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李逵的逆袭之路 >

第612章

李逵的逆袭之路-第612章

小说: 李逵的逆袭之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错,萧总管擅长纵横之术,不如让萧总管与宋人谈判”

    “南院大王,听说你儿子和李逵私下过密,不知是真是假?”

    “没有的事,机儿不过是在西夏和李逵有过交锋,不过各为其主,怎么可能有往来呢?”

    “可我听说你家儿子将西域进贡的汗血马,给了李逵一匹?”

    耶律洪基顿时头大了,他的这些臣子,各有山头。

    萧常哥是外戚,陈家奴是宗室。

    双方立场本来就南辕北辙,如今一有机会就给对方下套。

    要是平日里也就算了,可如今是大战当前。双方继续狗咬狗,就太没有格局了,还将他这个皇帝放在眼里吗?

    耶律洪基怒道:“我相信耶律保机不会有异心,定然是被李逵给骗走了心爱之物。听说李逵是苏学士的门徒,从小在苏学士跟前求学,而且还是宋国的殿试第三名,肯定是一肚子坏水,肯定是让耶律保机上当了。今后此事不准再提。”

    “众卿切记,我大辽不是朕一个人的大辽,而是诸位臣工的大辽。李逵奸诈,此人不除,终乃我大辽心腹大患,!”

    “臣等惭愧!”

    “罢了,退下吧!”

    “臣等恭送陛下!”

    留下耶律陈家奴和萧常哥,两人互相看不顺眼对方,冷哼一声,背身离开了王帐。

    其实耶律陈家奴分析的还真有点门道。

    宋军确实很愁,愁的原因是李逵并没有出现在大军之中。

    而紧赶慢赶,终于跟着中军抵达易水大营的龙图阁学士安惇,抵达大营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找李逵。

    来到军中帅帐,在帐篷外,安惇就忍不住喊起来:“李宣抚,为兄来的不晚吧!哈哈哈”

    安惇此举的用意就是告诉李逵,他来了,豁出命去为了大宋在所不辞。言下之意,就是此战功劳之中,你得给我写前面。

    安惇也清楚,此战战果丰厚,但最后写战报还真的轮不上他。毕竟朝堂也好,皇帝也罢,都不会相信这场大胜是安惇打下来的。或者说,朝堂上更愿意相信,这场攻打入辽国腹地,彰显了大宋军威的大胜,根本就和他安惇没关系。

    你说,气人不?

    比他提前抵达大营的河北路宣抚副使王进,匆匆跑出营帐,拉着自家上司低声道:“学士,李大帅他不在。”

    “巡营去了?”

    安惇放眼看去,到处都是营地,这李逵多半是去营地巡查去了。

    王进急地满头大汗,解释道:“学士,李大帅根本就不在军中,禁卫军和飞廉军大部还在辽国境内,但是不在易水大营之中。”

    安惇这才惊愕道:“你是说,李逵没回来?”

    “嗯!”王进点头道:“没错,应该还在辽国境内,可是辽军却笃定李大帅在军中,这让我等诧异不已。为此,我等不得不挂了李大帅的帅旗,用来迷惑辽军。按卑职思索,这李大帅估计是布下了障眼法,要给辽军釜底抽薪。”

    “原来如此,如今对岸辽军主将是谁?待本学士整顿大军,且去会会他!”

    安惇听说李逵不在,顿时气势涨了不是一星半点,自信满满地小瞧天下英雄。当然安惇这么理解也没错,李逵累死累活的去打狼,而他顺便跟着打个兔子,美得很!

    王进顺着安惇的心气,巴结道:“学士来了,就好了,我等如今没有头绪,不知谁统帅这柒万大军。如今学士来了,也不用卑职去争了。此战全凭学士运筹帷幄,我等只能厚颜坐享其成了。”

    “对了,你没告诉我,对岸辽军主将是谁?”

    安惇说这话,心里已经决定要接过指挥权了。至于仁多保忠?

    番奴而已,安能担当如此大任?

    王进期期艾艾道:“仁多节度使,刘法、呼延灼都认定,对岸的主将是辽国皇帝耶律洪基。”

    咳咳咳

    安惇仰着头,才做出一副不可一世的模样没多久,却差点被自己的口水给呛死:“谁?”

    “辽国皇帝耶律洪基,如此卑职没猜错的话,对岸的辽军之中至少有五万皮室军,还有不下于五千的铁林军。代表辽国皇帝的金龙旗,就在大营中央高高挂着呢。”

    王进无奈道,面对真强大的对手,他也是心中打鼓啊!

    安惇傻眼了,耶律洪基可是能征善战的皇帝,登基四十多年,几乎没有一年消停的主。人的名树的影,安惇琢磨着自家的本事估计比辽国皇帝要差一丢丢。这主帅的位子顿时不香了。左顾右盼道:“你之前在争什么?”

    俩人在帐篷外,仁多保忠等人也没有相迎的意思。

    显然是给王进和安惇机会,让他们通气。

    王进闻听,顿时邀功起来:“卑职不忿于李大帅之前留下的命令,将驻守易县的军队指挥权给先到的援军。而仁多保忠比我们先到,自然指挥大军的权力给了他。但是他岂不是将学士不放在眼里?我主帅之位,说什么卑职也要给学士争来。”

    “你这混账,谁让你争了!”

    安惇差点没被吓死,指着王进怒骂道:“此战李逵是主帅,自然要听他的安排。”

    安惇脸色一阵红一阵白,偷偷问王进:“让你指挥柒万大军,可有把握面对辽国精锐不败。”

    对面的可是辽国皇帝,安惇琢磨着胜不指望了,只要能不败,他豁出去也要给王进争夺一二。当然,王进再有能力,也只配给他当副手。

    可是王进却期期艾艾地不想说,最终没办法了,只好翻着白眼无辜道:“学士,并不是每一个名字叫起的男人,都是武安君和吴子啊!”

    武安君白起;吴子,吴起。都是历史上了不得的战神,在后世军中将领心目中,是神一样的男人。但是王进很自信的认定,他不是!

    安惇气地胡子被吹起老高,怒斥道:“废物!”

 第757章 忽然间后背凉了!

    王进从军,做官,做高官,那是他本事好,能力才华出众吗?

    不是!

    王进是他生的好,命好。

    他爹是节度使,没道理让他做升斗小民吧?至于他爹……也不是他爹有本事,而是他爷爷厉害,至于他爷爷……

    好吧,这是一个体面的权贵家族的通病,子孙越来越不济事。

    说起来,王进和驸马都尉王诜还是亲戚,王诜算是族中的叔叔辈。王诜当年可是二十多岁就做了左翊卫大将军的公子哥。王进不过是和御拳馆的王进教头同名同姓,两人根本就没有任何关系。武教头王进,哪怕有一半王家的底气和门路,也不至于只能窝在御拳馆这个冷清衙门了。

    按照他的年纪,怎么着,也得是个马步军都指挥使。甚至三品两卫大将军。

    当然,王进也没有御拳馆王教头的本事。他哪怕武力上能和仁多保忠一争高下,也不至于如此气短。

    可问题是,比武他不行。

    比排兵布阵,他更不成。

    宋军的大营是按照十万人马布下的兵营,按照连营的法度来排兵布阵的手段。这种布阵方法,王进听都没听说过。他家里是将门权贵,但估计也就是王家先祖有机会指挥十万大军。到了王进这一辈,别说王进了,大宋都没有一个能指挥十万大军的将领。

    连指挥的机会都没有,根本不要说布下严密的连营。

    而仁多保忠不一样。

    这位可做过西夏卓罗军的统帅,而卓罗军在全盛时期,足足有二十万大军,是西夏兵力最为强大的军镇。十万人的营盘,他闭着眼睛都能罗列出来。这一比,高下立判。

    好在王进是个知道轻重的,他也清楚,要是自己去和仁多保忠争夺兵权,他倒是能赢下来。毕竟李逵不在,安惇这位龙图阁学士的话语权足够了。

    可问题是,万一接下来指挥打仗他败了呢?

    而且是大概率战败。

    打仗是要死人了,七万大军真要是败了,死了几万人马,他全家老小,连带着王氏家族都要跟着一起倒霉。

    认清楚轻重,王进说什么也不想做这个主帅。对他来说,这可是要命的责任。尤其是,万一仁多保忠打不过,他至少还有个借口保护龙图阁学士安惇离开,避免朝廷重臣被蕃族羞辱的借口逃跑。要是做主帅逃跑,等死吧!

    哪怕是再看不起武夫,安惇也幻想过自己羽冠巾纶,谈笑间,十万敌酋灰飞烟灭的大场面……

    他能看不起张飞和赵云,但是他能看不起周瑜和诸葛亮吗?

    可惜工具人不给力,王进这个没出息的,连和仁多保忠叫板的胆气都没有,徒奈何,只能勉为其难,将指挥大宋天兵镇压辽国蕃兵的正义之战的统帅之位让了出来。

    仁多保忠掌握了兵权之后,立刻派遣兵马渡河一部分,一方面对岸需要足够的兵力支撑,另外一方面,易县也需要足够的援兵和物资。只有易县控制在手里,他才能稳住防线。

    可是,即便是这样,他也担心起来宋军的前途。主要是涿州附近的易水,要比大河封冻还要早,过年之前肯定能跑马。这里还是辽国的南京道,辽军随时随地都能有援兵过来。毕竟对岸的统帅是辽国皇帝,整个辽国的兵力都拉倒涿州前线,都有可能。

    而大宋?

    宋夏正在作战,仁多保忠不是不清楚,想要西军增援恐怕不太可能。

    没有援兵,他也心头悬着把剑似的,心惊胆战。真要是这么多人马在他手里折了,他恐怕在大宋就要臭大街了。

    “学士,仁多节度使求见!”

    安惇没有争夺统帅权,这时候,他正在琢磨着是否带着人回真定府去。

    在前线,万一被俘虏了……大宋还没有一个学士官阶的文臣被异族俘虏的先例。安惇可不愿做这个第一人。

    真要是丢了文臣的脸,到时候恐怕章惇这位靠山都保不住他。

    这时候,安惇的心思已经不在大军之中了,或者确切的说,他觉得哪怕是仁多保忠,面对耶律洪基,也不是个。

    为了自己的安慰,和大宋的体面。

    主要是大宋的体面,安惇决定自己要苟一波。

    虽说苟是目的,也得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来搪塞,要不然还真的有人认为他怕死!

    听到门人禀告仁多保忠拜访,安惇原本不想见,可犹豫了之后,还是站起来朝着帐篷外走去:“仁多节度使,如今军务要紧,有事让属下告知一声,本官断没有不来的道理。”

    仁多保忠也不过是心底里抱怨:“本节度使亲自拜访,你差点不见。派个属下来,不被你轰出来才怪!”

    “安学士有如此大量,乃我大宋之福。可下官实在担忧,此战不好打啊!”

    仁多保忠忧心忡忡道。

    安惇诧异道:“这几日不都是我军小胜吗?”

    皮室军抵达易县之后,并非是无所作为,而是搦战了几次。仁多保忠也想着不能避战不出,试着小规模的打了两次。

    双方都没有当真,这种作战不过是试探,根本就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宋军是保守和稳重,毕竟对方可是辽国看家底的精锐。参战的虽说并非是皮室军,而是溃逃之后,重新聚拢的广顺军。

    结果是广顺军最近几日仿佛上瘾似的天天来搦战。

    仁多保忠也看出了对方的心思,是来找信心来了,搦战是假,练胆才是真。可安惇不清楚,他甚至连辽军的心思都没有看出来。反而以为情况对宋军有利。

    仁多保忠蹙眉道:“学士,辽人作战最喜风卷残云,雷厉风行。实际上,草原上的部族都喜欢这样,作战将全部的兵力都扑上去,一口气吞下对方。如今,别看辽军并没有大战的心思。实际上他们是在等?”

    安惇脸上的肉没来由颤动了几下,他会意道:“你的意思是辽人是在等援军?”

    “有这方面的可能。”仁多保忠有点好笑,眼前的这位恐怕根本就不懂作战,辽国的皮室军都派了出来,他们还需要援兵吗?

    要是皮室军都无法战胜宋军,派其他军队来还有什么用?

    仁多保忠顺着安惇说了两句之后,立刻话锋一转:“下官是怕辽国还有更深的想法。”

    “他们难不成想要一口吞了我七万大军吧?”安惇说完,刚想狂妄的大笑几声,可突然就笑不出来了。他忽然发现傻呼呼地被李逵诓骗出了真定府,如今安全更是无法保障,后悔都没地方去后悔。

    仁多保忠点头道:“没错,学士英明。”

    安惇心说:“英明个屁,本官小命不保,这可怎么办?”

    仁多保忠知道恐吓的效果不会太好,只能据理力争:“学士,请看。”

    说话间,他拿出了随身携带的舆图。

    指着舆图上的易水道:“最多一个月,易水封冻,辽国七万大军随时随地都能越过易水绕到我军后方,一旦雄州被打下来,我军只能向代州撤退。可是南山关如今在辽人的手中,他们恐怕不会轻易让我军夺回。”

    “肯定不会啊!”王进在边上插嘴,随即意识到说错话,闭嘴偷看安惇。

    仁多保忠在西夏的时候,可是给梁太后出谋划策的朝中重臣,要不是梁家连自己人都坑,他能来大宋吗?

    当然,气节没了,但能力还在。

    仁多保忠指着舆图道:“如今我军只能趁着辽军还没有过河,在易水南岸,修建一座城池。然后让后方运送足够的物资抵达前线。如此一来,即便易水封冻,我大军还能靠着两座互为犄角的堡垒,和辽军周旋下去。而大人,你也知道我并不擅长筑城。”

    安惇觉得不对劲,一方面,他确实心痒痒。

    大宋的文官最厉害技能是什么?

    不是诗词歌赋,也不是高谈阔论,而是做工程。

    就连苏轼这样的文坛名宿,都是做工程的一把好手,安惇这样的执行派说什么也不能落在后头。

    当然,工程要分怎么做。

    时间紧,任务重,做出来的工程就差点。但仁多保忠显然不是要一个千年工程,他只要一个能让宋军可以避免受到辽军骑兵直接冲杀的保护区域。

    这可难不倒安惇。他颔首道:“此事不难。”

    兰州五天建城,这都不是吹出来的。大宋的军队分禁军和厢军,厢军的作用大部分是辅助作战,其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