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李逵的逆袭之路 >

第561章

李逵的逆袭之路-第561章

小说: 李逵的逆袭之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家伙,养老金没有了,苏轼每个月一下子就少了上百贯的收入。

    好在如今的苏轼不缺钱,有了李逵在他身后,他这辈子都不会缺钱。要不然,他老人家没有了这笔钱,猪肉都要吃不起。对无肉不欢的苏轼来说,这日子肯定没法过了。

    而李逵,仿佛彻底消失在了人们的视线之中,深藏功与名。

    兵统局终于干正事了,从工部和少府划拉来了数百工匠,李逵在京城边上建了个作坊,制造玻璃。

    他突然想到了没有望眼镜,怎么航海?

    人总要未雨绸缪,做些准备。

    陆地和海岛间隔可是非常遥远的,总不能靠着星星辨认吧?关键是,观星术还是阿拉伯人的不传之秘。

    李逵想着想弄出玻璃来,其他的问题逐一解决。

    大宋的人工不贵。

    只要玻璃出世,这点钱更本就不值当李逵心痛。

    可蔡京心痛啊!府邸的银钱泼水似的往外洒出去,就没收进来的时候。

    李逵找来的工匠有些是做琉璃的,这也是类似于玻璃的一种。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了。这样的工匠不难找。

    工部没有,就去少府去寻,总能找到。

    不过琉璃是贵重物品,多用于配饰。所以,兵统局刚筹备这个工坊,就让人很不理解。还有就是磨镜子的工匠,手艺肯定是一等一的精湛。毕竟是给官家造器物的工匠,是一等一的能工巧匠。

    然后李逵站在刚刚竖起来的炉子上,对手下宣布:“本官召集你们,就为了一种材料,玻璃。”

    “大人何为玻璃?”

    “就是透明的琉璃。”

    “这怎么可能?”

    “你敢质疑大人,还想不想要工钱了?”

    蔡京的女婿梁世杰如同狗腿子般站在炉子边上,指着敢质疑李逵的工匠怒斥,开口就威胁人家的生计。

    李逵摆手道:“世杰,别吓唬人。以后都是咱们的工匠,都是吃苦的兄弟,钱不会少发。要是玻璃造出来了,本官保证你们每个人都将在京城买得起外城的房子。”

    汴梁的房价已经涨到天上了。就像是李逵的宅子,还是内城和外城中间,用后世的话来说,介于二环和三环中间的房子,就要五千贯。当然保康门附近的房子,属于京城的高档住宅区,要比其他地方贵很多。外城也不是城外,城外的房子便宜,一个小院只要百十来贯。可是京城实在太大了,靠腿走路根本就不现实。于是,外城的房子,是普通人这一生中最大的梦想。

    “我等谢大人恩典。”

    “大伙儿不容易,放心,跟着我李逵干,咱沂州人说话实在,绝不忽悠人!”李逵随即问领头的工匠:“准备好了试验材料了吗?”

    “回大人,准备妥当。就等大人点火了。”

    “火把来!”

    李逵将火把丢尽了炉膛之中,随后十几个工匠在风箱边上开始卖力的拉动。火焰照地炉膛内通红。温度不用担心,自从铁监用上李逵改良的土法炼焦之后,一千多度已经难不倒大宋的炉工了。

    对于玻璃配方。李逵知道一些,比如说原材料就是石英。

    而少府的工匠也有一套自己的办法,能够将琉璃的温度降低到和炼铜差不多。也就是一千度出头一些。这配方肯定是保密的,但他们是官府的工匠,怎么可能对李逵保密?要是李逵傻乎乎的用炉子的温度去炼制石英砂,肯定会傻眼。坩埚烧穿了,石英砂也化不了。这玩意要两千度才能融化。而如今的大宋的炉子温,说什么也不可能到这么离谱的温度。

    唯一的难处就是将石英中的矿物质通过反应清除,即便用最纯净的石英,还是会泛黄。李逵想到自己出道以来,屡用屡爽的神物——石膏。

    万能的石膏。

    作为对石膏有着偏爱的李逵,配方中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石膏。原料简单,石英砂。就是那种近乎透明的硬石头。很多河床都能淘换一些。作为实验用的原料已经足够了。以后用量大了,就用花岗岩砸碎了筛选。反正人有的是,大宋的京城,别的没有,就是不缺人。

    可是,三天之后。

    石膏让李逵丢人了。

    当工匠欣喜的拿着凝结成片的玻璃送到李逵面前的时候,难以抑制心头的喜悦,对李逵歌功颂德道:“大人,我等工匠在大人的英明之下,获得了黄水晶。”

    可是李逵看到泛黄的玻璃的那一刻,心都凉了半截。

    李逵拿着样品,用他没有色盲的视力可以负责任的说,手里的玩意,比尿都黄。

    气地他将黄玻璃仍地上,愤恨道:“怎么就这个色?”

    而蔡京仿佛像是恶狗扑食似的扑向了已经碎裂的玻璃,拿在手里不停的看,还在阳光下反复端详。双眼闪着寒光,脑子里都是金叶子哗啦啦的声音,心头就一个念头,要发财了,发大财了!

    他拉住工匠追问:“这种玻璃能制成杯子吗?”

    “能是能,但是这玩意软的时候太烫,等凉了就很脆,不好做啊!”工匠无奈道,主要是太烫的时候可以模具压,可压着压着这玩意就硬了,用力大一些,就碎。而且压出来的也不好看。

    而李逵却陷入了沉思之中,他认定,自己肯定少了一个关键的步骤。

    这个步骤没法突破,就算是用最好的石英,除非用完全透明的石英,要不然这玻璃就没法用。

    可蔡京举着玻璃到李逵面前,兴奋道:“大人,要是有办法将此物制作成器皿,我们兵统局就要发达了。这比煤饼生意要有前途的多。”

    李逵摸着下巴,看向了工匠送来的残次品,嘟哝道:“办法倒是有。”

    可问题是,他制造玻璃,可不是为了收割一波大宋京城富人的智商税的啊!好像,他想要做点事实,就必定会歪,而且多半是歪到挣钱的路上去。

    李逵也在心里怀疑起来:“难道我真的是财神转世?”

 第701章 割智商税

    “看着点,像本官这样,将整个软化的玻璃泡吹大!”

    “大人,让下官试试。”

    蔡京在边上跃跃欲试,他之所以如此积极,主要是这玩意太颠覆他的认知了。他甚至相信,这东西只要流露到外头,每一个都是天价。

    当然,要赶上好时候。

    什么才是好时候?

    就是刚出来,别人手里都没有这等美轮美奂之物,而他有的时候。物以稀为贵,随便那个玩意,就能卖出上千贯的钱财来?

    堪比水晶的材质,甚至透明度上要比水晶好的多。这等宝物,任何一个京城权贵拿在手里,还不得大宴宾客,来一场鉴宝大会?让手里没有这等宝物富豪和权贵们瞧瞧,爷们的宝贝!嫉妒去吧!

    蔡京贪婪的看着在李逵的摆弄下,不断成型的器皿。想着只要偷出去几个,他的债务不就还清了吗?

    更何况,蔡京看李逵似乎挺轻松。那个玻璃泡还是软的,用铁管吹起来之后,李逵想要怎么摆弄,就这么摆弄,放在模具里,很快就一个花瓶给吹出来了。

    蔡京入手七尺长的铁管,顿时入手沉地有点抬不起来。可是他一想到他手里拿着的可是上千贯的宝物,腿脚顿时来了力气。尤其是,蔡京明白,他手中的玻璃泡造价低的让人简直不敢相信,最多二三百钱。这玩意简直比打劫都要来钱快,他怎么舍得让手中的玻璃泡变成废品?

    呜呜呜——

    蔡京尴尬的发现,铁管劲头的玻璃泡竟然没有丝毫要膨胀的迹象。

    这不是欺负人吗?

    为何李逵吹得起来,他就不行?

    不信邪的蔡京,加大了力气。用力过后,整个后背都仿佛拱了起来,如同较劲的老狗,眼珠子圆凸,仿佛要弹出眼眶,旁人深怕老贼一口气没捣腾上来,伸腿去了——

    还没等人劝,蔡京自己就不行了,噔噔噔往后退了几步,一屁股坐在地上,炙热的玻璃泡差点砸在脚上,他女婿梁世杰急忙上前来又是拍后背,又是揉胸口,这才让老贼缓过来。没想到,蔡京刚能顺畅地吸口气,就扭头看向了李逵,嘴角哆嗦道:“局座威武!”

    原来,李逵一口气吹出了个大玻璃泡,在模具里滚动了一圈之后,一个造型规整的球形瓶就出现了。

    李逵无所谓,这等玻璃器皿,在后世十块钱一个也不见得能卖掉。换成大宋的钱,就几个大子。

    但是在蔡京眼里,这是价值千贯的宝贝。

    要是卖给合适的人,兵统局的钱库都要放不下了。关键是这玩意竟然是用河床中最硬的石头做出来,谁敢信?

    李逵没得意,他可是练武之人,还是武艺到出神入化的境地,气息如长虹般延绵不绝。就蔡京这等货色,还敢跟他叫板。这不是找死吗?

    他也明白蔡京为何如此不要脸的巴结他,不就是钱嘛!

    李逵自然没有独吞的心思。将铁管给了边上的人。说起来,他手中的铁管,造价真的不菲。冶铁坊的管事鲁大师出品,有些地方不太闭气,还用上了铜匠的补漏。看上去,一段黑,一段金,古怪极了。可是大宋没办法造出无缝钢管,就算是焊接的,也地方寻。

    李逵手中的铁管,造价八十贯,反倒是玻璃工坊里最值钱的工具。

    李逵吩咐工匠道:“按照我的办法,你们试着做。做坏了不要紧,玻璃这东西,碎了烧一烧还能用。关键是这东西的造型要多变。花瓶之类的难做,就先不要急着做。可以先用模具压些茶盏之类的小玩意。”

    “是大人!”

    “今日在场工匠,每个人发两贯。配料和秘方就我们几个人知道,谁要是传出去了,应该知道结果。”

    “大人放心,工坊里所有人自今日起,都得住在工坊,谁也不准出门。”

    “我也定个章程。做一匹货物出来,让京城的高官豪富们瞅瞅,一定要让他们看到咱们的宝贝之后,看上一眼,眼珠子就拔不出来的那种。”

    李逵说完,就对蔡京道:“元长,关于如何发卖的事,咱们议一议!”

    之前还半死不活的蔡京,打个滚从地上爬起来,颠颠地跑到李逵跟前,一张老脸如同菊花般盛开在李逵面前。

    “去官舍。局座,请——”

    习惯了蔡京的奉承,李逵也坦然受之。走在前头,蔡京如同李逵身边的老狗,撒欢地跑在李逵的身边。

    坐定之后,梁世杰烹茶,蔡京眼巴巴的等着李逵开口。

    一口热茶下去,从胃中升上来一股暖意。说实在的,李逵一开始怎么也喝不惯这大宋的茶汤。主要是佐料太多了,让喝习惯了炒茶的李逵无法消受。可奇怪的是,自从去了一趟青塘之后,他神奇的觉得茶汤回味无穷,简直就是人生百味的集大成者,平日里做事,不喝上两碗,都没精神。

    等到李逵将茶盏放在,他低头看了一眼茶盏,目光凝聚了一番之后问蔡京:“元长,玻璃如今已经能做了。工匠的技术很快就会练出来,等到大量的货物造出来,要是不卖的话,局里的钱库恐怕就要空了。”

    蔡京苦笑道:“局座,已经空了。”

    兵统局的钱以前李逵信不过蔡京,让章授管。可章三爷根本就不是管钱的料,连有多少家底他都说不清楚。

    不得已,只能让管过大宋户部的蔡京管理兵统局的钱库。

    “算了,这几日你我辛苦一些,等第一批货做出来,应该不缺钱了。”李逵并没在意,转而对蔡京道:“元长,我找你来是想要问,咱们第一批货卖什么比较好?”

    “局座,您看茶盏如何?”

    蔡京多机灵的人,一眼就看出李逵之前低头看茶盏若有所思的样子。可李逵却摇头道:“小五,去拿几个成品的琉璃盏来。另外去拿些冰来。”

    不一会儿功夫,阮小五将琉璃盏带来,放在了李逵的面前。

    李逵将琉璃盏用冰水激了一下,对梁世杰道:“将热茶注入。”

    哗啦一声,当滚烫的热茶注入了被冰激过的琉璃盏之后,茶盏竟然裂成了两半。蔡京心疼地脸都绿了,就刚才李逵试验的茶盏,他要是拿出去,在京城要是卖不上一千贯,他敢拿自己项上人头拧下来当球踢。这简直就是手拿把攥的简单,可却让李逵给祸害了。

    李逵将碎裂的茶盏让人收拾下去之后,才对蔡京道:“元长,茶盏要经常承受滚茶,天气一冷,就会裂开。如今天气热了,寻常情况下茶盏不会碎。但是冬天呢,总不能咱们这个时节卖出去,到了冬天,卖主排着队来找咱们麻烦吧?”

    “敢问局座,咱们这个工坊,您准备让多少工匠做器物?”

    蔡京莞尔一笑,拱手询问李逵。

    李逵琢磨着不能多,他还是要纯净的透明玻璃。这种茶盏之类的有色玻璃,不过是权宜之计。他开口道:“最多安排四十个工匠。一天做上千个应该不成问题。”

    “局座,以下官看,就做琉璃盏这样的茶盏。莲花瓣、菊花形、海棠花,各种样式都可以弄成模具。咱们先卖茶盏这等小物件,等到时机成熟,再卖价值更高的花瓶之类的宝物。”

    蔡京自信道:“冬日寒冷,就算是有卖主冬天碎了几个,咱们到时候给他们换新的不就成了吗?”

    “你的意思说?”李逵顿时来了性质。

    蔡京的经商才华绝对不比他差,主要是蔡京缺了李逵的见识而已,无法做出新奇的玩意,博人眼球。让人乖乖的将钱袋里的金银掏出来。

    要说具体操作,蔡京的手段一点也不比李逵差。甚至在大宋来说,也属于最顶尖的奇才。

    只见蔡京凑近低声道:“局座,您是准备细水长流,还是赚一波快钱。”

    “元长,你也看出来了。这技术说白了,简单的很。产量也很大。就开始的时候能收获千倍的利,之后恐怕很难为继。不如卖一段日子之后,让商人进来竞价经销权。”李逵直接告知了蔡京他心中的想法。

    蔡京早就看出了李逵的心思,产量这么大。奇货可居的经商理念可以摒弃了。想到这些,蔡京心里就有底了。大宋的有钱人很多,先供应这帮有钱人,官宦之家,商贾之家,先把这笔钱给挣出来。然后让普通的中产百姓购买。

    这需要打一个时间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