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李逵的逆袭之路 >

第568章

李逵的逆袭之路-第568章

小说: 李逵的逆袭之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松头皮都麻酥酥的,不敢看焦挺。

    他终于明白,有的人长的像是山,实际上真的是山,不能逾越的高山。

    焦挺就是这样的人,就凭借其饭量和酒量,绝对能够教武松做人。

    随后的几天里,武松、栾廷玉和焦挺的关系越来越深,而武松和焦挺跟随李逵出门办事,栾廷玉算是蔡京的贴身护卫。

    如今蔡京神气了,有了栾廷玉在身边,加上十来个孔武有力的士卒,但凡有人用白眼瞅他,蔡京立马叫嚣道:“贼子,胆敢谋害本官,锁了抓回去好好审问。”

    ……

    兵统局的名声,在京城越来越臭。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反感兵统局,主要是京城的官员,权贵,还有无赖,都对这个明明是做生意,却还有了刑讯牢房的衙门大为惊恐。栾廷玉身兼数职,不仅仅是蔡京的护卫,还成了兵统局牢房的牢头。

    进了兵统局的牢房,想要出来,不脱一层皮绝无可能。

    虽说被抓都是无辜之人,但蔡京的眼睛多毒辣?能随随便便抓人吗?竟然破获了不少陈年积案。还有一些逃犯,也被抓。反倒是‘谋害’他,想要让他出丑的无赖,就抓了两三个,其他的都成了漏网之鱼。

    一时间,针对兵统局的偷袭行动,再也看不到了。

    如今蔡京一个人走在街头,也不用担心有人偷袭他了。而且蔡京在住处蔡桥到保康门一带的名声也渐渐好了起来,如今夜不闭户也不用担心有贼人,都是兵统局胡乱抓人的结果。长的像坏人的,根本就不敢住在这一片。更不要说,鬼鬼祟祟之辈了。

    而李逵,这段时间仿佛和玻璃工坊犟上了。

    他就不信,自己连个透明的玻璃都造不出来。

    真要是如此不堪,他凭什么成为大宋最有权威的科学家?

    李逵对党争没有兴趣,对造福百姓,也没有什么机会。于是就想到了要当科学家。这个想法自从在心里萌生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的长成了一颗参天大树。

    透明玻璃,就是横在他面前的第一个麻烦。

    他必须要解决这个难题。

    可惜,耗费了无数的材料,整个玻璃工坊都陪着他试验,却依然没有什么结果。

    这日,他在工坊磨了一天之后,准备回家。

    武松和焦挺开启了狂奔模式。

    前者不会骑马,穷成卖身做奴仆的家庭,怎么可能有钱让武松学骑马?后者是大宋找不出一匹雄壮的战马驮得动焦挺。

    于是这两人就发狂的在京城奔跑,还在李逵的坐骑面前开路。

    可刚出工坊,武松就眼睛直勾勾的盯着不远处的酒番子,咕咚一声,如同打开了葫芦口的酒壶,动静不大,却足够突兀。

    随后,焦挺的肚子如同打雷似的咕噜咕噜的响了起来。两人尴尬的回头看向了李逵。

    皇帝也不差恶兵,更何况李逵是个平日里体谅下属的官员。当即大手一挥,指着一家做汤饼的食铺道:“先吃饭。”

    “掌柜的,有什么吃的?”

    “几位官人,小店有牛骨熬成的汤饼,配上牛肉,这叫一个鲜。”掌柜的颇为得意,自从大宋多了青塘的草场之后,牛羊再也不缺。尤其是牛,草原上的牛不能耕地只能吃,而且肉多,个头大。京城也多了专门做牛肉的铺子。牛骨头熬成的牛汤,味道更浓,煮面更是绝配。

    李逵点头道:“行,全做了。”

    掌柜惊恐道:“小店有三十四斤面呢,都做了能吃的完吗?”

    李逵看着一个劲咽着口水的,眼珠子直勾勾的盯着翻滚的牛肉汤的焦挺,心说:“自从有了焦挺,兵统局食堂连剩饭都捞不着了。”

    焦挺用力的点头道:“掌柜的,先做。不够去边上的食谱买些来。”

    “大人,您先用!”

    汤饼有泡馍的做法,有面片,还有面条。这家是专门做面条的汤饼铺子,第一碗面条送上来,焦挺急忙送到李逵面前:“大人,您先用。”

    李逵也不客气,吹了吹面汤上的葱花和蒜叶,喝了一口汤,浑身通透,挑起面条吃了起来。可惜,面条的口感不甚如意,有点面,不劲道。

    汤是一直滚着的牛骨汤,佐料也对味,可惜面条降低了评分。

    掌柜的迟疑的看向了李逵,还以为做官的吃惯了山珍海味,嫌弃了。有点担忧的问李逵:“大人,这面条不合你的口味?”

    “面条不弹牙,没有嚼劲。”

    阮小五也吃上了,浑不在意道:“和面的时候加鸡子,就好了。”

    掌柜愕然,鸡子是鸡蛋啊!比牛肉贵多了,真要是这么干,他这买卖非黄了不可。

    可李逵却摇头道:“不用鸡子,用蓬灰水,和面之后拉成面条,一样口感弹牙。”

    “蓬灰水是何物?”掌柜听都没听说过,忍住不好奇道。

    李逵放下筷子,道:“就是用盐碱地上长出来的荆棘,煅烧之后出来的食碱。”

    李逵刚说了一句,顿时愣住了。口中喃喃道:“碱,我这么把这给忘了?”

    “对,工业上用烧碱去杂质,这玩意怎么弄?”

    李逵站起来,丢下一句话道:“你们吃完自己回去。本官要去工坊。”

    李逵在工坊里殚精竭虑地如同一只拉磨的驴,围着工坊兜圈子,可是明明想到了材料,却又卡壳了。烧碱工业上怎么做,他不会!

    直到快半夜了,突然灵感迸发,他似乎想到了烧碱的分子式,用他快忘光了的化学,琢磨出生石灰泡水或许能弄到自己想要的烧碱。

    随后的几日,玻璃工坊到处收购石灰,然后浸泡反应之后,将沉淀的熟石灰和石灰水分离,蒸发之后,做出了白色的颗粒物。

    李逵立刻命令,将煅烧石英石的制作过程之中,加入这种连他也不太清楚成分的原料。

    两天之后。

    工匠突然在炉子边上惊呼:“大人,您要的玻璃,做成了!”

    李逵眯着眼,打量着透明的玻璃,等待冷却之后,拿在手里,而手掌的纹路清晰可见,顿时笑开了。

    牛顿有苹果,咱有拉面。

    揭秘这个世界的真相,有时候差的就是那一点灵感。

 第709章 韭菜们又要迫不及待了(求月票)

    坦然接受周围工匠们的恭维,李逵仿佛灵魂都得到了升华。

    当然了,好消息自然要懂得分享,李逵立刻派人去将蔡京和章授传唤而来。

    反正大宋也没有宵禁,除了皇城周围,京城基本上所有地方都畅通无阻。得到消息的两人急匆匆地赶到工坊,蔡京看到了透明的玻璃之后,脑子里又是哗啦啦下金叶子雨的迷人仙音。

    “大人,都做成琉璃盏,卖一波。”

    蔡京见李逵没有答应,急得直挠耳朵,这还有什么可犹豫的,钱,才是天下王道。皇帝要是没钱,也不好使。

    蔡京恳请道:“大人,这京城之内能得罪的,反正都已经得罪地差不多了,不在乎再得罪他们一次。至于没得罪的永远也不可能得罪。”

    “是啊,人杰。像向氏兄弟这等货色,得罪也就得罪了,外戚而已。京城虽然有不少购买了琉璃盏,甚至囤积琉璃盏的家伙,但这些人都不是什么厉害角色。像是苏副相,蔡家,曾家,哪家用不起,可都没买。”连章授都在劝李逵。

    这几家没买,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用花钱,自然有人送上门。

    自从李逵答应了皇帝,每年一百万贯上缴户部,这兵统局虽权力大了,也拥有了军职,甚至将来还能组建一个营一下的军队。但没有了户部拨款,还要上缴钱,确实对兵统局的压力很大。这满城的韭菜,长势如此之好,不割一波,有点说不过去。

    琉璃盏这种宝贝,贵的时候数千贯一个。

    便宜的时候,几十贯也是需要的。

    数千贯一个的时候,京城的酒楼根本就不会用琉璃盏盛酒,因为用不起。而如今,色泽莹润,且透光度很好的琉璃盏成了京城高档酒楼盛葡萄美酒的特用器皿。甚至如果没有琉璃盏的衬托,葡萄美酒的价值也差了很多。可这些酒器都是有颜色的器皿,如果换成无色透明的琉璃盏,岂不是将葡萄酒的高贵更拔高了一层?

    李逵却缓缓摇头道:“不行,割是要割,但绝对不能如此招人恨了。”

    透明的玻璃虽然新奇,但是相对于有色琉璃,这种材质的玻璃仅仅是个新奇而已。而且不久之前就割了一波韭菜,如今即便兵统局上下全力以赴,但也恐怕不会顺利。韭菜也识断字,也不是很傻。短时期内想要让他们再次上当,不容易了。

    蔡京不认同,坚持道:“局座,让属下去办,我蔡京能让他们上一次当,就能让他们再次上当。”

    “这次咱们技术不公开,也不卖了。干脆细水长流,做长久生意。”李逵摇头道,就在透明无色玻璃出现之后,他就已经盘算好了。

    像之前那种靠着新鲜劲,煽动蛊惑的手段或许还能让一部分人上当。但想要获得之前的成绩,恐怕难上加难。

    而如今无色玻璃出现之后,他的望眼镜也提上了日程。

    当然不是卖望眼镜,这玩意可不是什么奢侈品,而是军需品。甚至是最为重要的军需品。人的目力能够增加几倍,几十倍,这要是放在军事上,绝对是一个巨大的先机。尤其是对主将来说,手握望眼镜,连斥候的探查范围都将是原来的几倍。

    而望眼镜对李逵来说,是火器,尤其是火炮主将的标配。同时航海也有很大的用处。对于普通的军队用处也有,不如这两种大而已。特别是炮兵主将,有望眼镜的辅助,可以让炮击的落点更加精准。

    这等利器,对于军中来说,不啻于千里眼。

    要是散落民间,就大宋商人的尿性,估计用不了多久,这玩意就会落在党项或者契丹权贵手中。而且,望眼镜还有一个巨大的技术难题磨镜面。

    凹透镜和凸透镜,如何制定标准,该多厚,都需要一步步来琢磨。

    但在此之前,可以让工匠们磨平面的镜子用来练手。

    想到这里,李逵开口了:“你们说,如果市面上出现比铜镜最清晰的镜子,该估价几何?”

    “清晰到什么程度?”蔡京对李逵能够创造的奇迹总是有很高的期待,镜子不值钱,大宋做镜子的工匠没有一万也有八千。甚至比这个数还要多。

    青铜镜,大宋的工匠喜欢复古,做唐朝式样的,或者汉朝式样的,才能卖出高价。但这个高价也有限的很。

    而李逵却自信道:“和目视人一样。”

    “这怎么可能?”蔡京先是惊叫反驳,随后愣住了,要真的做到了李逵所说的程度,这样的镜子,岂不是无价之宝?

    和琉璃盏刚出现的时候,一个样,必然引起轰动和疯狂抢购。

    甚至比琉璃盏更加让人心动,主要是让女人心动。

    毕竟,照镜子对于男人来说,最大的作用是正衣冠。清晨出门的时候,用一盆清水当成镜子,也能用。

    可是女人不行,女人要用胭脂,要用粉头扑面,需要镜子的时候很多。甚至出门在外,也要用镜子查看妆容。李逵家里的女人被禁止了用化妆品,但是刘清芫更过分,用野山参泡水洗手,洗脸,效果好的出奇。好在如今参价极贱,要不然家大业大的李逵也要担心破产。

    如果说之前的琉璃盏,李逵将京城别有用心的奸商都打击了一波。玻璃镜的出现,却将京城所有的女人都收入囊中。

    狠,太狠了。

    这是欺负了男人,又欺负女人啊!

    李逵并没有打算解释镜子的原理,而是继续道:“工坊本来制作无色玻璃就不是为了卖琉璃盏,之所以卖出了不少琉璃盏,是我兵统局太穷了。如今咱们不缺钱,但缺少能够熟练磨镜子的工匠。如果能够将售卖的镜子作为货物售卖,不仅可以磨练工匠的技巧,还能增加收入。当然,挣钱是次要的,磨练工匠的技术才是关键。”

    “对,挣钱不重要。”蔡京嘿嘿笑起来,可是,他说明也不相信,挣钱不重要。但局座说不重要,他绝对不会反驳。他将李逵的原话理解成:挣钱不重要,享受挣钱的过程才重要。

    “如今最重要的是制定工艺。”章授跟着李逵混了一段日子,说起来也头头是道。

    也知道工匠的工艺要比技术更重要。

    工艺进步了,技术差一点,也能制作出差不离的货物。但要是工艺不靠谱,就算是工匠再技艺高超,恐怕也做不出合格的货物。

    李逵颔首道:“让韩靖进来。”

    “小人韩靖,拜见局座,二老爷,三老爷。”韩靖是琉璃工坊中年纪并不大的工匠,因为年纪轻,脑子灵活,被李逵提拔为工匠之首。

    但工匠之首,也不过是工匠,面对三个进士老爷,韩靖表现地有点拘谨。

    李逵问:“要是做成平面的无色玻璃板,工坊内能做到吗?”

    “能,不过”韩靖犹豫的看向了李逵,为难道:“可是做不成木板那样的大小,只能做比巴掌大一些的玻璃板。做法很简单,就是用木棍,对着烧软的玻璃擀,就能得到玻璃板。可惜,这种板子容易碎,同时要在玻璃很烫的时候动手,冷了,就没法做了。”

    “能做到寻常的铜镜大小吗?”

    “能。”

    既然决定兵统局做镜子生意,必然的防范是需要的。

    李逵已经决定改天去殿前司找韩德勤,让他介绍个能看家护院,训练士卒的校尉,然后从军中选拔五百人驻守琉璃工坊。

    同时,即便防范严密,要是有心之人,恐怕也会找到漏洞。

    李逵迟疑道:“知道鲁大师吗?”

    京城工匠中的传奇,以工匠身份做官,在京城的匠人圈子里,绝对是如雷贯耳的存在。

    韩靖怎么可能没有听说过,当即点头道:“小人听说过。”

    “他坐镇冶铁工坊,将如何制作百炼钢的手段都控制在手中。除了宫中馆阁藏着配方,就只有铁监中存放。外人即便挖了工坊的工匠,也做不出来。你可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李逵想要保密,但是用亲信之人是没用的,总有人会被腐化,甚至因为威胁而不得已做出背叛的事。

    但制度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