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李逵的逆袭之路 >

第60章

李逵的逆袭之路-第60章

小说: 李逵的逆袭之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笑什么笑,我是书生有什么问题?”

    一双豹子眼环视周围之后,信心满满的伸手一指章惇开口道:“书生可以向他那样的,也可以像他这样的,也可以像哪位那样的……自然也有我李逵这样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地造化,存在即是天理。有什么可笑的,少见多怪者,愚夫也!”

    他这么在宴会厅里随便指人不要紧,可除了章惇之外,都给吓坏了。

    他们是谁啊!

    哪里敢和章惇相提并论啊!

    他们都知道章惇这位爷针鼻大的心眼,要是让他给记恨起来,总有种提心吊胆的后怕。虽说章惇如今落难了,可谁知道哪天章惇就起复了,入朝为官,位极人臣。

    官家要不了几年就会亲政,官家九岁,先皇就驾崩了。当初可有不少人给高太后建议,让官家的叔叔继承皇位。这对高太后来说,还真不介意,都是儿子,还都不是亲生的,谁当皇帝都得把她供起来,和她又有什么关系?但章惇却跳出来,几乎是一个人对抗整个庙堂,就差没把太祖和太宗的反面教材拿出来鞭打一番了,这才保住了如今官家的帝位。

    就冲这份恩情,官家亲政之后也不能不重用章惇。

    好在李逵在宴会上指了几个人之后,随即还把自己添上去了。那坚定的目光,刚毅的脸庞,似乎在昭告天下,书生中必然有一款属于李逵,以前没有,但现在有了。

    不听他说了吗?

    存在即是天理。

    大宋的读书人不迂腐,有道理的就听。这话听着颇为有理,但细细品来,却漏洞百出。上房的书生就不多见,武力值超群的书生也不多见,一身匪气的书生更是少见。几种条件放在一个人身上的那一刻,顿时成了稀罕物,硬要说成是祥瑞,也不为过。

    可想一想都觉得好笑,李逵款的读书人应该是什么样的?

    坐在周元之前的文官是位主簿,姓童,他故意指着李逵,大声笑骂道:“你这小子,不知天高地厚,就你这样的谁狂徒会收你为弟子?”

    这家伙本来就很讨人厌,之前是因为章惇的故意安排,让周元不舒服,出丑。这不能怪他,但现在这话听在周元耳朵里,却有故意让他难堪的用意了,周元咳嗽一声道;“明仁兄,你不是进士出身,自然不知道收徒不注出身。家师收徒就从来不看出身,如今也算是桃李满天下。可见,出身之说,可以当官,却不能成为孔门学子。”

    大宋想要获得进士的身份,有很多。不外乎皇帝特赐,省试殿试获得,还有一种是最难的太学上舍学生中选拔。为什么说第三种是最难的呢?

    太学有三四千学生,都是各地选拔的精英。说句不夸张的话,太学前一百名的学子,在科考之年有八成以上的希望中进士。而且太学中也有特例,每年岁考,前几排名的学生会获得进士出身并且赐予官职。这个数量还不确定,一般都是十人以下,五至七人之间为多。也就是说含金量最高的进士,其实是第三种。秦桧就是太学岁考之中诗词获得了第一名,赐进士及第,他那一科选了五人。

    很尴尬的是这三种进士身份都和童主簿没有关系。

    他是恩荫官出身,在文官之中是最被看不起的存在。

    难道童主簿不想考进士吗?不是,他可以通过制科来考取进士,这也是朝廷为了给一些恩荫官员子弟,或因功获爵,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开办的考场。但制科属于特例,没有定制。有时候年年考,有时候十年不见考一次。官家继位到现在,一次也没有开过制科,主要是年龄太小,不足以担任制科主考官选拔人才。至于太皇太后,她一个女人就不适合开制科来取士了。于是一心想要获得文人认可的童主簿一直被贴着一个纨绔子弟的标签,连揭下来的机会都没有。

    文人说话就是这样,夹枪带棒。童主簿是恩荫官,就是老爹是大官,然后子孙享福的那种。周元虽然说着收徒弟的话,却故意损了一把童主簿不是进士却混在文官队伍里的祸害,你好好的在家当大少爷就完了,出来做官也没前途,你到底图个啥?

    童主簿气地面红耳赤,想要和周元理论一番,却发现自己先天缺陷,只要周元咬住他的缺陷,这辈子就别想翻身,更不要说赢周元一次了。

    就像是一对老冤家,都是成婚有家室的那种,两人见面对干,其中一个走霉运,事事不顺,却有儿子。另外一个却春风得意,唯独没有继承人。眼瞅着事事顺心的那位占据上风,要赢了。倒霉的那位突然改变策略,张嘴就说:

    “你没儿子!”

    “你没儿子!”

    “你没儿子!”

    只要一方咬住这个关键点

    周元站起来,对李逵虎着脸道:“孽徒,还不退下!”

    李逵眨巴了一阵眼睛,心说:“老师,局面我已经控制了,你不用跳出来了!”

    要是周元知道李逵心中所想,估计非要将他逐出师们不可,什么叫局面让你给控制住了?这是控制住了吗?这是你丫挖了个火坑,闭着眼睛就要往下跳。要不是他拦着李逵,这货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章相公,诸位。李逵是我在沂水县收的弟子,原本是山间猎户,读书时日不长,身上难免有山间匪气,还让诸位见笑了。”周元抱拳之后,对李逵连连使眼色,让他先离开。

    原本还饶有兴趣的章惇见周元替李逵出头,刚才还一脸笑意的脸上,阴沉了起来,透着浓烈的厌恶之色。

    他倒不是和周元有怨。他的年纪都够给周元当爹了,要说得罪自己,周元还真没有这个本事。章惇是和周元的老师有怨,爱屋及乌,连带着对周元也不假辞色起来。见周元想要给李逵开脱的机会,章惇就翩翩不能让他如愿。

    章惇抬手阻止道:“慢着,小子,叫什么名字,报上名来!”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李逵说话间觉得有点不对味,这语气有点像是江湖切口,急忙改口道:“小子沂水县百丈村人,李逵。”

    “李逵,既然你老师收你为徒,你必然有过人之处。老夫乘着酒兴,考考你。”章惇抬手捋着下巴上的长须,闭上眼睛想了想,问:“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酒楼啊!”

    “问州县地方。”章惇瞪眼威胁道。

    李逵觉得老头来者不善,小心翼翼道:“应该是沂州吧?”

    “秦汉时以前叫什么?”

    “琅琊?兰陵?”

    “下邳吧!”李逵接连说了几个地名,越发心虚起来。

    章惇幽幽道:“算了,将考题放宽,就以徐州周围任何一个州县的名人为题,写一首诗。给你三炷香的时间完成。要是完不成,你就乖乖的给老夫做这个捕头。”

    “老师!”

    李逵一开始还以为章惇要拷问他背书之类的,可老头太坏了,张嘴就让他作诗?这不是祸祸他吗?他要是连作诗都会,还要拜师读书干啥?直接去参加科举岂不是简单?心中越发心虚的李逵,可怜巴巴的看向了他的老师周元。

    就连周元也是一脸凝重,这考题说难不难,但要说简单也不容易。这还是对他这等博览群书的进士出身的学子来说,放在李逵身上,根本就没有过关的希望。李逵哪里会什么吟诗作对?这货连《诗经》才背了一小半都不到,在他看来,李逵这回肯定要完。

 第102章 醉酒

    李逵是骄傲的人,他自认为自己已经升华成了文化人,作为文化人,吟诗作对而已,他肯定能憋出几句来。

    都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熟读唐诗三百首,这一点他肯定做到了。可是他站了好一阵,脑袋里空空如也,李逵诧异的发现为毛没有文思泉涌般的感觉呢?

    他尴尬的发现,自己被憋住了!

    李逵还是小看了吟诗作对的难度,胸中虽然有点墨水,但能倒出来的有限。更何况,在坐的都是文人,真要写出来‘天上月亮圆,井上一窟窿。远看是窟窿,近看是月影。’之类的打油诗,恐怕也没脸见人了。

    于是他认真了。

    屏气凝神的如临大敌一般,不过眼神中透露出来的迹象让他的形象大打折扣,他偌大的眼珠子从炯炯有神的状态,转而疑惑,然后到了迷离的状态,最后直勾勾的宛如看傻了一般。

    读书人怎么可能没有同窗?

    能中进士的人才自然会有很多没有天分的同学,回想起那些一路走来不断掉队的学渣学友,与此时的李逵多么的相像,在座的无一不禁莞尔。联系到李逵的眼神,空洞之中带着那么迷惑的无解,大伙都懂了,这货除的本事八成在动手能力上,两成在吹牛,剩下的……就没有了。

    你丫就是个学渣,还牛逼轰轰的自夸自擂,不知道被戳穿的时候会更丢人吗?

    至于徐州周围的名人,或者和徐州有联系的名人,那就太多了。从战国算起来,‘徐州相王’,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互相吹捧之后,徐州周围这片战略要地的名人一千多年来层出不穷。秦汉时期的彭城,有霸王项羽,汉王刘邦等等。

    放到三国的吕布,刘备,诸葛家族都和徐州有或多或少的关系。

    与大宋相邻的朝代也有不少,南唐皇室出自徐州,梁朝的皇室萧家也出自徐州。

    这么多人,想一想脑子就乱了,更不要说整理出一首能够技压群雄的诗了。李逵一开始就想着爷们要作诗了,不能糊弄自己。绞尽脑汁之后,他发现真相是他要作死了。根本就毫无头绪,怎么写?

    要不抄一首?

    但是人品怎么办?

    李逵陷入了纠结之中,可问题是抄一首也难啊!让他冷不丁的想一首出来,都觉得千难万难。

    李逵坐在了东阳楼二楼外的回廊上,脑袋枕着栏杆,生无可恋的样子让人不免好笑。周元有点看不下去了,可他是李逵的老师,这时候不伸手拉一把李逵,难道真的让李逵去沂州当捕头不成?在他看来李逵的诗词功夫不见得没有,但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之前,铁定写不出来。

    当然,这个世界上从来不缺少哪些专门为了打击人而出现的家伙。比如说黄庭坚,六岁的时候就能作诗吟对,号称千里娃。

    李逵不如黄庭坚,这不用说,连他自己也认啊!不服不行。

    但作为百丈村第一才子,也不能弱了气势。

    说实在的,李逵的水平不差,他就是平日里没训练过,吟诗作对的训练不足,以至于他开句就被难住了。都说万事开头难,就是怎么个意思。只要开句顺利,第二句就能带出来了。要说五言七言的绝句,第三句是转折,第四局是总结。按照这个套路去套,难度其实并不大。李逵就算是没有经验,也不至于被难成这样。

    周元也不认为李逵这种表现有什么不对,冒着被章惇继续奚落的风险,他替李逵求情道:“知州大人,小徒虽顽劣不堪造就,又口无遮拦,但本性不坏,没有故意忤逆大人的意思。况且他才读书几个月,蒙学才学完不久,吟诗作对……”

    “你这个弟子都没有认输,你当老师为何一定认为弟子不行?你老师有文宗之名,他的徒子徒孙不能差了。”章惇怎么可能让周元如愿?

    不过李逵才蒙学几个月就能将蒙学的全部学完,让他大吃一惊。

    看来李逵这小子的脑子不笨,就是被耽搁了。

    可这关他什么事,又不是他的弟子。

    周元也只能暗自叹气,心中暗道:“李逵啊!你小子自求多福吧!”

    时间过得真快,一会儿两柱香过去了。

    李逵除了中间拿脑袋撞了一阵廊柱之外,没干蠢事。当然这也是他自己这么认为,其他人可不真怎么以为。他们可没有作诗的时候用脑袋撞柱子的习惯,李逵武艺高强,也不能落下这个习惯吧?

    章惇看到李逵寥落的背影,也不知道他是动了恻隐之心,还是觉得玩笑有点过头了,反正他让童主簿去告诉李逵,只要表演才艺引人笑了,就算他过关。

    李逵一开始还挺意外,也松了一口气,以为章惇真的放过他了。没想到在这里等着他,他是故意要羞辱自己的老师,什么叫表演才艺?他会个毛的才艺。

    童主簿急了,忙道:“学个猫狗叫总会吧?”

    “不会,你会吗?要不你学给我看看?”李逵认定了童主簿不怀好意,说话也带着刺。

    童主簿刚想表现一番,引诱李逵跟他学,从而羞辱一番周元。却猛地回过味来,李逵很可能是耍他,到时候他倒是学猫狗叫了,李逵再奚落他,他在城里还有什么脸面见人?

    童主簿瞪眼道:“不识好人心,相爷开恩,还不知感激,活该连累你老师一起倒霉。”

    李逵听着话里带着刺,加上对方不过是个小小的主簿,还不是进士出身,就敢在他面前叫板,说话也不客气了起来,努嘴朝着童贯站着的方向道:“你知道他为什么能大难不死吗?”

    童主簿气地脑仁发胀:“为何?”

    “他从来不多管闲事。说起来你们也是亲戚,他也姓童,可能还是同祖同宗不出五服的兄弟呢?”

    这话以出口,不仅童主簿不想搭理李逵了,就连童贯都气地想要找李逵拼命,谁稀罕你给人胡乱攀亲戚了?

    李逵看着童主簿转身的背影,发狠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等英雄人物,哪里是说认输就认输的怂包?”

    说到英雄?

    李逵突然眼前一辆,他怎么把那个人给忘记了。几乎是前后脚,李逵一转身又进了大厅之中,气势不减的冲到了章惇面前道:“我想到了!”

    章惇掏了掏耳朵,心说:到底是无知山民,作出来就作出来吧,还嚷嚷的满世界都知道。

    章惇抬眼道:“笔墨伺候!”

    “不用了,我说好了。”李逵心说一共才二十个字,不至于兴师动众。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章惇诧异的看了一眼李逵,这小子有点意思,琢磨一阵,点头道:“有点意思,文字直白,气势也有,尚可!”

    评价只有可怜巴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