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李逵的逆袭之路 >

第472章

李逵的逆袭之路-第472章

小说: 李逵的逆袭之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兰州城。不知道李大人是否能将俘虏名册给咱家清点?

    就李逵对他的态度,童贯说什么也不相信李逵会妥协于他。

    甚至他担心惹怒了李逵之后,会引起李逵更猛烈的报复。毕竟,这厮的小心眼他也算是领教过了,现在后背还疼着呢?

    “小二。”

    李逵对着城墙上喊了一声,很快一道身影从城墙上飞快的冲了下来,跑到李逵面前:“少爷,你叫我?”

    “俘虏名册呢?”

    “在陆参军手中。”

    “让他带着名册给童公公送去。对了,还有立功的名册也给童公公送去,让库房整理好首级,给童公公查验。”

    李逵又不是头一次带兵打仗,自然清楚其中的流程,既然童贯来了,干脆就一并说了。

    反倒是童贯又被吓住了,他总觉得李逵会给他下绊子,这才是符合李逵这厮的心思。突然间,李逵变得通情理起来,他反倒不习惯了。紧张的做出防备的姿势,还以为李逵要给他祸害他。可是直到李逵安排下所有的事之后,童贯这才发现,李逵竟然没找他茬,他顿时有点发贱起来,这不习惯呐?

    “公公这边走。”

    名册简单,反正俘虏跑不了。但是查验首级大有学问,毕竟一个首级关乎到几十贯的赏赐,三个首级可以让士卒升一级。

    这可不是钱能够衡量的价值。

    童贯捏着鼻子在库房里,看着堆积如山的首级,一个个惨白惨白的占着石灰,面目狰狞的让人胆寒。几个查验的仵作脸色发白的一个个查看下去。

    童贯在库房门口,扶着墙吐到胆汁都尽的时候,仵作终于将查验的结果告诉了童贯。

    “公公,总共七千五百二十七级。”

    “没有错?”

    “没有错。都是蕃兵,只是不知多少是正兵,多少是仆从。要是尸身在的话,可以通过手能辨别。但是这恐怕不太现实。”

    “命人装箱,送京城兵部,报枢密院。”

    “尊令!”

    一路上,童贯开始心里面打起小算盘,逼着李逵让出利益,给高俅五百首级的功劳,有点多,但舍不了孩子套不住狼。

    然后……嘿嘿,李逵,你再能打仗又如何,本公公才是写秘折之人。

    找到李逵和高俅的时候,两人大鱼大肉的在吃饭,看到堆的食案上满满当当的肉,童贯立刻胃里翻江倒海的难受,捂着嘴就跑了出去。

    好不容易恶心的感觉下去了,他这才走去了官舍。

    等着高俅和李逵,吃饭当日肯定是吃不下了。

    可左等右等,没等到俩人。好不容易,一个时辰自后,高俅打着饱嗝来到了官舍,见到一脸严肃的童贯,拱手道:“公公可是在等人杰?”

    “他是主将,我是监军,战后要上折子,肯定要和他商议这折子如何写?”

    “他没给你说规矩?”

    “规矩!”童贯声调就尖了起来,他堂堂皇帝门下鹰犬,还要听李逵的规矩。可生气归生气,童贯怒过之后,却冷静了起来,问:“是何规矩?”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高俅悠悠道,颇为自得。

    童贯咬文嚼字的细品了好一阵,这规矩……好像是山贼的规矩吧?你们休想蒙我?

 第598章 卖军功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这话乍一听,总能让人热血沸腾,仿佛霸占了天下,做上了一字平肩王。可实际上,这样的话在现实中要反着听。

    童贯就觉得这话对他来说是个巨大的讽刺。

    他沉思良久,抬头委屈的看向高俅:“为何对咱家如此残忍?”

    “你不是兄弟啊!”

    高俅想都没想,随口而出。大概是李逵来了,底气足了,一不小心把心里面的真话都说了出来。话出口,高俅就知道坏了,就童贯的小心眼,不是兄弟的评价,足以从身体缺陷上,身份等等,给予全方位的打击。

    高俅忙解释道:“公公,您和咱不一样,您是跟着陛下做事的贵人,咱这样的粗人要想有个前程似锦,就不得不拿命去拼,拿脑袋去撞,盼着能走出一条活路。”

    “您千万别多想,战场上刀光剑影,您要是有了个闪失,我们这等粗人许是活该如此,但公公没有这必要。”

    “就因为咱家是替陛下做事,你才觉得咱家不该来?”

    童贯心头有气,但他对高俅没有任何怨气。这是个知轻重的人,唯独就是能力如何,他还看不清楚。童贯既然来了西军之中,就不得不要拉拢真正能为他所用的人才,高俅有出自宫廷的背景,虽说不是宦官,但皇帝蹴鞠教头的身份,也会让童贯不知不觉的亲近。

    至于西军其他将领,要么是当初被李宪坑怕了,一直认为宦官怎么可能会带兵?

    各种各样的理由,都对童贯的拉拢敬而远之。最多混个脸熟而已。

    还有一些就是身份原因,比如说刘延年,童贯根本就没有信心拉拢,对方身份地位太高,也不是他一个监军能控制的对象。

    高俅道:“公公,话不能这么说,人杰在军中的脾气您老不清楚,我是知道一些的。他不喜欢多嘴的人,更不喜欢指手画脚的人。不仅如此,任何和他意见相左的人,都会被他用下马威警告。而且高某保证,他对事不对人。”

    “再说了,公公你不是去查验了战功和首级,都没有问题对吗?就人杰的性格,到时候你也会有一份功劳。”

    “我也有?”

    童贯狐疑道:“你说李逵不会恶意中伤咱家?”

    “不但不会,而且还会给公公一份富贵。前提就是,你不能管他,得听话。”

    “我……”

    童贯觉得自己这顿鞭子挨地有点冤枉了,同时他也不相信,李逵有如此气量,会不计前嫌?

    高俅见童贯似乎意动了,添油加醋道:“他可是和我一起在苏学士门下多年,我还能不了解他吗?他才华横溢,但也是非常骄傲的人,很多事别人反对他,他不屑去反驳,只能用手段。要知道当初兄弟我跟着郝随公公,从京城去鄜延路。”

    “过崤山关的时候,人杰决定练兵。当时就在山里训练,京营的兄弟都是皇城下长大的主,当然不服气他一个文官插手军中之事。你猜这么着……”

    童贯似乎被高俅的故事给吸引住了,了解李逵,就要从李逵做事的风格来学起。他好奇道:“他用军法了?”

    “没有,当时他就说了一句话,只要比他强,可以不用听他的话。”

    高俅挤眉弄眼的笑道,崤山练兵,是他可以一辈子吹嘘的事。当时一千多京营的步兵,可都是他的手下。

    “他惩戒了刺头?”

    童贯没听说过崤山练兵的事,但好奇心被勾起来了,自然忍不住问。

    “没有。”高俅故作高深的摇头道:“当时山上跑下来一只老虎,李逵冲上去把老虎给打死了,然后告诉全军,谁能将老虎打死,就可以无视军规。”

    “这……是假的吧?”童贯说什么也不会相信,李逵掌兵竟然如此随便。最冤的就是老虎,他下山就叫了几声,就遇上个煞星,把命给丢了,小宝贝还被泡酒了。

    高俅正色道:“真的。后来练兵之中,所有士卒都不敢反驳,他怎么说,就这么练。一个月,就用了一个月,京营的士卒焕然一新,甚至训练之中死了三十多人,也没人有怨言。兄弟们出崤山之后,仿佛从地狱中走出来般,眼里都冒着杀气。但当时我和郝公公都很担心,因为士兵受苦,不可能没有怨言,只不过不敢说而已。”

    “可人杰却说了,士兵当然有怒气,但有他在军中,怒气只能向敌人发泄。除非有人强过他。后来的事你也听说了,我们在延安府首战,一千多步兵,在峡谷中阻击三千党项骑兵,利用地形,以伤亡近半的代价,全歼对方。”

    “再后来就是金明寨之战,党项人被我军横扫,如今党项听到人杰之名,个个胆寒。可军中的老人,听到人杰的名字,活下来的都感激他。因为活下来的人,都得到了他们想要的财富和官职,再无怨言。”

    这话不能当故事听,而是要深入挖掘。童贯终于发现了自己挨打的原因,话太多了。

    在安西州准备出发前,他就想要多次阻止李逵直扑兰州城的计划。就李逵的脾气,不整死他,已经算是克制了。

    童贯为难的是,他得罪李逵,接下来怎么办?

    “可咱家已经得罪了李逵,如今想要缓和,恐怕少了中人不成。”童贯说完,就怔怔地盯着高俅。

    童贯希望高俅去和李逵居中牵线,缓和彼此的矛盾。可高俅说话管用吗?

    高俅也知道,不管用。

    一旦让童贯明白高俅在李逵面前也不顶用,自然会看轻他。但他又不好明说,只能硬着头皮问:“公公可有难处?”

    毕竟童贯急着和李逵缓和矛盾,必然有所求。童贯倒是干脆,直接了当道:“主要是兰州城已经拿下,军功俘虏都是真的。如今军功如何分配,是否要向陛下献俘。虽说一个鬼瞳而已,充其量不过是蕃将,但只要陛下想,咱们就得送过去。”

    “另外,报功的折子也得写。可是你也清楚,咱家要是和李逵的折子出人太大,恐惹人非议!”

    高俅还以为什么难处呢?原来是军报,这种奏章以前都是郝公公写,李逵只是签字而已,当即大包大揽道:“公公,此事简单。你只要将一半的功劳给骑兵,两成的功劳给步兵,缴获给参战的士卒。另外三成的战功给受伤和战死的兄弟家人发下去就行了。”

    “这不太好发啊!”

    如果都是钱,当然容易,那么牛羊战马呢?

    童贯之前在李宪手下虽说见过不少军中的事,但军功发放真的不太容易。

    高俅笑道:“问问友军,要首级不要,咱们卖个一两千,等钱送来了,先发钱。”

    “这也可以?”

    童贯吓得菊花一紧,卖军功?这事要是闹起来,他得掉脑袋。当然,西军作战之后买卖军功的也很常见。主要是,军功不好得,有些戴罪立功的将校,辛苦几个月,赶场似的来来回回,却啥也没捞着的大有人在。

    买上几十个军功,也好交差。

    可一般都是指挥使以上的武将购买,目的就是保住官位,数量也不多,就几十,上百的首级交易都很少见。一下子一两千,童贯的心脏有点难受不了。

    童贯觉得高俅是在他害他,咬牙切齿道:“高俅,此事要是传出去了,咱家得死?”

    “你不会让人杰在清单上签字?”

    高俅认为童贯谨慎过头了,以前郝随也紧张。可卖军功这种事,还是李逵自己想出来的。军中士卒,总有缺钱的时候,虽说禁军的月俸不少,足足有三贯一月。可士卒却攒不下钱来,主要是军镇之中,玩乐的对方太多,又没有家室,士兵经常入不敷出。

    要么胡吃海喝,像鲁达这样的。

    要么喜欢赌,外表光鲜,却欠了一屁股债的倒霉蛋。

    要么就是上楼子,穿门子,啥也不说了,就是寂寞。

    三贯一个月的军饷,真不够一群血气方刚的汉子们用的。

    可不少人家里有高堂要奉养,有妻儿要生活。小钱带回去不顶事,大钱捞不到,贩卖军功,是军中来钱最快的行当。

    当然,有一个前提,就是主将要够猛,要总能打胜仗,还要有富裕的军功才行。

    童贯好不容易闹明白这其中的道道,这才松了一口气:“行了,咱家就写一份,到时候让李逵看着办。”

    翌日。

    李逵在城清点粮仓,童贯将拟订的条陈给了李逵。尤其是奏折,逐字逐句的斟酌之后,才写了出来。耗费童贯一宿的精神。以至于通宵没休息的童贯看起来有点萎靡。

    李逵看着墨迹未干的奏折,仔细看完之后,抬头撇了一眼童贯。后者宛如被猛虎盯住的惶恐,手脚都不知道该如何存放,不安之色浮于脸上。

    李逵好奇道:“奏折之中,为什么没有提到你?”

    “我!”童贯心头咯噔一下,心说:“完了,李逵这厮要对咱家下毒手了。”童贯用正常人的想法琢磨,也知道自己在军中肯定起了发面的作用,还挨了一顿打。这要是让皇帝看到,岂不是毁了陛下对他的信任?

    童贯噗通跪在李逵跟前,叫屈道:“咱家错了!”

    童贯这手段,确实吓了李逵一跳。他摸着下巴上的胡子,软塌塌的,年纪太小,无法做到如同钢针般张扬。

    他没说话,随即就在粮仓内一个草棚下让人带来了笔墨,开始在奏章上写了起来。

    童贯却时而不甘,时而愤怒,又怕李逵看出来,低下了脑袋。双手用力拽着大腿,好让自己清醒起来。

    见李逵不搭理他,他也不做这摇尾乞怜的可怜人,反站了起来,走到李逵面前。没多久,李逵将改好的奏章丢给了童贯,然后懒羊羊道:“按我写的誊抄两份,一份不署名,给我。我报门下省,一封抄送给宣抚,高俅的那份让他抄了报枢密院,其他的你看着办。”

    童贯急忙低头看了自己琢磨一晚上的奏章,他记住了高俅对他的提醒,不要写李逵上战场的任何表现。只是轻描淡写的写了一句,安西州知州李逵光复兰州城。而李逵却将这句话划掉了,却添上了一句‘监军童贯奉恩持律,纲纪严明,士卒无一不感于内’。”

    这应该算是一句话好话。

    是说童贯他没有辜负皇帝的信任,来到军队,尽职尽责的履行了监军的职责,整顿军纪,士兵都对他有好感。

    这是对自己的评价?

    童贯说什么也不敢信呐。他和军法相关的事就是他成了被军法镇压的倒霉蛋。什么纲纪严明?士卒无一不感于内?这话简直就是胡说八道。

    童贯一开始觉得李逵堂堂殿试探花郎,会不会在奏章上给他挖坑。靠着他在宫中认的字,猜不透这句话背后的意思。

    不得已,他还是去找了高俅。

    高俅看后,笑道:“公公,你这回信了吧?”

    童贯小心谨慎地提醒高俅:“这不会是讥讽咱家,或是有典故暗喻,咱家读书少,总觉得这话看起来是好话,但就怕话中有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