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李逵的逆袭之路 >

第445章

李逵的逆袭之路-第445章

小说: 李逵的逆袭之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见范家在大宋多有面子了。

    就连王安石那么骄傲的一个人,面对范纯仁,也只有陪着小心的份。原因很简单,王安石的变法,大部分是抄了范仲淹的变法,师徒名分说什么也逃不掉,根本就不敢在范家人面前傲慢。

    安焘在范仲淹面前,根本就不敢端着枢密学士的架子,远远的就从车上下来。

    “厚卿老弟,不知谈判可否顺利。”

    “不负重托,西夏虽不愿,但还是确认了四州之地归属我大宋。虽没有拿回宥州横山门户,但西夏承诺不在宥州驻兵。至少十年,只要陛下没有收复河西走廊的打算,战事恐怕起不了了。”

    “好,好啊!”

    范纯仁扶着安焘的双臂,不由的用力起来。从仁宗时期,西夏就一直成了大宋的心腹之患。他父亲范仲淹虽然用坚壁清野的办法,遏制西夏从大宋掠夺人口物资,但面对西夏,范仲淹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治理西北,稳定边疆,也是老范家的宏愿。

    可惜,庆历新政才短短几个月就失败了,之后范仲淹彻底失去了回到朝堂的希望。更不要说经略西北了。

    而他和兄弟范纯粹又是在大宋对西夏不利的局势下在西北做官,也无法完成了父亲的宏愿。

    没想到,仕途的末年,他却赶上了大宋对西夏大获全胜的局面。虽说这种局面来的有点诡异,但结局对他来说都是一样的。

    “老师!”

    “人杰,长高了,壮实了,也黑了!”李逵和周元这对师徒也终于见面了。可一见面,李逵发现周元的嘴似乎变毒了。

    安焘搀着范纯仁入城。李逵跟着跟着周元也进入了肤施城。一边走,一边询问:“老师可在肤施可习惯?”

    “除了冷一点,其他倒是没什么。”周元忍不住打了个寒颤。他是真正的南方人,对于西北的寒冷缺乏抵御能力。

    李逵当即表示:“在官舍之中装地龙就不冷了。”

    “耗费府库恐引人非议。”周元唏嘘道。他做官还是底气不足,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李逵拍着胸脯表示:“咱花自己的钱,怕什么?”

    周元是李逵正儿八经的老师。他们这样的师徒名分,其实在大宋非常少见。李逵是一步登天,从山野小子成为了进士的学生。正因为周元,李逵才进入了苏门,才有机会在苏轼家中读书。才能在考进士的时候,在黄庭坚门下学习。

    这一切,虽然周元都没有出上力,可李逵这辈子都要感激周元。

    即便周元在当初收李逵为弟子之后就开始后悔,现在也后悔。他看向李逵的眼神很复杂,苏轼本来就很忽视周元,现在比从前更甚。给苏轼写信,苏轼的回信都是问李逵的消息。让他有种被夺走了老师喜爱的苦涩。

    接风宴过后,周元留下李逵说话,不经意间周元忧虑道:“这以后延安府不打仗了?”

    鄜延路的设立就是为了防御西夏,不打仗,他这个延安府知府还怎么刷政绩。当然,他不可能指挥作战,但是在以前延安府知府修堡垒也能刷功劳的机会没有了,这让他岂不是要傻眼。

    “老师,这是好事啊!”李逵觉得周元有点腹黑,盼着打仗,这不是盼着辖区的百姓跟着他遭难吗?

    周元却有另外的担忧:“人杰,这延安府赋税就不说了,基本就收不上来。田赋更是微薄。为师要是为官一任,毫无建树,恐怕这辈子都无法升迁啊!人杰,你擅长商业,有没有办法让延安府富庶起来?”

    “这破地方……”

    “哼!”

    面对周元的白眼,李逵勉为其难的点头道:“老师,我想想办法。”

    “不是想一想办法,一定要做成啊!为师升迁就全指望你了。”周元无奈道,他这十多年的仕途经历让他彻底明白了一个事实,靠自己努力升官是不成了。

 第567章 黑油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是万能的,李逵也是如此。

    在延安府这样的边陲之地,想啊发展商业,基本上是毫无收益的傻帽行为,更不要说去收税了。延安府别看是个府城,实际上比中原大多数县城的人口都要少。唯一可以让人松口气的是,延安府的人消费能力很高。

    大都数生活在延安府城镇的百姓家中,都有一到两个禁军。

    禁军就有军饷。

    按照二等禁军军饷来算的话,每一个人禁军士兵的收入是每个月三贯左右。这钱将门不敢贪墨,在四战之地的将门要是连士兵的军饷都贪墨的话,真要让人买命的时候,底下怨气满满的士兵会在第一时间将他们上司的命先卖了。吃空饷免不了,但也比中原好很多。

    所以说,延安府的百姓相对中原百姓来说,家庭收入要稳定且可观很多。

    但这也是军户家庭,相对于真正的农户来说,延安府非常不友好。

    赋税虽然不重,但是徭役是大宋最沉重的几个州府。之前的马政,更是压的西北百姓喘不过气来,听说最近还有可能重开马政,引地当地的百姓人人自危起来。再加上战争时期,不论老幼的征召,延安府的百姓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要是人实在太少,加上周围都是大宋精锐禁军,造反一点前途都没有。

    要不然,延安府的百姓早就揭竿而起了。

    “老爷,洗脚了!”

    洗脚?

    李逵有点蒙,他不记得上次洗脚是在什么时候。大概是在今年春天里……如今却已经是冬天了。

    好吧,在西夏的时候,李秉乾这个新君都没有洗澡的概念。李逵也不能装干劲,天天勤洗勤换。当李逵将两只脚从靴子拔出来的那一刻,雾气缭绕如同黑陶般油光的袜子,他久别重逢的小妾差点因为生化武器威力太大,一个倒栽葱溺死在洗脚盆里。

    李逵叹了口气,道:“安排厨房准备热水,洗澡吧!”

    聂翠翠这才如蒙大赦般匆匆离开,李逵甚至能够感受到那个女人出门之后急喘的气息。合着差点没憋死。

    这也不能不怪他,在西夏的时候,李逵没有发现那个人爱干净。就连李秉乾在大宋生活了多年,也强忍着身上的瘙痒,就是硬挺着不洗澡。

    泡澡是件惬意和让人舒坦的事,要是澡桶里没有那么多花瓣就更好了。显然,这个家里的临时女主人对于李逵身上从西夏带来的怨念有点重。

    久别重逢,要是拉着手倾述衷肠,这肯定不是成年人的做派。

    至少在李逵看来,倾述完全不能算是男女之间升华感情的手段。他有自己的办法,虽然耗费的时间有点长,但从表现上来看,似乎他和小妾都很满意。只是第二天起来,他在院子里发现阮小二等人的表情似乎不太对劲,有种累了一宿的精神萎靡。

    好在李逵找他们来是商量事的,开口就问:“你们几个说说,本老爷如何才能为延州百姓做些实事,好让人认为本老爷没有辜负朝廷的期望。”

    阮小二盯着两个黑眼圈,他听了一宿妖精打架的戏码,这时候脑袋还是嗡嗡作响,仿佛耳畔都是法器碰撞的喧闹,说话就更不顾脑子了,心直口快道:“大人,您老不是说过,朝廷对你没有期望吗?”

    这话虽然是真话,可是很伤人。

    李逵当即大怒道:“本官是朝廷钦命的延安府通判,朝廷要是对本官没有期待,怎么可能会让本官来延安府上任?”

    “可是……”

    “小二,你年纪小,就不要胡乱发表意见了。”

    李逵对阮小二的脑子里能蹦哒出的想法才是真的没有期待,当即剥夺了阮小二发表意见的权力。随即他看向了鲁达。鲁达比阮小二也好不了多少,后知后觉的发现李逵看向他,这才期期艾艾道:“大人,我觉得搬出去住比较好?”

    李逵这才发现,他还霸占着延安府后衙。按道理,这应该是知府老爷的住处。当然,大宋的州府,通判住后衙也不是没有。主要是大宋的知州和知府大部分都住不长,而且后衙也不见得比在外面的官舍要舒服多少。

    但李逵不一样,周元可是他的老师,霸占后衙很容易被人诟病。

    以前他不在延安府也就算了,周元也不至于和一个女人去发官威,如今李逵回来了,可不能在礼仪上荒废了。

    当即对阮小二道:“小二,你去找书吏查一下官府名下的房子,晌午过后就搬家。”

    “大人,我们刚回来,难道又要出去?”庞万春躬身询问,他总觉得李逵不对劲,好像是从和周元见面之后就不对劲。

    李逵手掌撑着下巴,无奈道:“如今延安府百业凋敝,我这个通判要是毫无建树,将来如何有脸面回东京做官?再说了,如今西北战事可能停滞几年,这期间百姓的生计如何维持,都是个大问题。”

    “要不开荒种地吧?”

    阮小二不觉得种地累,其实相比之下,打鱼一点也不比种地轻松。可李逵却觉得阮小二的建议不靠谱,担忧道:“种地?”

    李逵随即摇头反对:“延安府不能新修水利,你想过没有,种地的收成可不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哪怕延安府到处都是名义上属于官府的无主之地,可没有水渠,土地只有在河岸边才有收成,其他地方种下去粮食,只能靠运气收获,得不偿失。可河岸周围的土地,都是有主的地。你想要种地,真没地方让你种。”

    李逵说这话也是没办法。

    在延安府,甚至整个永兴军路种地,都是没有什么大出路的营生。反而会亏本,入不敷出。

    关键就是因为西北的水利一直处于荒废的状态。当然关中平原例外,那才是西北的粮仓。但是在环庆路,在鄜延路,绥德军等地区,这里不缺少河流,也不缺少平地。但却没有人去修水利。这在大宋这个王朝是很不可想象的,要知道大宋皇宫里随便拉出来两个宦官,就可能有一个是水利专家。

    大宋的官员,尤其是地方官,第一等的政绩肯定是文教。

    这是大宋的主流价值决定的,读书好,读书能出人头地。

    但在延安府,真没有出过读书人。这不是说这个地方粗鲁,而是这是打仗的战场,哪里可能会有读书人?虽说大宋不限制军户参加科举,可延安府的考生,对年以来都是去京城旅行的军户子弟,从来都没有跑出过进士。

    文教没指望,只能是粮食增产。

    可延安府还是那个老问题,战场。

    延安府不缺河流,延水,清水,浑川,这些都是境内比较大流量的河流。但是历任延安府官员从来都没有想过去兴修水利。主要就是因为,修建水利设施,就需要修筑水坝。而延安府又是大宋和西夏交战的前线,一旦西夏人攻打进入了延安府,这水坝就成了西夏祸宋军的利器,决堤放水可比攻城要省力多了。说什么也不可能在延安府修建水利,给西夏人用水攻的机会。

    失去了水利的辅助,农业也就成了无根之木,种地也只能沿着河流种一些口粮。

    种地,文教都没指望。

    商业又没有基础,这样的局面,让李逵也很无奈。

    当然,做官混日子其实很容易,李逵只要混一天算一天,这日子过起来也挺快,他甚至猜测,用不了三年他就能升官。毕竟,他的功劳虽然不好说,但是实打实的,加上皇帝的青睐,高官厚禄不是梦想

    。

    鲁达突然举手,表示自己有话要说。

    李逵抬手示意让鲁达有什么说什么。

    鲁达道:“大人,我们可以伪装成为沙匪……”

    李逵听到这话,顿时瞪眼道:“你不会想着去西夏发财吧?”

    西夏很穷,但同时又不那么穷。

    毕竟牲口保有量上,西夏对大宋人来说,个个都是有钱人。什么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这种鬼话在大宋根本就行不通。大宋的肉价,一直是让人绝望的存在。可李逵怎么可能答应?他瞪眼道:“想都不要想,如今大宋和西夏刚刚签订盟约,要是真去西夏发财,谁也救不了你。再说了,西夏如今的情况,肯定会需要大量的丝绸去西域做买卖。到时候大宋的商队往来就是个麻烦事。”

    “大人,要不我们设立关卡收税吧?”

    庞万春建议道。收税和当山大王其实都差不多,在大宋当山大王的也不是个个都是杀人越货的杀胚,收买路钱才是正经生意。

    可李逵犯难道:“能收税,但收不了多少。”

    西夏如果想要西进,组建商队去西域刺探消息才是正经事。可西夏的土特产不值当西域人高看党项人一眼,毕竟西夏能出产的特产,西域各国都不缺。而且……西夏的枸杞,也就是中原人当个宝,拿到西域去,怎么和葡萄干比?

    一旦西夏发动了战争,西夏在西域的商队就彻底凉了。恐怕到时候,西夏就算是有心卖中原的丝绸、瓷器等贵重的商品,也没有人会买。

    商业繁荣仅仅是短暂的回光返照,尤其是敢来和党项人做生意的商号,哪家背后都不简单。

    “歹命啊!连修堡垒都不能算功绩了,这岂不是考核的时候要下下了?我这个官才做了几天呐!”阮小二后知后觉的发现李逵的困扰同时也是他的困扰,李逵没办法立功,那么他更没办法立功了。不立功,如何升官发财?

    愁云顿时弥漫开来。

    战争结束之后的喜悦也不能让人安心。

    阮小二趴在食案上,抱怨道:“早知道这样,还不如把西夏的城池一把火都给烧了,西夏的黑油又好用,又得劲,省的这帮祸害给小爷添堵。”

    “等等……”李逵突然喊住了阮小二,问:“你干才说什么?”

    “党项人给我添堵。”

    “之前的话呢?”

    “把西夏境内的城池都烧了……西夏的黑油又好用,又得劲……”

    阮小二缩了缩脖子,他担心自己口无遮拦又要犯错。眼神说不出的紧张,不敢抬头。

    可李逵却突然有了想法,匆匆出门去找种建中,在城墙附近他终于找到了正在监工修建城墙的种建中,拉着后者就问:“彞叔,你听说过黑油吗?”

    黑油?

    种建中满脑子的问号,他就琢磨不明白,如今西夏人跑了,但是城墙堡垒总该修一修吧?知府是甩手掌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