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李逵的逆袭之路 >

第489章

李逵的逆袭之路-第489章

小说: 李逵的逆袭之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架空皇帝,正是章惇等人的想法。倒不是想他独断乾坤,章惇从骨子里还是个读书人,他有读书人的骄傲。同时他也读书人想要名垂千古的名声。这就不得不让他和皇权之间有一场博弈。这场博弈并非是将赵煦打压下去,而是让赵煦能够按照章惇的想法来管理大宋。

    加上,大宋的官场制度已经很成熟,皇帝上不上朝都影响不大。这种情况下,文官自然想让皇帝消停一点,可赵煦是皇帝,是天下共主,他怎么能忍受自己活成了祥瑞?

    可皇帝赵煦并不愿意这么做。

    历史上,章惇真的差点成功了。皇帝赵煦完全按照了变法派的想法去统治大宋。可惜,赵煦短命,没几年就死了。而章惇如此显赫的威望,却输给了一个女人,向太后。

    失败后的章惇,留下个奸佞的名声,直到两宋结束,也没有被平反。甚至他一家子都受到了拖累。

    如今的局势来看,章惇想要做到他期望的那种程度,肯定不现实了。

    吕大防还没有回京,但是变法派已经哀鸿一片。这并不包括李清臣等人。在章惇和李清臣之间因为市易法等实施中出现争论,他们之间的同盟就已经破裂了。

    之后两人更是互不退让,以至于势同水火。

    有人哀愁,当然就有人欢喜。

    刘世安和苏辙就在一起喝小酒,他们说什么也想不到,作为皇帝曾经的眼中钉,不仅在朝堂风云变幻之中站稳了下来,就算是范纯仁离开了中枢,对保守派的影响很大。但是吕大防回来,绝对是意外之喜。

    “子由兄,这次吕公能顺利回朝,子瞻兄的徒孙可帮了不小的忙。”刘安世放下了酒盏,琢磨着以前对李逵太苛刻,忽然间发现自己狭隘了。有本事的人,凭什么他看不上?即便李逵的施政水平他看不到,但是打仗的水平,大宋谁比得上?

    刘安世由衷道:“我得对他关照一点。”

    殿上虎要关照人,让苏辙非常诧异。一般来说,刘安世这家伙要关照人,基本上是往死里怼。

    可李逵不一样,章惇在殿上不敢动手打人,但李逵就保不齐了。苏辙担忧道:“不知李逵有什么地方得罪了老弟?”

    刘安世觉得苏辙对他有偏见,憋屈道:“我是好心!”

    “勘磨他?”

    “不是,我要举荐李逵。”

    刘安世对苏辙的反应很不满,梗着脖子道:“曾经我以为李逵太势利,而且还是帝党一派的人,还有可能陷入后宫的争夺之中。这样的人小弟自然是看不上的。可最近小弟也在省察自身,发现自己除了一腔浩然正气之外,对军政的了解实在太少。就像是安焘,他之前在枢密院,不可一世,可是他是同知枢密院,对兵事却一知半解都不知。”

    “要是小弟以后也步了安焘的后尘,要是没个人帮衬,说不定就要栽了!”

    “此话不假。”

    苏辙想起他在延安府的短暂军事生涯,要不是李逵只身去了西夏,将整个西夏内部都搅和的天翻地覆,他在鄜延路就会搞的灰头土脸。更不要说,之后西军北线大胜之后,因为李逵的功劳没有立刻赏赐,连带着他也沾光了不少。

    可苏辙很不解,刘安世在朝堂上,官职是御史中丞,管理的是御史台。他要举荐李逵,能去哪里?

    就他对李逵的了解,这家伙对官职很挑剔。部堂的郎官他看不上,也不喜欢做,真要是和之前一样养在皇城里,他更是惫懒的不行。整日在皇城里闲逛,然后琢磨着做一场大事情,比如说拆掉天章阁之类的,让人头痛不已。

    “器之,你说要举荐李逵,难不成想要让李逵宣抚秦凤路?”

    “小看我?”

    别看宣抚使之类的官职,有点封疆大吏的意思。但是在大宋,由于官职之间设置了诸多的障碍,宣抚使只有在战区,或者边境战争频发的地区才有面。当然,秦凤路的宣抚使很重要,刚打下来的青塘需要安抚,地方需要镇压,这个官职也算是实权满满。

    可是对于大宋京官来看,地方上的官职都是渣渣。除非像是范纯仁这样,顶着宰相的待遇,以观文殿大学士的身份,总管边境一路,才算是一方大佬。

    但论影响力,和京官差远了。

    刘安世笑道:“我准备将他拉倒御史台,李逵爱惹事就让他惹,御史台我的话还是能管用的,他惹出天大的麻烦我都给他兜着。”

    刘安世对自己很自信,认为李逵这样的官场新人,惹些小麻烦,对他来说都不是个事。

    苏辙犹豫了片刻,迟疑道:“器之,我建议你还多考虑,这事不简单。”

    他总不能说在延安府,自己都降不住李逵吧?

    要是这话说出来,他堂堂副相的面子还要不要了?

    可刘安世头铁,还以为苏辙的话里有话:“子由兄,你总不该和我抢吧?”

    “不会!”

    苏辙掩饰着尴尬,连忙将自己撇清。他门下省不要李逵这样的人才,怕大门都被拆了。

    刘安世脑补了一阵,觉得会有人和他要抢李逵,决心先下手为强。

    不过这话他不能对苏辙说,万一……

    苏辙也有这个想法,他抢不过人家。毕竟,李逵算起来也是苏门弟子,真要是比人情,苏辙可要比他有优势的多。刘安世觉得自己得偷偷的行动,别让人看出来了。

    ~~~~~~~~~~~~~~~~~

    渭州。

    游师雄紧赶慢赶,终于看到了渭州的城墙。

    浑身酸痛的敲着后背,有种身子骨要散架似的,辛劳。

    “打旗,骑兵净街!”

    这是要入城了,游师雄大小也是个知州,如今带兵打仗,还是大胜而还。虽说打胜仗和他没什么关系,但不管怎么说,他都是军中代表。

    旗帜刚打出来,城门就有大队的骑兵冲出来,一水的黑盔黑甲,战马踢踏在坚硬的弹石路面上,发出鼓点般的萧杀之意。

    “大人,好像是大学士的车架出来了。”

    “不可能吧?”

    游师雄说话间撩开了车帘子,定睛一瞧,还真是。整个秦凤路,除了安焘之外,没有人会打出三品大员以上的车驾。

    刘延年虽然也是三品官,但他是将门,平日出行骑兵护卫就够了,不像文官出行,动不动就摆开整套的仪仗。尤其是安焘这次来秦凤路,是有开府权的,也就是说,他要是不管不顾,可以打一品大员的仪仗。

    只不过,安焘是文官,懂得韬光养晦,不会做的太过。

    “辛苦,众将士辛苦了!”

    “安大人辛苦!”

    “为大宋贺!”

    “万胜!”

    面对凯旋之士,安焘脸上的笑容就没有合拢过。等到游师雄将军中厚厚的军报递给安焘之后,他这才仿佛松懈了下来。

    拉着游师雄轻声问道:“人杰呢?”

    “他没来,人在青塘。城内还没有安定,青塘各部也多有仇恨,他要是离开,恐青塘有变。”

    安焘颔首道:“可惜了!”

    游师雄之前还以为自己在李逵心目中很重要,在路上小半个月,他天天如同铁蚕豆在锅里那般被车板颠了个七荤八素。最后还真让他颠出了个道理:“因为他最没用,才被派遣来了秦州。”

    李逵是走不开,但是种建中呢?

    他难道也走不开?

    渭州去年就受过青塘的祸祸,如今百姓听到青塘城都破了,当即城内商贾组织起来热闹的庆功宴,百姓,士兵,商贾,无一雀跃欢庆大胜。

    而安焘却迫不及待的将游师雄拉倒了官舍,询问青塘之战。

    一边看着军报,一边询问战况。

    游师雄虽经历的不多,没有经历过李逵拉拢各部落奴隶的过程,对于怎么就突然围了青塘城还是一知半解。

    可安焘却听得颇为畅快,尤其是他还看过了曾经的青塘王阿里骨成了阶下囚,更是心中豪迈,但他看过军报之后,安焘抬起眼皮盯着游师雄良久,幽怨道:“这是信不过老夫啊!”

    游师雄闻听,大为惊恐,却不知安焘为什么会这么说?

 第618章 佛不争,和尚不能忍

    “学士为何有如此一说?”

    游师雄虽说是老资历了,为官三十年,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要不是官运不佳,如今早就应该在朝堂上成为决策层一员了。

    当然,他既不是变法派,也是保守派,连芦苇骑墙派也轮不上。

    对于安焘这样的大佬发出的任何感叹,都要战战兢兢。

    安焘捏着下巴上的胡须,所有所思道:“是不是李逵和种建中都怕功劳太大,也故意不提自己的功勋?”

    收复河湟之地,破青塘城,生俘青塘王阿里骨,这样的功劳,给个学士错错有余。关键还快,快到大宋后方的物资都没有送到前线,战争就已经打完了。这省了至少千万贯的花费,功劳大了去了。按照安焘的心思,给个龙图阁学士都不过分。

    当年王韶收复河湟之地,一步登天,回京做了枢密使。

    要不是王韶官场根基不稳,加上又是变法派和保守派斗的死去活来的关键时候,枢密院让个外人做主,王安石和吕公著都不放心。眼热的人更多,这才被弹劾丢了枢密使的官职。至于说是武夫做枢密使的传言才被排挤,根本就是胡说八道。王韶是进士及第,殿试前三的出身,他和将门有什么关系?

    但李逵和种建中不一样,他们资历不足以和王韶相提并论。

    凭借收复失地,开疆拓土,擒拿敌酋的功劳,给个学士不过分吧?

    龙图,天章,都行啊!

    游师雄回答也不是,不回答也不是,他有点坐立不安起来。仿佛自己做了天怒人怨的恶事似的,让他心惊胆战:“使相,我……”

    “和你无关。你当初给陛下上书《安边策》,如今河湟初定,这份功劳自然不会少了你。老夫愤恨的是,有功之人因朝堂之争,而不敢出头。都是章惇这匹夫,老夫回京之后定不饶了他!”

    安焘气势汹汹地发泄着心头的不满,当然他也有这个资格。

    可是游师雄却听后更怕了。他根基浅,关系薄,真架不住朝堂大佬之间的厮杀。稍有不慎,就要万劫不复。

    安焘章惇,他都得罪不起啊!

    别说他们了,就算是安焘和章惇在朝堂上的门人,他也不敢得罪。

    安焘见游师雄也不是扛得住压力的人,干脆摆摆手道:“罢了,此事和你无关,你就不要参与了。”

    说完,他又有点迟疑,按道理,他应该去青塘前线巡视,掌握第一手的信息。可就怕皇帝因为大胜突然召见他,他真不敢离开秦州太远。

    果然,两天之后,皇帝的敕令来了,褒奖了秦凤路诸军的勇武,同时催促安焘回朝。

    来的宦官姓刘,安焘也认识,随口问了几句:“朝堂上最近有什么消息?”

    “禀学士,吕公要回来了。”

    刘宦官位卑言轻,面对安焘真的不敢摆出天使的驾驶出来。他只好如实说道。

    安焘闻听吕大防要会朝,顿时炸了:“他一个后辈也敢妄称吕公?我呸!要是吕公著也就罢了,他也配?”

    “是咱家的错,咱家多嘴了!”

    面对盛怒之下的安焘,刘宦官果断认怂。宫里的宦官,品级都不高,外出虽代表了皇帝,可皇帝有时候在朝臣面前不好用,更不要说宦官了。恰恰安焘就是在朝堂上可以给皇帝添堵的人之一。

    安焘嫌弃的如同打发苍蝇似的鄙夷:“和你无关,老夫就是看不惯这等小人。这老小子回京,恐怕陛下出力不少吧?”

    安焘稍微琢磨就发现,吕大防回京对谁最有利。

    还不是皇帝?

    如今河湟之地已收复,连青塘王都被活捉了,今后大宋的战马也不缺了。

    宰相章惇说什么也要沾一分光,李清臣和他安焘的枢密院,自然是功高盖世。

    可刘宦官却低声道:“是枢相提议的。”

    这话信息量很大,安焘眸子突然一凛,顿时有了些许的明悟。这并不是他愿意看到的结果,按照时间来算,李清臣上奏让吕大防主持户部,肯定是在得到了军情消息之后。那么问题就来了,当李清臣有足够的功勋去抵御章惇不断渗透枢密院的手段,为什么还要邀请吕大防?

    相比李清臣这样的变法派,安焘不参与变法,也不会盲从于保守派,他对吕大防没有任何不满。

    但他从这件事上已经觉察到了李清臣在京城一个人快挡不住章惇了。

    这恐怕就是李清臣建议吕大防主持户部的原因,同时西夏进入防御,河湟之地被收复,大宋在财政、军事上都获得休养生息的机会。这时候用大刀阔斧的变法,已经不符合大宋的利益。很多新法已经不适合当下的大宋,这恐怕才是李清臣的真正原因。

    他要修改新法,却发现章惇是个铁腕手段的固执家伙,根本就不为所动。

    “你下去吧!明日老夫带着青塘王阿里骨与你一起回京。”

    “咱家告退!”

    安焘上次出京的时候,行色匆忙,随员精简。但回去的时候大不一样了,浩浩荡荡的车队,甚至还有军队护送。

    毕竟在大宋边境恶心了大宋十多年的青塘王阿里骨也将被押解赴京。

    路上安大佬端坐在车上的气度,随便一个文官都能看出安焘的不同,过一段时间,气势涨几分,过一段时间,气势又涨了,这是敛气术,吵架必备的修行秘法。让游师雄惊叹不已,这位可是去京城找章惇晦气的主,自己跟着安焘,会不会被章惇认为他是安焘的跟班?

    游师雄有点后悔跟着去京城了,要是他在河湟,天高皇帝远,即便轮不到首功,但朝廷也不会厚此薄彼。

    要是运气好一点,得个‘龙图阁待制’的贴官,他的仕途也就算是圆满了。

    “老夫为何要担负如此厄运?”

    游师雄不敢在安焘面前称自己为老夫,虽说他俩岁数差不多大。都是花甲之年的老头子了,可是安焘自称‘老夫’那是身份地位的诠释,而他……那是自贱。

    想来想去,游师雄觉得自己这趟帝都之旅不安生。而他官场的执念除了四品官以上致仕之外,还有就是收复河湟之地。

    前一个目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