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李逵的逆袭之路 >

第581章

李逵的逆袭之路-第581章

小说: 李逵的逆袭之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李逵来到军营第一天,不仅崇拜他士兵的目光被李逵吸引了。而且连军中的几个部将,都热切的仿佛见到了干爹。宛如众叛亲离的绝望。

    可他姑父韩德勤对他说的一句话起作用了:“如果有一天,你能做到人杰的功绩。你去大宋任何军营都能享受到李逵的荣耀。”

    这话不假,但明显是骗二傻子。

    可曹昉相信了,他不是真的傻到以为自己能和李逵一样。

    有一条他这辈子恐怕都赶不上,就是进士出身。

    李逵的文官身份,天然对武将有着一种致命的碾压,任何武人的骄傲,在进士面前,都是不入流。这是曹昉这辈子都做不到的高度。

    好在李逵接下来并没有要收拾曹昉的心思,而是他被火枪兵的训练也拖住了太多的精力。就一条,火枪兵的行军和战场列队就非常讲究,原先的步兵、弓弩、骑兵的训练作战经验,完全失去了效用。

    李逵将饭呼噜噜全倒在口中,咀嚼两下吞下之后,在地上划了起来。

    很快,山川河流跃然面前,这份本事也是曹昉想学,却怎么也学不会的手段。

    李逵指着画出来的战场道:“这样的战场,如果按照以前作战,这处坡地肯定要占据。另外军队会聚集在这三个相对较高的地方为支点,一层层散出去。从而防备党项骑兵占据坡地之后,发动冲锋。但是你想过没有,火枪兵改如何布阵?”

    “这个!”

    曹昉毕竟是将门出身的子弟,耳濡目染之下也能学到些行军打仗的路数。只是没有机会上战场,仅有纸上谈兵的手段。

    可即便是这份手段,也不高明。

    听到李逵将原先的布阵都用不上了的说辞,曹昉顿时心惊不已。李逵不在乎曹昉是否真的以为他藏私,

    实际上,他并没有藏私。

    火枪兵列阵,这是个西方从十七世纪开始就一直沿用到二十世纪的战术。但是这个战术对李逵来说非常陌生。

    他没有当过兵,仅仅军训的一点认识,也不足以让他系统的学会如何将火枪兵排兵布阵。

    好在他指挥作战的经验不少,还能从一点点记忆之中,压榨出一些有用的画面。

    比如说拿破仑战阵时期的列阵(电影中的画面)。连李逵也知道不靠谱,所以练兵期间,也是他脾气最好的一段日子。

    可以说,《火枪兵操典》也是李逵一点点憋出来的精华。当然,有些有用,有些没用。好在不用马上上战场,即便错了,提前发现也能弥补战阵上的缺陷。

    李逵指着战场上一条毕竟之路,对曹昉道:“火枪的优势是速度快,而且持久。一个体力完整的火枪兵,可以携带五十弹药,并且在相对精准的情况下全部打出去。但是火枪兵也有个缺陷,战场移动速度慢,而且没有战术纵深,如果我用弩兵,这样的地形会用偃月阵,梅花阵,三才阵,都能轻松对敌。但是火枪兵不行,除了给炮兵的缺口之外,火枪兵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防线,一点点的压缩敌军的战场移动空间。”

    “没有了步兵方阵,没有了厚实的密集步兵协助。一万人的兵马,沿线的距离甚至可能会达到三里,甚至四里宽度。你觉得如何传递命令合适。如何让这三里之内的士兵可以协同往前行军,而不至于出现前后不一的情况?将军下令,需要全军配合,如何在第一时间配合?”

    曹昉愣住了,他确实没有想过这些。

    就算是一字长蛇阵,也是首尾相连,可以变化多样。可火枪兵……就像是潮水一样,根本就不存在首尾相连的可能。这是一条线的往前,任何突出部分,都会成为被打击的对象。且难以支撑。

    李逵当然不是让曹昉去解决难题,而是他找到了办法:“本官有两个办法可以解决。一个是旗语,这我大宋军中本来就有旗语,增加一些命令的旗语。其次就是用鼓点作为士兵行军的速度控制。每一队都要有两个鼓,用来控制全军。这倒是容易,军中本来就有鸣金打鼓的士卒,让他们选择可以绑在腰间的鼓就行了。还有一个就是喇叭,本官琢磨了一下,学起来不难,很简单。上手容易,几乎一学就会。本官就给你召了几个好手,教授军中士卒学。只要能够旗语和鼓乐佩配齐了,布阵战场行动就不成问题了。”

    曹昉对李逵肃然起敬,没想到李逵能如此坦荡。

    他还以为李逵藏着掖着,没想到李逵是和他一样,也是摸索着前行。

    想到这里,曹昉有点惭愧道:“大人,末将……”

    “毋庸多言,办法我给你想到了,你的任务就是将本官召的人用好。能够让指挥不出问题。”李逵摆手道,他也是殚精竭虑去做事。

    至于是否能让火枪兵一出现在战场,就惊艳四射,光靠他一个人还真不行。

    咚咚锵——

    麻里辣啦——

    李逵走后,曹昉将打鼓吹奏的乐手安排在军列之中,可是鼓点打起来,喇叭吹起来,曹昉就有种晦气的不行的难受。

    尤其几个吹喇叭的,更是在吹奏之前还会习惯性的喊上一句:“送大老爷上路!”

    对了,喇叭也叫嘀嗒,还有一种更为响亮的名字,叫唢呐。这是汉晋时期从阿拉伯传入中原的响器。高兴了可以吹,悲伤的时候也应景。

    这也是没办法,除了唢呐之外,大宋根本就找不出声音嘹亮,动静骇人,能用在战场的乐器。吹奏类的陶埙和笙,声音低沉,肯定不适合作为军中所用。笛子和萧就更不行了。

    至于军号,李逵也想有,可问题是没有,他总不能变出来一个吧?

    这方面,他真的不会。

    曹昉指着为首的那个吹号子的乐手,忍着心头的厌恶问道:“李大人从哪里将你们找来的?”

    “回将军的话,小人之前在南门做生意。”

    “你们是南熏门的发丧乐伶?”

    “是啊,将军。李大人寻我们来是让我们将本事教授给禁军中乐手,还请将军把准备学艺的军爷给选出来。钱李大人已经给过,按七七四十九天的事来算。”

    南熏门是开封府丧葬击中之地,做幡的,卖棺材的,打镲的,收殓的,哭丧的,吹奏送人上路的……只要开封寻常人家办白事需要的人手,在南熏门都能寻到。堪称丧葬一条龙……

    曹昉这才明白,为什么这帮人吹奏之前,还会吼一句:“送大老爷上路……”为何会让他感觉丧气无比,这哪里是去打仗,而是出殡送葬啊!

    至于李逵?

    凑合着用吧!有得用,总比没得用要强。

    他也想弄个穿制服的军乐队,可惜,华夏的乐器还真出不了那种雄壮的动静。

 第723章 惹祸的千里眼

    “大人,为何不用牛角?”

    军中号角,既然有牛角可用,曹昉觉得没必要用唢呐,毕竟李逵请来的唢呐老师傅,一个个都是发死人财的乐伶,确实丧气。

    可李逵却也有他的考虑:“牛角低沉,且音律含糊不清。战场上紧急下令的时候,缺乏必要的精准。尤其是火枪不仅仅是火枪,还有火炮配合作战,动静本来就大,您能保证牛角能堪重用?”

    “这个末将惭愧。”

    这个道理让曹昉无以反驳,牛角作为进攻和撤退的传令器乐,确实有一定的效用。但正如李逵说的,牛角是甩开腮帮子都吹不太响的乐器。要是在交战之中,听不到命令,几里长的队伍,如何协同指挥,就难了。

    李逵其实也不想用唢呐,这乐器确实闹腾,反应也灵敏,动静还大。百姓甭管遇到高兴的喜事,还是摊上了哀伤的白事,都能用这种乐器清晰的表达内心的心情。

    但更多的时候,李逵认为这玩意还是适合办丧事。

    要不然为何开封府别的地方找不出几个吹唢呐营生的乐伶,但是在南熏门却一抓一大把?这地方本来就是聚集了开封府所有的棺材铺子,寿衣铺子,烧纸铺但凡在开封府有点体面的人家办白事,都少不了南熏门的这些铺子。

    他撇嘴道:“节明,你要是能找到替代的乐器,随你好了。”

    曹昉字节明。

    “大人,你没有怪罪我自作主张?”曹昉心虚道,按照他对李逵的了解,这位宽宏大量的时候,总会偷偷下黑手。

    “再说了,乐器不过是辅助的工具,有更好的为何不用?”李逵气势也不怎么待见唢呐,尤其是作为军乐队的一部分,就更别扭了。这响器一路上吹吹打打,恐怕是霸王项羽领兵,胸膛中的雄心壮志都要给吹灭了。

    至少在军中使用,缺乏必要的仪式感,不慎重。

    甭管曹昉怎么想,唢呐还是成了禁卫军的行军和训练的一部分,而禁卫军驻扎的军营,越来越被人误解,还以为李逵练兵死人无数,天天在军营里做法事。

    不算是太坏的消息,但对于李逵来说,还是有点膈应人。

    总算好消息来了,铁监的郑琦派送来了消息,样枪已经做出来了。

    但有道是好事成双,兵统局这边的琉璃工坊也没有闲着,自从做出了无色透明玻璃之后,打造千里眼地的任务就同时下达了。

    韩靖也知道想要继续让李逵重视琉璃工坊,就不得不拿出足够的成绩出来。

    而单筒望眼镜就是最好的答卷。

    虽说连韩靖都搞不明白,这单筒望眼镜的道理,总觉得有点心里没底。可是当镜片磨好,组装完成之后,他被眼前看到的一幕惊呆了。

    人的目力是有极限的,一般也就只能看到十几丈以内的人脸表情,要是再远,恐怕就需要阳光等条件辅助。但是有了望眼镜,一百丈外的人也能看的清清楚楚,这东西表面上看非常高端,但是造价嘿嘿嘿

    一个班组的工匠,一个月内能磨出几十对镜片,组装的铜匠只需一人就能完成。

    而材料

    这东西琉璃工坊内最不缺了。

    真要是往外卖,别说军队,就是京城内的大少们,也得人手一架。要是花花太岁有了望眼镜,这满城的良家妇女可得遭殃了。

    “局座神机妙算,我等幸不辱命,做出了符合局座要求的望眼镜。可恕小人斗胆,局座让我等督造的望眼镜,这哪里是望眼镜,简直就是千里镜啊!”韩靖是真心实意的崇拜李逵,没有李逵,他们这些工匠哪里知道镜子该怎么做?

    没有李逵,他们这些工匠哪里会做出千里眼。

    显然,千里眼的神奇效果,将彻底成为兵统局琉璃工坊继镜子自后的第二件拳头产品。甚至,比镜子的需求更大。毕竟镜子只不过是女人,或者权贵们整理衣冠的工具,仅此而已。蔡京虽然已经开发了官员笏板上的镜子功能,加上道观信徒也会购买,挂在门口。但说白了,有没有镜子,对大家的生活并不影响。

    但千里镜就不一样了,军队需要,权贵们也会需要,甚至海船上也会需要这等神奇的宝物。

    可以说,千里镜将成为大宋高端拥护的必需品,虽然受众面不如镜子。但是军队的将门子弟,肯定会人手一个。价格再贵,也要忍痛买一架。

    李逵惊喜的走到韩靖面前,将韩靖双手托着的单筒望眼镜那在手中,掂量了一下份量,还算尚可,不会让人感觉很重。

    单筒望眼镜样式就是李逵画出图纸的样子,只是增加了两个皮套盖子。

    韩靖解释道:“大人,这盖子是小人斗胆让人加上去的,主要是这镜子容易沾灰,用绸布擦也不方便。”

    “很好!”

    李逵很少表扬人,他就是全知者的形象伫立在兵统局局座的宝座上。可以说,兵统局从无到有,所有的项目他都是总设计师,同时也是最后的决策者。手下人办到了他的要求,仅仅是合格。但想要超越他的设计范畴,却一次也没有。

    难道李逵不知道单筒望眼镜怎么也比不上双筒望眼镜吗?

    那是他不想造出来吗?

    不过,双筒的不仅仅需要镜片之间的对焦,还有横向之间的对焦,这些技术都用上,对于兵统局的工匠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灾难。不是考验,而是灾难,眼下工匠很难做到。

    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单筒望眼镜的设计。

    好在即便是单筒望眼镜,也足够让人惊叹,甚至敬为神人。

    哪怕只能将人的目力提高三五倍,也是闻所未闻的奇迹。

    韩靖怎么敢居功,他不过是个工匠,所有的大方向都是李逵的主意,尤其是兵统局内部,几乎将李逵信奉为神明,他要是飘了,改天就会被打成原型:“局座英明,我等不过是跑跑腿,然后跟着局座沾光而已。”

    李逵没有深究兵统局上下风气不太对劲,溜须拍马成风。而是饶有兴致地把玩着他手中的望眼镜,一会儿看看院子里灌木的枝头,只有几只麻雀,灰扑扑的,也没什么看头。一边看,一边随意道:“你已经试着看过,能看多远?”

    “要是站在宝塔寺铁塔的最高层上,整个开封尽收眼底。”

    “言过其实!”李逵问。

    韩靖自从昨夜组装成功了望眼镜,天稍亮些,就到处看。还在城头上,看了很多该看的,不该看的,从一开始的心头震撼,到后来的内心强烈的奇八卦之心,都得到了满足。不过望眼镜虽好,但有一样不如意,就是看多了,头晕。

    他现在说话,都有点头重脚轻的发软。

    韩靖说的有点大,开封府可不是一个府城那么简单。开封府包括汴梁都城,还下辖十六个县,方圆上百里。一个单筒望眼镜,恐怕还真看不尽开封府的景色。

    但是汴梁城内,或许可以有。

    李逵想到这里,顿时来了兴致:“去,上城头,瞅瞅去。”

    佛塔就算了,别打扰佛家清净之地了。

    城头倒是可以有。

    “局座,您这是”

    “千里镜做出来了,局座要去城头试试。”

    “同去,同去。”

    “局座!”

    “一起去!”

    呼啦啦,兵统局在衙门内的十几个官员,都簇拥着李逵往朱雀门外走去。按理说,兵统局就在保康门附近,登城楼,不该是找就近的保康门吗?

    可保康门是什么地方?

    李逵的家就在附近,窥探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