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李逵的逆袭之路 >

第526章

李逵的逆袭之路-第526章

小说: 李逵的逆袭之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甚至当年李逵的老师周元当年也有过想法,为此,李逵还专程去查看了一番。

    这也就有了李逵带着李庆几个不要脸的去寡妇门前偷窥的事。

    但都是陈年往事了,李逵想起来,也觉得好笑。当然,他肯定不会说,自己年轻的心曾经也被撩拨过。毕竟,少年人在懵懵懂懂之中,会或多或少的有过一段无疾而终的恋情。青涩,每每回忆起来却异常的甜蜜。

    李大郎的脸色也不太好看,他警惕的盯着李逵,深怕他兄弟和他抢,闹出人间惨剧。毕竟他老婆要要身段有身段,要脸蛋有脸蛋,而且还是风情万种的女人。

    李逵见状,气不打一处来,冷哼道:“张玉莲吧?我记得她年纪不小了,似乎比你大三五岁。”

    李大郎老脸一红,尴尬道:“我不在乎。”

    好家伙,有了老婆之后,李大郎似乎底气也足了不少,仿佛背后有人撑腰了似的。

    李母却嫌弃道:“也不见肚子有动静,你哥总是做些没用的事。要说当初我给他说了个媳妇,他死活不愿意,没想到自己找了这么个主。”说完,老太太唉声叹气起来。她更多的似乎是因为李大郎没有顺从他的心思,而不是针对她的儿媳。

    李大郎苦着脸,哀怨道:“娘,你给找的比豕都壮,还常年杀猪,虎背狼腰,比汉子都更像是汉子。”

    “你以前对李全家里的也有过想法,她也壮实的很。”

    “娘,这不一样,胖春是个勤快的女人,还是有本事的,也耐看。况且,我根本就没有对他有想法,您可别到外头胡说八道。要让全哥儿听去了,可饶不了我。”李达当年的丑事怎么可能瞒得住他娘呢?被李母一阵掰扯之后,李大郎也有点怂了,他觉得自家老娘无理取闹的很,他快招架不住了。

    再说,胖春当年……唉,这都是命啊!万一被李全听去了,这家伙可是一根筋,自己指不定会挨多大一顿打。

    “可人家能生养,你倒好,选了个中看不中用的货……你就是贪图人美色。好看有什么用,好看能当吃能当喝吗?”李母拍着大腿,哀叹道:“如今我还没有抱上亲孙子,却抱上了干孙子,你说我冤不冤?”

    李大郎蔫了吧唧的反驳道:“娘,我成婚比全儿哥要晚。”

    “早晚都一样,你媳妇连个屁的动静都没有,胖春的孩子都生出来了,八斤六两,都快赶上我儿了。”

    “娘,你大晚上在我屋子外头偷听,我和你儿媳妇哪敢造次?”李达也有苦衷,仿佛他老娘的爱好让他惊恐万分。

    李母不耐烦道:“这不刚成婚的时候听了几次,后来我回了老家,不爱着你们什么事了吗?再说,我这不是着急嘛?你有啥好丢脸的,你身上哪处是我没看过的?老娘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拉扯大,你就不知道上进些?”

    李大郎,无奈,只能落荒而逃。他也清楚,李母说的‘我儿’根本就没有他李达的份,开口闭口都是李逵。都是儿子,做娘的偏心,他也没办法。但说起来,李达内心也很感激李逵,要不是李逵,他还在给人赶大车呢。哪可能成了财主,迎娶俏寡妇?

    李家就是这么奇怪,李大郎明明是大哥,在家里却没有什么地位。就算是李母,也并不喜欢这个唯唯诺诺的儿子。唯一一次违抗她老人家的命令,就是选了个让李母气不打一处来的媳妇。

    是夜。

    洗漱之后,李逵准备上炕。

    热炕烧的有点过头,刘清芫如同烙饼似的浑身不舒坦。

    刚有点心思,却见他微微皱眉,门外有个人。气息倒是很熟悉,不像是不开眼的贼子。可总感觉怪怪的,就连刘清芫也似乎觉察到了。对李逵轻声道:“屋外好像有人。”

    “秋霞,去看看。”

    “老夫人,你怎么蹲在地上,不冷吗?”

    庞秋霞腿脚多利索,外头的人根本就来不及躲,就被她逮个正着。李母被抓住了听墙根的劣迹,也不恼,反而埋怨道:“小丫头片子,我这不是着急上火吗?”

    李母对抱孙子的急切,似乎让屋内的李逵也大为惊恐。他只好出屋子,将老娘送去了正房,劝解了几句,这才回来。

    刘清芫好奇道:“老夫人睡了?”

    “应该睡了。”

    李逵也吃不准,哀叹了一句:“早些休息吧,路上累了。”

    刘清芫脸红扑扑的,不敢做声。遇到这么个婆婆,她也很慌。

    翌日。

    李林带着人来告诉李逵族中的重大决定:“人杰,族里定了,将百丈村的先祖坟茔都迁出来,将来也好祭拜。”

    李逵爽快道:“什么日子?”

    “早就找人勘过了,后日就是个好日子。要是错过了,就该年后了。”李林显得有些心不在焉,随即问李逵:“人杰,我说咱们李家的船厂啥时候能把船造出来啊!我总不能总是光顾别家船厂的生意,却对自家船厂视而不见吧?”

    如今已经是京东两路数得着的货运商人的李林,对着李逵抱怨了两句。

    李逵蹙眉不解,按照他的打算,登州船厂主要是建造大型海船,最好是战舰。可是一开始,总该从小船,或者内陆船入手吧?

    他狐疑道:“怎么,还没有建造出合用的船只吗?”

    “人杰,你是不管事,可船厂你可是投了大钱进去的,要是再不去瞅瞅,我看这生意要黄了。”

    李林抱怨着船厂,可更多的是仿佛给李逵提醒,船厂的情况并不好。

    “行了。过几天我去登州看看。”

    李逵答应了一句,随后回家去准备。

    沂州去百丈村,先得去蒙山镇,再入山。

    如今百丈村如何光景,连李逵也不得而知。或许已经荒芜,或许还有人看着。但是百丈村对面山坡上的坟地,恐怕真的要被荒弃了。

    迁坟是件重要的事。

    迁出来也好,将来至少祭拜先祖的时候方便些。

    毕竟,去百丈村一趟也不容易。荒山野岭,一个人去没牛膊环判摹@铄拥故遣慌拢伤缃褡龉伲靥死霞叶家险圩幼嗲搿5壤舨孔剂耍拍芑乩霞沂∏住

    迁坟的工期很赶。

    当天就得出发。

    好在如今的李家不缺马匹,每人一骑,带着干粮祭品之类的就匆匆上路了。

    天黑之前,一行上百汉子路过了蒙山镇。他们根本就没有进入镇子,而是在镇子外的山货行留下了马匹,一行人连夜进山。

    李家都是从这片山林里走出来的山民,想要迷路也不太可能。

    夜晚虽有狼嚎,却不见有狼来袭扰。

    等到天色渐明,他们就进入了百丈村。村口的老槐树依旧在,冬日里显得干巴萧索,而村子里……放眼看去都是残垣断壁,杂草丛生。主要是老族长当年搬离山林的决心太大,一把火把村子给烧了,断了所有人的退路。

    后来虽有心想着重建百丈村,但随着李庆这帮半大小子跟着李逵去了京城,这个想法也被搁置了下来。

    再说了,就算是三叔公下令让李庆几个回到百丈村,这几个小子也不见得会听。

    如今,荒芜的不成样子的村子,只有些许断壁,石头的院墙,才能依稀看到村子往日的样子。

    老族长三叔公悲从心头起,跪倒在村口,老泪纵横:“儿孙不孝,荒废了祖先的基业。”

    上百个汉子都齐刷刷跪倒在老族长的身后,只不过表情复杂。当初您老带头烧房子,如今却来装好人,祖先恐怕也不答应。

    好在老族长的伤心来的快,去的也快。

    当他站起来了之后,却已经看不到悲凄的痕迹,反而大手一挥道:“去坟地。”

    迁坟是件大事,李逵的老爹死的时候,他还小,没啥记忆。只是听人说他爹是在山里去打猎,没回来。既然没回来,那么坟茔里埋的是什么?

    他好奇的问兄长李达,李大郎回忆道:“我记得有一天,村子里的人都说爹死了,可是不见尸身,按照规矩要立个衣冠冢。可家里穷,爹的衣服都穿在身上,连留在家里的破布烂衫都没有。娘当初问过我,想不想打铁?”

    “那时候我才几岁,怎么会想打铁?可衣冠冢也得是人生前最为常用的物件,爹最常用的恐怕就是打铁的锤子了。后来娘就将爹打铁的锤子埋在了坟里。”李大郎一脸唏嘘地说着老李家的心酸史。

    李逵惊呆了,他从小到大,绝对想不到老李家的坟头下,竟然埋着一把锤子,这也太不靠谱了。

    不过,李大郎还有心情嘲讽别人,比如说五叔李林:“人杰,你绝对猜不出来,五叔公的坟里埋着的是一个枕头。我敢打赌,他肯定找不到。这也是命啊!做猎户的,一旦十天半月不会来,基本上就永远也回不来了。”

    李逵还以为是瓷枕,觉得李大郎幸灾乐祸,很不地道。

    “枕头总不至于有人偷吧?”

    李大郎低声道:“咱们村谁家用的起瓷枕?都是山里头淘换来的石头,要么就是木头砍成枕头的样子。一般都是石头的,可这么多年了,包在石头外面的草垫子,破布早就烂掉了,咱们这里地底下多石头,遇到差不多的根本就分不出来。”

    果然,刚开挖不久。

    问题出现了,好几家遇到了大问题。

    他们埋在坟里的物件,找不着了。

    而更多的是从坟地里起出了各种破碗,破罐子,等破烂。反倒是一具尸骸都没有挖出来。三叔公从土里刨出来一个铁疙瘩,随即小心翼翼的包好,贴身放在了胸口。可是他也吃不准,到底这玩意是不是当时当成衣冠冢埋下去的物件?细思极恐,他坐在边上的一块石头上沉默了,他似乎有点白操心了。

    这些破玩意,将来如何能祭拜?

 第661章 打劫

    老爹墓中放把锤子,就连胆小怕事的李大郎都觉得很别扭。他对李逵商量道:“二弟,咱还留着这宝贝吗?”

    宝贝?

    李逵瞥了一眼已经锈成红疙瘩的锤子,木柄早就烂掉了。想了想,慎重道:“你有想法,你去办好了。其他的我不管。但这玩意,算了,你带回去当传家宝吧,别傻乎乎的拿回家让娘看到。”

    “这不能够!”

    李大郎自信的表示,他是怂,不是傻。对于迁坟的事,他早就有了打算:“我给咱爹整一副铠甲,放在上好的楠木棺材里,风风光光的下葬。”大宋不禁刀剑,铠甲的话数量不多也不存在犯谋反之罪。

    李逵没有意见,颔首道:“也行,此事我就不过问了。”

    李大郎这才松了一口气,在家里,他是老大,可让他憋屈的是他说的话从来就没有管用过。以至于他就怕李逵和他对着来。按照他的人生经验,李逵从来没让他顺心过。可李逵做官之后,仿佛性格好了不少。

    忙活了两天,李家子弟最近采购了不少奇奇怪怪的玩意。倒也没有引起人注意,只是李家迁坟的动静有点大。

    有些人认为,这是坏了老李家的风水。

    也有些人却觉得,李家的祖坟风水肯定不怎么样。要不然,老李家穷了一百多年才翻身,这地方要说是风水宝地,也没人会信。至于李逵……这货小的时候说他是长大了是山大王,肯定没人怀疑。如果说他今后会中进士,肯定会被人嘲讽眼瞎。

    可谁能想得到,李逵还真考中了进士,然后一飞冲天。

    连带着老李家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都得了不少的好处。只能说老李家发达,只能是印证在李逵这个变数身上。

    临了。

    要分别之际,李逵随口对李大郎说了一句:“过几日我要去登州船厂看看。”

    本来是挺和睦的样子,至少李大郎是这么认为的。可是临了当李逵对他说了这么句话之后,顿时整个人都不好了。

    “兄弟,船厂经营好着呢,只不过你也知道造船需要日子。木材晾干就需要耗费不少时日,想要打造出大船,必然要耗费不少功夫。”李大郎偷偷瞄了一眼李逵,看不出李逵的想法,但是心里却打鼓起来。

    船厂的情况如何,他是清楚的。

    当然,作为兄长,肯定不能坑弟弟。主要是不敢。所以船厂之内,别看投入耗费巨大,但实际上,真正的损耗并不多。

    只不过大部分花出去的钱,变成了船厂的产业和原料。比如说木材,船坞,还有码头。可毕竟李逵投入了十万贯这么一大笔钱,要是真的什么产业也没有的话,恐怕也说不过去。但实际情况是,啥起色都没有。

    李大郎管理下的船厂,不仅没能造出像样的船来,甚至最近一段日子,船厂的工匠都停工了。

    李大郎可不敢对李逵说,硬着头皮对李逵道:“兄弟,其实看不看都一样,等过些日子咱们的大船造出来,肯定是天下的这个……”说话间,李大郎挑起了大拇哥,自夸起来:“这碧海汪洋之中,舍我其谁。”

    甭管李大郎吹的天花乱坠,也无法转移李逵的心意。

    无奈之下,只好提前回登州,想对策应付李逵的到访。

    而李逵会晚一些动身,他要过完上元之后,再离开沂州。

    绍圣四年的沂州上元夜,一如既往的寒冷。但再寒冷也抵挡不了百姓对于过年的热诚。李逵带着刘清芫走在了沂州的庙街上,往来都是人。

    所有人的脸上都带着喜色,随着大宋在西北的战事接连胜利,都事堂也废除了几项杂税。让已经担负着沉重赋税的百姓终于可以松了一口气。其实章惇等人也清楚,大宋的赋税已经对普通百姓非常严苛的程度,尤其是农民,更是盘剥到了时刻都有民变的程度。自从收复青塘之战,大宋不仅没花钱如流水,反而小赚一笔。这让章惇信心顿时足了起来,心里盘算着以战养战。

    百姓困顿,无备荒之粮,这也是为什么大宋遍地闹民变,占山为王的原因。

    可有时候,大宋却一点办法都没有。就像是元祐末期,大宋和西夏每年都要在边境发动战争。战争的规模动辄几十万人马?

    这样规模的战争,就算是不算胜负,光需要筹备的物资就是笔天文数字。这也是为什么神宗时期的府库,就连州县的府库,都是粮仓充盈,物资堆积如山,不少县里的粮仓,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