哄骗一次。再说了,西夏又不是河东、河北,对于大宋的重要性根本就不能同日而语。不听朝廷号令就不听吧,真宗觉得也没什么。最关键的还是他堂堂皇帝,被大臣骗去了前线坐镇,最后还没有打赢。这很伤自尊。

    万一要是大宋对西夏也没有打赢,他这个皇帝就该下——罪已诏了。

    低头认错,对任何一个皇帝来说,都是这辈子都无法洗刷的耻辱。

    到仁宗时期,李元昊的叛乱开始之后,大宋的朝堂才突然发现,西夏已经成了大宋的心腹之患。可几场大败之后,就连仁宗也没有了信心。尤其是赋税上的不足,让皇帝和大臣们紧张万分。

    当仁宗突然发现,朝廷一年的支出超过赋税最多的时候达到了两百万贯。当时仁宗府库里至少有五千万贯的钱财积累。但皇弟家也不能寅吃卯粮吧?

    实际上,两百万贯对于大宋当时六七千万的财政收入来说,根本就不值一提。寻常年景,也不过几十万贯。

    这一刻,宛如灭顶之灾般让他老人家坐不住了。也是庆历新政的诱因。什么冗官,冗兵,冗费,之类的积弊,都是假的。要是别的朝代,加税就能解决。而且就缺口来说,缺的并不多。调整盐铁税,就能彻底解决。可是在大宋,从皇帝和官员,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这才是变法能实行必要条件。

    仁宗没有想过加赋。

    神宗也没有想过加赋。

    到了赵煦亲政之后,也没有想过要加赋。别看大宋的赋税连年创造新高,主要是人口多了,多了三千万人,赋税不多才奇怪。

    至于说大宋的贫富差距大,在城中的百姓和务农的百姓之间的差距,让社会底层极不稳定。可这话也是鬼话,大宋的贫富差距是大,但大的原因其实不是地域的问题,而是职业的问题。种地的农夫收入少,主要是大宋对粮食价格的调控太严。

    大宋对粮价的平抑,已经到了封建王朝的顶峰,甚至可以说魔怔了。开国以来,有记录的粮价一直维持在200文至300文之间一石。盐价从唐朝时期的150多文,降低到最好的海盐在45文一斤。这样的价格,对于亩产才两石多的农夫来说,尤其是那些没有土地,租种的佃户来说,辛劳一年,根本就剩不下钱。但要说,吃饭都吃不下去,也说不过去。大宋造反多,很多造反的头子目的就很不纯洁,他们是为了等朝廷招安,好做官。

    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的贫富差距巨大,这才是大宋的困境。

    尤其是城市人口可以轻松赚取农夫的两倍收入,但税收却要比农夫低的多。这导致了大宋手工业极其发达,大量有一技之能的农民,抛弃土地进入城市生活。这恐怕才是大宋最大的困境。尤其城市人口,可以个给富人做奴仆,甚至年轻女孩也可以去给富人做丫鬟小妾。别以为进入官宦之家做小妾就低人一等,小妾也要签契约,过两年等见了世面,还能出府嫁人。

    而且给官宦人家做过小妾的年轻女子,在婚假市场上颇受欢迎。因为这些女子是见过高贵人家的规矩,是能够传家,提升普通人家家教的捷径。

    想要解决农业人口和城市人口的差距,废除解除农业税,但这对任何一个封建王朝来说,都是不可能做到的。

    困境难道大宋的皇帝和大臣们看不到吗?

    不,他们都能看到,不仅看到了,还想到了可能解决的办法。

    赵煦之所以要打西夏,目的还是为了解决困境,解除了外部的威胁之后,继续推行变法,从而缓和社会矛盾。

    但战争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西夏没打趴下,辽国又跳出来了。

    这让赵煦君臣很忧愁,辽国可要比西夏棘手多了。大宋连对付西夏都屡屡受挫,更何况突然多了一个辽国。

    君臣在商量许久之后,才想到了一个应对之策,也不算是应对之策,而是皇帝也好,朝堂也罢,都需要迫切的清楚西夏如今的状况。至于被大宋吃到嘴里的韦州、洪州、龙州和银州,说什么也不能吐出来。

    不得已,章惇最后还是把希望寄托在李逵身上,或许西夏的情况比他们想象的更糟糕呢?

    章惇当即建议:“官家,大宋必须尽快派遣使团进入西夏。有必要的话,到鄜延路和环庆路,立刻让范纯仁和章楶派大军护送。”

    “使团的名单?”赵煦迟疑。

    章惇坚持道:“原先不是拟订了一份吗?如果李逵在西夏支持李秉乾叛乱成功,这时候是重新和西夏划定疆域的最好时机。一旦错过了,可能会出现变数。”

    这话一开口,安焘这个枢密院的二把手也只能表态。躬身对赵煦道:“官家,臣必不负众望,将四州之地归入大宋。”

    “好,有劳安卿辛苦。”赵煦多少有点宽慰,大臣们难得团结了起来。看来辽国的使团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